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物理必修1彈力課件
導語:知道我不完美,但我的愛最純粹,我不怕苦不怕累,一生愛你是我最燦爛的陶醉,努力營造生活的明媚,愛你我真的無悔。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高一物理必修1彈力課件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高一物理必修1彈力課件1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在初中對彈力已有認識的基礎上,進步深化對彈力的來由、性質、效果的認識,并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觀察思考歸納科學方法.
【教學用具】 鋼鋸條、彈簧、泡沫塑料塊、銅皮、面團、白紙、墨水瓶(灌滿紅墨水)、通過橡皮塞插有細玻璃管的橢圓形玻璃瓶(見圖1)、激光光源、平面鏡及支架(兩套)、物理小車、橡皮筋、小螺旋槳、小球、掛圖1:顯示桌而微小形變裝置示意圖(見圖2)、掛圖2:比較重力與彈力(見表1).
表1 比較重力與彈力
【設計思想】 針對高一新生正處于從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階段的特點,本節教材在文字敘述上非常簡潔并配有大量的插圖.內容直觀、感性,較易為學生接受,加上學生們在初中對彈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與理論基礎,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學會很空泛.教師覺得沒戲可唱,學生則有炒冷飯之感.其實,對于學生,高中物理不僅因在知識內容上加深、拓寬而造成臺階,還因抽象思維、科學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學生倍感困難.所以幫助高一學生在初始階段跨好初、高中臺階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會他們學習物理的方法.根據本節教材知識內容學生較為熟悉、易學易懂的特點,我們可將教學重心放在對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傳授上,使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分析與歸納.基于此,本教案根據教材要求,設置了3個研究課題,每個課題以提出問題實驗與觀察分析與歸納總結與結論為認知程序,引導學生既研究物理規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全課設計了12個演示實驗供學生觀察與研究;全課以方法為根莖,知識為枝葉,板書設計亦突出方法的脈絡,使原本平淡的課堂教學變得充實、飽滿、有聲有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指出,彈力與重力一樣,是依性質而命名的一種力.告訴學生,本節課將圍繞彈力展開對3個方面問題的討論,以弄清彈力的來由、彈力所遵從的規律.
二、研究問題1:什么是形變?
教師指出,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往往是從實驗入手,從觀察啟步.我們的研究也將這樣進行.關于什么是形變,將演示一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中物體發生的變化和變化發生的原因.
演示實驗1:鋼鋸條在手的作用下彎曲.
演示實驗2:彈簧被拉長或壓短.
演示實驗3:泡沫塑料塊受力而被壓縮、彎曲與扭轉.
演示實驗4:銅片被彎成直角狀.
演示實驗5:面團在重力作用下下墜,形狀變化.
演示實驗 6:紙張被手揉皺.
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實驗桌,桌面有形狀變化嗎?
請學生再觀察,觀察物體形狀的微小變化,并講解觀察的方法把微小效應放大的實驗方法.
演示實驗7:玻璃瓶的微小形變效應.
演示實驗8:桌面的微小形變效應.
引導學生對眾多的實驗現象作出歸納這么多的實驗現象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當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會發生形狀的改變.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實驗中,物體發生的形狀改變有哪些形式.歸納出形變有拉伸、壓縮、彎曲、扭轉等不同形式,它們屬于兩類情況:一類是,受力發生形變,外力停止作用,物體可恢復原狀;一類是,受力發生形變后,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復到原狀.
至此,對什么是形變的問題作一小結.
三、研究問題2:什么是彈力?
這里安排4個演示彈力作用效果的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注意彈力發生的條件.
演示實驗9:彎曲的鋸條將小球彈出.
演示實驗10:壓縮彈簧將與之相毗鄰的物理小車推出.
演示實驗11:伸長著的橡皮筋將與之相連的物理小車拉過來.
演示實驗12:扭轉著的橡筋條使與之相系的螺旋槳轉動.
根據實驗現象,由學生歸納出彈力發生的兩個條件:(1)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必須直接接觸;(2)施力物體必須發生了彈性形變.教師指出,這是直接判斷有無彈力存在的基本依據.
作出什么是彈力的結論.
四、研究問題3:彈力的方向?大小?
以演示實驗9~12中的彈力實驗為據,逐一分析彈力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間的關系,由學生歸納出彈力方向總是指向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的規律.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的方向作具體分析,使學生一方面弄清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作為彈力的一種效果而得名,同時,掌握判斷它們的方向所依從的規律.
對于彈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與施力物體形變程度有關,不作詳細研究,并在初中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直接給出胡克定律的物理表達式:f=kx.
五、總結全課
采取將彈力與上一節課學過的重力作比較的方式,既總結了本課知識,又復習了前課內容.
最后,要求學生們課后不僅要回憶本課學到了哪些知識內容,還應體會本課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板書設計】
主黑板:
第一版
問題1:什么是形變?
觀察思考再觀察
歸納: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都會發生形狀改變.進一步思考
歸納:
結論:見課本第14、15頁.
第二版
問題2:什么是彈力?
觀察
歸納: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直接接觸;施力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
結論:見課本第15頁.
問題3:彈力的大小?方向?
方向:
分析
歸納:彈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
第三版
具體分析(壓力、支持力)
結論:見課本第16頁.
具體分析(繩的拉力)
結論:見課本第17頁.
大小:
分析
結論:胡克定律.
高一物理必修1彈力課件2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學案
第1課時 質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
一、課前自主學習
㈠課本導讀
1、物體的_____________隨時間的變化,稱為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自然界最_______、最_____的運動形態。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支叫做力學。我們在學習力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機械運動的規律,還要學習其中的科學研究的方法。無論從邏輯上還上從歷史上講,力學都是________的基礎。
2、要準確地描述物體的運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任何物體都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物體各部分的運動情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們要同時把物體上的各個點(無數個)的位置隨時間的變化情況都描述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物體只有一個點,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3、在一些情況下,我們如果忽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把物體抽象為一個點,并不會對所研究的問題帶來大的偏差。把物體抽象成一個點,盡管與真實的自然界不相符,但是它使復雜的問題得以簡單化,使我們對物體運動的描述得以進行,不至于寸步難行。
例1、地球在繞太陽公轉,同時又在自轉,如果只研究地球公轉,我們______(可以、不可以)把地球看成一個點,如果我們研究地球的自轉_________(可以、不可以)把地球看成一個點。
例2、火車在鐵軌上行駛,如果我們只研究火車整體的運動時,_________(可以、不可以)用一點來表示火車,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研究火車車輪的運動,_________(可以、不可以)把火車看成一個點。
4、質點的概念: ⑴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叫做質點。質點沒有形狀、大小、體積而具有物體的全部質量。 ⑵我們把物體看成質點時忽略了物體的_________、_________和轉動等次要因素,抓住了物體具有一的空間位置和________等主要因素。
⑶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在現實生活中_____________(存在、不存在)。 所謂物理模型,是為了方便探索和揭示復雜的物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根據研究對象和問題的特點、性質、程度和內容,在一定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抽象,排除非本質的因素干擾,舍棄次要因素和無關因素,抽取本質的、起決定作用的主要因素,把復雜的物理現象或過程進行簡化,得到的理想化的研究對象。 引入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學上經常用到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⑷建立質點模型的目的: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便于研究。
⑸質點的物理意義:質點是一種科學抽象,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復雜問題得到了簡化。這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5、實際物體可以抽象為質點的條件
當質點處理,但并不是實際尺寸小就一定可以看作質點,如:電子、原子核雖小,在研究它們的旋轉時,就不能看成質點。 ⑵物體上的各點運動情況都相同時(物體做平動時)。所以研究它上面某一點運動規律就可以代替整體運動情況,這種情況下物體也可當質點處理,不過是取該物體上的一點來研究,并不一定是不計物體大小,如火車過橋。 ⑶轉動的物體不研究它的轉動時,也可以看成質點。例如研究地球公轉時,可把地球看作質點;研究地球自轉時,不能把地球看質點。 ⑶轉動的物體不研究它的轉動時,也可以看成質點。例如研究地球公轉時,可把地球看作質點;研究地球自轉時,不能把地球看質點。
注意:物體質量的大小,或體積的大小不能作為物體能否視為質點的標準。同一個物體在一種問題中不能看作質點,而在另一種問題中可能就可看作質點,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6、關于參考系
⑴為了描述物體的運動,被選作參考(標準),假定為不動的物體稱為___________。如果物體相對于參考系的位置在變化,則表明物體相對于該參考系在__________;如果物體相對于參考系的位置不變,則表明物體相對于該參考系是__________的。
⑵一個物體一旦被選為參考系,就被假定為是靜止的。在選定參考系后要假定自己站在參考系中去觀察物體的運動。
⑶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的運動,觀察的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參考系的選取原則: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________(可以、不可以)任意選擇。但在實際選擇參考系時應以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為原則。例如,描述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通常選地面或相對于地面而靜止不動的其他物體作為參考系。在沒有特別說明時,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
⑸怎樣理解運動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6、坐標系
⑴為了定量地描述物體的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需要在___________上建立適當的坐標系。 ⑵坐標系即參考系的具體化,是在參考系上建立的,坐標系相對參考系是靜止的。
⑶如果物體在一條直線運動(在一維空間運動),只需建立_______坐標系,用一個坐標值就能準確表達物體的位置;如果物體在同一平面內做曲線運動(在二維空間運動),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用兩個坐標值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當物體在三維空間運動時,則需要建立三維坐標系,用三個坐標值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平面直角坐標系 三維坐標系
㈡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回顧記憶所學知識
1、什么是機械運動?力學在物理學中處于什么地位?
2、什么是質點?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把物體抽象為質點?
3、建立質點模型的目的是什么?建立質點模型時,忽略了哪些因素?抓住了物體的哪些主要因素?
4、質點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5、什么是參考系?選擇不同的參考系觀察同一個物體的`運動結果相同嗎?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嗎?通常怎樣選取參考系?
6、在參考系上建立坐標系的目的是什么?物體在一維空間運動、在二維空間運動、在三維空間運動時應分別建立怎樣的坐標系?
㈢課前自測題
1、下列關于質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做質點 B、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質點
C、體積很大的物體一定不能看成質點D、若研究物體的轉動,物體一定不能看成質點
2、下列關于質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建立質點模型是為了使所研究問題簡單化
B、質點是一種理想化模型,實際不存在,無實際意義
C、同一物體在不同的情況中,有時可看做質點,有時則不可看做質點
D、轉動的物體一定不能看成質點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參考系一定是固定不動的物體
B、在研究物體運動時,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
C、不選定參考系,就無法研究某一個物體是怎么運動的
D、選取不同的參考系,所得出的關于物體運動的結論一定不同
4、某校高一新同學分別乘兩輛汽車去市公園游玩。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運動,甲車內一同學看見乙車沒有運動,而乙車內一同學看見路旁的樹木向西移動。如果以地面為參考系,上述觀察說明()
A、甲車不動,乙車向東運動 B、乙車不動,甲車向東運動
C、甲車向西運動,乙車向東運動D、甲、乙兩車以相同的速度都向東運動
5、從高出地面3m的位置豎直向上拋出一個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達地面,如圖,分別以
㈣提出疑惑: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二、課堂學習
1、組內討論有疑問的問題,向老師提出不理解之處。
2、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3、討論以下問題:
⑴判斷:只有體積很小或質量很小的物體才能看成質點。( )
⑵判斷:轉動的物體都不能看成質點。( )
⑶下列情況中的物體,哪些可以看作質點( )
A、研究從重慶開往上海的一列火車的運行速度 B、研究汽車后輪上一點運動情況的車輪
C、繞地球運動的衛星 D、研究地球的自轉時的地球
⑷關于參考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
B、參考系不能任意選取
C、選取不同的參考系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結果可能不同
D、參考系是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假定為不動的那個物體
⑸如右圖,汽車以5m/s的速度向右勻速運動,人在車廂
內以3m/s的速度相對于車向右運動。如果以車為參考系人的
速度是________,如果以地面為參考系人的速度是_________。
如果汽車停在地面上,人在車廂內以3m/s的速度相對于車向
右運動,則以車為參考系人的速度是__________,以地面為參
考系人的速度是___________。
⑹在勻速行駛的火車內,某人讓一小鐵球自然下落,則在車內的人認為鐵球怎樣運動?在車外地面上的人看來,認為鐵球做什么運動?為什么會這樣?
⑺地面觀察者看雨滴豎直下落時,坐在勻速前進的列車車廂中的乘客看雨滴是( )
A、向前運動B、向后運動C、傾斜落向前下方 D、傾斜落向后下方
⑻在公路上向左勻速運動的汽車,經過一棵果樹時,恰有樹上一個果子從上面自由落下,下圖為運動的軌跡,在地面上觀察到的運動軌跡是_____車中人以車為參考系觀察到果子的運動軌跡是______
A B C D
第2課時 時間和位移
一、課前自主學習
㈠課本導讀
1、時刻和時間
時刻是指某一瞬時;時間是時間間隔的簡稱,指一端持續的時間間隔。兩個時刻的間隔表示一段時間。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__________表示,時間間隔用_________表示。
在上圖中,A、B、?、M表示時間軸上的各個點,N、O、?、S表示時間軸上的線段。請你指出下列時間或間刻對應的哪一點或哪一段:
⑴第3秒內:_________;⑵前3秒:________;⑶第2秒末:________;⑷第3秒初:________;⑸第3秒末:_______;⑹t=10s時:_______;⑺第5秒:_______;⑻前12秒的中點時刻:_______。
2、路程和位移
⑴路程:是物體(質點)運動軌跡的實際長度。 。有向
線段的長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線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⑶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始末位置決定,與物體的具體路徑無關。即同一位移可能有
多條不同的路徑。如右圖所示,分別沿ACB和ADB兩條路徑從A
地到達B地。在這兩個過程中,路程_________(相同、不相同),
但位移________(相同、不相同)。
⑷例1、某人從O點出發,他先在前5s內向正北方向走了4m,
到了A點,緊接著的3s內,他向正東方向走了3m,到達了B點。
則整個8s內的總位移是否是7m呢?
這兩段時間內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圖甲所示。要得到8s內的總位移,可以有兩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如圖乙所示,把兩有向線段首尾相連,然后從始端向末端畫一有向線段,即為合位移。 第二種途徑:如圖丙所示,把兩有向線段始端重合,再以這兩個有向線段為鄰邊畫一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平行四邊形定則、三角形定則見課本P62、P65)
由以上分析可知:人在8s內的總位移的大小為______ m,方向為____________。 ⑸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只有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在其他情況中,路程要
⑹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如果物體做直線運動,則位移在數值上等于末位置的坐標減去初位置的坐標(即位移等于位置坐標的變化)。
公式:l?x2?x1 或?x?x2?x1
其中l和Δx都表示位移。計算結果的正負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若結果為正,表示位移方向與坐標正方向相同;若結果為負,表示位移方向與坐標正方向相反。例如,不能說位移-9m比6m小。
⑺位移與路程的區別:
①位移表示質點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路程則是表示質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②位移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其運算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路程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其運算遵從算術加法法則。
③位移與質點的運動路徑無關,只與初位置、末位置有關。路程不僅與質點的初末位置有關,還與路徑有關。
3、矢量和標量
矢量:在物理學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矢量運算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或三角形法則)。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等。
標量:在物理學中,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標量。標量運算遵循算術加法法則。如:時間,路程,質量,溫度,長度,能量等等。
㈡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回顧記憶所學知識
1、說說時間與時刻的區別。
2、什么是位移?路程與位移有什么區別?
3、物體做直線運動時,怎樣求位移?
4、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標量?分別列舉幾例。
㈢課前自測題
1、以下的計時數據指時間的是( )
A、由北京開往深圳的列車于22時18分從北京站開出 B、期中物理考試時間為1.5 h
C、中央電視臺每晚的新聞聯播節目19:00時開播 D、一節課45 min
2、如圖所示,一物體沿三條不同的路徑由A運動到B,下列關于它們的位移的大
小說法正確的是( )
A、沿Ⅰ較大 B、沿Ⅱ較大C、沿Ⅲ較大 D、一樣大
3、矢量和標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標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 m比5 m小 D、-10 ℃比5 ℃的溫度低
4、小球從距地面5m高處落下,碰到地面反彈后,在距地面2m高處被接住,則小球從高處落下到被接住這一過程中通過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別是( )
A、7m、7m B、5m、2m C、5m、3m D、7m、3m
5、如圖所示,物體在時刻t1處于“位置”x1,在時刻t2
運動到“位置”x2那么物體 t1~ t2內的位移大小為Δx =___________ ,方向_____________。
㈣提出疑惑: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二、課堂學習
1、組內討論有疑問的問題,向老師提出不理解之處。
2、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3、討論以下問題:
⑴下列關于時間和時刻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在5秒時指的是物體在5秒末時,指的是時刻
B、物體在5秒內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這1秒的時間
C、物體在第5秒內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這1秒的時間
D、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時刻
【高一物理必修1彈力課件】相關文章:
高一物理彈力課件02-20
高一物理必修1《圓周運動》課件02-23
高一必修1英語課件02-20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課件02-22
高一英語必修1friendship課件02-21
高一數學必修1教學課件03-25
高一英語必修1課件02-22
初中物理彈力說課課件06-10
高一物理必修2功課件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