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歡迎閱讀與收藏。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教材第91至92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生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體驗算法多樣化。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成功的喜悅。將德育美育融入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難點: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導出策略。
1、創設情景
(1)師:同學們想去旅游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瀛湖旅游吧!
師:看已經有幾個班來到了碼頭,你能從中發現什么數學信息?
生:參加旅游的二(1)班有23人,二(2)班有31人,二(3)班有32人,二(4)班有39人。
2、探究新知
(1)任務布置
師:假如你是小船長,每艘船只安排2個班,你打算怎么安排呢?誰來說一說?
(學生運用電子白板現場畫)
①生匯報:我是這樣安排的,1班和2班合坐一條船,3班和4班合坐一條船。
師:跟他想法一樣的請舉手,1班和2班一共多少人呢?3班和4班一共多少人呢?怎樣用算式表示?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3+31= 32+39=
還有不同安排的請舉手?
②生匯報:我是這樣安排的,1班和3班合坐一條船,2班和4班合坐一條船。
1班和3班一共多少人呢?2班和4班一共多少人呢板書列式:
23+32= 31+39=
還有不同安排沒有?
③生匯報:我是這樣安排的,1班和3班合坐一條船,2班和4班合坐一條船。
每艘船上坐了多少人呢?板書列式:23+39=32+33=
3、點明主題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這些算式都是幾位數加幾位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我們學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板書課題)
4、探討算法
(1)提出問題。
師:首先我們看這個算式(31+32=?)誰會計算?
師:你是怎樣口算出來的?把你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交流。
師:我頁想知道你們是怎樣口算31+32的?能把你的想法大聲地告訴我嗎?
生1:把31分成30和1;32可以分成30和2;
30+30=60 1+2=3 60+3=63
師:這位同學說的條理很清晰,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2:把32分成30和2,31+30=61 61+2=63
師:大家看一看,這兩個同學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個同學是把兩個加數都分別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先算十位上的數相加,再算個位上的數相加,然后把這兩部分合并起來。第二位同學只把一個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另一個兩位數不分開。
師:第二位同學才用了兩步就算出了答案了,真了不起!他只把32拆開,而31沒有拆,先用兩位數與整十數相加,再加上一位數,節省了一步,算起來特別簡便!
(4)歸納算法
還有沒有其它方法呢?
生3:把31分成30和1,32+30=62 62+1=63
師:這種是把31拆開,而32沒有拆,同樣是節省了一步。凡是這種只拆開一個兩位數,然后用另一個兩位數加整十數再加一位數的方法,我們都把它看作是第二種方法。
5、實際運用
(1)師: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方法口算出了這道題等于63,現在請用你喜歡的方法來算一算“23+39=?”這一道算式吧!
方法一(學生匯報略)板書:20+30=50 3+9=12 50+12=62
方法二(學生匯報略)板書:23+30=53 53+9=62
(2)滲透簡算思想
師:這個算式有沒有特別的地方?
引導學生想出方法三:把39看成是40,23+40=63 63-1=62
師:這種方法很獨特是不是?你們明白這個算式嗎?有沒有疑問?
生質疑:哪來的40?為什么63還要減1?
評價:這位同學的想法真是太妙了,能提出疑問的同學也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老師帶頭為你們鼓掌!
6、總結歸納
師:根據這兩道題你能得出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嗎?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算出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組織口算
65+20 22+7 35+8 50+47
二、情境導入,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這是一家商場的`玩具柜,如果讓你任意挑選兩個玩具,你會怎么選?
師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
板書:火車+小轎車 火車+公共汽車 小轎車+公共汽車
2、探究新知
(1)講解44+25
指名口答選購火車+小轎車的算式與結果,并說出你是怎么想。
(2)討論算法
①4+5=9 40+20=60 60+9=69
②44+5=49 49+20=69
③44+20=64 64+5=69
④25+4=29 29+40=69
⑤25+40=65 65+4=69
(3)分析交流
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簡便,你就用哪一種方法。
(5)講解44+38
指名口答選購火車+小轎車的算式與結果,并說出你是怎么想。
(6)討論算法
①4+8=12 40+30=70 70+12=82
② 44+8=52 52+30=82
③ 44+30=74 74+8=82
④ 38+4=42 42+40=82
⑤ 38+40=78 78+4=82
(7)小結
一道小小的口算題我們同學想出了這么多方法,大家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口算過程中,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口算。
(8)對比分析
①討論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處?
同桌交流
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
②分析兩道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小組討論。
板書:不進位加法 進位加法
(9)試一試
25+38 會算嗎?選擇喜歡的方法試一試。
三、鞏固深化,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①完成練習。
②觀察分析:每個蘑菇上的兩個算式在計算是有什么不同?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①觀察分析
②獨立完成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①先估一估,并說出理由。
②開火車進行。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提示解題策略。
①解決第一個問題。
觀察分析,并有條理地說出結果。
②這是動物園各個館的分布圖以及線路圖。
從熊貓館到老虎館可以怎樣走?三條路中走哪條路最近呢?為什么?。(可以直接看出來,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解題的條理性,讓學生學習逐步分析、分解復雜題型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與良好的解題習慣。)
③分析完成第二個問題。
5、自由購物
出示九玩具,可自由選擇兩個,同桌互算。
可自由選擇三個玩具同桌互算。
四、課堂總結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3
一、教材依據
蘇教國標版數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第39—40頁的內容。
二、設計思路
提到口算,首先刺激我們神經的就是:算法多樣化。關于如何處理好算法多樣與優化的問題也一直捆繞著我們一線教師,看了沈重予先生關于本單元教材的分析,我似乎有所頓悟。我感覺教材編寫的意圖首先是倡導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也十分注重算法的優化,而優化的過程不是他人強加于己的過程,是在逐層的練習與對比中體悟出來的;不是在一節課內一蹴而就的,而是貫穿在計算教學的整個單元中的。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流程時,我首先想到的是“計算定位”的問題,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落在“體悟”上,希望通過教材與教師所呈現的不同刺激源來引發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的思維習慣的碰撞,在不斷的對比與反思中“體悟”哪種算法更適合“我”,進而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有用性。
三、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
四、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
五、教學難點
正確地口算出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結果。
六、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積分卡。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探索新知(游戲連連看)
1、談話:“老師知道小朋友們很喜歡電腦游戲,我這里也帶來了3個,給大家介紹一下:猴島大冒險、阿達寵物園、什么東東球,想要嗎?看到上面的分數了嗎?只要你這節課開動腦筋,想辦法得到這些積分,你就得到它們了。”出示得分標準:算對一題得1分,回答問題對得2分。
誰來讀一讀它們的積分各是多少?你能提一道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嗎?
2、學生提問題并口頭列式,教師板書。
(1)44+25=
(2)44+38=
(3)38+25=
(4)44+38+25=(這一題我們以后在解決)
師:觀察我們所列出的算式,都是什么類型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口算的機會很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3、探索44+25的算法。
師:先獨立想一想可以怎樣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認真聽的得1分。
交流:
(1)先算44+20=64 再算64+5=69
(2)先算4+5=9 再算40+20=60 最后算9+60=69
(3)先算44+5=49 再算49+20=69
(教師適當輔以說明)
師: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用你喜歡的方法自己說一說。
4、探索44+38的算法。
師:這一題會算嗎?用你喜歡的方法試著算給同桌聽。
師:除了你喜歡的方法,再找一種方法說給同桌聽,說得好的加一分。
5、比較兩道算式在計算過程中的不同處和相同處。
小結:相同的'是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計算的思路都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第一題算式相加時,不需要進位;第二題算式相加時需要進位;
6、練習:38+25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二、鞏固深化(積分等你拿)
(一)進入阿達寵物園游戲區。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白兔帶我們采蘑菇,每個蘑菇上有兩道算式,算對了,蘑菇就采到了。(學生獨立完成)
(2)比較每組題的異同點。如:25+44=69,25+49=74,兩道題都是25加四十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六十幾和七十幾呢?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斑點狗們在比聰明,都說自己最善于發現,其實最善于發現的人是我們的小朋友,就讓我們擦亮眼睛,開動腦筋,看看這些算式中藏有什么秘密吧。
(2)先算第1組,說說有什么體會。
(3)再算第2組,說說有什么計算快的秘密。
(4)獨立完成3、4組,集體校對答案。
(二)進入猴島大冒險游戲區。
1、做“想想做做”第3題
統計表的統計內容改為統計大猴、小猴采集的香蕉、椰子、芒果的個數。
(1)指導理解統計表,出示問題:哪種水果采集的數量最多?你能不算直接找到答案嗎?有什么好辦法?(估計得數幾十多)
(2)學生獨立完成估計過程,指名匯報方法。
(3)驗證,再次計算,看估計得對不對。
(4)統計分析:從統計表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估計得數是幾十多,獨立完成后匯報。
3、做“想想做做”第6題。
本題改為猴島活動中心的名稱,如:保齡球中心、九宮格中心、九子連珠中心、撲克pk中心,幸福休息室。
師:這是猴島各個活動中心的分布圖以及線路圖,能看懂嗎?
提出問題:(1)從保齡球中心到九子連珠中心可以怎樣走?走哪條路最近?讓學生看一看,估一估。
(2)大猴從幸福休息室到九宮格中心,小猴從幸福休息室到撲克pk中心,誰走的路近?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三)進入什么東東球游戲區。
做“想想做做”第4題。
前面增加一組幾加幾的算式:6+7= 5+9= 8+4=
(1)引導學生先口算第一組題。
(2)口算后交流方法。
(3)讓學生說說通過口算發現了什么?
三、全課總結
1、算一算你的積分卡上一共有多少分?大約能得到哪個游戲?在積分卡后面寫上你的電子郵箱,下課后教給老師。算完讓個別學生匯報一下自己的得分情況,以及選擇趨向。
2、說說本節課的收獲和遺憾。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44+25=69 44+38=84 38+25=63
① 44+20=64 ①44+30=74
64+5=69 74+8=82
② 44+5=49 ②44+8=52
49+20=69 52+30=82
③ 4+5=9 ③4+8=12
40+20=60 40+30=70
60+9=69 70+12=82
…… ……
八、教學反思:
1、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倡導算法多樣化。
例題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電子游戲入手,開放式的呈現,激活了學生的舊有知識,學生們從自己的個性化的思維習慣出發,向我們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計算方法,但無論哪種算法,在本質上的共同點都是把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題轉化成若干道連續的、已經掌握的、比較容易的口算題。但個別學生也出現的雜亂無序的思考,對于這樣的思考,教師應及時加以引導,幫其步入正途。我感覺教師教學最關注的應是學生轉化過程中對數的分解與組合的合理性,思維活動的連貫性、靈活性,而非誰的算法好。
2、在對比中優化算法,提高口算的正確率。
本課設計了四次對比,感覺都很好地起到了作用。例題的對比幫助學生理清了這類口算思路的共同點和具體處理上的不同點;想想做做第1題的對比引起學生對進位的注意,能有效減少口算的錯誤,同時,這些對比還為估算作了充分準備;想想做做第2題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兩位數加一位數與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聯系,還讓學生感受到了“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多了40,得數也多了40”,其實就是加法的變化規律,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第4題的處理完全是讓學生以舊帶新,在對比中學習,始學生的計算思路又有了新的拓展。四次對比層層遞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能力。
3、結合口算,加強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想想做做第3題,設計成先讓學生估一估,然后再填表,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有效地點撥了估算的方法,發揮了估算的實際效用。想想做做第6題的內涵非常豐富,兩個問題的依次出現教師不僅僅要求學生用“估”的方法,同時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看”,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同時也讓學生明確了解決問題有多種策略,哪種更直觀、簡單哪種就更好。
以上是我感覺自己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當然也有許多值得商榷和進一步思考的地方,比如第4題到底什么時候呈現好?為什么算“44+38”很多孩子都喜歡用“44+40-2”的方法?積分評價的方式是否能真正起到過程監控的作用等等,這一切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與實踐。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4
【教材簡解】
這部分主要教學內容是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同時,引導學生在練習中由需要進位的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口算類推出相應的整百數加整百數的口算。此外,還適當要求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例題以兩個小朋友購買玩具火車和汽車為題材,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通過比較進位加與不進位加在口算方法上的異同,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想想做做”一個安排了7道題。以達到鞏固和拓展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目標,并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法。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正確地口算有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設計理念】
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結合起來;重視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并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交流,選擇合理的算法;重視學生的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設計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先通過游戲,喚醒學生學過的舊知識,并在生活情境中,了解估算和精算的意義和作用。然后學生在嘗試探究過程中,進行知識遷移,通過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理解和掌握兩位數的加法口算方法。最后在教學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自己讀題分析,讓學生在思考交流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通過創設問題,促進學生估算能力的提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喚醒舊知
1、口算搶答。
6+8、52+7、36+9、32+40+5、20+30、 30+90、300+900、43+20
交流:說說300+900,(也要數位對齊)。
小結:口算時候也要注意數位的對齊。
【設計思路:通過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喚醒舊知;在搶答中,不但復習了口算也要數位對齊的注意點,還為新課學習作好了知識鋪墊。】
二、在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估算和精算的意義和作用
師口述:同學們去過超市買過東西嗎?生活中,買東西是不是預先算好要買的東西一共多少錢,然后正好帶那么多錢去買。還是先估計一下每樣大概的價錢,然后估計一下總價錢就帶錢去買?(生回答)
媒 體:汽車2( )元,火車4( )元
1、估算六十多(不進位加法)
師:張老師要買1個玩具汽車和1個玩具火車,作為孩子的生日禮物,我預先打聽過了,一個玩具汽車二十幾元,一個玩具火車四十幾元。(媒體)
問:張老師至少要付多少元?(指名回答)追問:你怎么知道的?
師口述:我有可能要付61,62,63———,可能嗎?
問:什么時候兩種價格相加是六十多?
(生回答 個位不進位)
2、估算七十多(進位加法)
問:我可能要付七十多元嗎?(生回答)追問:為什么?(生回答,個位有進位)你能舉個例子嗎?
師小結:當個位有進位的時候,兩種價格相加是七十多。
過 渡:我們顧客去買東西,可以估算。但超市里誰不能估算呢?(營業員)
口算,有時候可以估算,有時候需要精算(板書:精算)這要看職業特點
和買東西的多少。
【設計思路:通過游戲,估算結果六十多和七十多,學生認識到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區別和聯系。并且感受到估算和精算在生活的意義和作用】
三、新課探究口算方法
師口述:如果我們要精算出買這兩個玩具要付多少錢?我們必須知道商品的確切價格。
問:你能說個例子兩個玩具的價格,并且兩個一共要付六十幾元。
(生:汽車xxx 火車xxxx 一共要付 xxx元,教師板書算式)
1、教學44+25(不進位的兩位數加法)
(媒體:玩具汽車25元,火車44元)。
⑴問:這樣要付多少錢呢?(指名回答)
師:不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容易口算嗎?
⑵交流口算方法
問:以44+25為例,你是怎么口算的,有什么方法?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打開口算思路,說出三種口算方法:
① 44+20=64 64+5=69
② 40+25=65 65+4=69
③ 40+20=60 4+5=9 60+9=69
⑶比較滲透“轉化”
師:我們想出了三種口算方法,這三種口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引導學生說出“都看成整十數來口算”,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設計思路:有雨學生對口算加法有較多的'經驗積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思維習慣主動盡心探索,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教學44+38(有進位的兩位數加法)
師口述: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大家都會算了,那進位加法呢?
(媒體:火車44元 汽車25元 客車38元)
問:你能找兩個一共要付八十幾元的玩具嗎?(44+38)
⑴問:火車和客車一共要付多少錢?(44+38)
⑵交流口算方法,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① 44+30=74 74+8=82
② 40+38=78 78+4=82
③ 40+30=70 4+8=12 70+12=82
⑶比較滲透“轉化”
(和不進位加法一樣“都看成整十數來口算”,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 比較兩種口算的異同
問:上面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師交流相機小結:兩題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時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需要注意的是相加時要不要進位,今后在口算時要注意適當加以區分。
4、 適當拓展,解決新問題
師提出要求:根據圖中的條件,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列式口算)
小結:口算的方法要選擇使計算更簡便的方法和適合自己的方法。
【設計思路:通過比較不進位加和進位加,進一步鞏固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算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
(1)獨立完成在書本上,師巡視指導。(師提醒:做口算不要急,要慢慢的,算準確。)
(2)校對答案:師說算式,生答。
(可能出現的錯誤:25+44,十位上算成2乘4得8; 25+49=64 沒有進位,進位加時容易把進的1忘加。)
(3)師介紹自己的方法:先估一估,再口算。32+57 結果是八十多,89;38+57 結果是九十多,95
2、想想做做第5題先估計得數是幾十多,再口算(用老師剛剛介紹的方法)
(1)師:35+32,進位嗎?和是幾十多?(生:六十多)
結果是多少?(生:67)
(2)剩下的四題自己小聲說一說(全班校對)
3、“想想做做”第2題
生一組一組寫出得數,在組織交流。
(突出兩位數加一位數與兩位數加兩位數在口算方法上的聯系)
4、“想想做做”第3題
師:你能看懂這張表嗎?你從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各自計算并填表;指名說說填表時的計算過程;)
問:哪個年級喜歡集郵的人數最多?
5、“想想做做”第4題 比一比,算一算
(1)獨立完成第一組60+70600+700
指名說說口算過程
(2)師引導:① 6個十加7個十,就是13個十,即130;6個百加7個百,就是13個百,即1300;
(3)用口算方法 算出后面幾組口算
五、拓展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提示解題策略。
①解決第一個問題。觀察分析,并有條理地說出結果。
②這是動物園各個館的分布圖以及線路圖。
從熊貓館到老虎館可以怎樣走?三條路中走哪條路最近呢?為什么?。
(可以直接看出來;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還可以通過計算得出結果)
【設計思路:培養學生解題的條理性,讓學生學習逐步分析、分解復雜題型的能力,培養了直觀判斷能力和簡單推理能力。】
2、出示情景圖:(雞25元 鴨29元 牛肉18元 羊肉23元 三個小朋友每人帶50元錢)
師:買兩樣不一樣的東西,你可能買什么?
生交流(可以估算,也可以精算)
師:你能一下看出哪兩樣東西不夠?
生交流
【設計思路: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體會所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
六、全課總結
師:上完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總結:估算對精算也有好處。回去和同學交流感受。
七、最后安排學生課后的小游戲:搶100。
如一人出45,另一人想55,準備10張牌,贏了就拿牌。
附:【板書設計】
(不進位加法)
(進位加法)
44+38=82(元)
44+25=69(元)
精 算
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
估 算
六十幾
八十幾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比較的學習活動,
理解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的算理算法,正確計算并能優化算法。
2.在口算方法類比中強化數位觀念,體驗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原理,并滲透估算思想,在簡單的估算等學習活動中,不斷提升數感。
3.經歷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運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流程】
一、 情境導入,提出問題。
1.提出猜想:福娃貝貝正在玩具商場選購玩具,它帶了70元,打算買兩件不同的玩具,猜猜它可能會買什么?
2.列出算式:猜得對不對呢?怎么驗證呢?(板書各個算式)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出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嘗試探究:34+25你們能直接口算出得數嗎?先自己想想,再在四人小組里說一說,看看小組內能想到幾種不同的算法。
2.組織交流:匯報交流不同算法,理解算理。
3.再次探究: 38+25會口算嗎?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4.交流比較:38+25是怎么算的?與34+25相比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5.初步鞏固:口算38+34,計算時是怎么想的?
6.提問小結:你想提醒大家在計算時注意些什么?
三、專項訓練,提升數感。
1.猜一猜:出示4□+2□,猜一猜得數可能是多少?
2.編一編:自主編題計算,同桌交換校對。
3.說一說:編對了嗎?編題時你是怎么想的?對××編的題目有什么想說的?
四、分層練習,提升能力。
1.估估算算:先估計出得數是幾十多,再計算出結果。
口算比賽:即時反饋。
五、靈活應用,解決問題。
出示路線情境圖:
1.解決問題1:貝貝到晶晶那兒,走哪條路最近?你是怎么想的?
2.解決問題2:迎迎和妮妮到歡歡那兒去,誰走的路近?用水彩筆描出來,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反思梳理,總結全課。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6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例1、“想想算算”,練習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初步理解和學會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 培養學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態度和初步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 口算下面各題。
53+20 36+40 28+30 57+20
76+3 43+2 65+2 31+4
57+8 76+6 48+5 29+4
提問:口算時,十位上的`數要加在哪一位上?個位數呢?
2、 口算。
(1) 做第3頁復習題。
(2) 口算下面各題。
24+30+5 36+40+3 27+10+5 57+20+8
3、 板書: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第1題。
(1) 出示例題36+43=
(2) 讓學生先說說可以怎樣進行口算?
(3) 問:十位上的4要加在哪一位上?為什么?個位上的3呢?你認為36可以先加多少再加多少?這就要把43怎樣分呢?把43分成40和3之后,可以怎樣加?(師配合板書:36 + 43 = )
40 3
(4) 誰來告訴大家,口算36+43要怎樣算?
2、教學例1第(2)題。
(1) 出示例題57+28=
(2) 提問:按照第(1)口算的過程,這一題可以怎樣算?
(3) 你是怎樣想的?師配合板書。
(4) 再指名幾人口述57+28的口算過程。
(5) 問:這道題可以怎樣算?
3、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也就是幾十幾加幾十幾。口算時,可以先把第二個加數分成幾十和幾,然后把幾十幾先加幾十,再加幾,就可以算出得數;還可以按照剛才相處的方法算出得數。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1) 小黑板出示,指名3人板演,一組一組算,其余做在書上。
(2) 檢查得數。
(3) 比一比,說一說。
(4) 指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直接先加幾十,然后再加幾;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
3、完成練習一第1題。
(1) 小黑板出示,學生口答得數,老師板書。
(2) 每組題里上下兩題的計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個位相加滿十怎么辦?
四、課堂小結:
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要怎樣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一第2~3題。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在經歷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和交流過程中,掌握其口算方法,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2.過程與方法:在復習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口算的基礎上,經歷探索,交流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過程。教學方法:合作式學習、探索式學習、小組活動式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1.重點: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2.難點: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理,進一步強化計算方法,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3.教學突破:教學時,可根據現實的情景提出問題,再通過獨立嘗試、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過程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學準備:玩具圖片及價格、課件
2.學生準備:4人一張白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復習舊知 激發興趣
師談話:同學們,看一看青蛙博士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氣球,如果你答對了氣球上算式的得數,這些氣球就會變成不同的顏色,一起來試試好嗎?
生:好。
師:火車開起來。
生:口算得數。
談話:青蛙博士還給大家帶來了我們喜歡的玩具呢!
二、探索交流 獲取新知 引出課題
1.教學例題
師:出示玩具圖。
(1)學生觀察玩具圖,說說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在這個玩具店里購選兩件自己喜歡的玩具?
生:想。
師:那么你能對你購選的玩具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嗎?
生:能,提問題。(注:同學們提不出問題,教師適當給予引導)
(2)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生:①買汽車和火車一共要多少元?
師:44+25=69(元)
生:②是買火車和大汽車一共要多少元?
師:44+38=82(元)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寫一寫你的口算方法。
生:匯報不同的口算方法。(學生互評)
例:44+38=82(元)
算法1:4+8=12 40+30=70 12+70=82
算法2:44+30=74 74+8=82
算法3:38+40=78 78+4=82
(3)比較兩道算式的特點,揭示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4)比較兩道算式在計算時的異同
進行小組討論,集中交流。(注:小組中會有學生不發言,老師要多給他們鼓勵的語言)
2.對進位和不進位的題目進行比較,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師談話:老師也想購選玩具,你們愿意幫我算價錢嗎?
生:愿意。
師:我買一輛大汽車和一輛小汽車一共要多少元?
生:25+38=63(元)
師:我買兩輛大汽車一共要多少元?
生:38+38=76(元)
3.師小結計算方法
三、鞏固深化 應用拓展
(1)師談話: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但是玩具店的三個小伙伴想考考大家對今天的知識到底掌握的怎么樣,它們帶來了不同的問題和禮物,大家想不想獲得禮物?
生:想。
師: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算法多樣化)。
生:指名完成并說口算方法。
(2)師談話:同學們真棒,這么快就解決了第一個問題,我們來看看第二個問題。
師:要求口算得數并比較每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①指名板演,再集體訂正。
②每組算式之間進行比較。
(3)師談話:同學們獲得禮物可真高興,我們來看看你們能不能獲得第三個禮物。
師:出示信封,讓學生猜猜信里裝的什么?要求:(比一比,算一算)
生:比一比,算一算
(4)師談話:同學們真厲害,很快解決了這三個小伙伴帶來的問題,為了獎勵大家,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
生:想。
師:在一個玩具店中,有好多玩具小朋友,有一天,它們的老師給它們各自出了一道算式,要求是(先估算,再口算),可是它們怎么也做不出來,聰明的同學們想不想幫助這些玩具朋友解答問題并獲得禮物呢?
生:想。
師:出示玩具圖及算式。(注:誰沒有發言,教師可以自己指定沒有發言的學生來解答)
生:先估算得數是幾十多,再計算。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自己表現出色嗎?指名說(注意:這一環節中有的學生可能想不到口算方法,教師可引導他們)
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希望大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五、課后延伸
出示課本第40頁“想想做做”的第7題。
六、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44+25=69(元) 44+38=82(元)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59—60頁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驗不同算法間的聯系,整合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得數。
2.使學生在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并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教學預設:
一、激活舊知
1.口算:
15+4= 8+19= 22+3= 7+16=
15+40= 80+19= 22+30= 70+16=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口算的。
2.引入新課。
談話:剛才口算的是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大家知道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幾加在個位上;個位相加不滿10是不進位加;個位相加滿10是進位加,這時十位上要加1個十;兩位加整十數,幾十加在十位上。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們就可以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出示情境圖:玩具店有一些模型,小卡車20元,小火車30元。
2、兩種玩具各買1個,可能要付多少元?
3、學生回答。
追問可能是七十多嗎?
那什么時候和的十位上是五,什么時候是六呢?
4、看來這種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可以分成兩種情況,個位不進位加和進位加。
5、能說個和的十位是五的算式嗎?六的呢?(板書:如21+32、26+38)
6、探究“如21+32”
這是個位上不進位的加法,怎么口算呢?
根據學生交流的算法板書計算過程,引導學生理解:
(1)先算個位再算十位
(2)先算十位再算個位
(3)先加幾十再加幾
小結:前兩種方法都是數位對齊相加,后面的方法是拆數相加。
7、探究“如26+38”
那如果是進位加你們又想怎么口算呢?請同桌之間互相說說。
指名到前面交流。
注意拆數法中不湊十的方法,分析出此種方法的錯誤。
8、探究“最多多少元”
剛才我們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相信大家也都有了自己喜歡的方法。
兩種玩具各買一個,可能要付多少元,我們只舉了兩個例子,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可能現在你也會口算了吧?有沒有想過最少和最多呢?
最少是?20+30,這我們已經學過了。特殊——一般。
最多呢?29+39,你想怎么口算?
學生交流。
9、小組討論:
①怎么判斷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是不是進位加?
②不進位加和進位加,十位上的數有什么不同?
③這三道題在口算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交流中小結:這三道題口算時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將兩位數加兩位數轉化成若干道連續的、已經掌握的、比較容易的口算。只是第一道相加時不需要進位,第二、三道相加時需要進位。今后在口算時要注意不進位和進位的區別,正確進行計算。
三、反饋檢測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口答。
第1題讓學生體會如何在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思考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第2題讓學生體會進位加與不進位加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與區別。
注意及時診斷。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選出其中一組題讓學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請學生說說估算的'理由,將估算的結果和口算結果對照,看有無錯誤。其余每組題同桌合作完成。集體訂正。
小結: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預測口算的得數。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驗證口算的結果。而且生活中一些問題也可以使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呢。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了解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讓學生將自己分析、思考的過程說給大家聽,同學間互相補充、互相評價。
四、反思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歸納: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板書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21+32 26+38 29+39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教材91頁、92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的加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境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
教學重點:
會用數的組成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式。
教學難點:
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43+3= 53+9= 75+2= 35+8= 56+5= 36+20= 23+40= 72+10= 5+30= 58+30=
(1)開火車的形式進行一組口算練習,課件顯示出結果。
(2)教師在2行中各挑一道讓學生說口算方法。
(3)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第一行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第二行是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
(4)引出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師板書)。
二、明確算理,學習新課。
1、課件出示教材91頁情境圖
(1)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說,教師用課件展示)。
(2)問: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過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還能少于68人)。
(3)超過68人可能會發生什么?看來為了安全,我們不管是乘車還是乘船,都要遵守規章制度。
2、估算:一條船能坐下四個班的同學嗎?說說你的理由。
3、猜測:至少要幾條船四個班的同學才能坐下?
4、計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條船,能坐下嗎?
(1)讀題。
(2)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數加起來,和68人比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 (教師板書)
(4)討論算法。
(5)交流匯報,教師有選擇的板書學生的算法。
(6)要求學生選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說一說。
(7)完善該題。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條船,能坐下嗎?
(1)把這道題寫在練習本上,并寫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 2)學生匯報,教師有選擇的板書。
(3)完善該題。
6、觀察:這2道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7、這四個班怎樣搭配兩條船就夠了?
三、拓展練習。
1、口算練習(比比誰是計算小能手)
練習方法:讓學生先在口算卡片上面做,然后開火車的方法公布答案,最后選幾個學生挑自己喜歡的算式說說口算方法。
2、判斷
練習方法: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出自己的判斷,并說明理由。
3、蹺蹺板游戲
練習方法:根據兩只小動物下面的算式結果,說出哪只動物在上面,哪只動物在下面,比說說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
4、解決問題
(1)觀察情境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踢足球 的有54人,打籃球 的有26人)。
(2)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3)列算式、說結果并說口算的方法。
5、解決問題
(1)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怎么列算式?
(2)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怎么列算式?說說你的口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在以后遇到計算題得時候,你感覺大家應該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前幾冊100以內口算的延續,是在100以內口算和筆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生活中能解決問題,而且是以后學習筆算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由情境圖引入這節課,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學生比較有興趣,而且在計算之前,讓學生先估一估、猜一猜,滲透了估算的意識。在實際的.計算中讓學生體會到了算法的多樣性,鼓勵學生從同一道算式中發現不同的口算方法,再通過比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讓學生為四個班的同學找最合適的搭配方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為他們以后的數學學習做了較好的鋪墊。
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還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學習的地方,整個課的設計如果再新穎一些,可能會更多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特別是練習課的設計,不是特別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在知識點的引導上,教師如果能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及時的追問、總結,可能會更大程度地開發孩子的思維,比如:學生在拿68和54或71進行比較時,問一問為什么要這樣比較,對于跟的比較慢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會更清楚一些,另外孩子在說完四個班的搭配方法之后,如果能引導孩子發現其中的規律,效果會更好。整個教學過程中兒童化的語言體現的不明顯,課堂就顯得不是那么完美了。
一節公開課上完之后,感覺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以后抓住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多汲取別人的優點。平時利用空閑時間要多看書,不斷地充實自己,力爭每一節課都趨于完美。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9-4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法。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字號。
教學難點:
正確地口算無敬畏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結果。
教學具準備:
教學情境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玩具店買過玩具嗎?今天也有兩個小朋友要去玩具店買玩具,你們想幫他們參謀參謀嗎?現在我們就到玩具店看看吧。
看!玩具店到了,誰在買東西呀?我們給插圖中的小朋友起個名字,男孩叫小明,女孩叫小芳。
二、探索新知。
1、同學們,這個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出示商店圖)小明和小芳每人要買兩件玩具,你能說出他們購買什么玩具嗎?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們怎樣付帳呢,你們能幫他們算算嗎?
2、提問: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你打算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
你能幫他們列出算式嗎?
3、學生口頭列式:教師同時板書算式:
(1)小明應付錢:44+25= ( )
(2)小芳應付錢:44+38= ( )
4、談話:這兩道算式如果用豎式計算,我想每位同學都不成問題。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口算的機會是很多的,小明和小芳到商店來的時候就沒有帶紙和筆,他們只能口算出應付的錢數。你能口算出得數嗎?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組里相互交流。
5、反饋:通過交流學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
第一道算式:44+25= ( )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
(2)先算44+5=49,再算49+20=69;
(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
(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
第二道算式:44+38= ( )
(1)先算44+30=74,再算74+8=82;
(2)先算44+8=52,再算52+30=82;
(3)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
(4)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0+12=82。
6、再次交流,確認和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7、比較兩道算式的異同點。(小組討論交流)
8、通過討論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時不需要進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時需要進位。
9、對表現出色的小朋友進行表揚。
三、鞏固深化。
1、算一算、比一比。(做想想做做第1、2題。)
(1)電腦出示第1、2題,讓學生看清題意后把口算結果直接寫在書上。
(2)集體反饋,電腦驗證。
(3)比較每組題的異同點。(第一題讓學生體會進位加與不進位加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與區別;第2題讓學生體會如何在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思考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2、想一想、填一填。(做想想做做第3題。)
(1)讓學生根據要求在書上填表。
(2)電腦驗證。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4題。)
(1)引導學生先口算每組題的第1小題,再算第2小題。
(2)口算結束后交流算法。
(3)讓學生說一說通過口算發現了什么。
(4)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評價。
4、先估計得數是幾十多,再口算。(做想想做做第5題。)
(1)選出其中一組題先估算再口算,并請學生說說估算的理由,將估算結果和口算結果對照,看有無錯誤。
(2)其余每組題同桌合作完成。
(3)集體反饋,電腦驗證。
(4)講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預測口算的得數。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檢驗口算的結果。希望同學們今后自覺地在計算前或計算后進行估算。
5、解決實際問題。(做想想做做第6、7題。)
(1)出示第6題。
提問:從熊貓館到老虎館有幾條路?學生回答后逐一闡述每一條線路。
提問:你打算用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先估算,再回答問題。
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解答另外兩個問題的想法。
讓學生到講臺前將自己的思考過程說給大家聽,并對講述有條理的學生進行表揚。
(2)出示第7題。
讓學生弄清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學生獨立在書上列式計算。教師對后進生予以幫助。
集體反饋。讓學生將自己分析、思考的過程說給大家聽,同學間相互補充、相互評價。
四、課后延伸和課堂總結。
小朋友,今天這節課學習的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課后同學間可以相互出題考對方,回家后,也可以用你學到的本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 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 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 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學法:
講解法、引導法。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1、 口算題(略)
2、 看誰都能算正確。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這些題的`呢?先來看左邊這一組兩位數加整十數,你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再加上個位上的數。
學生說教師板演。
35+30=65
師:那么右邊這一組兩位數加一位數,你又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我想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加整十數。
學生說教師板演。
64+5=69
二、 新知講授。
課件出示“海寶”介紹上海世博會的資料。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觀察主題圖,找到數學信息。
課件出示,師: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名回答
(2)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師:如果你是每個年級的領隊老師,首先要考慮什么?
預設:應該考慮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指名提問題。
2、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學例1
教師選擇性地板書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匯報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學例2
選擇學生提出的“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的問題,針對學生列出的算式39+44=?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口算。
匯報交流。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
(3)觀察對比
師:剛才學習的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今天學習的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師引導:這兩個算式的兩個加數的十位上的數與和十位上的數比較,有什么發現?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也就是35+34是不進位加法,39+44是進位加法。
師: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呢?
個位相加滿十,一定要向十位進1.
三、 知識應用。
1、 填一填(判斷十位上的數)
師: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數嗎?
2、 先說一說,再計算。
23+46= 63+17=
3、 請你利用主題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題目,并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四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4、 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錢?
四、 小結。
師: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12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和“筆算兩位數加連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掌握著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學習筆算的基礎,教材創設了二年級同學準備坐船“去鳥島”的熱鬧場景,意在通過解決“二年級(1)班和二年級(2)班能坐下嗎?”“二年級(3)班和二年級(4)班合乘能坐下嗎?”引出兩位數的不進位加(23+31)和進位加(32+39)然后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進行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能根據已有知識通過遷移類推來學習本課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通過兩次試講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把兩個加數都分解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用整十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和一位數加,然后把兩次假得結果合并。對于“只分解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不變”的這種方法,只有少數學生采用。
《數學課程標》提提倡算法多樣化,同時也要求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允許采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計算。因此,我認為教學中應該重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在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選擇適宜的方法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生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體驗算法多樣化。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情感 態度 價值觀: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成功的喜悅。將德育美育融入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難點: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 、 創設情境,激趣引新
紅光小學在今年春天就組織了二年級的同學到美麗的鳥島去春游。同學們請仔細觀察情景圖。
師:看看,他們到鳥島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呀?
二 、認知感知,設疑質疑
我們可以把那兩個班安排在艘船上呢?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吧?
三 、 互動探索,合作交流
你們怎么算得這么快,愿不愿把你的算法說出給大家聽聽呢?
四、合作交流,意義建構
1、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兩道題之間有什么相同點?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板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多媒體板書)
2、再來比較一下,這兩道之間有什么不同點呢?
3 、小結。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13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材P39—40)
教學目標
1、通過創建情境,組織學生根據情境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列出算式,并運用生活實際經驗和已有的數學知識探索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法。
2、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數學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主動探索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合理地運用算法靈活的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利的'進入新知的學習。同時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談話導入:以前我們已經學習過口算加法,今天我們接著探索口算的各種方法。
1、教師出示情景圖,提出問題:從這幅圖上你能知道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應板書。(男孩要付多少錢 女孩要付多少錢 )
3、你能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嗎
(1)學生仔細觀察圖,交流所獲得的信息。(男孩買了什么,女孩買了什么,玩具的單價。)
(2)學生提出問題,全班交流。
(3)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學生的觀察能力很好。
二、自主探索得出方法
通過創建情境,組織學生根據情境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列出算式,并運用生活實際經驗和已有的數學知識探索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法。
1、44+25你能口算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板書。
44+20=64 44+5=49
64+5=69 49+20=69
40+20=60 4+5=9
4+5=9 40+20=60
60+9=69 60+9=69
2、44+38等于多少,你會算嗎?根據學生回答,相應板書。
44+30=74 44+8=52
74+8=82 52+30=82
40+30=70 4+8=12
4+8=12 40+30=70
70+12=82 70+12=82
44+40=84 84—2=82
3、比較兩道算式的異同點。
剛才我們用許多種方法算出了這兩個算式,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在口算的時候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嗎
4、計算不同的算式,你會選擇什么樣的方法呢
(1)獨立思考,小組議議,你是怎么算的,然后全班交流口算的過程。
(2)獨立思考,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全班交流。
(3)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時不需要進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時需要進位。
(4)同桌交流,確認和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在說口算方法的時候有同學把口算方法和豎式計算方法混淆了,需要教師進一步明確是口算。
學生想的口算方法還是比較多的。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通過一系列比較練習,從進位與不進位;整十數與整百數;再到加位數與兩位數的比較,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形成正確的計算方法。
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通過學習,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口算練習:(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32+57 25+44 14+62
38+57 25+49 14+68
要求說明口算過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先出示第一組,提問:你是怎么算的?完成后思考后三組和第一組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第一組,提問:比一比,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完成后面兩組。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選出其中一組讓學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讓學生說說口算的理由,將估算結果和口算結果對照,看有無錯誤。
講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預測口算的得數,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檢驗口算的結果。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要比較需要知道什么?你是怎樣比較的?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1)獨立完成,交流結果,并且說明是口算的過程。比一比,兩題在計算上有什么相異點。
(2)獨立完成,交流結果,比較異同點。
(3)學生先算第一組,然后比較,交流,得出整百數加整百數的口算方法。然后獨立完成后面兩題并交流。
(4)以第一組為例,先估算,再口算。其余各題獨立完成。集體驗證,然后反饋。
(5)學生讀表,和同桌交流知道了什么,計算填表,然后比較。
(6)學生看圖,了解信息。
加強進位加法的練習。
學生的估算能力有了一點提高。
提問:你能說說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嗎?教師出示問題。
7、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
教師巡回指導,組織交流,補充。
同桌議一議,說一說。列式計算,全班交流。
7學生審題弄清條件和問題,獨立列式計算,交流。
四、全課
對知識的,鞏固,突出本課的重點。
小朋友,今天我們學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學生思考后集體交流討論。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P91-P92例1。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內容是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和在100以內)。前面我們學習了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是前面口算教學的延續,又是以后萬以內加減法的基礎,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小學數學的計算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設計理念】: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學有用的數學。
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注意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的“構建方法”,運用觀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數學初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滲透估算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能夠準確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能力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掌握口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學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學生初步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3.在任務驅動下,提高個人的策略意識和能力。
情感目標 :
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并構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同學們,下面我們來進行口算比賽,比一比,看誰算得對又快。
3+9= 50+8= 30+30=
53+9= 30+59= 43+30=
2、說出下面數的組成。
31可以分成( )和30; 39可以分成( )和30;
23可以分成20和( ); 32可以分成30和( )。
二、自主探索,導出策略。
1.觀察91頁情景圖,教師提問思考。
( 出示教科書91頁主題圖。)
師:你們瞧!小朋友們正在碼頭上排著整齊的隊伍,準備乘船去鳥島玩。在碼頭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學生可能回答二年級有4個班,二(1)班23人,二(2)班 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限乘68人;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二(1)班23人,二(2)班 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限乘68人】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船頭寫著的限乘68人什么意思?
【預設:學生可能回答:不能超過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還能比68人要少等,根據回答板書:﹤68人 行 =68人 行 ﹥68人 不行。】
師:根據乘船要求和二年級4個班的學生人數,你們估計一艘船能坐下嗎?那大約需要幾艘這樣的船?(2艘)大約幾個班上一艘船?(2個班)
2.教學“不進位加”。
師:看!現在上船的是二(1)班和二(2)班的學生,(出示92頁主題圖)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這兩個班合乘一艘船能坐下嗎?
師:要想知道二(1)班、二(2)班能不能坐下,應該怎樣想?(隨學生匯報老師板書:23+31=)怎樣計算呢?有不同的算法嗎?
學生甲:23+30=53,53+1=54
學生乙:23+1=24,24+30=54
學生丙:20+30=50,3+1=4,50+4=54
學生丁:3+31=34,34+20=54
師:同學們能利用各種方法計算,結果都是54,說明什么?(54小于68,能坐下。)
3.教學“進位加”
師:那剩余的二(3)班、二(4)班合乘一艘船坐的下嗎?怎樣列式計算?說說你是怎么算的?還有不同的算法嗎?(隨學生匯報老師板書:32+39=)
學生甲:30+30=60,2+9=11,60+11=71,71>68 ,坐不下
學生乙:32+9=41,41+30=71,71>68 ,坐不下
學生丙:32+30=62,62+9=71 71>68 ,坐不下
4、師: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并計算,這四個班怎樣搭配兩條船就夠了!(主要讓學生說計算的過程)
【預設:學生可能回答:1班和4班合坐一條船,2班和3班合坐一條船。列式是:31+32=63(人) 23+39=62(人)】
師:同學們真棒,口算的方法很多,你覺得哪一種最適合你,計算時就選那一種。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這幾個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那它們有什么不同點?
生:有進位加法,還有不進位加法。(邊聽邊板書)
三、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四、總結全課。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15
【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2.使學生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價值,形成估算的方法,并進一步提高比較、分析、抽象、概括、遷移、推理的能力,加深對加法運算的理解,發展數感;
3.通過比較,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材料
【設計理念】
1.巧設遷移引橋,幫助學生打開口算思路。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在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正確筆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也可以是兩位數加整十數再加一位數。由于學生腦海中對筆算的思路比較熟悉,所以本課首先要幫助學生跳出單一的筆算思路,激活學生潛意識中兩位數加整十數口算的那根弦,打開口算的思路便成為上好本課的關鍵之一。為此,設計時充分運用遷移規律,在出示例題口算43+21前,有意復習口算43+20,讓學生在43+21與43+20的比較中,把學生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相關經驗充分激活,同時把這樣的方法遷移到口算43+21中。
2.在自主建構中提高深化,適時滲透轉化思想。
對于知識,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僅是一杯水與一桶水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學生對任何一個知識“露珠”的掌握都離不開自主建構,自主建構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自主建構中逐步提高與深化。在得出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后,讓學生自己出題:在方框內填上一個數字,使之成為比43+21=64更難的口算題,在學生自主填出43+29后,讓學生嘗試口算。由于有43+21=64方法的鋪墊,學生很容易想到口算43+29的基本方法,同時鼓勵一部分聰明的學生在口算43+29基本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突破原有方法,最后通過書本上的問題:比一比這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溝通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與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之間的內在聯系,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在自主建構,互動碰撞中提高,在比較歸類,對比反思中深化,把發展的遷移能力、估算能力、歸納推理等真正落到實處。
3.合理整合教材習題,讓計算充滿生活的氣息。
怎樣避免計算課的單調乏味,調動學生對計算的積極性,保持學生對計算的興趣,是上好計算課的又一關鍵。本課鞏固環節處,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通過米奇和米妮兩個卡通人物,把有關的習題連接起來,讓數學問題生活化,讓計算充滿生活的'氣息,保證了練習效率的有效、高效。如“數學超市”即為教材“例題”;“奧運展覽館”即為“想想做做”第3題,在充分體現統計與口算相結合的目的下把“集郵”換成“奧運”,更貼近當下學生的生活;“想想做做”第5題配以米奇和米妮游玩的情境更顯趣味性。
【課程預設】
一、復習鋪墊、準備遷移。
師:今天這節課黃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研究口算。讓我們先來口算幾道題。
復習已經學過的口算題:6+8、52+7、36+9、32+40+5、20+30、 30+90、300+900、43+20。
二、合作研究、靈活思維。
1.不進位加法43+21=
(1)討論得出方法
師:你是怎樣口算的?有什么方法。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打開口算思路,說出三種口算方法:
① 43+20=63 63+1=64
② 40+21=61 61+3=64
③ 40+20=60 3+1=4 60+4=64
(2)比較滲透“轉化”
師:我們想出了三種口算方法,這三種口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引導學生說出“都看成整十數來口算”,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2.進位加法
(1)自主出題
師:請在方框里填上一個數字,所組成的題目要比黃老師先前出的題要難。該填什么數字呢?難在哪里呢?同桌之間商量商量。
得出三道算式:43+29=、43+28=、43+27=
(2)討論得出方法
選擇43+29進行口算,交流討論方法。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總結比較提升認識
師:43+21和43+29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不同點:一個進位,一個不進位。
相同點:都把加數看成整十數,轉化成以前會的口算題。
3.小結出示課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探討的話題是“口算”,重點研究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出示課題)。
三、練習。
1.米奇和米妮出題。(整合“想想做做”第1、2、5題)
師:我們請米奇和米妮給我們出幾道口算題,好不好?
(1)45+31、45+36、18+25、56+39、
(2)題組
第一組 第二組
45+14= 19+6=
49+18= 19+36=
37+55= 19+76=
2.奧運統計表(即“想想做做”第3題)
師:大家看,米奇、米妮來到了國家體育館――鳥巢(多媒體出示鳥巢)。進去看看有些什么。是一張奧運會、殘奧會部分國家金牌數統計表。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填一填。
3.數學超市(即教材例題)
師:參觀完鳥巢,米奇和米妮又來到了數學超市。仔細觀察,你看到哪些數學信息?(小火車44元,小轎車25元,面包車38元是。)
師:看看這回米奇和米妮又會有什么問題。
①米奇(錄音):我帶了50元錢,想買兩件不同的玩具,可以嗎?
②米妮(錄音):我買了兩件不同的玩具,給了營業員一張50元人民幣和一張20元人民幣。小朋友們猜一猜,我可能買了哪兩件玩具?
4.參觀動物園(即“想想做做”第5題)
師:他們最后來到了動物園。看看動物園都有些什么?
問題一:從熊貓館到老虎館哪條路最近?
問題二:小明從猴山到蛇館,小紅從猴山到孔雀園,誰走的路近?先估計,再算一算。
四、課堂總結。
師:回憶回憶,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16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
3、實現遷移,正確口算幾千幾百加幾千幾百、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的加法。
(二)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三)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投影片、卡片。
(四)教學過程
1、以舊引新。
(1)準備題:35+20 73十10 61+30+8 55+4 83+6 23+50+7
61+30十8是兩位數加整十數再加一位數的連加算式,那么23+50+7呢?
(2)口答:420里有()個十360里有()個十
4200里有()個百3600里有()個百
2、發散思維。
(1)例1口算42+36
討論:這是一道幾位數加幾位數的口算題?
你打算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口算?
學生討論后,可能會出現下列口算方法:
每一種都請學生說說理由或想法。表揚有如此多種的想法,思維
靈活,然后比較哪種方法比較簡捷?
學生會說③和④——因為計算步數少。
教師告訴學生③和④實屬同一種計算方法,只是書寫不同而已。(2)練一練:課本第100頁“練一練”1。
(3)四人小組人人說說計算方法:
54+22 37+62 17+81 24+74
21+76 45+34 53+46 15+82
(4)試一試:420+3604200+3600
你打算怎樣算?
利用轉化:42個十+36個十=78個十=780
42個百+36個百=78個百=7800
(5)看課本第100頁理解一遍。
(6)今天你學習了什么?你用了什么方法?
3、鞏固練習。
(2)把算式和答案用線連接起來。
32十46 870 43+51 69
18+71 78 27+42 8500
250+620 89 7200+1300 94
(3)你能較快地口答嗎?(卡片形式)
34+34 270十520 360十300
25+72 2500+4000 6300+2200
(4)課堂作業:課本第101頁“練一練”4。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 17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口算加減法,包括兩位數加減法,整百、整千數加減法,幾百幾十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幾百幾十加減法(進位、退位)等,是繼第二冊“100以內口算加減法”之后的又一階段性教學內容。
學生學習筆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礎,特別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礎。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在于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給學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題下面都安排了“你還能想出別的算法嗎?”這樣的思考問題,提示學生靈活地思考其他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類推能力。
教法建議
教學時以舊引新,復習2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數的組成。
教學口算方法時,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介紹的口算方法,還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對于學生說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確、合理,教師都應給予鼓勵,不要強求一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習慣的方法來算,給學生留出思維空間。
教學時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說自己的口算思路,說明口算步驟,計算后引導學生說出每組題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這部分內容比較容易掌握,但由于數目大了,算得又對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設計練習時首先要求口算正確,以后逐步要求。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類推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的思考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學具
口算卡片、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用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或一位數。
26+3048+2049-2056+328-9
2、連加、連減。
52+30+757-30-5
55+30+675-40-8
72+10+786-20-7
3、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二、學習新知。
(一)教師談話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習題,我們已經學過筆算的方法,今天,們要學習口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二)學習例1。
1、出示例164+25
教師提問:不用豎式計算誰能很快算出結果?學生討論后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2、演示課件“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方法一。
把64分成6和4,把35分成30和5,然后兩位數加兩位數,一位數加一位數,得數是89。
方法二。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總結。
上面幾種算法都是正確的。哪種算法最適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種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記住先進行計算的結果,再進行第二步計算。
4、練一練
先獨立寫出結果,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練習后重點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設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減去。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題分小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點研究第二題72-49的計算方法。
(1)學生嘗試做。
(2)學生匯報解題的方法。
繼續演示課件“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A。72-49=23B。72-49=23
想:72-40=32想:72-50=22
32-9=2322+1=23
C、72-49=23D。72-49=23
想:72-9=63想:12-9=3
63-40=2320+3=23
2、觀察對比58-26和72-49兩題有什么不同?(訂正:58-26是不退位減法,72-49是退位減法。)
3。練一練。
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口算。(全班學生動筆做,訂正后,說一說每組兩題有什么關系?)
15+30+425+40+839-20-6
15+3425+4839-26
(2)卡片練習
24+1537+2683+17
24+4244+3972+36
24-1247-2950-37 86-4485-37100-33
54+2831-1856-37
74-1676+2335+24
3。在□里填上適當的數,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4、計算下面各題。
(1)一個加數是36,另一個加數是24,和是多少?
(2)被減數是57,減數是38,差是多少?
5、下面各題要在兩分鐘內完成。
35+2462+1872-25
75-2835+4028+54
64+3072+1581-37
72-1872-1527+15
四、全課小結。
在進行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自己認為好的就是最佳的計算方法。計算時要細心認真。
五、布置課外作業。
1、口算下面各題。
34+1527-2071-4564-15
26+1781-6083-1975-25
38-1939-2024-1731-15
2、上面或下的紙條每移動一格,口算出上下兩個數的和、差各是多少。
3、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擴展題)
()+34=70400-()=320
()+53=8687-()=50
()+72=9063-()=17
板書設計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例164+25=89例272-49=23
A想:60+20=80A想:72-40=32
4+5=932-9=23
80+9=89
B想:64+20=84B想:72-9=63
84+5=8963-40=23
28+37=6558-26=32
想:28+7=35想:58-20=38
35+30=6538-6=32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06-11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06-30
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教學設計10-02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03-31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反思10-12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的教學反思07-27
《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教學反思10-23
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教學反思07-25
《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教學反思02-10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的教學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