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新文化運動口號和內容

時間:2023-10-17 15:10:11 藹媚 口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文化運動口號和內容

  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發起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其基本口號是擁護“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文化運動口號和內容,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文化運動口號和內容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介紹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學”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資產階級宣揚民主,反對封建專制,把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的理論支柱儒家思想;宣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愚昧。這一口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但這一口號仍屬于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性質,有它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眾運動相結合,不能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待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從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新文化運動中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的樹立,使中國許多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論廣泛傳播的大好機遇。 胡適,他的《文學改良芻議》首倡白話文.他對學生打比方

  說:你們用古文說對不起我完成不了任務。結果學生用了一大串文字說。可他卻用“干不了,謝謝”五個字就搞定了

  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不僅主張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還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迂晦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明了的新文學,從而使文學革命的旗幟更加鮮明。

  現代公文語言是在“批判地繼承”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白話文代替了文言文。(《應用寫作》1997年第5期)

  新文化運動基本口號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是“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是民主與科學,初期的新文化運動,主要內容有經下幾個方面:

  1、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和迷信。這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他所說的“民主”,這要是指法蘭西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他所說的“科學”是指自然科學和看待客觀事物的科學觀點。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舊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其核心內容是三綱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又是一場文學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口號。

  4、文學平民化

  新文化運動時期對西方文化存在絕對肯定的思想,提倡西方文化,總體內容體現為對西方啟蒙思想的提倡。

  新文化運動,實質是探索中國的出路。新文化運動由1915年興起以來,先進的知識分子進行了勇敢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后新文化運動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新文化運動的“新發展”的“新”是指俄國十月革命后,李大釗開始宣傳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

  新文化運動簡介

  新文化運動(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發起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其基本口號是擁護“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以進化論觀點和個性解放思想為主要武器,猛烈抨擊以孔子為代表的“往圣先賢”,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文言文。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這次運動有力地打擊和動搖了長期以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喚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廣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從而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在中國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這就為適合中國需要的新思潮,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興起背景

  (1)政治方面:

  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

  ②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2)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臺,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

  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軍閥(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觀念和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人們對于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

  (4)階級方面: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

  歷史意義

  新文化運動在大陸的影響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圍上,打破了封建舊文化的統治地位,以改良過的歐美新文化替代了舊文化,進一步啟迪了民智,溝通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國對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個層次;在思想上,進一步打擊了封建專制思想,傳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國現代文人自由主義思想,并使自由主義和三民主義、共產主義并列為現代中國三大思潮,其在高級知識分子中更是主導;在政治上,為中華民族培養了一大批關心國事、圖存圖強的現代人才,同時也形成了以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第三條道路”政治勢力,對鉗制當政者專制沖動,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貢獻。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一次猛烈的掃蕩,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青年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準備。

【新文化運動口號和內容】相關文章:

新文化運動初期的四條基本口號04-25

晨跑口號內容參考10-25

銀行的開門紅口號內容06-17

前臺的工作職責和內容09-21

安全生產內容和方案08-02

李白的詩歌內容和特點12-13

肯定的近義詞和擴展內容10-05

廚師的工作內容和職責09-16

內勤工作內容和職責05-12

總結的結構內容和寫法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