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原因及引導方略論文

時間:2021-06-11 15:57:46 論文 我要投稿

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原因及引導方略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原因及引導方略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呈現出理想化、模糊化、現實化等特點。文章分析了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原因,指出政府、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都應做出適當調整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達到人職合理匹配,從而引導大學生順利就業。

  職業價值觀是個體評價和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和態度,是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取向。簡言之,職業價值觀是一種外顯或內隱的,有關什么職業“值得做”的看法,是個人或群體的特征。職業價值觀對大學生的人生方向和生活方式具有引領作用。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這就要求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必須進行相應的轉變,以適應就業形勢的變化。

  一、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特點分析

  1.職業價值觀念趨于理想化、模糊化、現實化。

  部分大學生存在嚴重的享樂主義思想,自我評價過高,過分看重經濟待遇和物質條件,而較少考慮個人的長遠發展。如一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畢業生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作為自己擇業的第一意向,而選擇去農村等困難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不到總數的5%。還有一些學生對自己缺乏了解,擇業時產生模糊心理和盲從心理,這使得他們在選擇面前常常猶豫不定、錯失良機。

  2.在職業價值目標上過分強調自我價值而忽視社會價值。

  職業價值目標是職業價值主體所設想的自身實踐活動的結果,它是職業價值觀最集中的反映。范凱在“大學生職業自我概念與擇業心理”的調查研究中指出,當代大學生擇業時主要的參照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發揮個人特長,符合個人興趣”(64.68%)、“經濟收入高”(64.68%)、“能實現個人抱負”(23.88%);而選擇“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的比例最低,只有3.04%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個人追求應該服從國家需要”。可見,當代大學生的職業目標追求過分強調自我價值而忽視社會價值,目標短期、多變。

  3.職業價值取向的自主性與矛盾性并存。

  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是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中所表現出來的傾向性態度和選擇性行為,是大學生對自身價值的定位。當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自主性與矛盾性并存。如在就業制度的認同上,既想走向人才市場進行自主擇業,又不愿承擔風險,希望政府能保障就業;在擇業競爭上,既想主動競爭謀取理想職業又缺乏競爭的勇氣;在專業與職業的關系上,既想發揮專業特長又有放棄專業、準備改行的心理準備。

  4.職業價值實現手段多元化。

  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機會更多,對就業單位的選擇也更為寬泛。他們選擇工作時不再囿于國有企業,對外資企業、民營企業、鄉鎮企業等更為青睞,而且有很多大學生傾向于自主創業。

  二、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形成的原因分析

  1.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

  一方面,市場經濟的利益原則、競爭機制、等價交換原則對于當代大學生強化競爭拼搏意識、自主創業有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部分大學生中大行其道,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扭曲。

  2.社會文化變遷的影響。

  社會文化是大學生確立職業價值觀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文化向多元化發展。一方面,崇尚個性自由、實現個人價值的社會思潮促進了大學生務實進取的職業價值取向的形成;但同時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也使得一些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帶有濃烈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傾向。

  3.高等教育擴招的影響。

  自從19XX年高校實行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就從“精英教育”逐漸過渡到“大眾教育”,大學生也從“天之驕子”變成了普通勞動者。這就要求他們正確審視自身,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然而,部分大學生不能適應這一改變,擇業時眼高手低,最終錯失良機。

  4.家庭的影響。

  家庭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圍等都會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家長對擇業、就業的一些看法也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擇業觀念和行為。

  5.個人因素的影響。

  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與個人的興趣、理想、能力等相關。霍蘭德的職業理論提出人有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傳統型六種職業個性。他認為多數人都是一種或兩種職業個性的混合型,并提出不同職業個性的'人適合的職業類型不同;相鄰混合型的人每次擇業相似性大,交叉混合型的人每次擇業分歧較大。可見,個人的職業個性會影響到自己的職業選擇。

  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1.政府在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中應發揮導向作用。

  首先,政府可利用大眾傳媒在大力弘揚主旋律,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其次,要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發揮政府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調節和刺激功能。如通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大畢業生擇業的地域自由度,運用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到邊遠和貧困地區、國家建設最需要的地區去工作,建立創業扶持政策鼓勵自主創業等。

  2.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的就業質量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高校應從一年級開始就有計劃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指導課、講座、專家報告會、就業信息服務、心理咨詢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教育,使其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及自身應具備的各種素質,了解自身的適應性以及工作目標,逐步形成適合本人特點的職業價值取向,達到人職合理匹配。

  3.充分發揮家庭的影響作用。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視對孩子品德、人格的教育,重視對孩子自律、自強、合作意識及進取精神的培養。其次,家庭教育應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從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引導孩子對自己進行合理定位、降低期望值,樹立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職業價值觀念。當然,家長還應以寬容的心態,尊重子女的選擇。

  4.大學生應加強自身素質以增強擇業競爭力首先,應全面認識自我。

  根據霍蘭德的理論,職業選擇成功與否不在于選擇了哪種職業,而在于選擇的職業是否適合自己。因此,大學生可通過心理測驗來全面認識自我,并根據自身特點自主擇業。其次,應對自己的不良情緒進行合理調控。大學生應學會一些情緒調控的方法,使自己能以積極、樂觀、自信、平和的心態參與擇業競爭。

【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原因及引導方略論文】相關文章:

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之柔性教育相關論文03-30

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論文05-03

淺析當代誠信文化與治國方略論文范本06-14

行政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進程論文02-10

就業形勢下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缺失論文05-02

當代大學生擇業觀探究及引導策略論文06-11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社會原因淺析論文06-21

當代護士具備的職業素養的論文06-28

論文: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及其價值觀念重建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