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年級語文《掌聲》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5 13:11:1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三年級語文《掌聲》的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的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背后包含充沛的情感。課文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筆者在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后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

三年級語文《掌聲》的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麻、癥”等10個生字,會寫“愿、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精讀課文第一段。

  導學流程:

  一、解讀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你會用什么方式來表示對他們的歡迎?

  (學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2、板書課題:掌聲(學生齊讀課題。)

  3、聲能傳情,讀課題也要有講究,怎么讀,就能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熱情?(生讀得更熱情整齊些了。)

  4、你在什么時候得到過別人的掌聲?(學生自由說。)

  5、在別人送給你掌聲時,你謝過人家嗎?(大部分同學沒有)帶上你心中的那份謝意,讓我們滿懷深情地把課題再讀一遍。

  設計意圖:重視提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儲備,感受掌聲的作用。語文不用概念說話,它是感性的。

  二、讀準詞句,整體感知

  1、請大家認真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并借助拼音讀準它。在這篇課文中有些詞是很容易讀錯的,請留意一下。(學生自由通讀課文。)

  2、出示本課詞語,在字音方面,你認為哪幾個詞是最容易讀錯的,給大家提個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復正音,直到讀準。

  (2)、麻[má]痹[bì]癥[zhèng]:字音讀得準,但感覺不夠準,(指著麻痹癥的偏旁)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這是一種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傳染病,嚴重時導致殘疾甚至癱瘓。有病了身體就不舒服了,那該怎么讀啊?(生皺著小眉頭讀。)

  3、同桌互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勵學生自告奮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的過程中老師相機指導。

  5、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不容易,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

  “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時間逐詞、逐句、逐段地讀,必要時教師還要作示范。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聽互讀是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話也包括“你讀我讀”,在互讀互聽中夯實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后面的精讀課文打基礎。

  三、走進文本,對話交流

  1、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默讀課文,圈畫出描寫英子外貌及性格特點的詞句。

  2、交流自學成果,抓住重點詞句加以體會,隨機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靜是什么意思?你從“默默地”這個詞體會到了什么?

  (2)、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①、學習生字:‘姿、勢’老師范寫,學生也認認真真地寫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勢是什么樣子的?聯系下文的“一搖一晃”來理解“殘疾”一詞。

  ③、體驗說話:英子走路“一搖一晃”,她不能像我們一樣。

  ④、她是多么難受啊,帶自己的感受讀好這句話。

  (3)、上課前,她早早地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

  ①、用心讀讀這句話,想一想英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從“早早地、總是、最后一個”這三個詞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是啊,我們帶著一種感動,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體會到了她的孤單和自卑。現在你會用一種怎樣的心情來讀好第一段話呢?試一試!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后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與英子對話,真切地感受、體驗英子的內心世界。

  四、指導書寫,布置作業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想想哪些筆畫特別需要提醒。

  2、重點探討“烈、著”這2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范寫。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并及時進行指導、評價。

【三年級語文《掌聲》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掌聲》教學設計08-23

《掌聲》語文教學設計05-20

小學語文《掌聲》的教學設計07-24

小學語文《掌聲》教學設計07-23

語文課掌聲教學設計08-04

小學語文掌聲教學設計范文07-02

語文課文《掌聲》教學設計10-24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學設計12-06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學設計06-10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學設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