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最后一課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體會人物愛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871年普法戰爭爆發,普魯士占領了法國三分之一的領土,法蘭西人民奮起反抗,著名作家都德參加了戰爭,寫下了這篇小說《最后一課》,唱響了 一曲愛國主義的`贊歌。
二、總攬
默讀課文,并討論:
1、根據下面的提綱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⑴ 上學路上
⑵ 最后一課
⑶ 下課一幕
2、填空:
( )的最后一課 ,并討論:這最后一課與我們上的課有哪些不同?
三、突破:
1、分析人物形象:
⑴ 播放課文錄音,思考討論:
小弗郎士原本是個貪玩幼稚的孩子,“最后一堂法語課”使他對學習、對老師、對祖國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哪些根本的變化?為什么?(劃出有關的語句來說明)
⑵ 學生表演“下課一幕”,體會韓麥爾內心深處巨大的悲痛和對敵人的仇恨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并聯系其他部分的外貌神態語言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
⑶ 課文塑造了哪兩個人物形象,哪一個是主人公?
2、品味語句蘊涵:
完成課后第二、三題,并補充幾個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可讓學生自己質疑討論。
3、發散:
學到這兒,你們還有哪些疑問?
四、拓展
1、仿寫:
范文:鄭振鐸和老舍的《最后一課》
仿寫參考題目:第一堂課 難忘的一節課 一堂公開課 課堂舞臺
2、續寫:
回家路上。
【課文最后一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最后一課》教學設計02-17
《最后一課》課文優秀教學設計11-07
課文最后一課優秀教學設計02-05
《最后一課》課文教學設計05-03
課文《最后一課》教學設計范文02-18
課文最后一課的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3-04
課文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3-18
課文《最后一課》教學反思09-17
課文《最后一課》教案設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