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維護國家利益的一種暴力方式,用所謂“人性”去判讀戰爭則是掩耳盜鈴。看完電影《我的戰爭》,你有什么感想呢?
我的戰爭電影觀后感(一)
戰爭是殘酷的,但我們不能只看到戰爭的殘酷面。當國家主權、人民生命安全面臨威脅的時候,無論面臨多么強大的對手,可能遭受多么重大的損失,我們都要奮起抵抗,血戰到底。否則,我們就可能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晚清、民國時期,愛好和平的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抗美援朝恰恰是在我國的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時刻打響的,是堂堂正正的正義之戰。在朝鮮戰場上,無數志愿軍官兵用簡陋的武器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把用飛機、坦克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回到談判桌前,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和人民軍隊。朝鮮戰爭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僅從這一點上看,抗美援朝戰爭居功至偉。
為了保衛共和國的和平和人民安寧的生活,無數像邱少云、黃繼光、楊根思一樣的志愿軍官兵舍生取義、壯烈犧牲,他們身上體現的是偉大的精神。
戰爭是維護國家利益的一種暴力方式,用所謂“人性”去判讀戰爭則是掩耳盜鈴。恰恰是成天把人性掛在口頭上的國家發動了一系列不講人性的戰爭:至今仍戰火紛飛的伊拉克戰爭、貽害無窮的利比亞戰爭、導致百萬難民流離失所的敘利亞戰爭……
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現在,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還原歷史、揭秘真相的旗號,以所謂一些史料去質疑歷史事件,以一些低俗段子去抹黑革命英雄。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的行徑多是以點概面、以偏概全,并善于玩弄偷換概念、模糊標準的手法,具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根本不足以全面深入地剖析歷史,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中的一個“毒瘤”。
事實上,歷史虛無主義在蘇聯解體前的幾年中也曾泛濫成災,在西方勢力和國內少數“精英”的里應外合下,蘇共的歷史被全盤否定,污點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人心渙散,蘇聯大廈轟然倒塌。對此,我們應該引以為鑒,提高警惕,與一切抹黑革命英雄、戲謔偉大歷史的行為作斗爭。
我的戰爭電影觀后感(二)
即將在2016年“國慶檔”重磅獻映,由香港鬼才導演彭順執導,金牌編劇劉恒操刀,劉燁、王珞丹、黃志忠、楊佑寧、葉青、王龍華等領銜主演的戰爭史詩巨制《我的戰爭》今日首次發布了幕后爆破特輯,曝光了影片拍攝期間驚心動魄的爆破場面,用最真實的拍攝手段還原了戰場上的硝煙,劉燁、楊佑寧、王珞丹等主演紛紛表示,戰爭戲、動作戲拍攝起來雖然艱苦,但很過癮。
電影中的爆破場景摒棄以往戰爭片特效制作,全部采用真實爆破,所有演員真實感受戰場的危險,在拍攝過程中異常艱辛,使影片成為一部真正的戰爭電影。
導演彭順坦言由于影片中有很多爆破場景,涉及到的演員眾多。如今,觀眾的要求很高,你不可能很簡單的拍完一場戲一個鏡頭,就能達到效果的。幕后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才能完成一個很好的鏡頭。因此導演的準備工作不止是影片的拍攝背景和畫面,還有爆破、槍戰等。對于彭順來說,此次戰爭題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電影拍攝期間不斷和爆破師溝通,保證影片爆破的拍攝質量的同時,保障人員安全是首要任務。導演彭順則表示在拍攝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花時間嘗試爆破效果,為了追求高質量的爆破畫面,劇組需要反復進行爆破,保證爆破畫面的效果,演員們也需要多次近距離接觸爆點,非常危險。每一次拍攝危險鏡頭結束后,導演會第一時間確定拍攝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然后再確定拍攝畫面效果,盡一切可能的保障演職人員的人身安全。
我的戰爭電影觀后感(三)
戰爭是維護國家利益的一種暴力方式,用所謂“人性”去判讀戰爭則是掩耳盜鈴。恰恰是成天把人性掛在口頭上的國家發動了一系列不講人性的戰爭:至今仍戰火紛飛的伊拉克戰爭、貽害無窮的利比亞戰爭、導致百萬難民流離失所的敘利亞戰爭……
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現在,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還原歷史、揭秘真相的旗號,以所謂一些史料去質疑歷史事件,以一些低俗段子去抹黑革命英雄。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的行徑多是以點概面、以偏概全,并善于玩弄偷換概念、模糊標準的手法,具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根本不足以全面深入地剖析歷史,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中的一個“毒瘤”。
事實上,歷史虛無主義在蘇聯解體前的幾年中也曾泛濫成災,在西方勢力和國內少數“精英”的里應外合下,蘇共的歷史被全盤否定,污點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人心渙散,蘇聯大廈轟然倒塌。對此,我們應該引以為鑒,提高警惕,與一切抹黑革命英雄、戲謔偉大歷史的行為作斗爭。
堅決打贏一場強加在我們頭上的戰爭,是一件永遠值得驕傲的事情。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還將面臨很多挑戰甚至戰爭的威脅,唯有瞄準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去建設強大軍隊與鞏固國防,才能為人民贏得和平發展的環境。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