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柳永詞》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28 10:44:1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柳永詞二首》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柳永詞二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柳永詞二首》教學設計

《柳永詞二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柳永及其詞作風格;

  2、了解詞牌“雨霖鈴”;

  3、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體會《雨霖鈴》“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能力目標

  1、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品讀鑒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3、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品味這首詞的意境;

  2、引導學生體味這首詞“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1、引導在了解詞作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誦讀技巧;

  2、引導學生深刻分析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點撥法。

  【教具準備】

  PPT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清趙翼有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唐詩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宋詞的風格比較

  豪放派: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氣象宏大意境雄渾,抒發豪情壯志。(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題材狹窄,多抒情,婉約纏綿細膩,語言含蓄,多寫個人遭遇或者男女戀情。(柳永李清照)

  二、作者簡介:

  柳永(約980——約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狂放不羈,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經常流連于秦樓楚館,為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柳永因了這舉第不進倍受打擊,之后在汴京、蘇州、杭州一帶過著流浪的生活。54歲方考取進士,做過幾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陽,家無余財,群妓合金葬之南門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

  他的詞在當時便為人傳唱,據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柳永在與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時他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感情真摯。《雨霖鈴》便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已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板書:雨霖鈴柳永)

  三、背景及詞牌:

  《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象征:離愁別恨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跟歌妓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妓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所傳誦的一首。

  作者在填這首詞的時候,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這首詞就是抒寫他和一位紅顏知己在長亭話別的情景。當他一想到從此將不能和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覺得痛苦萬狀。所以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體會這一點。

  馬嵬兵變后,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后,玄宗北還,一路戚雨瀝瀝,風雨吹打在皇鸞的金鈴上。唐玄宗聽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四、鑒賞分析:誦讀詞篇,感知課文。(朗讀時請注意字音、停頓、情感)

  1、學生朗讀,專家朗誦,齊聲朗讀,并請用通俗的語言翻譯這首詞。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剛停歇。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夫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凝望,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凄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在楊柳岸邊,對著凄冷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縱然我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2、內容把握

  上片:離別時的依依不舍下片:離別后的孤寂傷感(板書)

  3、分析鑒賞(關鍵詞:意象意境修辭表現手法情景關系)

  ①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板書:寒蟬—悲涼,長亭—離別,驟雨—凄冷,烘托濃重的凄涼氣氛,奠定全詞傷感的基調)

  關鍵詞:意象特點作用

  賞析——A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因此,寒蟬就成了悲涼的代名詞。B長亭:休息和告別之所C驟雨:凄冷(身心)

  在深秋時節的一個黃昏,陣雨剛停,一對戀人到長亭告別。這里不僅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就所聞所見烘托出一種濃重的凄涼氣氛。耳邊是秋蟬凄切的鳴叫,眼前是令人黯然傷神的暮雨黃昏。這里所寫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詞人的感情,而又同時為下片“冷落清秋節”的概括埋下伏筆。“驟雨初歇”四個字意味著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對臨別時矛盾復雜心情的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②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板書:無緒:飽含別離的苦澀;催發:浸透留戀的深情。)

  關鍵詞:寫實筆法矛盾之處情感

  賞析——詞人以寫實筆法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無緒:飽含別離的苦澀;催發:浸透留戀的深情。

  “都門帳飲”,是指在京都的城門外設帳置酒送別。從這句看,這首詞很可能是作者離開汴京南去,跟戀人話別時所寫。依戀不舍卻又不得不分離,因而也沒有了心緒;可這時候,蘭舟無情,正在催人出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板書:執手相看,無語凝噎——白描,柔情蜜意)

  關鍵詞:表現手法表現情感(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賞析——既然欲飲無緒,欲留不能,這時,縱有千言萬語也說不出口,只有淚眼相對,執手告別罷了,滿腹哀傷情,盡在不言中。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現。

  這兩句通過白描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哀婉纏綿、無比依戀、難舍難分的離別場景。臨別之際,一對戀人該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叮囑,可是手拉著手,淚眼朦朧,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正因為氣結聲阻,就更能見出內心的悲傷。

  課堂活動:此時無聲勝有聲,說是“無語”,其實有千言萬語。柳永和戀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悲痛得說不出話來。你能試著代他說兩句嗎?請展開想象替永哥說出心里話,和大家分享。

  參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娘子,我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還再見到娘子,望你我各自保重!”

  ④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板書:煙波暮靄楚天—迷蒙遼闊,反襯孤寂)

  關鍵詞:意象特點表現手法情感

  賞析——“念去去”道出了凝噎在喉的內心獨白。采用了借景抒情,以虛景寫實情的手法。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煙波,沉重的暮靄,望不到邊際的楚天,營造了一種迷蒙遼闊的意境。含蓄深沉地表現了詞人分別后抑郁難舍、孤獨寂寞的感情。

  這三句以景寫情,寓情于景。一個“念”字領起,說明下面所寫的景象只是一種虛寫,而不是眼前的實景。但虛中見實,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現出一對離人此刻的思緒和心境。重復“去”字,表明行程很遠。“念”字的主語是誰?詞里沒有交代。從感情來看,應該包括行者和送行者兩個方面。分別以后,前去便是楚天遼闊,煙波無際,行人就要消失在煙籠霧罩、廣漠空曠的盡處了。

  課堂活動:此處一別,此人以后的生活如同在黑暗中前行,前途不定,空有壯闊的楚天卻不知走向何方。當詞人感到無盡渺茫、無限傷悲的時候,請用一句古詩來勸慰他。

  參考:“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人有悲歡離合。千里共嬋娟”“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只在青樓找”

  ⑤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主題:傷離別詞眼)

  關鍵詞:主題景情關系(一切景語皆情語)

  賞析:這三句,由個人的離別之苦而推及于一般離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難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們普遍的感情體驗。可是跟蘇軾在著名的中秋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超曠態度不同,詞人越是把個人悲苦的離情放到歷史發展的廣闊時空中來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傷之中,并讓讀者越發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節”,照應到上頭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愁苦,柳—寂寥,風—清冷,月—破碎——虛寫,烘托孤寂惆悵的心境)

  關鍵詞:意象象征含義表現手法情感

  賞析——想象畫面: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梢頭。

  有人盛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嗎?為什么?

  此句最妙就在于詞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詞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觸動離愁的四件事物:酒、楊柳、曉風、月影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畫面,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曉風的清冷、殘月的破碎來烘托離人形只影單、孤寂惆悵的心境。詞人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抒情含蓄,的確應為千古名句。

  這兩句被稱為“古今俊語”。“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門帳飲無緒”遙相呼應,使人將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別時的情景自然地聯系起來。妙在詞人不寫情而寫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說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飄流的孤舟中所見所感的三種物象:岸邊的楊柳,黎明時的冷風,空中的殘月,心中那種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現出來了。

  柳——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風俗。折柳贈人是希望對方留下來。離別的人一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心中就會涌起一縷縷離愁。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首開了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

  “一絲柳,一寸柔情”,——《詩經》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李白·憶秦娥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周紫芝、踏莎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以柳襯情的名句。柳——留。

  月——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蘇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懷遠張九齡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琵琶行》

  酒——

  高興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感慨時曹操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惜別時王維說:“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愁時李白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孤獨時李白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思念時蘇軾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哀傷時李清照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酒——愁酒醒——愁來

  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景象依然鮮明在心,而如今卻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煙波”不知所終,只能離愛人越行越遠,可想而知詞人的心情。

  ⑦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虛寫)

  關鍵詞:表現手法

  賞析:這兩句更推開去,愈想愈遠,愈遠愈悲。和心愛的人長期分離,再好的時光,再美的景色,也沒有心思去欣賞領受了。(失去你,再美的風景也是暗淡無光)

  ⑧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關鍵詞:收束全詞情感

  賞析:這兩句照應到上片“執手相看”兩句,離別時是千言萬語說不出,離別后是千種風無處說,這就在眼前與將來、現實與推想的對比中,把真摯深沉的情愛和凄苦難言的相思,表現得更加充分,在感情發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詞。

  ⑨小結:

  這首詞以秋景寫離情,情景交融;在表現上,以時間發展為序,虛實相生,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語言自然明暢,不尚雕琢,以白描取勝,確實表現了一種“清和朗暢”,“意致綿密”(黃蓼園語)和“秀淡幽絕”(周濟語)的風格特色。

  五、概括藝術特色:

  (1)、借景抒情

  寒蟬、長亭、驟雨、蘭舟、楊柳、曉風、殘月、煙波、暮靄、楚天

  (2)虛實結合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描寫了離別時凄清的環境和兩人難舍難分的情景,寫的是現實之景,是實寫。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想象中的別后所見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虛寫。

  本詩虛實結合,豐富了詩歌離別的內容,拓展了詩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強化了詩歌詞人與戀人離別時的傷感,孤獨,無奈的感情。

  六、講練結合:指出下列詩歌哪些是“實”,哪些是“虛”?

  1、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4、念去去千時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6、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7、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夢游天姥吟留別》

  8、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9、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

  10、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七、布置作業:

  閱讀柳永的《蝶戀花》,思考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營造出什么樣的意境,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寫一段不少于300字的鑒賞短文。

  拓展閱讀: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一首表現刻骨銘心的相思相戀的情歌;

  一個對愛情堅貞執著、無怨無悔、矢志不移的有情郎。

《柳永詞二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初步了解詞的章法和句法特點。 2.感受、品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

  二、過程與方法

  1.訓練學生初步掌握讀詞誦詞的能力。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品賞詞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凈化自己的情懷。

  【教學重點】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學習煉字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感受詞的意境、情韻;學習詩中鋪陳的表現手法 。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詞的常識、柳永、柳永詞二首

  【學習目標】1、了解詞的常識;2、了解柳永;3、預習柳永詞二首;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我們也一直徜徉于詩的園林,在“國風”粗樸而純美的鄉野民聲里結識了散璞玉之輝的“詩經”,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縱日月之光的“離騷”。我們的心靈之谷還回蕩著李白“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鏗然之音、杜甫“萬里悲秋常做客”的蒼涼之嘆。

  今天,我們又將在這瑰麗的園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詞。

  二、詞的常識

  既然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詞,那么,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相關的知識——

  1、詞 詞是一種押韻的可以配樂歌唱的文體。

  2、別名 詩余、曲子詞、樂府、長短句等。

  3、詞的發展:興于隋唐,成熟于五代,盛行于宋,并在宋代發展到高峰,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衰落于元明,復興于清代。

  4、詞牌和標題:

  詞牌是與韻律相配合的樂調形式。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明代徐師

  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詞的主要內容。

  5、詞的分類

  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岳飛、陳亮、陸游等;

  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詞人柳永、晏殊、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清代的納蘭性德等。

  6、流派的風格

  豪放派: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氣象宏大意境雄渾,抒發豪情壯志。

  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婉約派:題材狹窄,多抒情,婉約纏綿細膩,語言含蓄, 多寫個人遭遇或者男女戀情。

  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7、宋詞的發展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宋詞以它獨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樣熠熠生輝。下面哪一位同學說說宋詞的發展脈絡?

  【解說】宋詞代表了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詞壇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歐陽修,后來大政治家范仲淹又開辟了詞的意境并啟發了豪放派詞風,慢詞圣手柳永拓寬了詞的篇幅并發展了宛約派詞風。北宋后期大文學家蘇軾對詞進行了徹底的革新開創了豪放派詞風,周邦彥則成為此時宛約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棄疾、陳亮等繼承了豪 放詞風并形成了愛國詞派, 李清照是此時的宛約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現了以姜夔為首繼承了宛約派詞風并發展為格律詞派。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柳永,通過《柳永詞二首》來感受他的情思。

  三、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稱柳七。仁宗景祐元年(1034)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許。他通曉樂律,熟悉民間樂曲,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也是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作者,更是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婉約派代表詞人。

  柳永大約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到京城趕考。以自己的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等了5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牢騷了,便寫了著名的《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這首牢騷詞不脛而走,宋仁宗聽后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

  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一次終于通過考試,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又把他給勾掉了。

  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并且不無解嘲地說:“奉旨填詞柳三變。”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連于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他創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結合現實生活解說柳永的影響力)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壇偶像,其在當時的影響力絕不遜色于今天的“超女”“快男”。他的“粉絲”,也是歷史上最狂熱最忠誠也最具規模的“粉絲”。

  論數量,當時民謠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就說明柳永的“粉絲”到處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多得不計其數。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于“超女、快男”“粉絲”。由于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于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狂。柳永又稱柳七,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哪怕是倒貼銀子。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余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于相沿成習,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

  論影響,柳永的“粉絲”也是不得了的。連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絲”,雖然他羞于承認,還對柳永有幾分嫉妒。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傳說,柳永的名詞《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顏亮大舉進攻南宋,讓他差點兒成為漢奸。

  基于柳永詞的藝術魅力和他對當時社會效應,我們今天來學習他的《望海潮》和《雨霖鈴》這兩首詞。

  四、整體感知.反復誦讀

  1、請同學朗讀。

  2、聽錄音范讀。

  3、劃分節拍,再讀課文。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琦,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朗讀指導:從朗讀的角度來看,它的節奏特別的整齊,對仗多,要人一口氣念下去,朗讀起來感情越來越激越,造成一種宏大的氣勢。

  ①感情飽滿,適度夸張。

  ②上片首句朗讀在“繁華”處升調且頓為下文蓄勢,寫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如“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急促,仿佛大潮

  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③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美,詞曲變長,節奏要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祝愿之辭要讀的懇切。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教師指導(展示ppt)

  ① 寒蟬凄切——“凄”字要讀得長,“切”字要短促,要讀出詞的凄切情感

  ②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⑥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4、掃清字詞障礙感知大意。

  《望海潮》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雨霖鈴》

  ①寒蟬,蟬的一種,又名寒蜩。似蟬而小,入秋始鳴,深冬方歇。蟬,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秋生冬死。

  ②驟雨,指陣雨。

  ③都門帳飲,指在京都城外設帳餞行。

  ④無緒,指沒有好的情緒。

  ⑤蘭舟,指木蘭舟,木蘭木質堅固,適宜做舟楫。先傳魯班曾刻木蘭為舟,古典詩詞便借用“蘭舟”作為舟楫的美稱。

  ⑥凝噎,氣結生阻,指因悲傷而說不出話來。

  ⑦暮靄沉沉,指黃昏時云氣濃重。楚天,指楚地天空。古時楚國占有江南,后來泛指江南的天空為楚天。

  ⑧經年,一年又一年,指離別時間之長。

  ⑨風情,指美好的情意,也指風流韻意。

  五、嘗試背誦

  六、作業布置

  1、背誦并默寫兩首詞;2、《優化探究》相關練習;

  七、歌曲欣賞

《柳永詞二首》教學設計3

  一、學習目標

  1、能夠簡要地說出柳永的身分、文學史上的地位等基本情況。

  2、能夠正確讀寫并解釋詩中的詞語。

  3、能夠背誦《望海潮》,《蝶戀花》熟讀成誦。

  4、能夠以《蝶戀花》為例說明柳永詞的基本特點。

  5、能夠以《望海潮》為例分析“點染”這一表現手法。

  6、能夠背誦一些柳永的名句。

  7、能夠再閱讀5首左右柳永的詩

  二、預習指導

  (一)預習任務

  1、基本任務

  ① 通過注解了解柳永的基本情況。

  ② 通過查字典、看注解,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③ 熟讀這兩首詞。

  2、擴展任務

  ① 查相關資料了解柳永并做一些摘錄。

  ② 背誦《望海潮》。

  ③ 試著分析兩首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

  ④ 搜集柳永的名句并背誦。

  (二)方法指導

  1、了解柳永的基本情況可以上網搜索,也可以查閱相關書籍,如《中國文學史》。網上信息雜亂,請大家注意辨別。

  2、柳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也是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長調)的詞人。他的詞長于鋪敘,多寫羈旅行役、離愁別緒、市井風情,對詞的發展有巨大貢獻。

  3、學習宋詞,應注意它與唐詩的不同,以下幾點要特別注意。

  ① 詞的立意更為幽深,抒情更為細膩曲折。

  ② 詞被稱為“詩余”,它的表達更加流暢而貼近生活。

  ③ 詞都是可以唱的,與律詩相比,它更加講究音律,平仄格式和諧多變,節奏錯落活潑,押韻靈活不刻板。

  ④ 詞牌通常與內容無關,詞題才是對詞所寫內容的標示,但很多詞都沒有題目。

  4、推薦大家再讀一讀柳永以下這幾首詞。

  《雨霖鈴》、《八聲甘州》、《玉蝴蝶》、《夜半樂》、《憶帝京》。

  (三)有疑而問

  三、基本訓練

  (一)、基礎題目

  1、填空

  柳永,初名三變,字耆卿,曾任屯田員外郎,故世稱“______”。他大量創制____(長調),長于鋪敘,多寫羈旅行役、離愁別緒、市井風情,對詞的發展貢獻很大。

  2、為下面的字注音

  佇 倚 黯 闌 擬 參差 堤 塹 璣 綺 巘

  3、默寫《望海潮》。

  4、請簡要分析《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的佳妙之處。

  5、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這里說的是詞的一個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也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望海潮》也用了這種點染的手法,請簡要分析。

  (二)提高題目

  1、請補寫出下面柳永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衣帶漸寬終不悔,______________。(《蝶戀花》)

  ________________,一番洗清秋。(《八聲甘州》)

  想佳人妝樓顒望,________________。(《八聲甘州》)

  爭知我倚闌干處,________!(《八聲甘州》)

  今宵酒醒何處?______________。(《雨霖鈴》)

  念去去千里煙波,______________。 (《雨霖鈴》)

  故人何在?________。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__________,__________。(《憶帝京》)

  2、讀柳永的《采蓮令》,簡要分析詞的結句“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是如何將詞人的離愁別緒表達出來的。

  采蓮令 柳永

  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注釋:

  ①月華收:指月亮落下,天氣將曉。②臨歧:岔路口。此指臨別。③脈脈:含情貌。

  3、讀柳永的《少年游》,簡要分析這首詞的主題。

  少年游 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注釋:

  ①四天垂:天幕低籠著四面八方。②前期:前約、預約。③狎興生疏:冶游之興已不濃厚。④蕭索:分散。

  四、擴展學習

  選修《柳永詞二首》(蝶戀花、望海潮)

《柳永詞二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了解詞的幾個發展階段和兩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約詞的特點。

  2.反復吟誦詩詞,品味語言,發揮想象,理解意境,準確把握作者情感。

  3.學習作者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寫作手法;學習“點染”的表現手法。

  4.明確鑒賞古詩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技巧。

  5.通過對兩首詞的學習,領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從而陶冶自己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反復吟誦詩詞,品味語言,發揮想象,理解意境,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培養詩詞鑒賞能 力。

  2..學習作者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寫作手法;學習“點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寫作手法;學習“點染”的表現手法。

  2.通過對兩首詞的學習,領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從而陶冶自己的審美情趣。

  【教法指導】自主學習(誦讀、研讀、賞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點撥。

  【課時安排】2課時

  【使用說明】

  閱讀詩詞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讀懂。要反復吟誦詞作,準確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作品的不同風格。學會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詞作,通過相關鏈接,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及所處環境,探究他們的人生歷程,準確而全面地把握作者寄寓在詞作中的感情,準確理解詞作的主旨。

  意境的欣賞是屬于文學鑒賞較高層次的一種學習活動。所謂“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繪的自然、生活圖景和所表現的主觀思想感情融會一致所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在鑒賞詩詞時,要運用聯想和想象,透過字句和畫面,去細心體會、感受作者的情懷,從而領會意境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學習詩詞要注意方法技巧的學習揣摩,要學會品味語言、把握意象、理解意境、鑒賞表達技巧,從而提高閱讀鑒賞詩詞的能力。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案

  【教學要點】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寫作背景。

  2.掃清文字障礙,掌握誦讀要領,熟讀成誦。

  一、知識鏈接

  1、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和哥哥三復、三接都有文名,號“柳氏三絕”。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柳永中了科舉,因他作的《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說:“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據說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贊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他的詞集《樂章集》。

  2、關于詞的發展:詞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又稱詩余、長短句、曲子詞。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詞按字數的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婉約詞,詞的一種流派,這一類詞修辭婉轉、表現細膩。在取材上,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情;在表現手法上,多用含蓄蘊藉的方法表現情緒。

  詞調,是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它規定詞的字數、句數、平仄、韻腳。詞調很多,每種詞調都有特定的名稱,叫做“詞牌”,同時,同一詞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稱。如西江月,又名步虛詞,江月令。

  除了字數較少的小令,大多數詞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闋。一般分為兩段,少數分為三四段。

  《望海潮》這首詞是柳永年輕時的作品,他從家鄉福建崇安前往開封應試,路過杭州,拜謁世交前輩兩浙轉運使孫何,于是寫此詞投贈。在這首詞里,柳永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寫景多于寫投贈之意。我們也不妨把它作為寫杭州風景的作品。

  北宋初期,歷經五代戰亂,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萬人家,可與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鋪陳其繁華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創制的新詞牌.錢塘江是天下景觀。調名當取其意。

  二、檢查預習

  給下列加點詞語注音,并注意寫法:

  參差(cēn cī) 堤沙(dī ) 天塹(qiàn ) 珠璣(jī ) 羅琦(qí ) 豪奢(shē ) 重湖(chóng) 疊巘(yǎn) 羌管(qiāng) 釣叟(sǒu) 千騎(jì) 乘醉(chéng) 驟雨(zhu) 凝噎(yē ) 暮靄(ǎi )

  三、誦讀全詞,整體感知

  1.指名學生試讀。

  2.教師范讀。

  點撥:把握詞的感情基調,即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欣喜贊許之情,正確把握讀音及停頓。

  3、自讀。

  四、拓展閱讀

  1、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五、作業:

  1.背誦詩文。

  2.做本課《同步學案》基礎知識梳理和和課內探究兩部分練習。

  我的疑惑:

  請你將預習中未能解決的的問題和疑惑寫下來,待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探究解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詞二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柳永詞二首》教學設計11-15

柳永詞二首教學設計范例11-14

《柳永詞二首》教學方案設計11-14

柳永詞二首教案10-31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12-16

柳永詞兩首教學設計02-23

《柳永詞二首》課后習題及答案10-25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3篇12-17

《柳永詞二首》《望海潮》《雨霖鈴》的課堂教學實錄06-28

柳永雨霖鈴教學設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