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一億有多大》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一億有多大》教學設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一億有多大》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06~10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和“說一說”的實踐活動,從不同的角度感受一億的大小。
2.使學生通過上述實踐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
1.學生每人準備計算器1個,大米25粒。
2.學生每4-5人分成一個小組,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練習簿100本,秒表1只,天平1架。
3.教師準備卷尺1把,實物投影儀1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板書“100 000 000”,提問:這個數是多少?學生齊答后,教師在該數上方板書“一億”。
談話:大家都已經會讀、會寫一億這個數了。但你們知道“一億”到底有多大嗎?這節課就來開展幾項活動,讓大家了解這“一億”究竟有多大。(在“一億”后面繼續板書“有多大”)
二、開展活動
1.數一數。
(1)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數100本練習簿的活動。(如果每組準備100本練習簿有困難,也可只準備10—20本,以循環的方式一本一本地從1數到1000)小組內有1人使用秒表計時,其余人協助數練習簿和計時。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數100本練習簿所用的大致時間,教師一一記錄。最后用計算器算出全班各組數100本練習簿所用時間的平均數(為計算方便,得到的秒數保留整十數),寫在黑板上。
(3)提問:照這樣的`速度數一億本練習簿,大約要用多少秒?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教科書第106頁上的表格,讓學生共同推算,并將逐次推算的結果填在書上。(如果剛才求得的數100本練習簿所用秒數的平均數接近90,則用書上表格中的原數;如果出入較大,如“80”或“100”,則要將表格中前兩欄的秒數改過來,并依此推算填人表內。)
(4)探究。
提問:數一億本練習簿的秒數大約相當于多少年?你們能用計算器算一算嗎?怎樣算?
引導學生將推算出的秒數先轉換成多少分,再轉換成多少時,然后轉換成多少天,最后轉換成多少年。如果學生數100本練習簿所用的時間大約是90秒,則轉換成多少天、多少年就得不到整數的結果,可以用“四舍五人”的方法將得數保留整數。如果學生數100本練習簿所用的時間大約是80秒或100秒,則轉換成多少分、多少時也得不到整數的結果,也要將得數保留整數,書上的等號就要改成約等號。
然后由各組交流計算的最后結果,并交流看了這一結果后有什么感想。讓學生通過“照這樣的速度數一億本練習簿”大約要用3年的事實,在時間上來實際感受“一億有多大”。
2.“排一排”。
(1)教師請出10個學生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手拉手地站成一行(也可在教室內手拉手地分站兩三行)。再請幾個學生和教師一道量出這一行(要從左端學生的左手尖到右端學生的右手尖)的長度大約是多少米(取整米數)。
(2)提問:照這樣計算,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約有多少米長?(要求學生仿照上面的活動采推算,并把逐次推算的結果填在書上。教師用投影儀出示在屏幕上。)
(3)探究。
告訴學生:地球赤道全長是40 000 000米。要求學生用計算器算一算:當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繞地球赤道多少圈?
在這項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如果剛才量得10個學生手拉手的總長度不是14米,則要將第106頁圖上的數據和第107頁表格“米數”欄中前兩個數據修改為實際數據,并讓學生按實際數據進行推算。
②如果學生所帶的計算器的顯示器上只能顯示8個數位,則在用計算器計算時,要引導學生把被除數、除數的米數都轉化成千米數。例如,100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是140米,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是140000000米,即是140000千米;地球赤道全長40000000米,即是40000千米。140000÷40000=3.5(圈)。由于學生對一位小數已有認識,可以將教科書上的約等號改成等號,商用一位小數表示,不必保留整數。
然后讓學生說說看了這一結果有什么感想。讓學生通過計算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的事實,在長度上來實際感受“一億有多大”。
3.稱一稱。
(1)以小組為單位,數出100粒大米,放在天平上稱一稱大約重多少克。由于100粒大米的實際重量大于2克,小于3克,可能有的學生在操作時發生困難。教師發現這種情況后,要及時在小組里對操作方法作出具體指導,讓學生用移動天平上游標的方法,稱出100粒大米大約重2.5克。然后像上面活動那樣,推算出一億粒大米大約重多少克,填在表格里。
(2)探究。
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表格下面的兩個問題。在計算前,先要讓學生理解問題的意思。
對于第(1)個問題,要幫助學生理解:求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多少克糧食時,為什么要用2500000克去乘130因為全國大約有13億人,每人每天節省1粒米,13億人就節省13億粒米;而1億粒米重2500000克,13億粒米重多少克就是1億粒米重多少克的13倍,所以用2500000×13就可以了。
對于第(2)個問題,要讓學生理解共有兩問:先求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再求大約合多少年。對于第二問,由于得不到整數的結果,可取近似值,保留整數或保留一位小數。
通過計算,不僅要讓學生用1億粒大米重2500000克(即2500千克或者是2.5噸)的事實,在重量上感受“一億有多大”,還要讓學生通過計算,體會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從而能自覺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4.說一說。通過以上實踐活動,最后讓學生在小組里談一談“一億有多大”,交流在活動中獲得的真切體驗。
三、全課總結(略)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一億有多大》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7冊p106—10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實踐,通過操作活動并借助推算和計算器的計算,從不同角度感受一億的大小,進一步發展數感。
2、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計算器。
教師準備
練習本,秒表,少量大米,天平一臺,卷尺一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活動。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大約有多少人嗎那么你知道一億有多大嗎今天我們就來開展幾項活動,在活動中讓同學們感受一下"一億有多大"。
二、開展活動。
數一數
⑴全班分兩大組,每組選幾人數100本練習本,并選兩人計時。
⑵各組匯報用的時間,然后計算出兩組數練習本所用時間的平均數(為計算方便取近似數90)。
⑶照這樣的速度數一億本練習本大約用多少秒
⑷讓學生結合放大的表格邊計算,邊校對,邊填寫。
⑸討論:數一億本練習本的時間大約相當于多少年請你們用計算器計算一下。讓學生邊計算邊填在書上,得出大約要3年才能數完一億本。讓學生在時間上實際感受"一億有多大"。
排一排
⑴請出10個學生手拉手排成一行,量一量大約長多少米。
⑵如果一億個學生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約有多長。
按實際量的米數修改表格,再計算填表,單位可用米或千米。
⑶用計算器計算這些學生站成一列可以繞地球赤道多少圈(三圈半)
讓學生從長短上感受"億有多大"。
稱一稱
⑴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仿照上面的活動完成這一內容,教師巡視指導。
⑵學生共同探討下面兩個問題。
第一題用什么去乘13
⑶通過計算要讓學生了解一億粒米大約重2500000克(或2500千克/2.5噸),在輕重上感受"一億有多大",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三、活動總結
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說一說:一億有多大,你有什么體會。一億有多大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一億有多大》教學設計模板】相關文章:
《一億有多大》聽課點評稿01-16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01-28
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教學設計范文12-27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模板12-27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 合理安排 教學設計01-05
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02-25
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模板12-27
最新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模板02-23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最新模板02-23
人教版初一上冊英語的教學設計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