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虞美人》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22 05:17:1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虞美人》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虞美人》教學設計(精選7篇)

  《虞美人》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抓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理解本詞“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這一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理清結構的基礎上,抓住三組對比,熟讀成誦。

  難點:理解本文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誦讀法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教具使用:

  多媒體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著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于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著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后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這首詞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們已經學完了第一二單元的詩歌,有沒有同學可以告訴我,從中你都學到了哪些鑒賞詩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當然,僅有這些方法,我們還不能很好的鑒賞中國古代詩歌,今天我就將帶領大家運用你們所掌握的這些方法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誦讀等方法去學習李煜寫的《虞美人》。

  二、復習檢查詞的相關知識:

  1、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和樂府一樣是配音樂的。后來它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又因為其句式長短不一,所以它還被稱為“長短句”。

  2、詞的分類: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按字數多少)

  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至90字);長調(91字以上)。

  3、詞牌和標題

  詞的標題是其內容的集中體現,而詞牌則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4、 就內容和風格而言宋詞分為婉約 ﹑豪放兩大流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是豪放派詩作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和力量;以秦觀、李清照、柳永為代表的是婉約派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感情婉轉纏綿,多寫個人遭遇,男女之情。

  三、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聽一聽、讀一讀

  欣賞鄧麗君的《幾多愁》并指導學生誦讀。

  學生誦讀《虞美人》,并初步感知

  1、音讀 把握節奏:“語氣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終以一氣呵成為佳”。

  2、意讀 提示:讀注釋一,總體把握內容

  絕命詞,對故國的深切懷念。借眼前之景,發憂思之情。

  四、知人論世 (引出對李煜的簡介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號鐘隱,五代時南唐后主,世稱李后主。工書善畫,洞曉音律。投降宋朝后被封為“違命侯”,幽禁在汴京。他整日以淚洗面,凄涼寂寞,度日如年,在41歲生日(七月七日晚)時做《虞美人》,并令歌伎演唱,在詞中不假思索的表達他對過去宮廷生活的懷念,因此觸怒宋太宗被賜毒酒毒死。所以,這首《虞美人》可算是李后主的絕命詞了。當然《虞美人》也是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2、后人評價:

  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王國維

  五、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

  想一想、議一議

  提問:詞中哪個字可以概括前六句的感情?大家說說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嘆愁

  亡國之恨

  離家之痛

  思鄉之苦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何希望它早點結束?

  明確:李煜雖名為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在對人生已經絕望之時,曾經擁有的春花秋月對他來說,不過是一種“過去的美好已永遠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讓他悲痛。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內涵是什么?請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思考。

  明確:物質——李煜在南唐國當皇帝時錦衣玉食、佳麗三千、紙醉金迷的富貴生活;

  精神——權力、地位、人格、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又”點明他囚宋后又過了一年。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無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4.為什么詞中作者兩次提到“月”?聯系學過的詩歌,談談“月”這個意象有何特定含義?

  明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懷念故鄉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懷念親友

  5.在詩句“只是朱顏改”中,改變的僅僅只是朱顏嗎?

  明確:不僅僅只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從皇帝淪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6.改變的有朱顏、地位、感受,那么沒有改變的有什么?請從詞中尋找具體的事物。

  明確:春花秋月、小樓東風、雕欄玉砌——景物依舊、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7.前六句詞有三組對比,反復對比宇宙永恒不變和人生短暫無常。請問哪幾句寫宇宙?哪幾句寫人生?

  明確:(宇宙永恒不變)(人生短暫無常)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回環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于是,最后兩句呼之欲出。

  8.“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妙在何處?

  明確:這是以水喻愁﹑流傳千古的名句。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舍晝夜,長流不盡,語句形象而生動。

  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李煜的眼淚啊。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發人深思,引人共鳴。

  六、本課小結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

  七、拓展訓練,寫出你所知道的寫愁名句

  寫愁名句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

  試問閑愁幾許,梅子黃時雨(賀鑄)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秦觀)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八、隨堂練習 閱讀李煜的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下面對于詞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束之快。

  B.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C.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像東流水一樣滾滾而去,這樣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生活了。

  九、布置作業:

  閱讀李煜的《浪淘沙》,寫出自己的賞析。

  浪 淘 沙【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虞美人》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內容。

  ②體會情感并學習詞人化抽象為形象的表達技巧。

  【教學重點】

  品味李煜詩詞所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設想】

  ①多媒體教學,創設情景,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激發學習詩詞的興 趣;反復誦讀,深入體會詞情并當堂成誦。

  【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

  上課之前,我們先講一個故事,一個悲傷凄婉的故事。(配樂)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個有著雙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王,又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詞人,后人評價他“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為君王”。因而我們這樣稱呼他——薄命君王,絕代詞人。作為一個詞人,李煜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詩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南唐后主的內心世界。

  二、誦讀感悟

  1、學生集體朗讀

  2、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比較評價。

  3、老師范讀,并作誦讀指導。

  (1)、注意把握節奏

  (2)、找出韻腳:了、少、風、中、在、改、愁、流。

  (3)、重讀能表現詞人內心痛苦的詞語。如: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

  幾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調。

  4、、要求學生再讀

  三、整體感知

  1、問: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詞?這首詞寫了些什么內容?用一句話來概括。

  明確:表現一個亡國之君對故國的深切思念和無限愁恨。

  2、從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詞人的'故國之思?

  明確:(1)、“小樓昨夜又東風”、“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東風自故國吹來,春水向故鄉流去。)

  (2)、“往事知多少”(錦衣玉食的生活,后宮如云的佳麗,尊嚴、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3)、“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時了”(列舉寫月的詩詞,領悟月的意象,“思想懷人”的沉淀意義)

  四、精讀細品

  1、一首詞要讀出意味,必須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這首詞哪個字可概括情感呢?

  (學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小結板書)

  往事之嘆、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家之苦

  3、這層層疊疊、鋪天蓋地的“愁”接踵而至,詞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明確:

  (1)、用春花秋月表現憂愁(以樂景襯哀情)。

  (2)、今昔對比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

  (3)、以發問加重愁情。

  (4)、用比喻使抽象的愁形象化。

  這一點影響了后代許多文人。如:

  “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愁有了重量)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的車兒如何載得起?”(愁有了體積)

  “休問離愁輕重,向著馬背兒馱也馱不動。”(將愁移到了馬背上)

  五、拓展遷移

  在李煜的創作中,浸染著這種泣血之愁的詞作還很多,就下面這首詞,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課堂小結:

  王國維說李煜的詞是“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的確,我們感受到了他在詞中傾注的真摯感情,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能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史所罕見,這個特色在《虞美人》一詞中表現最為突出,以至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六、布置作業:

  比較一下,同是末路之人寫的絕筆之詞,項羽的《垓下歌》與《虞美人》有什么不同?請結合項羽和李煜的經歷及性格特點,寫一段兩三百字的評論性文字。

  《虞美人》教學設計 篇3

  一、導入新課:

  歌曲《虞美人》班上有些同學會唱,大家知不知道這首歌曲的作詞是誰?李煜你熟悉嗎?誰能介紹介紹他?

  二、詞人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稱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作為文人的李煜善詩文、能書畫、通音律,尤以詞聞名。正如前人吊之詩:“作個才子真絕代”。但作為國君的李煜縱情享樂,政事不修,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封為“違命侯”最后被毒死。也印證了前人吊之詩:“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前半生,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相對狹窄,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基調歡樂;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基調傷感,成就很高。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詞包含了一個凄慘的故事: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為“違命侯”,行動受人監視,失去自由。相傳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賜酒將他毒死,所以這首詞可說是他的絕命詞。

  四、詞文學習:

  1、學生自讀詞文,弄清詞意:

  2、教師講解學生不懂的詞句:

  五、誦讀:

  1、指定學生誦讀,其他學生思考文中哪個詞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師評點并作誦讀技法指導:

  感情基調:低沉、凄涼。

  把握節奏:

  重讀詞語: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一江(這些詞特別

  能表現詩人的內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讀。)

  韻腳:了、少、風、中、在、改、愁、流

  押韻特點:兩句一換韻,兩平兩仄。

  六、李煜為什么而愁,又是怎樣抒發愁情?我們具體研習詩句: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李煜降宋后雖然被封為違命侯,但實際上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春花秋

  月”的美景容易讓作者睹物思人,想起過去美好的歲月,令人傷感,所以作者盼望它快點結束。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內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具體來說可能是過去后宮佳麗的簇擁,錦衣玉食的`生活,萬首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已經消逝了。

  3、“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4、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寄愁心與明月”:表現懷念故鄉、懷念親人。

  5、“雕欄玉砌應猶在”一句中,為何只提到“雕欄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權的象征

  6、在前六句中,哪個字可以作為全詞的“詩眼”?“只是朱顏改”中,僅僅只有容顏在改嗎?

  “只是朱顏改”的“改”字

  改變的還有生活(錦衣玉食的生活變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國之君淪

  為階下囚),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社稷。

  7、本詞中,“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隔句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往

  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是隔句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

  8、“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表現用法?運用比喻將無形的愁思賦在有形的流水上。顯示出愁思多得像那江水奔

  騰流淌,一瀉千里;又像那江水晝夜不停,長流不息,無窮無盡的綿長。大

  膽抒發了亡國之恨。

  9、我們講解了全文之后,請同學們想一想,李煜到底有哪些愁思?

  有往事之嘆,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家之苦。

  七、這無限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

  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樣來寫“愁情”的呢?

  A、比喻:

  B、對比:春花秋月的無休無盡與往事短暫無常的對比;小樓東風的永恒與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的對比;雕欄玉砌的常在與朱顏改的對比。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載不動許多愁”。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

  C、發問:問天-問人-問自己,一唱三嘆。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

  D、虛實結合,情景交融:實寫:物是(自然永恒)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虞美人》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運用文眼導讀法鑒賞《虞美人》全詞,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層內涵。

  2、總結運用文眼導讀鑒賞誓詞的方法。

  3、培養學生結合作者生平挖掘作品內涵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運用文眼導讀鑒賞全詞,品位意境。

  2、總結運用文眼導讀鑒賞詩詞的方法。

  教學難點

  結合李煜生平,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層內涵。

  教學方法

  文眼導讀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以中國古典詩詞中寫愁的名句導入本課。

  二、作者及本詞創作背景介紹

  1、作者: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要求了解:生活年代或朝代,姓名、字號、后世評價、主要作品及風格。

  [投影總結]集國君與詞宗、庸才與天才、失敗者和成功者于一身的矛盾體。

  2、創作背景:李煜降宋之后,由一國之主淪為階下之囚,這人生巨大的變故不能不引起他對國家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嘗味,因此,公元978年的七夕,當他跨入生命的第41個輪回之際,融血凝淚寫下了這首詞,來傾吐心中種種憤恨于無奈之情。

  三、集體背誦

  本詞通俗上口,集體背誦為下面的鑒賞創設氛圍。

  四、運用文眼導讀鑒賞全詞

  1、相關知識介紹(投影)

  (1)詩詞之眼:是洞察詩詞旨趣之窗,是詩詞中最能開拓意旨的關鍵詞句,是足以使全篇生輝、通體發亮的聚光焦點。

  (2)作用:統攝全篇,奠定詩詞的感情基調。

  (3)表達方法:借助意象(景、人、事、物),形成意境。

  2、總體把握

  思考:

  (1)本詞的詞眼是哪一句?關鍵詞是哪一個?

  (2)選取了哪些意象?

  [集體回答明確]

  (3)請學生用詩中詞語連綴組合,為每句詞概括一個7字標題。

  3、品位意境

  (1)學生集體回答——品位意境的方法,投影出示:

  明意象——摳字眼——聯經歷——析手法

  (2)學生分為四大組,分組品味,注意品味方法。

  鼓勵學生相互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討論歸納

  摳的字眼為:何時了、知多少、又、不堪、應猶在、只是、問、恰似、流。

  結合李煜的生平來看,這些關鍵性的詞語抒發了作者經歷人生巨變之后的傷感、凄涼、痛楚之情。四幅畫面構成了一種悲涼的意境。

  [投影板書]

  (詞眼)(意境)

  4、挖掘“愁”的深層內涵

  (1)從詞中找出使作者“愁”的.原因,要求學生扣文本討論。

  (2)你能結合李煜生平再來找找使他愁的深層原因么?

  (提示:年少的李煜為了避開豆箕相煎之禍,向往隱居生活,沉湎于文山藝海之中。可命運卻偏偏把他推上皇位,又把他重重地摔入谷底,陷入沒有自由,沒有尊嚴,沒有生存的,沒有安全感的境地。)

  討論明確,投影板書。

  5、表現手法的把握

  全詞一氣盤旋,把李煜濃重而無法排遣的愁情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這得益于一系列修辭手法的適用。請同學們結合文本,歸納本文的修辭手法并體會其作用。

  [投影板書]

  五、小結

  這首詞是飽經人世滄桑的李煜蘸著血,和著淚書寫而成的,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劇效果,法國詩人謬塞曾說過:“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本詞應是這樣不朽的篇章。

  六、吟詠涵詠,加深體會

  1、聽配樂朗誦

  2、學生自讀品味

  七、眼導讀方法總結

  抓文眼——定基調——明意象——摳字眼——聯經歷——析手法——明意境——味感情

  八、拓展練習

  運用文眼導讀法鑒賞兩首詞。

  烏夜啼(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深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虞美人》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 抓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 理解本文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筆法。

  教學設想

  這首詞語言比較直白,感情比較激越,讓學生根據課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對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礎上背誦本文。

  本文的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是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們要重點賞析。本文通篇采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以高亢快速的調子,刻繪了詞人悲憤相續的心理活動。我們要調動我們的情感積累去仔細領會。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課文

  學生聽徐小鳳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 關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稱南唐后主。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宋太祖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樓里,被封為違命侯。過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傳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祖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可以說此詞是他的絕命詞。前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國事”的亡國之君沒什么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淚文字,千古傳誦。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隔句相承,三度對比的特點,進行誦讀。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是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是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

  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和人世間多少“往事”之短暫無常對比;“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永恒和“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雕欄玉砌應猶在”和“朱顏改相對比。

  問 答 對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短暫難測)

  幾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暫達到統一)

  四、 具體研習重要的文句

  1、 提問:“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它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將在詞人的心里改變顏色。原來錦衣玉食,在如花宮女朝歌夜弦伴著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結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確:“往事”的'內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如后宮佳麗的簇擁,高坐廟堂、萬首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等等。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表現用法?請同學們幾個這方面的事例。

  明確:運用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顯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無怪王國維評價說:“后主之詞真所謂以*書者也。”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長恨水東流。”

  李白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早如青絲暮成雪。”等等。

  五、 發揮想象,試譯這首詩,盡量把悲憤凄楚的感情表現出來

  春花開落秋月圓缺年年歲歲,

  往往復復到何時才算完呢?

  人生短暫,轉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樓昨夜又東風,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國在我手中毀滅,

  宮中亭臺樓閣也許還在吧,

  只是流連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著無盡的悲愁,

  若問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晝夜,滾滾東流。

  六、 總結全詩

  這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這種純真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這首詞就是這樣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詞的興趣

  2、培養吟誦習慣

  3、感知詞的欣賞方法

  【教學設計】

  初始年級學習詩詞培養興趣為第一要事。所以我選了一首李煜的詞《虞美人》,這首詞的成就很高,被譽為“詞中之帝”,詞中情感核心是愁,這是人人都可能經歷過的一種體驗,容易引起情感共鳴。這首詞聲律與情感的諧和程度很高,可以說聲情并茂,適合學生學習吟誦,感受詞的韻律美。

  圍繞三個學習目標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主要環節有:導入;初步感知(初讀,感受愁味,把握感情基調再讀);逐句分析,把握詞人的情感世界(先名句后其它,體味感情,點出重音,逐句讀,小結回到名句再讀全詞);自由朗讀回味;競讀;欣賞配樂歌唱,憑吊詞人;總結欣賞方法;推薦拓展賞讀的詞作《烏夜啼》。

  【教學過程】

  課前自修

  1.請同學們查閱有關作者的簡介以及寫作背景,準備講述作者故事。

  2.請同學們至少查閱一篇關于《虞美人》的賞析文章,仔細閱讀、體會,準備課上發言。

  3.了解有關詞的常識,熟讀詞篇《虞美人》。

  課上導讀

  (一)導入

  1.導入齊背《相見歡》,進入學詞的情境。

  2.作者先復習李煜簡介,然后由詞的發展長河之中去把握李煜詞的地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趙翼古詩發展到唐代達到極致,好詩幾被人們寫盡,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徑,將詩與北方的燕樂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極易寫景抒情的新的韻文文體——詞。晚唐溫庭筠、五代李煜等一批詞人的出現使詞在文壇上的地位逐步確立,而李煜的詞在思想上、藝術上都超越了其他詞人的,成為唐、五代詞的顛峰。李煜何許人?投影。僅活了41歲。古人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我們不妨用八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絕代詞人。今天我們學習他最著名的一首詞《虞美人》,被譽為“詞中之帝”。)

  (二)初步感知

  3.齊讀一遍。(看到別人推薦的好詞,我們首先會做什么?好習慣!)

  4.深入了解一首詞一定要了解作者及寫作的具體背景。(請同學介紹,投影)

  5.回顧李煜詞分期(投影)。聽讀《虞美人》,感受作品的寫作時期。從哪兒感覺出來的?

  6.點明詞的情感核心——愁。(作者是怎么寫的?)

  [也可:點撥語調語速,再讀感受愁味。讀了兩遍,大家說說哪句寫的最好,你最喜歡?]

  (三)逐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

  7.分析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通其意:問君究竟有多少愁緒,正像那滾滾的春江水向東流去。

  悟其情:修辭—比喻,(春江水有何特點?)水多流急而且無窮無盡。(說明作者的愁緒如何?愁緒多而且深厚強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達。(可聯想)

  感其聲:分析平仄(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后兩字平聲。讀來亦如春水時起時伏,連綿不盡)

  這首詞可謂聲情并茂,形象傳達出李煜的滿腹愁情。那么作者到底有哪些愁呢?

  8.分析前六句,體會“愁”的具體內容。爭取最大程度地走進李煜的`內心世界。

  (每句都可從通其義,析詞悟情,點明重音,點撥吟誦幾個方面把握。)

  (1)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么美好的事物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結呢?)怕觸景傷懷,想起往事。作者寫樂景正是為了以樂景襯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A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尊榮

  B精神層面: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等

  歸納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樓昨夜又東風——(“又”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季節變化引起作者無限感慨:春有再來,循環無際,而生命短暫,復國無望。所以很自然發出哀嘆......

  (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憶過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強烈的今昔對比讓

  作者這位敏感的詞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這月明之夜。本詞兩

  次提到“月”,大家說說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試舉帶月詩詞名句)

  歸納:亡國之恨

  (5)雕欄玉砌應猶在——南唐宮苑應該還在吧

  (6)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投影,選擇題)A詞人的容顏

  B國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

  (“只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嘆惋口氣,物是人非的悵恨之感。

  歸納:物是人非的感慨

  小結:[(用一句話說出整首詞的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詞充溢著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作者的愁緒有往事之哀、亡國之痛、物是人非的感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濤起伏,猛烈地撞擊著作者的心扉,此情無計可消除,又可與誰人說?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動郁積,此時此刻,觸景生情,感情的閘門一旦打開,便一發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強烈如滔滔江水大有沖決一切之勢:(齊讀最后兩句)

  生讀自己描述的寫詩情景,營造氛圍。

  齊讀全詞,梳理把握作者細微的心理活動全過程。

  (四)用置換法聯想法再讀全詞。

  1、師范讀。點撥(高低、長短、節奏、重音、情感變化,以情運聲。)可分散到第三環節,逐句分析后順勢點撥,朗讀。

  2、好,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邊讀邊想象作者當時的心理變化過程。

  3、分組競讀。

  (五)快速背誦。

  (六)回味。詞不僅可以吟誦,還是可以配樂歌唱的。讓我們在鄧麗君的歌聲中再一次靜靜回味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此憑吊這位留下千古佳作的絕代詞人吧!

  (七)仿寫展讀:積累的目的是創造。鄭曉溪《虞美人》

  (八)總結賞詞的方法。(讀,背,析味,唱,仿)

  【作業】拓展賞讀李煜的《烏夜啼》(投影)

  【補注】

  一個亡國之君能如此大膽抒發亡國之恨史屬罕見,傳說宋太宗正是聽到這首詞才將他毒死的。可以說這首詞是他的絕命詞,王國維:后主之詞可謂以血書者也。

  【板書設計】

  薄命君王,絕代詞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往事之哀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國之痛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物是人非

  問有幾恰似水向

  君能多愁,一江春東流。

  《虞美人》教學設計 篇7

  一、情景導入

  上節語文課我們具體分析了“2017年高考新課標二試卷”的詩歌《殘春旅舍》,里面有一個題目是這樣問的“頷聯乃晚唐巧句,具體分析巧在哪里”。在詩歌鑒賞題里重點分析某個字某句詩的這種題型,我們稱之為煉字煉句。今天我們以煉字煉句作為解讀突破口,具體賞析有著雙重身份的詞人李煜流傳千古的名詞《虞美人》。

  二、簡析作者

  1、身世

  2、愛好(PPT展示)

  3、詞風特點:前期詞多表現宮廷男女愛情生活和離愁別緒;后期詞則多追憶往事,傷懷故國,風格沉郁蒼涼。

  4、語言特點:語言自然精練,境界開闊,詞風疏朗。(記筆記)

  三、創作背景

  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過著“日夕以淚洗面”的軟禁生活。兩年后他41歲生日時(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詞,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觸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飲所賜藥酒被毒死,該詞便成了后主的絕筆之作。

  四、誦讀指導

  1、找出每一句你認為需要重讀的字詞。(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自己試著讀,明確讀出的感情基調——低沉凄迷

  2、思考關鍵字詞有哪些?

  五、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你認為全詞的詞眼是什么?——愁

  2、作者的愁情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的?

  春花秋月往事

  小樓東風故國明月

  雕欄玉砌朱顏

  六、品析鑒賞,感受藝術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束呢?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名雖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在對生命已經絕望之時,“春花秋月”是對他的一種諷刺,讓他覺得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什么?即作者懷念的是什么?物質上:錦衣玉食、后宮佳麗、一國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精神上: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

  4、 “朱顏”的含義是什么?后宮佳麗的容顏,詞人的容顏,國家的容顏。

  5、改變的僅僅是“朱顏”嗎?“改”。朱顏(貌美如花到容顏衰老)地位(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心情(歡樂自由到愁思綿延)

  6、前六句里,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明確:不變的“外物”巨變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

  7、“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你覺得這句話寫的好嗎,好在哪里?明確:以水喻愁,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晝夜不舍,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七:寫法鑒賞——“以水喻愁”

  李煜之前:“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不如李煜詞境界闊大,氣象超邁。李煜之后:“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不如李煜詞流暢自然、明白如話、眼界闊達

  八、小結本課

  法國作家繆塞: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虞美人》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虞美人》教學設計06-08

《虞美人》教學設計(通用10篇)07-1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教學設計(通用15篇)04-17

虞美人教案11-14

虞美人說課稿11-05

說課稿:虞美人12-26

說課稿:虞美人12-26

虞美人作文08-19

《虞美人》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