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第一冊《空氣》教學設計
一、課型定位----重點課
二、本課分析
1、本課在單元中的定位
“空氣”是小學三年級第1冊《科學》第五單元第1課的教學內容。本課在本單元中是第一課時,屬于重點課。本課通過讓學生認識空氣跟人的生活關系極為密切。知道空氣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它是無色、無味、能流動、沒有一定的形狀,為后面研究空氣的其他性質及用途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學情分析及教法體現:
(1)學情分析:
知識方面:對于三年級學生,學生對空氣并不陌生,知道我們一刻也離不開它。空氣的性質知道一些,但并不完全清楚。本課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講,難度不是很大。
能力方面:對于三年級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周圍空氣的存在,學生操作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希望達到老師的指導,同學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對于實驗中的現象,學生用科學的語言描述有一定的困難。
(2)教法體現:
直觀法:學生在認識空氣是沒有顏色、透明的、沒有氣味的性質時,引導學生用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對空氣的感性認識。
實驗法:為了讓學生感覺到周圍有空氣,引導學生利用身邊一些常見、常用的材料設計證明空氣存在的實驗。
3、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學生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描述空氣的存在。
(2)學生能借助觀察和動手實驗,描述空氣像其他物質一樣具有多種特征。
科學能力:
(1)學生能運用感官觀察空氣到身邊處處存在著空氣,具有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
(2)學生能夠綜合運用看、聽、聞、摸等多種方法對空氣特征進行認識和描述,初步具有發現和探究空氣性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生在描述周圍處處存在空氣的基礎上,有想了解更多的關于空氣內容的興趣。
(2)學生初步具有探究科學知識的認真態度,樂于與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能利用常見、常用的材料設計證明空氣存在的實驗。
難點:通過實驗、觀察歸納、概括出空氣的性質。
四、媒材資源準備:
按按按、IPAD、PPT課件、塑料袋、水、玻璃杯、粉筆、塑料杯、毛巾等。
五、教學設計過程
教學內容
技術使用
一、談話導入(PPT出示圖片)
同學們,在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中,有一種我們一刻也離不開的東西,你知道那是什么嗎?學生回答:空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空氣的知識。(板書:空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猜謎語引入本課的主題 】
二、了解空氣在我們的周圍
1、猜想
這種我們一刻也離不開的空氣在哪里?PPT出示,學生選擇。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對我們身邊的空氣了解有多少,為下一步的學習做準備 】
2、觀察圖片、思考
打開電子書P48,看看哪里有空氣,并寫出來。
設計意圖【利用ipad,在電子書上保留下他們的觀察內容,為他們的思維發展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在記錄的過程中,也強化了學生對空氣存在的認可。】
3、交流、驗證
你能說一說,是怎樣發現空氣的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找出發現所用的方法。
動手驗證:利用你所發現的方法,自已動手試一試,是否能找到空氣。同桌互相合作,并填寫在“我發現”處。
設計意圖【學生在ipad,在電子書上留下學習痕跡,同時利用設備的切換功能,演示個別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激發學生互相探討、交流,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
4、小結
你們利用自己平時所看到的方法,找到了空氣,說明在我們的周圍空氣處處存在。
二、認識空氣的物理性質
1、猜想空氣是什么樣的?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知道,我們周圍存在著空氣。空氣是什么樣的呢?PPT出示,學生選擇(前測)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對空氣的性質了解有多少,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做準備 】
2、觀察、交流
談話:下面讓我們“捉住”身邊的空氣,一起來做游戲吧!在游戲中你還能發現空氣的一些性質。
看書中的同學在做什么游戲,拿出你的`大塑料袋和皮筋,試一試,你會做嗎?你還能做什么?學生打開電子書
學生活動時,教師隨時觀察,評價學生活動的情況,介紹同學自創的游戲。
3、討論:通過觀察和游戲,你發現了空氣的什么性質?
4、思考:你同意下面的哪種說法?(后測)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對于本課空氣性質掌握程度,以便為今后改進教學提供有效依據,從而針對學生的學情改進教學 】
5、小結:空氣是無色的,沒有氣味和味道,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
這是學生利用“按按按”選擇后的數據,是我們設備應用中的亮點,能說明學生即將學習的知識點掌握程度。
以上這些圖片,都是學生利用我們ipad設備應用中的亮點,記錄下學生思維活動過程。
這是學生利用“按按按”選擇后的數據,是我們設備應用中的亮點,能說明學生即將學習的知識點掌握程度。
這是學生利用“按按按”選擇后的數據,是我們設備應用中的亮點,能說明學生掌握知識點程度的點。
三、延伸、總結
1、我們知道是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那你知道在這個家園中,還有哪些有關空氣的知識嗎?
2、打開書P49,閱讀一段有關大氣層的資料。看看你能知道些什么?在你認為比較重要的地方,把它畫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畫批讓學生知道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就是由厚厚的空氣組成的,激發學生去了解更多有關空氣的知識 】
3、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有關空氣的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你還想知道有關空氣的什么知識?
這張圖片是學生利用我們ipad設備應用中的亮點,記錄下學生學習的軌跡。
五、課后評價:
通過今天的科學課,可以看到,田校長引領師生使用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媒體,為學生的學服務,為教師的教服務的宗旨。本節課,教師引導學生運用IPAD在電子書上畫批、填寫等,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同桌互相討論,互相批改,集體交流,思維碰撞,記錄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并應用媒體之間的切換功能,及時投影到主屏幕上,全體學生集體評價。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在恰當的時機恰當的借用現代新媒體工具,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及時達到學生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也充分體現了田校長的教學理念。
另外,對于所聽班級學生的了解,學生運用IPAD設備,是為了學習,而不是拿來玩。這點是我在聽課之前沒有想到的。對于新的設備恰當運用在教學中,田校長的理念重在引導,讓學生明白了更多的學習方法,學生樂于探索新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學是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科學知識的。
【科學第一冊《空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空氣教學設計03-12
空氣 教學設計09-04
有關《空氣》教學設計08-18
化學空氣教學設計11-23
《致空氣》教學設計08-21
《找空氣》 教學設計01-11
《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11-10
找空氣教學設計07-04
觀察空氣教學設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