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鹿》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獅子和鹿》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獅子和鹿》的教學設計1
課文解讀
本文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科學的思想方法”的第四篇課文,是一個帶有童畫色彩的寓言故事。課文講述了在叢林中,一只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腿。當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它的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一樣事物都有長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到它的短出,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看不到它的長處;另外還告訴我們,看事物不能光看它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有存的價值。課文內容有趣,語言生動,適合朗讀。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前面剛學過類似的課文《陶罐和鐵罐》,所以應以學生的自主閱讀體會為主。感悟故事所蘊涵的深刻道理,是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難點所在。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感悟故事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設計理念
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機整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訓練、探究、對話為基本元素設計教學過程,體現“情趣、扎實、互動”的教學特色。
教學過程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大環節和板塊:打開閱讀門、走進錄音棚、暢游智慧泉、亮相展示臺。
一、打開閱讀門:引發閱讀期待
回顧課文《陶罐和鐵罐》,導出本文:獅子和鹿。
師:《陶罐和鐵罐》這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優點與缺點。那么這篇《獅子和鹿》又能讓我們明白什么道理呢?
二、走進錄音棚:初步讀通課文
師:大家都聽過音樂唱片吧?音樂唱片里的聲音真好聽,知道是哪里錄的嗎?錄音棚里。今天,我們的教室也是一個錄音棚,錄誰的聲音呢?錄同學們的聲音。錄同學們的什么聲音呢?錄大家讀書的聲音。看看在這個錄音棚里,誰讀書的聲音最真實,最動聽。你可以自己一個人讀,也可以邀請同桌一起讀,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學生自由朗讀,打開錄音機實錄一段讀書的聲音。
指名讀文,繼續“錄音”。隨機指導讀準文中的生字詞語:勻稱、珊瑚、泛起、撅嘴、抱怨、逼近、猶豫、撒腿、兇猛、甩、扯、掙脫。
讀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暢游聰明泉:自主探究體會
師:大家聽過聰明泉嗎?傳說中有這樣的一眼泉水,如果你下到里面去暢游一翻,就會變得特別聰明,當然這只是傳說。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讀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一些深刻的道理,所以是是名副其實的聰明泉,F在,請大家暢游其中,認真地讀書,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a、鹿是對角和腿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b、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啟示?
組織交流,在交流中引導讀書,點撥理解,加深認識和體會。
交流問題a的過程中,抓住以下讀點:
第3自然段:他從來沒注意到自己是這么漂亮!他不著急離開了,對著池水欣賞自己的美麗:“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第4自然段: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鹿開始抱怨起自己的腿來。
第5自然段:鹿不敢猶豫,撒開長腿就跑。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
最后一自然段:他嘆了一口氣,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交流問題b時,先讓學生用文中鹿的事例來講,然后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要注意引導學生辯證地認識。
四、登上展示臺:誦讀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語文。學語文,就要以讀為本。本文的語言文字生動傳神,精彩紛呈,應通過反復的朗讀進行品味、體驗,形成學生的語感。
師:大家喜歡這篇課文嗎?說說為什么喜歡。在學生交流中隨機激發:這篇課文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語言也很生動,很有意思。請大家再次亮起你動聽的嗓音,朗讀這篇課文,讀到你特別喜歡的句段,可以反復地多讀幾遍,把你的體會都讀出來。等下,大家要登上展示臺,一展你動聽的讀書聲。
學生自主練習朗讀。然后指名朗讀展示,為讓更多同學有機會展示,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朗讀。
拓展延伸,推介《伊索寓言》:2500多年前古希臘勞動人民生活教訓和斗爭經驗的總結,往往通過獅子、狐貍、狼、蛇、羊、烏龜、兔子等動物來創編生動形象的故事,通過故事告訴人們一些深刻的道理和生活經驗!洱斖觅惻堋贰掇r夫和蛇》、《狼和小羊》、《獅子和蚊子》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寓言故事。
《獅子和鹿》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態度。
2、讀懂課文,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悟,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教學難點:
使學生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談《伊索寓言》故事。
2、揭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文。
2、認讀生字新詞。
3、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感受小鹿對角和腿態度的變化
1、默讀課文,找出小鹿說的.4句話。
2、抓重點詞,品讀小鹿遇到獅子前對自己角的欣賞及對腿的抱怨。
(1)學生個人讀。
。2)抓重點詞句談體會。
(3)指導朗讀(抓住“咦!!唉!”)這三個語氣詞朗讀。
3、小鹿遇到獅子之后,對角和腿態度發生了什么轉變?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1)自由讀第6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鹿對角和腿態度變化的原因。
四、揭示寓意
1、小練筆: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2、總結寓意。
五、拓展延伸
1、推薦書籍:《伊索寓言》
2、練習:試著給文章換一個合適的題目。
【《獅子和鹿》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03-07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02-28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05-26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02-28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03-07
《獅子和鹿》的教學設計04-18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和反思12-16
《獅子和鹿》優秀教學設計03-09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模板06-30
《獅子和鹿》的教學設計模板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