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圖形的變化規律小學教學設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圖形的變化規律小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圖形的變化規律小學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通過教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發現和理解圖形的變化規律
教學準備:
圖片若干、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
1、出示小黑板,讓學生獨立完成
(1)1 4 7 10
(2)4 6 8 10
(3)△ ▲ △ ▲
今天我們來學習“圖形的變化規律”(揭示課題)
2、請大家看書第117頁,用已掌握的知識把第2題最后一個圖的時針和分針畫在書上,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畫?
3、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貼圖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貼圖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貼圖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樣貼呢?由學生來貼,說出為什么要這樣貼?
4、問:你們從圖中發現了什么?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1、畫一畫
◇◆□■、◆□■◇、□■◇◆
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認真審題,明確解題要求
2、請同學們嘗試,動手畫一畫
3、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
4、請學生匯報一下這幅圖的`排列有什么規律。
(1) 它們全是四種圖形組成的
(2) 從右邊起,每組圖形中的第一個圖形在下一組中變成第四個圖形,第二個圖形變成第一個圖形…… 如此循環排列。
(3) 看成動態的就是圖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動。
5、完成第115頁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組同學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
6、請幾個同學來說一說,應該怎樣畫?為什么要這樣畫?
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難點。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三中第1、3題
2、自由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它的規律是什么?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規律?
五、課堂作業
圖形的變化規律小學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活動中發現圖形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排列的規律。
2.教學難點:學生自主 創造出更美的有規律的排列。
三、教學準備
學具袋、白紙、水彩筆、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有客人來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高興嗎?讓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歡迎他們,好嗎?(出圖)
師示范第一段節奏
生齊完成第一、二段節奏
師:拍完這兩組節奏你有什么體會嗎?(板書:規律)
以前我們學過有關規律的知識嗎?
【設計意圖:在新授前,充分利用歡迎客人的情景進行引導,把學生帶入“找規律”的學習中。激發學習興趣,初步感知“規律”】
2.出示復習題
【設計意圖: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滲透遷移的思想方法。】
師:你們可真棒,我想邀請你們這些聰明的孩子到老師家做客,你們愿意嗎?
那我們就出發吧!(課件)
(二)探究規律
1.循環排列
(1)在途中,你發現了什么有規律排列的事物嗎?
師:在生活中要注意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
(2)馬上就到我家了,我家的門上有一個密碼鎖,你們有信心用自己的智慧把它破解開嗎?
密碼鎖上有哪些圖案?他們的位置是怎樣的?(指名答)
請你仔細觀察(師接著往下擺2行)
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說說。
你們找到答案了嗎?快和我說說。
指名答,師出示
你們同意嗎?為什么要這樣排列呢?
指名答,師課件演示
發現這個規律了嗎?我們把這樣的排列規律叫做“循環排列” [板書:循環排列]
你能利用循環排列的規律,再說說密碼瑣上第4行的圖案怎樣排列嗎? 密碼正確,請進。
(3)老師
的家是新裝修的,漂亮嗎?
可是,地面還沒有裝飾呢。
我選了4種彩磚,是什么顏色?(出1行)
我已經擺了2行(連出2行),如果利用循環排列的規律擺底行,應該怎樣擺呢?
自己試試看。(生動手擺)
第4行呢?(指名答)
再擺一行呢?(生動手擺)
第 6 行、第 7 行(學生猜)
小結:剛才我們一起努力擺好了地磚,擺的時候要先仔細觀察前 3 組,找出規律,往下擺。
用手勢比畫一下剛才我們找到的規律。
同學們,快看看鋪好的地磚漂亮嗎?
師:看,用循環排列的規律擺出的地磚多美啊!
(4)你們可真能干,我在廚房里準備了水果,我們一起去看吧。(課件)
有幾種水果?都是什么?
老師已經擺了 3 盤,你能迅速找出其中的排列規律嗎?
擺出第 4 盤,看誰擺得快?(學生動手擺)
你怎么擺得這么快?(指名答,師演示課件)
如果我在后面再擺一盤,應該怎樣擺?
你能用手勢表示出這組的循環規律嗎?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5)剛才我們一起擺、一起畫,下面我們來動筆做一做,好嗎?
書 P115
① 學生小組討論,認真審題,明確解題要求。
讓學生動手畫一畫
學生匯報。
A.它們全是每組 4 個圖案,并且是循環排列的。
B.從左邊起,每組圖形中的第一個圖形在下一組中變成第四個圖形,第二個圖形變成第一個圖形…… 如此循環排列。
② 課本 P115 “做一做”。
同組同學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
請幾個同學來說一說,應該怎樣畫?為什么要這樣畫?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難點。]
指名投影訂正。
這兩道題在排列規律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都是循環排列)
有不一樣的地方嗎?
你愿意做這些圖形,把這兩種不同的變化規律表演給大家看嗎?
2.順時針、逆時針旋轉(機動)
(1)在同學們做題的時候呀,我把廚房里的水果變化了一下,你還能發現其中的奧妙嗎?(課件演示)
(2)小組討論
(3)怎樣變化的?有手勢表示一下。
(4)你能用學具擺擺嗎?怎樣變化的?(齊答,師演示課件)
這樣的旋轉就是順時針旋轉。當然,也可能會逆時針旋轉。(板書:順時針、逆時針)
3.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找規律。在找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排列時可以循環排列,可以從前往后移,也可以從后往前移;還可以順時針、逆時針旋轉。
(三)欣賞生活中的規律圖片
其實在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有規律的排列,它裝扮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一起來看看吧。(課件)
(四)自主創造
小小設計師:
欣賞了這么多美麗的規律,你們想創造一些精美規律嗎?
可以獨立完成,可以小組合作。
可以在紙上畫、貼,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
作品展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設計規律進行“設計桌布”“設計板報”等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經歷了“發現規律——尋找規律——運用規律”一個全過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創新意識和發現、欣賞美的能力。】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快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六)板書設計
找規律
循環排列
順時針、逆時針排列
圖形的變化規律小學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讓學生能夠在直觀的情境中找出圖形的變化規律。
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推理能力,同時提高他們的合作交流意識。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了解事物排列規律中隱含的數學知識。
教學內容
介紹圖形變化規律的概念。
通過實例,讓學生觀察并找出圖形的.變化規律。
學生自己嘗試設計一些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變化規律。
難點:引導學生發現圖形變化的規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教具和多媒體資源
投影儀,用于展示圖形變化規律的實例。
教學軟件,用于模擬圖形的變化過程。
黑板,用于講解和演示。
教學方法
激活學生的前知:通過問答形式,了解學生對圖形和規律的基本認知。
教學策略:采用講解、示范、小組討論和實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觀察實例、動手實踐。
教學過程
導入:通過展示一些有趣的圖形變化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授新課:介紹圖形變化規律的概念,通過實例進行詳細解釋。
鞏固練習:讓學生觀察一些圖形,嘗試找出其中的變化規律,并進行描述。
歸納小結: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回顧重點和難點。
評價與反饋
設計評價策略:通過小組報告、觀察學生的實踐操作等方式進行評價。
為學生提供反饋: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口頭反饋,指導他們如何改進。
作業布置
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嘗試找出其中的變化規律。
設計一個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并用文字進行描述。
回顧本節課學到的知識,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教師自我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感圖形變化規律這一內容對學生的觀察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通過多種實例來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但也發現部分學生在描述規律時仍存在困難。下次教學時,我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同時增加更多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例子,使得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更有趣味性。
圖形的變化規律小學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平移、旋轉現象。
2. 能夠自己動手解決有趣的圖形或物體運動問題。
3. 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感受平移、旋轉的特征,幫助學生積累平移和旋轉的經驗。
教學難點:
運用平移、旋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課前準備
資源利用華容道游戲板、正方形、圓、三角形硬紙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師:設計教案,制作課件 ,華容道游戲板
學生:華容道游戲板、正方形、圓、三角形硬紙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喜歡玩各種各樣的游戲棋,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棋類商店看看,知道這是什么棋嗎?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動一:玩一玩,華容道(認識平移)
1.教師介紹華容道游戲的由來。
師:華容道是個非常有趣的游戲,發明的人受到三國故事華容道的啟發,制作了這個游戲棋。了解故事。
華容道的玩法介紹。游戲規則:4個人物只能橫向或縱向移動。
誰來演示?(板書:左右、上下)
(1)分組活動。
(2)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
2.練一練:超級小司機
誰知道是什么意思?(前進、后退)
3.列舉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升國旗、纜車
你還知道哪些?
4.小結:玩一玩,發現了物體可以上下、左右、前進、后退,真有數學的眼光。
活動二:做一做,制作陀螺(認識旋轉)
1.任選一個喜歡的圖形,制作陀螺
2.自己選擇圖形,制作。
3.反饋。轉一轉,發現了什么?
4.列舉生活中物體旋轉的樣子。
5.對比小結。這些運動和棋子運動一樣嗎?用手勢做一做。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活動:做一做,竹蜻蜓
1.介紹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飛竹蜻蜓。觀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樣飛的。
3.介紹書上的竹蜻蜓,做竹蜻蜓。
(四)課堂小結評價反思
這節課,我們在玩中學習,完整感受了物體的運動,希望你們帶著一雙數學的眼睛去發現玩中的數學,玩中的樂趣,玩中的美。
板書設計
玩一玩,做一做
平移(左右 上下)
旋轉(轉動)
教學反思
教學活動中,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力、有自己的的動手操作,也有小組間的合作、生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立體交叉互動。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本課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實現了新課標準要求“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圖形的變化規律小學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發現、探究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并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 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 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圖形和數字的對應關系,并結合圖形的變化規律,發現相應的數字變化規律,很好地實現從圖形變化規律的認識過渡到數字變化規律的認識上來。
教學準備:
情境掛圖、正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課題
1、找規律。
第1題,接著再畫出5個珠子。
第2題,按規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圖形。
第3題,在橫線里填數。
2、游戲:接規律畫幾個圖形,讓你的同桌接著畫下去。
3、導入: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圖形和數列的變化規律。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 教學例2
a、仔細觀察我們剛才找到的規律,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這些圖形的排列規律嗎?拿出學具試一試。
(1)讓學生邊擺邊算,找出規律。
(2)小組合作交流想法。
c、誰來告訴大家這些圖形的規律是什么?
d 、括號里應填幾?再往后你會擺嗎?應擺幾個?為什么?
(1) 括號里應填16,再擺16個正方形
(2) 我們根據正方形的個數的特點:1+1=2,2+2=4,4+3=7,7+4=11,11+( )=( ),肯定是11+5=16
學生匯報后,師進行小結。重點說明:例2數列相鄰兩項的差組成一個新的數列,這個數列是一個等差數列。
2、 你可以仿照例2的規律自己創造出一些擁有這些規律的圖形嗎?
3、 展示你創造出來的規律,并匯報你的規律是什么?
三、深入探究,應用規律:
1、四人小組討論,你能找到其中隱藏著的.秘密規律嗎?
出示課件:請你接著往下畫一組。
2、你找到規律了嗎?請告訴大家應該填幾?為什么?
(出示課件)鞏固練習題
(1)括號里的數字是什么?
1、1、2、3、5、8、13、21、( )、55
(2)96、( )、24、12、6、3
四、教學效果測評:
1、獨立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你找到了什么規律?
2、引導學生完成課本p117——p118頁(完成練習二十三)3—7題
第3題,先讓學生說一說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數軸上的數排列有什么規律,然后指名交流,再在書上填寫。
第5、6、7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要求學生說出規律和找規律的方法,并同時滲透數軸的知識和數位的知識。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不但找出了圖形的變化規律,還找出了數字的變化規律。每組圖形的個數是怎么變化的,就有了相應的數字變化規律。
六、拓展提高 ( 出示課件 )
按規律填數:
(1)1248( )( )( )
(2)1347 11 ( )( )( )
(3)1 4 9 ( )( )( )
(4)你能判斷出動畫擋住幾個圓嗎?
反思:
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直觀形象、動靜結合、既節省教學時間,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學生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對突破重、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課堂開始用了三題情境圖,分別引導孩子從顏色、形狀、數量、去觀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地吸引學生。接下來P.116頁一個正方形、兩個正方形、4個正方形,7個正方形、11個正方形-------引導學生自己“找”規律,學生很快根據圖形這些規律,接著我馬上引導還有數字規律,其它規律找等等。從中得出結論。我還能能讓學生從觀察規律、發現規律,引導“聯系生活”。這樣思維的訓練,有層次性、遞進性。在情境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取知識,得到發展。
總之,整節課對學生有提示性、啟發性,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教的常規與學生學的常規都嚴謹有序。學生參與的面要廣,從教學形式到教學內容都吸引著學生津津有味地參與學習。
【圖形的變化規律小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圖形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04-08
《圖形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04-08
圖形的變化教學設計05-18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06-19
《積的變化規律》的教學設計07-02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精選14篇)06-30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25
《商的變化規律》的教學設計(精選12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