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
2、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重點:分析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難點:分析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具準備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復習而導入,溫故而知新
1、組織復習生字詞語。
2、指導分段朗讀,回顧課文大意。
3、引導理解課文寫作順序和重點。
二、研讀談鳥段,感悟人鳥情
1、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老人為什么要給海鷗起名字?
②海鷗為什么能聽懂老人的呼喚?
③獨腳海鷗為什么能在老人手上吃食?
④一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為什么立刻動起來?
⑤老人為什么說海鷗最講情誼?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你體會到了什么?
⑥老人為什么說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你是如何理解“白鷗飛處帶詩來”這句話的?
2、組織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個問題。
3、組織集體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鷗的情誼。
4、指導朗讀。
三、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1、引導學生探討海鷗送別老人的內容。
2、引導理解,指導朗讀,讀出對老人的感情。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飛、叫、站”研讀課文,感悟海鷗情。
4、當我們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遺像時,海鷗有什么表現?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如果你變成了一直海鷗,此時你會怎么講?
5、指導學生反復地、深情地地朗讀這段話。
四、拓展延伸練,體驗升華情
1、引導說話: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鷗中的“獨腳”、或是“灰頭”、“老沙”、“紅嘴”、“公主”……你會怎樣向老人說?
2、如果那位老人此時會說話,他會說什么?
五、總結話和諧,激發和諧情
1、引導說話:我們回頭想一想,課文的作者是如何圍繞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誼寫具體的,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寫的好?你的周圍有小動物嗎?你愿意與小動物交朋友嗎?
2、復習上節課所講的內容,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個問題。可以研討一兩個問題,也可以研討全部問題。
4、集體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鷗的情誼。
①老人給海鷗起名字,說明老人對海鷗有十分親切的情誼,把海鷗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
②海鷗能聽懂老人的話,是因為老人來此呼喚的多了,給海鷗喂食的次數多了,海鷗已經把老人當作親人來看待。所以,老人一呼喚,海鷗就會飛過來。
③獨腳海鷗已經與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它知道老人是給它喂食的,不會傷害它。
④一談起海鷗老人就興奮,就高興,就來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會動起來。這說明老人對海鷗已經產生了濃濃的情誼。
⑤海鷗向老人告別,連續五次落在老人的帽子上。從海鷗告別的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海鷗對老人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⑥海鷗善解人意,可以預報天氣,又是航標。因為海鷗愛在礁石附近飛鳴覓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繞過海上暗礁。海鷗啄食后,飄舉而飛,上下翔舞,潔白美麗的身影,充滿詩意。
所以說是“白鷗飛處帶詩來”。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親情來。
6、海鷗把老人當朋友,老人把海鷗當親人,海鷗已經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
7、思考:海鷗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么表現?仔細讀一讀課文,讀出海鷗的感情來。
8、思考問題并回答:依依不舍,不忍離開、戀戀不舍、懷念老人……可能會講……老人可能會說:再見了海鷗,我的朋友;孩子們,人類是愛您們的……
9、寫話、說話。
10、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啟發。說一說你打算怎樣與小動物交朋友。
教學反思語文教學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需要教師預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但教師的指導只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外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的內因是不斷產生的學習需要與自己原有的語文素養水平之間的矛盾。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要使閱讀教學有效,教師必須隨時洞察學生內因的動態生成,并努力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語文素養的方向轉化。新的課程理念認為,閱讀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
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讀者生命活動的`組成部分。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不能完全依據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案進行教學,要善于從學生的質疑問難和獨特體驗中發現學生在知識、情感和心理上不斷生成的需要,并對自己預設的教學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教師的預設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它有時會同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產生一定的偏差。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資源。課堂教學進程是預設和生成的辯證統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調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不必去擔心預設的進程“失控”。將預設和生成結合起來不僅是一種教育的科學,更是一種教育的藝術。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變動。
【關于《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范仲淹《馴鷗詠》09-04
辛棄疾——《水調歌頭·盟鷗》07-21
關于觀潮教學設計 范文11-15
水調歌頭盟鷗辛棄疾賞析11-04
水調歌頭·盟鷗原文及賞析07-16
教學設計范文03-03
人教版六上第21課《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12-16
關于《觀潮》教學設計11-13
關于《離騷》教學設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