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清明古詩配畫圖片,希望大家喜歡。
清明古詩配畫圖片(一)

清明古詩配畫圖片(二)

清明古詩配畫圖片(三)

清明古詩配畫圖片(四)

清明古詩配畫圖片(五)

延伸閱讀:清明節各地習俗: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時,還有吟誦祖訓族規的民俗傳統。海南省非物質文化研究會會長符策超說,海南漢族人均為大陸移民,唐以前漢族人遷居海南約有2萬人,宋代遷入約10萬人,清代激增至200多萬人。入瓊的姓氏約100多個,入瓊始祖約300多人。為了紀念入瓊始祖,后人紛紛在各地建有‘祖廟’,多在清明之際便舉行祭祀活動。這些祭祀活動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頌入瓊始祖功德。
“民間祭祀過程中,還要念誦祖訓族規格言,而這些祭文、祖訓、族規均是一篇篇絕妙的歌謠。”符策超對記者念誦小部分符氏族訓三字經,“愛祖國,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婦,篤親族,講團結,睦鄉鄰,慎交友……”今天聽來,這些祖訓歌謠仍具有教育意義。
海南人掃墓時,以豬、鵝、魚、糕果點心祭祀,焚香化寶。也有同姓居民抓豬拉羊到始祖墳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孫繁榮。,清明祭祖分兩種,先為祭“己祖”,以一戶或幾戶為單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擺放好“三牲”、干飯等祭品,人人跪拜。后為祭“眾祖”,以幾十戶或幾百戶為單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參加。將備好的祭品帶到先人墳墓祭拜,清除雜草,添上新土。
清明節各地習俗:臺灣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臺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臺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歷三月初三。臺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臺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后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過去的臺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后,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后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后因臺灣墓地減少而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們觀念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
臺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臺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準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更多相關優秀文章推薦:
1.清明古詩圖片大全
2.清明圖畫圖片大全
3.與清明節有關的圖片
4.清明古詩配畫圖片
6.清明小報圖片大全
7.清明古風圖片
8.清明節掃墓的圖片
9.清明圖片素材
10.清明節手抄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