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回收廢品》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30 15:27:1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回收廢品》教學設計

  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個整體的把握,可以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回收廢品》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回收廢品》教學設計

  《回收廢品》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回收廢品》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運算過程中,借助學具的操作,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地列式并進行計算。

  3、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借助學具的操作,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地列式并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看老師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個空瓶子)這種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會腐爛,對莊稼的生長有影響。

  2、針對這種情況,同學們說該采取什么措施呢?(回收)回收是個好辦法,對回收的廢品有的還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進行有益的處理。這不,小林、小紅、小青已經行動了,我們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題圖,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里有哪些數學問題。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師組織學生觀察:圖上給我們什么信息?

  學生用語言描述所給的信息。

  2、思考: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組合作交流。

  3、學生代表匯報: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小青收集了多少個?

  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該如何解答呢?請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擺一擺吧。

  4、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擺一擺。

  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匯報。補評:

  5、先擺小林的13個,小紅的比小林多3個,就再擺3個,結果小紅就是13加上3個共16個,算式是13+3=16(個)。

  6、用小棒擺一擺小青收集數量。說出是怎樣擺的,小青有多少個?

  先擺小林的13個,小青的比小林少4個,就再擺4個,結果小青就是13減去4個共9個,算式是13—4=9(個)。

  7、小結: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用減法。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的第二題。

  用小棒擺一擺,再畫一畫,然后列式計算。

  做完后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怎樣解決的。

  2、出示口算卡“接龍練習”完成第5題。

  做完后集體訂正。

  3、完成第1題:指導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組織交流,并寫出算式的得數。

  做完后集體訂正。

  4、完成第3題:指導學生看圖,笑笑比淘氣多折了6顆,應當用加法計算。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收獲和不足。

  《回收廢品》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特點之一:加減法同時呈現用一幅連環畫的形式引出加減法兩個問題,為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開拓更大空間。教材安排具體的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抽象出算式,進一步體會加減的意義發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但計算枯燥泛味,反復單調的操練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結合“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地列式并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難點: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地列式并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激發興趣。

  師:周末爸爸媽媽有沒有帶你出去玩呀?(學生自由說一說)

  師:老師也出去玩了,特意拍了幾張照片和大家分享,外面的景色真沒呀!有綠綠的草地、清清的湖水、彎彎的小路。(課件展示有垃圾的圖片)看到這些美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心里很難過,到處是垃圾。

  生2:我們要愛護環境,不能隨便扔垃圾。

  師:是呀,地上的垃圾真的讓人很不舒服,讓原本美麗的景色大大打了折扣,垃圾不但影響環境,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比如塑料,它埋在地底下,很多年都不會腐爛,影響莊稼的生長。針對這種情況,同學們說該采取什么措施呢?

  生:回收

  師:很好。回收是個好辦法,對回收的廢品有的還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進行有益的`處理。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里有哪些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學生平時經常熟視無睹的廢品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主動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之中,也體現了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同時,借此機會向學生滲透廢品對我們生活環境的影響,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活動一:探究“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

  說到回收,我們的好朋友小林、小紅、小青已經開始行動了,我們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題圖)

  1、你從圖中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明學生回答。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測:學生可能會說

  (1)、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塑料袋?

  (2)、小青收集了多少個塑料袋?

  3、大家提的問題也是淘氣想問得,我們一起幫幫它吧!先看第一個問題。(課件出示問題)

  師:小紅收集的瓶子數量和誰有關?

  生:小林

  師: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哪個數學信息?

  生:小林收集了13個塑料瓶;小紅比小林多收集3個。

  師:說了這么多,你想到什么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生:擺小棒、畫圖。

  師:很好,結合這兩個數學信息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解決?

  (學生自由完成,全班展示)

  師:你能列出算式嗎?

  4、小結:通過剛才大家的做法,原來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解決比13多3的問題。“13”這個信息是題目告訴我們的,稱為“已知數”,也就是說“求比已知數多用加法計算”。

  【設計意圖】在老師的引導下,體會解決問題的步驟:找相關信息———擺學具、畫圖———列式———小結方法,為學生獨立探索下面問題打好基礎。

  活動二:探究“小青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

  小朋友的表現真是太棒了!這么快就幫淘氣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相信下面的問題也難不倒大家,有沒有信心?(課件出示小青收集了多少個?)

  1、師:請仿照剛才我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小組合作)

  交流展示:小組代表上臺展示。

  2、對比第一個問題,你能告訴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嗎?

  小結:解決“比小林少4個”的問題實際上就是解決比13少4的問題。“13”這個信息是題目告訴我們的,稱為“已知數”,也就是說“求比已知數少用減法計算”。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第一個問題的鋪墊,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通過交流,擺小棒,最后將算式列出來,解決問題,小結方法。目的是給學生一個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的交流、操作、探究的能力。

  三、練習應用

  1、生活中,像這樣的數學問題特別多,笑笑在購物時就遇到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口答下面問題:一副羽毛球拍60元,乒乓球拍比羽毛球拍便宜20元,一副乒乓球拍多少元?

  2、出示課本練一練第2題。

  觀察圖,弄清題意。

  師:“我們班再捐12本書,就和你們班捐的一樣多”這句話怎樣理解?

  生:兩個班捐書的數量相差12本。

  請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練一練,做一做,說一說來提升學生做題能力。

  四、課堂總結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說一說)

  2、我們知道美麗的生活要靠大家共同來創造,希望你們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和收獲運用到生活中,并轉告你周圍的人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學到的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意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回收廢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09-24

《回收廢品》教案07-28

廢品回收合同06-12

北師大版《回收廢品》優秀教學設計01-24

廢品回收實踐報告11-02

廢品回收的合同范本05-30

暑假廢品回收實踐總結11-23

有關廢品回收的英語作文05-15

廢品回收倡議書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