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15 16:20:3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北師版四年級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地讀、寫負數。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并結合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體會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及參與式教學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設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溫度的表示方法,下面我們再來看一段天氣預報,看看誰最能在天氣預報中有新的發現。

  二、學習新課:

  1、比較歸類,認識正、負數。

  把上面的數分成正數和負數,并把它們讀出來。(學生通過搶讀卡片來加深理解)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

  Ⅰ、合作交流

  (1)所有的正數和0是什么關系?

  (2)所有的負數和0是什么關系?

  (3)正數、負數和0三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學生交流后得出結論:所有的正數都比0大,所有負數都比0小,它們三者的關系是:負數< 0< 正數。

  Ⅱ、合作交流

  (1) 0是正數嗎?

  (2) 0是負數嗎?

  學生交流后得出結論: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課堂練習:

  (1)看一看,說一說。

  (2)生活應用。

  三、課堂小結:

  比0大的數叫做正數;比0小的數叫做負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教師引導學生作出小結)

  四、拓展延伸。

  五、介紹負數的歷史

  六、作業:P92頁1、2題。

  七、課后反思。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現象生活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在顯示情境中,讓學生體會正、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及負數的意義。

  3、能掌握正、負數的表示方法,并體會正、負數是表示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問題)

  教學重點:能正確掌握正、負數表示的方法,會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難點:體會正、負數是表示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數。

  教學準備:了解有關負數的知識 ,制作有關課件等。

  活動一:讀話導入,感受學習負數的必要性。

  △ 談話

  1. 同學們在數學的王國里,我們都認識要學習哪些數?這些數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能舉例說明嗎?

  △ 游戲:剪刀石頭布

  要求:同桌同學玩5次,并記錄下比賽的結果。

  (1) 學生做游戲,

  (2) 匯報比賽結果。

  [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記錄輸嬴的次數?]能不能用學過的樹來直接表示這個結果呢?

  △ 小結: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如果只用我們現在學習的0.1.2.3.4……能不能直接表示出來呢?因此,我們有必要學習一種新的樹來表示這些事情發生的現象。(下面我們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活動二:感知氣溫中的負數。

  △ 交流、匯報、課前調查的各國各城市的氣溫情況。

  ① 小組交流。

  ② 集體交流。

  ③ 總結:我是怎樣收集到這些信息?

  (△課件 出示“中國地圖”)

  1. 引導學生觀察,用來表示氣溫的數有什么不同嗎?這些溫度各表示什么意思?

  例:北京:30℃~12℃。哈爾濱4℃~2℃,‘-—2℃’表示什么,怎樣讀呢?

  △ 能正確讀出并表示溫度。(課件演示情景圖片)

  A:小朋友在溫度零上30℃下游泳。

  B:小朋友在零下10℃嚴冬步行。

  C:白天溫度零上8℃。

  D:夜間溫度零下4℃。

  (1) 導學生把各圖中的溫度用數學表示。

  例:零上30℃。記作30℃。

  零下10℃,記作-10℃。

  (2) 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零上的溫度都比0℃高,零下的溫度都比0℃低。)

  (3) 引導想象一下,30℃與—10℃的冷,暖程度。(課件演示: 30℃與

  —10℃情景圖片)

  (4) 比較大小:

  30℃( )—10℃ 8℃( )—5℃。

  0℃( )—20℃ —5℃( )—15

  (5)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課件演示情景圖片)

  情境一:雷老師從泉州22℃飛抵北京—3℃,你認為應該增加衣服,還是減少衣服?

  情境二:出示拉薩中午17℃與傍晚—6℃的氣溫?根據這個氣溫,你得出什么結論,并給出你的生活小貼士。

  活動三:尋找生活中的負數 ,認識負數。

  1、識海拔高度。(課件演示圖例)

  2、記帳:完成P87第一題。如果收入用“+”,支出記作“—”,可以用正、負數表示以上收入和支出金額。

  ·獨立完成

  ·說一說每個數的意思。(+1500、—120、+1400)

  3、概括:

  (1) 像-10、-5、-2、-115、-200、-120這樣的都是負數;

  (2) 像1.2.3.4.5.6.……9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可以在前面加上“+”,如+1500、+1400

  (3) 關于“0”的問題?正數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負數可以表示什么?

  4、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負數。

  想一想,你的生活周圍有哪些地方運用了正,負數來表示。

  小結:剛才我們早溫度中。在小東家里一周的收支情況及表示海拔高度時,都用了正、負數。在這種情況中正、負數各表示什么意思?正數這對為朋友有什么特點?(相反的意義)

  活動四:應用拓展(課件演示)

  △ 用你學過的“數”表示下面各數。

  (1)如果電梯上升15層記作+15,那么它下降6層記作( )。

  (2) 中、日足球塞,中國隊進球3個記作+3,那么失球2個記作( )。這是日本隊的進球記作( ),失球記作( )。

  (3) 剪刀、石頭布玩5次,如果小明嬴3次記作+3,輸了3次記作( )。如果小東嬴2次,記作( ),輸了3次記作( )/

  (4) 汽車向前行駛15米,記作( ),向后倒退15m,記作( )。

  △ 用正、負數表示下面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北京冬天下雪。 ·泉州冬天下雪。 ·今天會下雨。

  ·我喜歡數學課嗎?

  活動五:總結。

  (1)你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

  (2)你認為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怎樣?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讀、寫負數。

  (2)過程與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探究過程,能正確區分正數、負數和0,并能初步進行大小比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正、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滲透集合、數軸、區間、無限的思想,并結合史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

  了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初識負數

  1、 玩游戲:

  師生互動:玩“我反,我反,我反反反”的游戲。

  2、 引發知識沖突經歷符號化的過程:

  3、師生共同交流比較,感受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人們為了記錄方便,在數學中就規定了這種符號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4、認識正、負數。

  5、快速搶答,說說下面的數是正數還是負數:-100、+15、-15、36、0并讀出來。

  二、探究氣溫中的正數和負數,進一步認識負數

  1、出示某日氣象預報數據:哈爾濱-12℃~3℃、北京-2℃~5℃、拉薩-20~-3℃、昆明6~15℃、青島0~6℃

  ⑴、這幾個溫度哪些是負數溫度?誰能用負數的讀法讀一讀?(-12℃有兩種讀法,可以讀作零下12攝氏度,也可以讀成負12攝氏度)

  ⑵、生活中用什么測量溫度?(出示溫度計模型)

  ⑶(課件)介紹溫度計的知識

  2、巧用溫度計,深入認識負數

  ⑴小組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操作溫度計,觀察溫度上升,體會零上及零下溫度的高低。師: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紅色液柱越往上數越大,越往下越小,零上溫度都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表示……

  ⑵課件出示一組溫度,比較大小

  ⑶初步滲透數軸知識

  假如老師把溫度計橫著放了,這就像一條數軸,中間是0(板書:0)

  0左邊的是什么數?負數會有多少個?越往左這個數就越小(板書:負數)

  0右邊的是什么數?正數也有無數個,越往右這個數就越大(板書:正數)

  零上溫度都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數?負數?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師講述: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初步滲透集合、數軸、區間、無限的思想,

  三、生活中的應用(略)

  四、總結延伸

  調查身邊哪兒也有用負數表示的相反意義的量。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p84—87。

  教學目標:

  1、以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評價等自我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完善對數的認識。

  2、在自主活動中激發學生對數的認識興趣,感受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初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3、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正、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并結合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探新知

  1、談話引入,以新聞播報員切題。

  同學們,從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誰愿意向老師們說說你的夢想是什么?

  生1:科學家

  生2:歌星

  老師從小除了想做一名出色的教師以外,還想做一名播音員,不信?好,馬上就給你播報一次,大家聽聽行不行。不過,我有要求了,在聽的過程中,要注意老師的要求:

  2、通過記錄相反意義的量,感悟數據的重要作用。

  (1)提出聽的要求:聽清信息,獨立思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聽到的信息準確、簡潔地在新聞記錄單上表示出來。關鍵是讓別人一眼就能明白你表示的意思。(目標導向)

  (2)師敘述、生記錄。(自運作)

  ①足球比賽,中國國家隊上半場進了3個球,下半場丟了2個球;

  ②王大媽今年做生意,三月份賺了6000元,四月份虧了2000元;

  ③最新消息,廣東省順德西山小學正在舉行名師風采展示活動,據統計,活動前大約有500名老師出席了會議,活動時因其它原因離席的大約有20人。以上就是本次新聞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把鏡頭轉向西山小學活動現場,看看四年一班同學的精彩表現。

  足球比賽

  做生意

  展示活動

  上半場

  個

  三月份

  元

  活動前

  人

  下半場

  個

  四月份

  元

  活動時

  人

  3、反饋學生記錄情況,集體討論。(自探究)

  生1:用文字表示;

  生2:用笑臉圖、哭臉圖表示;

  ……

  追問:這樣填有什么問題?

  歸納:你的符號你明白,我的我明白,數學語言是要交流的,怎么辦?

  生:要統一。

  生3:用+3、-2表示

  師:你真棒!你的做法和數學家的一樣,這種表達有什么好處呢?

  生:簡明、清楚、統一……

  4、明確概念,了解正、負數的讀法和寫法。

  (1)師:你知道像上面的數叫什么?(正數)

  師隨意板書+2,問:怎么讀?

  生:讀加二。(自定向)

  師導讀:正二。(導定向)

  師:你還能舉幾個正數的例子嗎?

  生:……

  師:像下面的數呢?(負數)

  師隨意板書-2,問:怎么讀?

  生:負二。

  師:你還能舉幾個負數的例子嗎?

  生:……

  (師順勢講解:加號和減號和過去的意義不同,加號叫做正號,減號叫做負號。)

  (2)教師卡片出題,學生搶讀。-100、+6.8、-1.8、36(同時貼于黑板相應位置)

  師:為了簡便,+36可簡寫為36。如果去掉正號,這些數你們熟悉嗎?

  生:是我們過去學的數。

  師:那負數前面的負號可以去掉嗎?

  生:不能。

  5、介紹負數的歷史,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課件播放介紹負數歷史。

  課件資料:“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的國家。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九章算術》中,就有正數和負數的記載。早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錢為正,以支付錢為負。在糧食生產中,以產量增加為正,以產量減少為負。古代的人們為區別正、負數,常用紅色算籌表示正,黑色算籌表示負。而西方國家認識正、負數則要遲于中國數百年。”

  聽完介紹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原來負數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我感到很自豪……(自激勵)

  師:是啊,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了負數,比西方國家要早數百年,身為中國人,我也感到驕傲,而同學們今天通過自主學習,也發現了生活中的負數,老師更為你們感到驕傲!

  師:那負數在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究生活中的負數。(板書課題:生活中的負數。)

  二、自探究,自運作,自發現,再探新知。

  (一)了解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1、教師隨課件播報天氣預報:各位觀眾,您現在收看的是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欄目:北京零下5度到5度,哈爾濱零下15到零下3度,上海0到8度,海口12到20度。

  引導觀察:這些溫度中有負數嗎?讀出來。(自發現)

  師:北京的氣溫是-5℃到5℃,這兩個溫度的意思一樣嗎?(自探究)

  2、重點理解0℃。

  零上的溫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溫度用什么表示?0度呢?

  師:科學家規定0℃是結冰點,因此將0度定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而在數學中,數學家們也將0看作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課件演示從溫度計到數軸過程,其中0閃爍。)

  3、動手撥溫度計。(教具:表示水銀的位置可移動)

  出示教具,教師說溫度,學生上臺演撥。

  (1)撥5℃和-5℃。(自運作)

  師:每格代表1℃,請生拔出5℃。

  誰來撥一撥-5℃?

  由于溫度計上沒給出0℃,學生撥不出。

  教師追問:為什么拔不出來?要先找到什么溫度?

  生:先找到0℃,這是分界點。(自調節)

  師:將溫度計上的數揭開,現在誰再來撥一撥?

  (2)換一個溫度計拔-15℃。

  比較兩個溫度(-5℃和-15℃)哪個更冷?你怎么說明-15℃比-5℃更冷了呢?

  生1:溫度計上有表示。

  生2:-15℃在-5℃下面。

  生3:-15℃離0℃更遠了

  ……

  教師小結:哦,看來啊,溫度計以0℃為分界點,越往上溫度越……?(高)越往下溫度越……?(低)

  師:那用你的動作和表情告訴我-15℃時是什么感覺?

  我國北方地區最冷時溫度可達到-40℃,這個溫度大概在溫度計的哪兒?

  生:上臺比劃。

  (二)總結歸納正、負數和0的關系。

  師:你能說幾個正數和負數嗎?

  生:-10、-11

  師:咱們一正一負地說。

  生1:+10、-20

  師:說得完嗎?怎么辦?

  生:說不完,用省略號表示。

  所有正數和0比,有什么關系?

  所有負數和0比,有什么關系?

  師生總結并板書:負數<0<正數。

  師:誰能上臺來用一個圈把所有正數圈出來,用一個圈把所有的負數圈出來。

  一生上臺圈出板書的正數和負數。

  全體生:不同意,因為還有很多正、負數。要把省略號圈進去。(自評價)

  師:0,正數不要,負數也不要。怎么辦?

  生;0是分界點。

  六人小組討論:0算正數嗎?算負數嗎?(自運作)

  生1:0算是自然數。

  生2:0是正負數。

  生3:它一個不是,是特殊的數。

  師:正數比0……?(大)負數比0……?(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三、貼近生活,自我運用。

  (1)課件出示電梯圖:叔叔上五樓開會,阿姨到地下二樓取車,應按哪兩個鍵?

  追問:電梯是以哪一層為分界點的呢?(強調以地面第一層為分界點。)

  (2)出示海平面圖。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記作+8848米,那么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記作( )米。師:海拔高度怎樣確定呢?(講解以海平面高度為分界點。)那么:海平面的高度應記作……?(0米。)

  (3)下圖每格表示1米,小華剛開始的位置在0處。

  出示數軸圖:

  ①小華從0點向東行5米,表示為+5,那么從0點向西行3米,表示為( )米

  ②如果小華的.位置是+7米說明他是向( )行( )米。

  ③如果小華的位置是-8米說明他是向( )行( )米。

  (4)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110米欄的成績是13.42秒,當時賽場風速為每秒-0.4米。

  討論:風速怎么會有負的?

  生1:風速和劉翔是對著跑的。

  師請兩生分別扮演劉翔和風,上臺表演運動過程,讓學生體驗逆風的意思。(自體驗)

  追問:如果當時風速度是+0.4米,又會怎樣?

  生1:會跑得更快;

  生2:會破世界記錄;

  四、談話總結。

  本堂課你學到了什么?

  生:

  師:看來啊,生活中處處有負數,老師也希望同學們運用今天所學的負數知識去更好地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新世紀版四年級上冊第88到89頁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關于正負數認識,以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實例為素材,從中進行抽象概括。這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在上一節教材溫度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對相反意義量的認識建構負數的意義。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感知負數、認識負數,并體會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具體的意義。

  【學生分析】

  學生已掌握溫度的記錄方法,初步體驗了零上和零下的表示方法,這是學生學習負數的重要學習經驗;部分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見過負數,這成為學生學習負數的重要生活經驗。

  【學習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已有經驗來認識正數和負數,能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知道負數的寫法和讀法。

  2、經歷負數產生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能利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1、情景引入,感受負數。

  ①四年級班級足球賽,上半場三(2)班進2球,下半場失球1個。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來嗎?

  ②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圖、表格、數等方式)

  ③全班匯報

  ④在這些方式里,哪一種最簡單、最清楚。

  2、聯系“溫度”,認識負數。

  ①看溫度計說溫度

  ②這些溫度可以用哪些數來表示?

  ③零下2℃,零下3℃用什么數表示呢?

  ④負數的讀法。(負二,負三)

  3、建構模型,進一步認識負數。

  ①你能用剛才學到的數學方法記錄下面數據嗎?

  公交車在望江公園車站上車8人,下車10人。

  淘氣的數學作業,做對4道,做錯2道。

  一班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收入100元,支出65元。

  ②體驗負數在生活中的運用。(第88頁看一看,說一說)

  ③通過分類認識正數、負數

  ④關于負數的歷史介紹

  ⑤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負數。

  ⑥小組合作。探究0與正數、負數的關系。

  【習題設計】

  1、第89頁練一練①

  2、第89頁練一練②

  3、游戲。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6

  [案例背景及學情分析]

  “負數”小學階段學生初次接觸,學生比較陌生,但生活中卻普遍存在。數學《標準》中指出:“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很豐富,他們更多的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有進一步了解現實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因此,素材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事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根據《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特別注意挖掘現實性的問題,以便于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也借助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讀寫。

  2、會比較兩個以下溫度的高低。

  3、通過讀、寫溫度,初步了解負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了解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地讀寫。

  [教學難點]

  會比較兩個以下溫度的高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今年的十一黃金周,老師有幸到新疆旅游了一番。瞧,在這幅中國地圖上,這里就是新疆。(課件)

  你對新疆都有哪些了解?

  老師這次新疆旅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早穿棉襖午穿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課件顯示文字)

  4、師:你知道這句諺語講的是什么意思嗎?那這是為什么呢?

  5、師:如果老師告訴你新疆一天的溫度情況,你會恍然大悟的。(課件出示情境圖和三個溫度:0℃30℃—15℃)

  原來新疆那里早晨、中午、夜里溫度差別非常的大,因此出現了這樣有趣的現象。

  你們會讀這些溫度嗎?

  咱們這節課就來研究關于溫度中的數學知識。(板書:溫度)

  二、新授

  1、讀出溫度計上的溫度。

  1)溫度計引入

  師:哪你們知道測量溫度用什么工具嗎?

  生:溫度計。

  師:同學們真會觀察,的確在溫度計上有兩個可以表示溫度的單位,一個是攝氏溫度,另一個是華氏溫度,通常情況下我們用攝氏溫度來表示。只要看溫度計左邊的刻度就行了。同學們!現在能找到0℃了嗎?

  2)、認讀溫度計。

  師:當液面在0刻度線時,這時的溫度就為0攝氏度,可以記作0℃,0℃時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同時說明:℃就是表示攝氏溫度的單位)(板書零攝度記作0℃),

  師:現在老師這里的溫度要發生變化了,請大家認真看羅!是多少?

  生:零上15攝氏度。

  師:我們看當液面上升到零刻度以上的15格處時,就可以記作+15℃或15℃(板書零上15攝氏度記作+15℃15℃)。

  假設液柱繼續上升呢?超級鏈接35℃這里是多少攝氏度?溫度比15攝氏度高還是低?小結:液柱越往上升,溫度也就越高。

  師:接著溫度計上的液柱又要變魔術了,(出示課件液柱下降15攝氏度,連續點液柱下降的過程).

  師:你能讀出這時的溫度嗎?

  生:零下25攝氏度,零下15攝氏度。

  師:剛才我們知道液柱是從上往下降的,并且是從0攝氏度下降了15個格子,所以我們讀溫度時也應該從上往下看。這時你們一定知道是多少了吧!

  生:零下15報氏度

  師:也就是說它比0℃還要低15攝氏度。那么零下15攝氏度怎么記作呢?請你們在紙上記下來。把你記得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找兩個有代表性的在投影儀上交流)

  師:符號“-”表示什么?

  生:零下的溫度。

  師:“-”符號在這里表示零下溫度,我們給它取一個新的名字稱它為“負號”。我們讀作零下15攝氏度或負15℃),

  那么你看我這里的液柱要是繼續下降到這里呢?

  小結:液柱越往下降,溫度也就越低。

  鞏固:你們會在溫度計上讀溫度了嗎?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

  (師:老師給每個同學們都準備了一個信封,請大家將信封中的卡片取出,放在桌上。一會兒,請大家看著屏幕上的溫度計,想好該選哪個數來表示,當老師說:“開始”大家就迅速的將你所選中的卡片,高高的舉起來。準備好了嗎?(哈爾兵-12℃,漠河-30℃一起讀,海口30℃大家感覺一下這個溫度,怎么樣啊?我們再)整理好信封。)

  2、比較溫度的高低

  你是用什么辦法比較出來的呢?

  生:說(略)

  1)其實還可以用當時溫度計上的溫度來驗證。比較0℃,零上溫度,零下溫度的高低。

  師:我們再來看這三支溫度計是多少度?

  生:35℃0℃-25℃

  師:你有什么發現呢?

  生:三支溫度計的液柱不一樣高。

  哪分別感覺一下這三個溫度,哪支溫度最高,哪支最低呢?

  小結:從這時里我們知道了零上溫度比零下溫度要高,零攝氏度卻是零上零下溫度的分界線。

  2)師:請你同學們打開課本88頁,試著完成練一練的第一題。

  3)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

  師:那么假設都是零下溫度又怎么比較呢?(出示兩個零下溫度)認真觀察,開動腦筋,看你能不能想出辦法來?(讓學生自己發現規律,總結出來)

  師小結:在溫度計上,零刻度以下,越往下數字越大,當液柱越往下降時,溫度又越來越低。

  4)現在你會比較溫度的大小了嗎?

  師:排列下列城市的溫度出示課件

  三、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同學們有這么多收獲,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在生活中,很多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我們以后再來交流學習,對負數作進一步的研究。

  [教學反思]

  《溫度》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的起始課。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同時能夠進行正確地讀、寫。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習“溫度中的數學問題”是為學生理解正、負數的意義做鋪墊。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來源于生活。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知識只有是來自于生活中的才會有靈性和活力。因此,要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將生活化常識轉變為數學化知識,挖掘其數學本質。本課力圖從溫度中的正、負數入手,借助溫度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正負數的意義,為下一節課進一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奠定基礎。

  1、從直觀到抽象,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同時獲得發展的時期。中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抽象邏輯思維獲得較大的發展,但學生一般還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還需要具體的形象思維的支持。

  在突破本課難點——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體形象的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來幫助學生理解溫度的高低。

  在我和學生一同認識了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之后,將教材上呈現的兩個溫度計上的溫度成為比較溫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學生借助了溫度計上水銀柱的高低來直觀形象的辨別溫度的高低,有的對溫度高低的判斷有了比較抽象的想法。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設計,在活動中盡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教師講的過多,還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于時間的關系,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體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整節課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但主動性還不夠,好多東西都需要老師提醒、點拔以后才能說出,這同時也表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有待培養。

  [思考與討論]

  1.你有什么好的素材能幫助學生體會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2.如何組織學生開展數據的收集和小組的活動?將組織活動的過程寫一個案例分析。

  3.學生收集到的負數的數據有哪些,將它們收集起來。

  4、讓學生寫一篇數學日記。

  [案例評析]

  數學《標準》中指出:“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很豐富,他們更多的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有進一步了解現實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因此,素材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事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根據《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特別注意挖掘現實性的問題,以便于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也借助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知識。

  每天天氣氣溫的變化情況是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而且了解各種天氣情況的途徑有多種,可以從電視廣播中的節目中了解,也可以從報刊中了解。本節課,事先讓學生收集一下各大城市(南方、北方)的天氣氣溫情況,然后,把學生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討論分析,從而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問題,引發求知欲,這一活動不僅僅是為負數的引入積累素材,更可以使學生關注社會,了解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的提出了“-60C”是不是表示零下6度呢?”這個問題,順勢引入“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的內容,使學生對負數有了明確的認識。

  這節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通過直觀的課件演示、觀察,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化,降低了初學者學習新知的難度。如:結合溫度表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學生很直觀地理解了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了難點問題。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7

  一、課程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將負數的認識安排在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根據這一目標,北師大版新課標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出現了這嶄新的一課《生活中的負數》。

  從《課標》中可以發現,本課的學習,意在讓學生感受負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并沒有復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我認為,如何充分地展現負數的魅力,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是教師在設計本課時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教學設計說明

  “初步了解負數”作為小學數學的一個全新內容編入了新教材中。“小學生學負數,行嗎?”“負數成了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該怎樣認識,怎樣教?”這對于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挑戰。關于小學階段的“負數”,《標準》在具體目標中指出:“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我的理解是:要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多樣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具體數量的意義是相反的,體會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通過引進負數來進行簡捷的表示。為此,我對教材重新編排。將試圖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突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的內容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多樣性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著意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拓寬學生的視野。

  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能僅僅是“教教材”。通過對課本的反復閱讀,我萌發了一個大膽地設想,那就是:改變原有編排,整合學習內容。教材的第一課時僅僅是利用“溫度”這一個情境來初步地認識負數,第二課時才進一步揭示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擴充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而我的設想是將這兩部分有機融合,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調整,讓學生在第一節課就與負數來一次“親密接觸”,為學生營造出生活活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

  三、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知道負數的寫法和讀法,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2、使學生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了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了解負數的意義及對“0”的新認識。

  教學具準備 :課件正負數的卡片 1張記錄表 1個溫度計

  四、教學環節

  有了對新教材的上述認識,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以下三個環節:

  (一)感受相反意義的量,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通過學生對數學日記中具體數量的記錄,初步感知這些量的意義是相反的。在學生記錄數量的基礎上,對這些個性化記錄開展交流、比較,經歷符號化和符號優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借助經驗與直觀,豐富對負數的認識。

  利用學生對溫度高低、冷暖的感受,通過認、讀溫度計上所表示的溫度,比較溫度的高、低;能用負數表示零下溫度,并會正確讀、寫;認識“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初步體會負數、零和正數的大小關系。

  (三)拓展應用情景,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科普知識的呈現,展現負數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在填空練習中,反饋學生對負數意義的理解。課后延伸作業,鼓勵學生用正、負數記錄生活中常見的量,拓寬學生視野,為學生相關內容的后繼學習奠定感性的基礎。

  課前談話:

  師生游戲 玩石頭、剪子、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感知意義相反的量): 師:輸贏是一對表示意義相反的數量,生活中有好多表示意義相反的數量,老師也收集了幾條,請拿出老師發給你的記錄表,把它記錄下來。要求:聽清信息,獨立思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聽到的信息準確、簡潔的表示出來。關鍵是讓別人一眼就能明白你表示的意思。(準備好了嗎?)

  (1)師讀信息,學生記錄

  第一條:淘氣這一周,學習得到3顆星,紀律失去2顆星。

  第二條:學校四年級轉來24名學生,五年級轉走18名學生。

  第三條:九月份2000元,月末1500元。

  (2)匯報:比較這幾種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

  (3)認識正、負數。

  (4)快速搶讀

  - 100、+6.8、-1.8、+36 -10-7、18(同時貼于黑板相應位置)

  (5)簡寫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數:請你讀一讀。18,它是正數,還是負數。

  師:為了簡寫,正數前面的正號可以不寫。如果去掉正號,這些數你們熟悉嗎?對,就是我們過去學的數。負數前的負號可以去掉嗎?為什么?

  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生活中的負數。

  (二)借助溫度豐富對負數的認識

  【課件】哈爾濱:-12~3℃ 北京:-2~5℃ 臺北:0~8℃ 海口:12~20℃

  (1)這是十一月份部分城市13的天氣情況。

  (2)這些溫度中有負數嗎?讀出來。師:溫度的單位是℃,

  -12℃表示什么?零下12攝氏度,所以這個數可以讀作負十二攝氏度,也可以讀作零下十二攝氏度。

  這些負數都表示什么?(零下溫度),也就是說零下溫度用負數來表示。

  (3)零上溫度用什么數來表示?

  (4)請看臺北,臺北的最低溫度是0℃,你知道0℃表示什么嗎?是不是臺北那天沒有溫度?科學家把自然狀態下水剛開始結冰的溫度定為0℃。0℃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

  0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還可以表示分界點。0可真奇妙。

  (5)討論:0算正數嗎?算負數嗎?

  (6)所有正數和0比,有什么關系?

  所有負數和0比,有什么關系?

  (板書:負數<0<正數)

  (三)生活中的應用。

  (1)圖:叔叔上五樓開會,阿姨到地下二樓取車,應按哪兩個鍵?

  (2)下圖每格表示1米,小華剛開始的位置在0處。

  (3)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110米欄的成績是13.42秒,當時賽場風速為每秒-0.4米。 討論:風速怎么會有負的?

  師請兩生分別代表劉翔和風速表演,是相反的。

  如果風速度是+0.4米,又是什么意思?

  (四)談談收獲

  (五)總結談話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8

  第 1 課時:

  溫度。

  教學目地:

  1.了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讀寫。

  2.會比較兩個以下溫度的高低。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1,課課前組織學生采取各種方法調查、收集、記錄全國一些大城市的氣溫情況。

  2,讓學生查看地圖找到調查的城市的位置,幫助了解溫度與位置的關系。

  二,探索溫度的讀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學生記錄的溫度進行簡單交流,并抽出2組數據與零度進行比較,從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還要低2℃的一些知識。

  2,教師準備一份天氣預報圖,引導學生觀察溫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組討論怎樣讀溫度,并讀一讀,寫一寫。

  三, 試一試

  組織大家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再寫出來,增加一些直觀的認識。

  四. 練一練。

  第一題,比較溫度的高低時,引導學生先從零上溫度開始,逐步過渡到零下溫度的比較 。如:2℃ 和5 ℃ 的比較,1℃ 和0 ℃ 的比較,0 ℃ 和 零下2 ℃ 的比較,零下2℃ 和零下5℃ 的比較等。

  五 小調查。

  首先鼓勵學生選擇某種調查方法獲取數據,然后,組織大家討論從數據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圖找出這些信息的對應地理位置,能從地理位置上認識各地氣溫的特點。

  [板書設計]

  溫度

  2℃○5℃ 1℃0℃ 0 ℃〇─2℃ ―2℃〇―5℃

  第 2 課時:

  正負數

  教學目的:

  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重點難點:

  體會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 收集數據,

  課前安排學生調查記錄相關的數據,如儲蓄卡上記錄的存、取款數據,海拔高度的記錄等,了解生活中的負數,以增加一些感性認識,激起學生探素負數奧秘的興趣,了解數字的作用。

  二,認識負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1 引導學生回憶復習溫度的知識 ,通過對氣溫中的一組數據的比較,討論。從中抽象出負數的概念。

  2 組織學生交流信息。說說這些數據的意義,進一步認識負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負數的表示方法。

  三,探素正負數的讀和寫。

  1, 組織學生讀溫度記錄表。小組討論歸納正負數的讀法。并讀出下列各數:

  +5、—5、+500、—100等

  2有了讀的基礎后,讓學生自主探素正負數的寫法。同桌練習,一人讀。一人寫。交換輪流。

  。(適當提示正數的“+”可以省略)

  四,試一試。

  1, 通過讀題,學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數表示,從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

  2, 收入用正數表示的話,負數怎樣表示,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說一說,寫一寫,本小組同學家庭每月收支情況。

  3, 讓學生說一說,練一練。你的周圍還有那些數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如 電 梯的上升與下降等

  五,鞏固與練習。

  練一練第一題,通過說一說、寫一寫的對應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正負數讀寫。

  練一練第二題,通過填表格記錄小明家的收支情況,加深了解生活中的負數。

  練一練第三題,此題先讓學生找到開始的位置,然后按照題意在圖上描出來,回答題。

  板書設計:

  正負數

  5、6、9、12、100、等都是正數,或記著+5、+6、+12、+100。

  -2、-3、-15、-123都是負數。

  5或+5讀做正5, -2讀作負2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第 3 課時:

  練習九。

  教學目的: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了解負數的意義,能較熟練的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問題。

  一、用正負數表示溫度的練習。

  練習九第一題,先比一比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再讓學生獨立做一做。然后同桌互相撿查。

  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負數。

  練習九第2、3、題,讓學生討論生活中有那些數據可以用負數標示,同桌互相說一說,寫一寫。

  三、比賽中的負數。

  練習九第4題,比賽的勝負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借助這一情景,讓學生說一說用正負數表示勝負的方法,再寫一寫,算一算。

  四、用正負數填表。

  首先結合實際討論贏利和虧本得意思,了解每月盈利和虧本是通過和每月成本進行比較得到的,在議一議,算一算每月營業情況后填表。

  五、實踐活動。

  分小組調查, 對“學好數學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背出數學公式和概念,這句話的態度, 作好記錄,填入表中。讓學生由此體會數用來表達和交流的作用。

  第4課時:

  整理與復習(二)

  教學目的:

  通過整理和復習復習,使學生對圖形的變換、除法、方向和位置、生活中的負數等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鼓勵學生對知識及其之間的聯系進行整理,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來。

  一、說一說:

  多舉一些生活中用負數表示的數據 ,讓學生說說它的的意義,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

  生活中的負數。

  二、做一做:

  練習時,要讓學生明確填表前首先要確定以每天平均做作業時間為標準,超過時間為正數。不足時間為負數,然后再填表。

  三、畫一畫:

  復習畫旋轉90 o后的圖形時,先讓學生議一議,說一說,明確是圍繞哪一點旋轉,再動手畫一畫。平移時,先讓學生知道平移是將原來圖上每個點都移相同的格數,再移一移,畫一畫。

  四,算一算:

  練習第四、五小題, 采取計時的方法四人小組進行比賽,每小組第一名老師給于表揚。

  五,量一量:

  練習第6題,以學校為觀察點,四人小組一起量一量、說一說,建筑物的位置和距離,以及各在學校的什么方向。

  六、看圖回答問題:

  前三題解決起來比較容易,學生獨立完成,第四題組織學生討論后再回答。

  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從同學的現象生活引入,激發同學學習興趣;感受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在顯示情境中,讓同學體會正、負數發生的必要性和負數的意義。

  3、能掌握正、負數的表示方法,并體會正、負數是表示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問題)

  教學重點:能正確掌握正、負數表示的方法,會用正負數描述實際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難點:體會正、負數是表示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數。

  教學準備:了解有關負數的知識 ,制作有關課件等。

  活動一:讀話導入,感受學習負數的必要性。

  △ 談話

  1. 同學們在數學的王國里,我們都認識要學習哪些數?這些數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能舉例說明嗎?

  △ 游戲:剪刀石頭布

  要求:同桌同學玩5次,并記錄下競賽的結果。

  (1) 同學做游戲,

  (2) 匯報競賽結果。

  [引導同學考慮:怎樣記錄輸嬴的次數?]能不能用學過的樹來直接表示這個結果呢?

  △ 小結: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假如只用我們現在學習的0.1.2.3.4……能不能直接表示出來呢?因此,我們有必要學習一種新的樹來表示這些事情發生的現象。(下面我們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活動二:總結。

  (1)你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

  (2)你認為自身或他人的表示怎樣?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本單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內容是兩個方面:

  1、溫度。這部分教材主要引導學生了解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2、負數。這部分教材主要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負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把對負數的理解從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教學關鍵:引導學生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當學生對負數有了感性認識,并且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后,教師要讓他們帶著這種理性認識去觀察生活中的負數并組織學生交流他們觀察到的現象。

  教學目標: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日常生活中負數的意義,表示方法,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1、 生活中的負數

  第一課時、溫度(了解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教學內容:課本第84頁“溫度”教學內容及“試一試”;課本85頁“練一練”1、2兩題。

  教學目標:

  1、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地讀寫。

  2、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教學重點: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地讀寫。

  教學關鍵:讓學生經歷調查氣溫的活動過程,從中積累感性認識,并通過討論、交流,把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課前準備:教師先給學生布置作業,對全國各大城市的氣溫進行調查。

  教學過程:

  一、 引入課題

  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導入教學內容,并板書課題。

  二、 探索新知

  1、 引入負數。

  讓學生說說課后對全國一些大城市的氣溫的調查結果。引入負數。

  2、認識負數的讀寫法。

  (1)舉例說明 誰能說說-2°C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認識-2°C 表示零下2°C,即比0°C還在低2°C。(教師邊說邊板書,

  -2°C,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2°C。)

  (2)練習。讓學生寫出一個用負數表示的溫度,并說一說這個負數表示的意義,再讀一讀,同桌兩位同學互相說一說、讀一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3)試一試。引導學生完成課本90頁“試一試”練習題。

  三、 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一練”中的1、2題。

  四、 全課小結

  1、 本課你學到了什么?

  2、 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同學互相交流。

  五、 布置作業

  1、 完成課本第91頁“小調查”。

  2、 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正負數(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負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內容:課本第92頁至93頁“正負數”教學內容及“試一試”1、2題;“練一練”1、2、3題。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銀行存折卡、天氣預報圖。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引入生活中的負數問題。(板書課題)

  二、 探索新知

  1、 認識正負數

  出示教學情境掛圖。讓學生觀察。

  (1) 提出問題 怎樣把圖中出現的溫度進行分類?,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討論。

  (2) 組織交流 指名匯報討論結果,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溫度有零上和零下溫度,還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溫度,也不是零下溫度。以前學過的數只能夠表示零上溫度或零度。我們剛認識的-2,-5,-20等負數可以表示零下的溫度。

  (3) 歸納概括

  教師指出:像5、7、6、20、100……都是正數;有時在正數前面添上“+”號,如+5,+7,+6,+20,+100;像-2,-3,-4,-5,-20,……都是負數。

  教師強調: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教學正負數的讀寫法

  (1)舉例說明

  教師以+5和-2為例子說明正負數的讀寫法。

  (2)自主練習 讓學生隨意寫出兩、三個正負數,并讀一讀。

  3、試一試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92頁“試一試”中的1、2題。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87頁“練一練”中的1、2、3題。

  四、自學“你知道嗎?”

  (1) 讓學生先自學課本第87頁“你知道嗎?”

  (2) 指名說一說通過自學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通過交流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五、全課小結

  說一說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還用到負數?

  六、 布置作業。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7~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熟悉的事例,經歷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簡單問題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初步體會用正、負數可以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讀、寫負數;知道整數是指正數、負數和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用正、負數表示事物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填寫的表格,畫好表格的小黑板。

  教學方案:

  一、生活中的負數

  讓學生讀書,然后說一說了解到哪些信息。重點討論一下0表示什么。

  師:同學們,通過前面兩節課的學習,相信你們對負數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也用到了負數,請同學們打開書第7頁,自己讀一讀第一段話。 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

  師:誰來說一說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米,可以記作8844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記作-155米。

  師:我們知道正數和負數是以0為界線而劃分的,你能說說這里的分界線0指的是哪嗎?

  生1:是海平面。

  師:其他同學呢?你還了解到了什么?

  生2:我知道了樓房的地下室可以用-1來表示。

  師:這里的分界線0又是哪呢?

  生2:地面。

  二、設計記事卡

  1.讓學生了解紅紅媽媽做的12月份家庭收支記錄并討論有沒有更好的記錄方法。

  師:通過吐魯番盆地和地下室,我們初步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可以用正、負數表示。

  下面,請看第7頁下面紅紅媽媽作的12月份家庭收支記錄。 學生讀書。

  師:從她的記錄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2月26日爸爸工資收入1600元。12月27日

  師:同學們從紅紅媽媽的記錄中了解到這么多信息,你們看!藍靈鼠在說什么?

  生:媽媽這樣記事太麻煩啦!

  師:同學們想一想,有沒有更簡單更清楚的記錄方法呢?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想法:

  (1)采用列表的方法。

  (2)可以用正數來表示收入的錢用負數來表示支出的錢。 第(2)種意見說不出,教師參與交流。

  2.提出“設計一張記事卡,記錄家庭收支情況”的要求,鼓勵同桌合作完成。

  師:同學們的主意都不錯,接下來,同桌兩人合作,試著為紅紅媽媽設計一個記事卡。 學生合作設計記事卡,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做法,并進行指導。

  3.交流學生設計的方案,給學生交流不同的方案和想法的機會。

  師:誰愿意把你們的設計方案展示一下,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案有:

  (1)表格中設計日期、收入、支出、結余四個方面,然后把相應的數據填入表中就可以了。

  (2)用正數表示收入的錢,用負數表示支出的錢。

  學生如果有其他方案,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4.評價學生的記事卡,說一說各有什么特點,哪種方法更簡便。

  師:同學們的方案都不錯,比紅紅媽媽的記錄方法都要簡單。比較一下看這幾種方法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可能會說:

  (1)寫出收入、支出、結余,一下就能明白花了多少錢。

  (2)用負數表示花的錢數,計算簡單。

  5.提出“計算這個月結余了多少錢”的要求,學生計算后交流計算的方法和結果。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設計的記事卡試著算算這個月的結余是多少錢? 學生計算后,交流計算的方法和結果。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算法:

  ●1600-280-270+1360-150-120 -38-180-750=1172(元)

  ●1600+1360-280-270-150-120 -38-180-750=1172(元)

  ●1600+1360-(280+270+150+ 120+38+180+750)=1172(元)

  三、拓展延伸

  1.讓學生讀書,了解教材中用正、負數表示的典型問題。然后,全班交流。

  師: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正、負數表示。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8頁中間的幾行字。 學生讀書。

  師:你了解到哪些可以用正、負數表示的事情?

  生1:前進50米記作50米;后退50米記作-50米。

  生2:水溫上升10攝氏度,記作10℃;下降10攝氏度,可以記作-10℃。

  生3:盈利80元,記作80元;虧損80元,可以記作-80元。

  2.提出大頭蛙的問題,鼓勵學生舉出其它事例。

  師: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可以用正、負數表示? 學生只要能說出意義相反的兩個數就給予肯定。

【小學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04-25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及反思08-12

數學《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04-14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隨筆04-03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反思01-28

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教案01-16

《生活中的負數》說課稿04-11

生活中的負數教案11-26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反思(精選3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