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20 14:25:4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主要板書計劃:

  (起因)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

  25天火之謎(經過)解開“雷暴之謎”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

  (結果)發明避雷針

  作業設計:

  課內

  1、抄寫詞語。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課外

  1、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詞語,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2、學習文章第一段。

  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狂風暴雨,你能說說當時心情嗎?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生的?

  3、揭題天火之謎

  4、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寫了什么內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ㄩL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齊讀第一節。

  五、指導寫字

  六 、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實驗的經過,體會富蘭克林的英語實踐的精神。

  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

  中國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塔輪板書:

  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6、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7、討論交流

  (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在)--所以發現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象不能雷暴結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

  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與“推測”有什么區別?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

  板書:習慣地

  (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現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容表現出來。

  他讀得怎么樣?

  8、有感情朗讀2-4節,體會人物特點。

  9、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是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節。

  齊讀第5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板書震驚世界

  11、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三、布置作業。

  復述實驗經過。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第六節,總結全文。

  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述實驗經過。

  二、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4。

  四、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板書內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選復述。

  五、布置作業。

  1、復述課文。

  2、完成練習冊。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2、了解富蘭克林揭開雷電之謎的過程,感受他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感悟富蘭克林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過程

 。ㄒ唬┙翌}

  1、今天我們學習《天火之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天火就是我們夏天常見的雷電,它常常伴隨著轟鳴的聲音、耀眼的閃光來到世間,這不,它來了。(播放圖片、雷聲)

  3、大家都見過雷電,你對雷電了解有多少。

  4、以前的人們對雷電了解并不科學。古時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中國人則……長期以來……

  5、人們認為雷暴跟神靈有關,他是神靈發怒的表現。但偏偏有人不這么看。他認為——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學生齊讀句子)

  持這個觀點的是——富蘭克林(板書:富蘭克林)

  雷暴到底是放電現象,還是上帝的怒火?這可真是個謎。最終這個謎解開了嗎?結果是——課件完善句子,學生朗讀!妆┲皇瞧掌胀ㄍǖ姆烹姮F象,“上帝的怒火”只不過是無稽之談。

  出示“無稽之談”什么叫“無稽之談”

  人們心頭的問號變成了感嘆號,而把問號變成感嘆號的正是——富蘭克林。

  二、深入探究

  1、問號源于富蘭克林的推測,而把它改成感嘆號的方法是(實驗)板書。

  2、交流富蘭克林的推測

  我們先來看富蘭克林的推測,課文哪一段介紹了這個推測?默讀這一段,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富蘭克林善于觀察

  學生找到句子“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會發光,光的顏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說自己的理解。引導體會“很多”等詞語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體會到富蘭克林“善于觀察”。

  大家能讀好這句句子嗎?

  (2)富蘭克林敢于挑戰

 。ǚ桨竌)學生說自己的感悟。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弊x了這句話,你讀到了什么味道?——人們在責備富蘭克林,讀好句子。(僅僅是責罵嗎,還有取笑,人們會怎么取笑呢?出示詞語“冷嘲熱諷”這就叫“冷嘲熱諷”)。

 。ǚ桨竍)人們同意他的推論嗎?哪里看出來?“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富蘭克林把這個推論告訴張三,張三說……告訴李四,李四說……找個有學問點的,告訴老師,老師說……(示范:你是我老師)找個更有學問的,更有學問的說……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看似有學問的,都在……富蘭克林面臨著……齊讀句子。面對嘲笑,富蘭克林的決定是——從中你看出什么?

  3、交流風箏實驗

  過渡:事實勝于雄辯,富蘭克林決定用實驗證實自己的推論。

  1、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他的這個實驗。大家了解這個實驗,那也就能了解富蘭克林這個人。

  a、這是個能揭開天火之謎的實驗,是怎么做的呢?

 。1)學生說要準備的東西。(課件出示詞語)

  (2)學生畫簡筆畫。其他同學讀關于試驗做法的片斷。畫畫學生解釋富蘭克林是怎么連的,引導學生注意“拴、結、系”的用法,簡單介紹原理?

 。4)老師說過,了解富蘭克林的這個實驗,你就能了解富蘭克林這個人。實驗做到這里,你又了解到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呢?(學生說自己的感悟——科學嚴謹)

  b、現在就讓咱們穿越時空隧道,來到1752年7月的那個雷電交加的一天,跟富蘭克林一起把風箏放上去。當我們做完這個實驗,你會發現,你對富蘭克林的認識又深了一層。請大家閉上眼睛,聽,我們到了……(課件播放雷聲,教師敘述)

  ……一道閃電劈開云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這時富蘭克林把手指靠近銅鑰匙……

  實驗完成了,請大家回到課堂。

  剛才我們跟富蘭克林一起經歷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實驗,這一個試驗已經用文字記錄下來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回憶難忘的場景。

  a、討論靠近銅鑰匙,說說怎么看出勇于獻身的(板書“勇于獻身”后問同學你會不會把手指接近鑰匙?)。

  b、討論“欣喜若狂”。出示詞語,說說意思,(照理他應該難受才對呀)講講富蘭克林為什么會“欣喜若狂”聯系“捉住天雷”以及前文人們對他的取笑。讀好這句句子。

  c、還從那里可以看出富蘭克林勇于獻身?“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解釋科學原理,說說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聯系自己的經歷談談。讀好這句句子,讀出喜悅。(或教師引導:剛才老師跟大家一起做實驗的時候,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出示句子——“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想想看,當老師看到麻繩“怒發沖冠”的時候,是什么心情——電流離我如此之近,害怕是人之常情。富蘭克林是什么心情呢?)

  大家剛剛跟富蘭克林一起完成了這個風箏實驗,現在有一個任務要交給大家——把我們剛才看到的講給曾經嘲笑過富蘭克林的人聽。能完成嗎?

  建議復述前先把這個片斷再好好讀一遍。

  教師針對要點模仿無知者提問。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富蘭克林的這個風箏實驗,F在人們會怎么說?張三,你會怎么說?李四,上次嘲笑有你吧,現在你怎么看?這位老師?

  三、結語

  1、這個實驗震驚了世界,人們被什么震驚了?

  2、對呀,這個實驗不光揭示了一個科學真相,還蘊含著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因此他發出的聲音才會擲地有聲。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宣言。

  3、后來,富蘭克林根據放電原理,發明了避雷針。這樣,雷電轟鳴時,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無恙了。出示“安然無恙”解釋。

  四、學習本課生字,布置作業。

  1、學習生字

  2、作業:

 。1)復述課文

 。2)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課文段意。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富蘭克林揭開雷暴秘密的艱難,體悟富蘭克林大膽實驗、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從而明白想要獲得成功,就需要又百折不撓的精神。

  4、學習文中烘托這種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天火之謎》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是的,這篇課文就是寫富蘭克林通過“風箏實驗”揭開天火之謎的事。

  二、找出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

  過渡: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富蘭克林是一位科學家,科學家,這真是一個讓人無限向往的稱謂。他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也是科學實驗的過程,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驟,我們的課文在給我們揭示天火之謎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文中他從開始關注雷暴到最終通過“風箏實驗”揭開“天火之謎”,是經歷了許多個環節的。這些環節,就是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每一位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都要遵循這樣的步驟。

  1、現在,就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的步驟。

  最好是能用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提問——觀察——推測——實驗——結論

  現在,就讓我們來一回當下最流行的穿越,通過書中的文字,時光穿梭,回到18世紀,跟富蘭克林一起揭開天火之謎。

  三、品讀課文,了解富蘭克林的人物品質,感受成功的艱難。

 。ㄒ唬⑻岢鰡栴}:

  1、我們先來看看,富蘭克林的科學研究的第一步:“提問”,所謂提問,其實就是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富蘭克林想研究什么?(雷暴)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第一小節,告訴我雷暴有多可怕?

  (交流重點: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場面恐怖進行朗讀

  上帝的怒火雷神是不可觸碰的神明,非凡間凡間所有。)

  3、口說無憑,耳聽為實,我們來聽一聽雷暴的聲音。(播放雷暴的聲音)

  4、帶著心中的這份恐懼,一起來讀讀第一小節,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雷暴的可怕。(齊讀第一小節)

  5、面對這么可怕的雷暴,我們不禁想再次確認一下,富蘭克林你真的確定想研究如此可怕的雷暴嗎?真的確定?不怕危險?不怕神明?

 。榱丝茖W,無所畏懼,為富蘭克林喝彩。)

 。ǘ、觀察和推測

  過渡:同學們,看來,想成為一名科學家還真不容易,有沒有同學要放棄這次體驗的?很好,都很勇敢,有科學家的一點風范。做科學研究,可不是光靠勇敢無畏的心,其實,我們的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雷暴的一些秘密,并且已經有了研究的方向。

  1、找出課文中描寫富蘭克林觀察和推測的內容的句子。

  2、從這段文字中,你讀懂了什么?

 。ń涣鳎涸缇,長期觀察。觀察的具體內容,用科學眼光去細心觀察,他的觀察角度與普通人的觀察不一樣,思考,聯系科學的觀察)

 。ㄕZ言訓練:把推測換成猜測行不行?推測:有根據的猜測?茖W家的推測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觀察的基礎上的。)

  3、富蘭克林不畏懼可怕的雷暴,經過長期細致的觀察,終于提出了自己的推測,真是不容易?墒沁@推測卻遭到了人們的冷嘲熱諷。

  (出示文字)請同學們仔細閱讀這段文字,用心感受傾聽人們是怎樣嘲諷富蘭克林的,等一會,請你來說給大家聽。

  4、想好怎么說了嗎?別急,老師這里還又一段補充資料,也請你去讀一讀,看看自己有聆聽到更多的冷嘲熱諷。(出示補充材料)

  5、想象人們對富蘭克林的嘲諷。

  6、自己長期的研究推論,換來了人們無盡的取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想過放棄嗎?

  (為了科學,不怕嘲笑,讓我們再次為富蘭克林喝彩。)

  (三)、實驗探究

  1、終于到了實驗的這一步了,真是步履維艱。實驗探究是整個科學實驗步驟中,最關鍵的一步,最精彩的一步,最讓人緊張的一步。這到底是一次怎樣的實驗?接下來,就讓我們跟富蘭克林一起走進那個震驚世界的實驗。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4小節,以四人為一小組,思考討論:這是一次的實驗。注意聯系文中的具體詞句,說出自己獨特的理解。

  預設一:感悟危險——危險、勇敢、大膽、驚心動魄、緊張

  1、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2、補充材料,感悟危險老師這里還有一段資料,也能看出這次的實驗具有很大的危險性。

  3、談感受。為了科學,不畏生死,再次為他喝彩。

  4、配樂朗讀

  現在就讓我們在音樂中,親身感受一下這個緊張、危險的場面。準備齊讀。

  預設二:感悟風箏——特別、精心準備、考慮周到、費勁心思、艱辛

  1、富蘭克林用來做實驗的風箏與我們平?吹降娘L箏又什么不同?(出示圖片)

  2、精心準備,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艱辛,考慮周到、費勁心思、融入了對科學的摯愛、一絲不茍。下功夫,努力。

  預設三:體驗成功——成功、爭氣、了不起

  過渡:這是一次特別的實驗,這是一次危險的實驗,這是一次精心準備,驚心動魄的實驗。這樣的實驗傾注了富蘭克林的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它理所當然取得了成功。所以這還是一次成功的實驗。

  1、出示: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2、指導朗讀。

  3、我們共同見證了富蘭克林的成功,這一刻,我們一樣欣喜若狂,讓我們一起來為富蘭克林歡呼。

 。ㄋ模栴}解決

  1、過渡:“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上帝的怒火”不過是無稽之談。富蘭克林成功了,此時此刻,那些曾經嘲笑過他的人會怎么想,怎么說?

  2、冷嘲熱諷沒有讓富蘭克林停止自己的探索的腳步,眾人的吹捧和表揚也不會讓富蘭克林迷失自己,他在科學的道路上繼續探索著。

  3、引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四、總結回顧,感受精神

  1、時光穿梭的幸福時刻到此就結束了,讓我們回到21世紀。同學們,在和富蘭克林一起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中,你一定收獲頗多,感想頗多,F在,你來告訴我,你覺得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

 。ㄓ掠谔剿鲌讨非蟾矣趯嶒灠僬鄄粨希

  2、那富蘭克林能最終取得成功最關鍵的品質是什么?

  永不言棄百折不撓

  3、這就是成功的秘訣——百折不撓。

  你還知道哪些人百折不撓,取得成功的故事。

  這樣的人真是太多了,談遷、李時珍、諾貝爾、張海迪、愛迪生……

  五、作業。

  閱讀其他名人“百折不撓”的故事,學習他們的精神。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4

  一、復習導入

  1、讀課題

  2、天火之謎指什么?(板書:雷暴之謎)

  3、誰來說說雷暴(板書:放電現象)

  4、誰解開了這個謎團?(富蘭克林)

  師:課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答案?打開課文,找一找

  二、整體切入課文

  1、出示句子: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2、指名讀,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指導抓住“直”“才”體會句子含義

  3、為什么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富蘭克林解開呢?小聲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體會體會。

  三、精讀課文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ǘ┲攸c指導理解句子

  投影出示: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對他冷嘲熱諷。

  1.“這種推論”指什么?同學們,告訴我們富蘭克林為什么會有這個推論?(引導體會)師導:富蘭克林什么時候就有這種推論了?

  2.人們是怎么看待這個推論的?理解“不足為奇”“難以置信”

  3.師: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使一般人認為他是無稽之談?就連許多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想像人們會怎么冷嘲熱諷他?如果這是對你的冷嘲熱諷,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4.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怎么做的?(讀句子)

  5.富蘭克林在人們的嘲笑中,在人們的冷言冷語中,他依然決定通過實驗揭密,你覺得富蘭克林怎么樣?

  6.再讀中心句。

  過渡:那么富蘭克林又是怎樣通過實驗揭開這個秘密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實驗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來,讀一讀,再小組交流一下體會。

  投影出示: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天電了。

  1.學生說說體會。富蘭克林不知道那個鑰匙帶電嗎?

  2.出示:一片烏云漂過……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3.富蘭克林是怎么發現麻繩帶電的?理解“怒發沖冠”是什么意思?這里指什么?指導有感情朗讀

  4.其實他早就觀察到麻繩帶電了,在這種情況下,他用手指靠近鑰匙,是為了親自證實一下自己的推論。讀句子,再說說體會,引導體會勇于獻身的精神。

  5.富蘭克林手臂發麻的時候,他有什么表現?

  理解:欣喜若狂。以評促讀。理解“狂”。

  6.他為什么欣喜若狂,引導聯系前文,對比讀第五小節,層層推進,朗讀體會實驗成功的興奮。

  7.讀句子,引導體會富蘭克林準備充分,考慮周密。

  你能說說用這些材料都有什么用處呢?

  師: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富蘭克林成功了,他……引讀。更加讓我們感動的是他為科學勇于獻身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再讀中心句,相信我們此時對富蘭克林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五、復述實驗過程

  富蘭克林是怎樣揭開謎團的?把實驗經過和同桌講一講,指名講。

  六、學習最后一段

  師:雷暴這個謎團已經解開了,這個謎團解開后有什么意義呢?理解“安然無恙”

  七、延伸拓展

  1.讀了故事,相信同學們對富蘭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讓我們再次走進他――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

  2.出示資料讀。

  3.你有什么想說的?

  板書設計:

  19、天火之謎

  雷暴之謎

  富蘭克林

  實驗揭秘

  放電現象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借助詞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足為奇、冷嘲熱諷、怒發沖冠、無稽之談”等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實驗過程。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研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體會作者表達上的準確與嚴謹,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出示雷雨圖)雷暴發生時,會出現什么?你能說說當時心情嗎?

  2、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生的?(大自然中的一種放電現象,是一種伴有雷擊和閃電的對流天氣。它必定產生在強烈的積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雨或暴雨,有時伴有冰雹和龍卷風。)

  3、古人不知道雷暴發生的原因,它就成了一個謎。齊讀課題《天火之謎》。

  4、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過渡:老師看到同學們剛才讀得很認真,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檢查嗎?

  2、是誰揭開了天火之謎呢?師板書:富蘭克林

  你了解富蘭克林嗎?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關他的資料。

  出示資料:富蘭克林(1706-1790)

  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民主主義主義者、科學家。1731年費城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1743年組織美國哲學會,1751年創辦賓夕法尼亞大學。獨立戰爭時期參加反英斗爭,并參加起草《獨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國,締結法美同盟。1787年為制憲會議代表,主張廢除奴隸制度。富蘭克林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曾作出貢獻,發明了避雷針。他被德國哲學家莊德稱為“第二個普羅米修斯”。)

  3、檢查生字詞。

  出示:(1)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指名讀,齊讀,說說這幾個詞有什么關系?(古代西方人把天火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把它稱為“雷神”,科學上叫做雷暴。)指導寫“暴”并描紅。

  出示:(2)擊倒 劈成兩半 爆炸 斃傷

  ①指名學生讀這組詞。(相機指導書寫“劈”、“斃”,描紅)

 、谧x了這組詞,你感受到了什么?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這組詞。你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雷暴很可怕?(它能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林劈成兩半)正因為如此,所以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出示第一小節: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他能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古時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把它稱為“雷神”。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③齊讀第一小節。

  出示:(3)推測 推論

  混為一談 無稽之談

  不足為奇 難以置信 冷嘲熱諷

  (推測:對于事物的一種理論判斷分析。

  推論:經推理所得出的結論。

  混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

  無稽之談:稽:查考。沒有根據的說法。

  不足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種事物或現象很平常,沒有什么奇怪的。

  難以置信:置:使得、讓。信,相信。事情發生得出乎意料,讓人難以置信。

  冷嘲熱諷:冷嘲:冷言冷語,尖刁刻薄的風涼話;熱諷:辛辣難忍的諷刺話。用尖酸刻薄的語言進行譏笑及諷刺。)

 、僦该麑W生讀第一組詞。說說自己的理解。富蘭克林是怎樣來看待雷暴的?他說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他推測的依據是什么?文中已告訴我們,誰能找到?

  出示:它們都會發光,光的顏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隨著爆炸聲,都能斃傷動物……由此他大膽的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指讀這一段話(誰能用“因為……所以……”把這段話連接起來說一說)并試著造句

  ②聯系上下文理解“混為一談、無稽之談”。

 、圻@種推論在我們今天“不足為奇”的(說說對詞語的理解)?但這種推論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理解“冷嘲熱諷”。用分詞法理解,(冷嘲:冷言冷語,尖刁刻薄的風涼話;熱諷:辛辣難忍的諷刺話)想想人們會說些什么?

  ④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退縮了嗎?動搖了嗎?沉默了嗎?他堅信——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過渡:課文哪一小節寫了富蘭克林的實驗?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的第四小節。

  (4)學生自由讀,這一小節告訴我們什么?這是一只怎樣的風箏?

 、俪鍪驹~語 :風箏 拴上 系著 結上 鑰匙 (指名讀這些詞,師相機正音。系jì:打結、扣 xì:綁、拴)

 、谟眠@些詞語說說富蘭克林的風箏與眾不同之處)

 、鄢鍪驹~語 :烏云密布 雷電交加 大雨傾盆

  一葉小舟 顛簸搖晃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④讀了這些詞語,指名說腦海中想到什么畫面。

 、堇斫狻靶老踩艨瘛、“怒發沖冠”、并用“欣喜若狂”造句。(看到我夢寐以求的禮物時,我感到欣喜若狂;ㄒ豢吹剿寄疃嗄甑哪赣H,欣喜若狂地奔跑過去。)

 、尴旅婢妥屛覀兓氐257年前,去看看富蘭克林的實驗過程。指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

  出示:⑦以上就是震驚世界的(“風箏實驗”),它向世人宣告:______________ __。

  4、然而,富蘭克林研究、探索的腳步沒有就此停止,后來,他發明了

  。這樣,雷電轟鳴時,高大的建筑物就了。

  5、男女生賽讀第4自然段。

  三、概括主要內容

 。1)、讀詞語并回顧富蘭克林的故事: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爆炸 擊倒 劈成兩半 斃傷

  混為一談 難以置信 冷嘲熱諷 無稽之談 不足為奇

  風箏 拴上 系著 結上 鑰匙

  雷電交加 顛簸搖晃 怒發沖冠 安然無恙 欣喜若狂

  (2)、下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完成課后習題

 。3)、能不能根據這三段內容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試驗”的事。

  小結:剛才我們將課文每一段的內容歸并起來,稍作整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了,這是一種很好的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以后我們可以經常運用。

 。4)那么,富克蘭林是怎么樣通過實驗揭開雷電的秘密,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又會感受到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四、作業

  1、用“不足為奇”、“欣喜若狂”造句。

  2、完成習字本19課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不懂的詞語。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對人物言行的描寫中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精神。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對人物言行的具體描寫中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用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過程:

 。ㄒ唬┙庾x雷暴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19課。齊讀課題。懂得這里的“之”的意思嗎?看到這個“謎”,我們不由想到了另一個“迷”。知道“迷”的意思嗎?(引導學生從字形上推測)知道“謎”在課題中的意思嗎?預習后知道這里的“天火”是指什么嗎?(板書:雷暴,提示“暴”的字形)課文中有一段關于“雷暴”的介紹。

  用黑板出示課文第一節: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它能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古時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把它稱為“雷神”。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指名讀,指導讀通讀順。從這一段介紹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結。正因為雷暴一直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神秘,一直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恐懼,所以人們才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索欲望,想搞清楚它到底什么。但是,限于當時科技發展水平,人們無法認識到雷暴的本來面目,于是人類就充分發揮了想象力的作用,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想象出了雷公、電母這樣的天神。齊讀第一節。

 。ǘ┱w感知

  雷暴到底是什么?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板書:富蘭克林)知道富蘭克林嗎?教師朗讀富蘭克林生平事跡的資料摘要,要求學生注意傾聽,思考:從老師的介紹中知道了什么?(讀《富蘭克林簡介》)討論。

  下面我們就讓我帶著對富蘭克林的印象走進課文,了解富蘭克林是如何揭開天火之謎的。

  1.檢查讀書,指名讀3~5節。讀第四小節時,提示“風箏”的“箏”讀輕聲!拌匙”這個詞讀輕聲。提示“顛簸”的讀音及字意,提示“劃”的字音。齊讀這一節。

  2.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主要有哪幾個階段?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3~5自然段。(板書:觀察——推測——實驗)

 、偻瑢W們,我們曾經學習過一則伽利略的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來。富蘭克林就是一個善于觀察的人。指名讀描寫他觀察雷暴的句子。

  ②根據觀察,富蘭克林作出了大膽地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同學們,這種推論在今天看來,是不足為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像現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但在15世紀的歐洲,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教會卻認為太陽是圍繞地球轉的。但是一批科學研究者通過長期觀察,提出“地球是圍繞太陽轉”這一觀點時,就遭到了宗教勢力的迫害,有的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因此,在那個科技不發達,人們還信奉神靈的時代,富蘭克林作出的這個大膽的推論同樣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課文中是怎樣說人們的反應的?指名讀有關句子。什么叫冷嘲熱諷?想象人們會怎樣冷嘲熱諷?

 。ㄈ┙议_謎底

 、勖鎸θ藗兊睦涑盁嶂S,富蘭克林沒有作口舌之爭。他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于是,他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④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第4節,對照插圖,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他的實驗過程的?這一段描寫中哪些詞、句給你印象深刻或令你有所感受?

  預設:

  ⑴前四句反映了富蘭克林的實驗準備得很充分,考慮周到。

 、啤帮L箏越飛越高,遠遠望去,猶如云海里的一葉小舟,顛簸著,搖晃著。”

  用一個比喻,暗示了實驗的過程是危險的,但這一葉小舟一定會乘風破浪,到達勝利的彼岸。

 、沁@時,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啪”的一聲,驟然閃現一道藍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陣發麻。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理解“欣喜若狂”。聯系前文,你能理解或是體會到他此時此刻的感受嗎?

  小結。

  齊讀課文第5節。

  ⑤后來,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這樣雷電轟鳴時,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無恙了。

 。ㄋ模└形虺晒

 、尥瑢W們,陽光總在風雨后,成功不會隨隨便便可以獲得。請你再完整地默讀課文,想想哪些因素讓富蘭克林獲得了成功?從他的成功中你想到了什么或領悟到了什么?寫下來。

  小結。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的解開雷電之謎的故事,表現了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精神。課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擬從整體入手,以讀為手段,通過重點詞句的品味,通過前后聯系的方法,感悟人物特點,積累課文語言,有效落實教學目標。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欣喜若狂、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然后出示詞語,對照批改。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天火就是什么?古代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

  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把它稱為雷神。

  3、是誰揭開天火之謎的?課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答案?打開課文,找一找

  二、學習課文δ2、3

  1、出示: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齊讀: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指導抓住直到才體會句子含義

  富蘭克林認為雷暴是什么呢?(生答: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2、、富蘭克林憑什么作出如此大膽的推測?讀讀文中相關句子。

 。1)指名回答問題,(教師回應:大膽的推測來源于對自然想象的觀察)

 。2)學生回答的同時相機出示下面一段話,指名讀一讀(2人即可)

  出示句子: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會發光,光的顏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隨著爆炸聲,都能斃傷動物

 。3)(根據讀的情況讓學生注意到這個早),從早字你讀懂了什么?

  (富蘭克林一直在觀察,觀察了好久,只有長期的觀察,才會有所發現。真是勤勉啊。

 。ㄔ缇烷_始觀察,長期的觀察,日積月累后才會作出了如此大膽的推測,可見他多么勤奮、勇于探索。

 。ó敃r人們都已對雷暴是上帝的怒火深信不疑,而富蘭克林卻沒有盲從,這就是對待科學的誠實,實事求是。

  (所有人,包括有學問的人都認為是上帝的怒火,而他卻敢于懷疑,敢于挑戰權威,可見他多么了不起的探索的精神。

 。4)你看一個早字的背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對待科學如此的誠實,而又勤勉、勇于探索。

  2、教師用描述性的語言引讀:雷暴就是放電現象,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這種推論公布于世后不僅()就連()也()。

  (1)富蘭克林可能會聽到哪些冷嘲熱諷?(提醒學生聯系相關句子說說,教師根據回答補話,切不可喧兵奪主)

  (2)難怪,有人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電分家的狂人。

  教師導語(渲染情感):這樣的狂人面對人們的取笑,他妥協了嗎?他停止探索的腳步了嗎?他放棄研究了嗎?(學生答:沒有沒有沒有)

  3、出示句子: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指名讀,多讀)

  (1)決定一詞讓你想到什么?

 。ㄗ鞒鲞@個決定容易嗎?不容易,是頂著壓力的,)

 。ㄗ鞒鲞@個決定就意味著要冒生命危險,)

 。2)這樣的一個決定背后讓我們看到:富蘭克林在科學探索路上克服了多少的艱辛,排除多少的險阻,為了一個科學事實,而不懈地努力。

 。3)齊讀這句話。

  四、學習

  1、過渡:歷史翻開到1752年7月的一天,這一天是不尋常的一天,這一天是富蘭克林勇于探索,大膽試驗的一天。

  2、自由讀讀δ4,想想:實驗中用了哪些器材?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富蘭克林在試驗中觀察到了哪些實驗現象?

 。1)交流實驗器材,并說說其各自的作用,可聯系當時的天氣條件說明實驗的危險性,電往往就和死亡緊緊相連,體會富蘭克林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

  (2)富蘭克林觀察到了什么實驗現象了呢?出示一段話:(指名讀)

 。ㄒ黄瑸踉坡舆^風箏上方手臂一陣發麻。)

 、賹嶒炛惺紫瘸霈F什么現象?(先讓學生概括,教師引導:烏云掠過、麻繩帶電)

 、诔鍪颈砀瘢海ń涣鲗嶒炂鞑臅r就要出示下面這幅圖)

  實驗器材

  實驗現象

  風箏(細鐵絲、麻繩、銅鑰匙等)

  烏云掠過,麻繩帶電

 、蹖W生完成表格(一定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一是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二是同桌二人進行交流,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來)

 、芙涣鲿r按順序一個實驗現象,學生的概括語言可讓大家評議,選擇準確到位的答案出示。

  再自由讀讀這段話,請記住先后觀察到的現象。

  3、指導學生復述第四自然段:

 。1)過渡:實驗的成功意義重大,讓我們永遠記住1752年7月的一天,記住在烏云密布,雷電交加中的風箏實驗。

 。2)指導學生根據實驗所用器材、觀察到的現象試著把實驗過程說一說,如果不連貫可看看書。

  4、在復述的基礎上,先讓學生讀讀最后一句話,然后再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本段的最后一句話(指名讀)

  (1)大膽的推測,得到了有力的證實,此時此刻,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

 。2)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用實驗作出了有力的回擊,在捉住天電的那一刻,他欣喜若狂地喊道

 。3))齊讀:讓我們和富蘭克林一起欣喜若狂的喊一喊

  5、富蘭克林的實驗為什么會獲得成功?(學生回答)

  6、震驚世界的風箏實驗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上帝的怒火()。

  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五、引讀

  是啊,富蘭克林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根據放電原理,他又發明了(避雷針)。這樣雷電轟鳴時,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無恙了)。

  六、小結

  1、教師總結:現如今,當我們享受著電給我們帶來的各種方便時,不要忘記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生:富蘭克林),不要忘記他為科學所作的巨大貢獻。

  2、延伸:正是因為有了許許多多像富蘭克林這樣的科學家,才使得科學不斷進步,社會不斷發展,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的名字以及他們為人類所作的貢獻?(學生自由說說)

  七、布置作業

  1、練習復述《天火之謎》,把故事講給他人聽。

  2、小練筆:風箏實驗成功后,人們又會怎樣議論?試著寫一段對話。

  板書設計:

  天火之謎

  雷暴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8

  基本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綜合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收集的資料、老師提供的資料讀懂課文。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精神。

  4、能根據圖片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

  發展目標:

  1、激發學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收集課外信息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復述風箏實驗經過媒體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3月26日

  復習導入

  1、讀題后提問: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天火是指什么?為什么說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呢?

  2、天火之謎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那么這個謎是怎樣被富蘭克林解開的呢?

  (板書:富蘭克林解開)

  1、根據老師的提問回答,復習上一堂課的相關學習內容。

  2、背誦老師引讀的內容“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上堂課已經學習了第1自然段,在復習中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們心目中的可怕程度,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學習第3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指名說說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機板書:早就觀察、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3、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夠讀懂,哪些地方還不理解?讀的時候,可以用自己課外收集的資料來幫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記號,等會兒我們一起討論。

  4、指名學生說說不懂的問題。并相機組織學生討論、朗讀課文。

  (1)你們真的了解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之間的相似之處嗎?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師收集到了這樣三份資料,從這些資料中,你就會有新的發現。這些資料能幫你說明問題嗎?引讀,由此他大膽地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2)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值得奇怪,但在當時卻令人難以相信。人們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話,你能聯系課文第1自然段說說嗎?齊讀這一段話。他們會怎樣取笑富蘭克林呢?

  過渡: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板書“風箏實驗”)

  1、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這一節的意思。

  2、自讀課文第3自然段,聯系上下文或聯系自己收集的課外資料讀懂課文,不理解的做上記號

  3、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和解決自己或同學提出來的問題。

  4、與老師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對話中不斷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學習這一自然段時,先從整體上了解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運用讀懂課文的方法自己學習課文,旨在培養學生的自能讀書的本領

  重點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課外資料進行積極的信息處理過程,理解課文內容,在討論理解的過程中相機指導朗讀課文。

  學習第4自然段

  1、請同學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聯系上下文或借助課外收集到的資料來理解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2、教師收集到了一段動畫,請同學們看仔細了,或許可以解開你心中的疑問。

  3、看了這一段動畫,你又知道了什么?

  4、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嗎?相機討論、指導朗讀。

  (1)做這次實驗的條件有哪些?

 。2)為什么麻繩上的纖維“怒發沖冠”般地豎了起來就說明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3)指導讀兩個感嘆句:第一句要讀出有驚奇發現的心情,最后三個感嘆句要讀出他成功的喜悅。

 。4)讓學生聯系課文和補充課外資料,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精神。

  5、這一段寫得很精彩,同學們能夠把“風箏實驗”的經過復述出來嗎?出示多幅圖片,讓學生練習復述。

  6、指名學生復述課文第4自然段。

  7、如果用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復述就更加生動,誰來?

  1、學生自學課文第4自然段,理解有關語句,不理解地方做上記號。

  2、觀看動畫,理解課文。

  3、討論理解同學當中不理解的地方,深入理解課文。

  4、體會富蘭克林在實驗過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精神。

  5、對照圖片練習復述課文。

  學習這一重點小節,以讀懂課文、朗讀課文、體會思想、復述課文貫穿,突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復述是課文后的要求,即是編者的意圖,一改通過文字提示指導學生復述,而是在觀看動畫的基礎上并輔之以多幅圖片指導學生復述。

  學習第5自然段

  1、“風箏實驗”成功了,這個實驗也證實了富蘭克林先前的推測――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板書:證實推測)

  2、聯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風箏實驗”在當時的影響有多大?

 。ㄏ鄼C板書:震驚世界)

  1、知道實驗的結論。

  2、說說做成功了“風箏實驗”在當時的影響。

  通過想象,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風箏實驗”對當時影響以及富蘭克林所作出的貢獻。

  學習第6自然段

  1、雷暴就是大規模的放電現象,這是個震驚世界的發現,但富蘭克林并沒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繼續不懈地努力,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2、避雷針有什么作用呢?

  1、齊讀第6自然段。

  2、說說避雷針的作用。

  在朗讀中理解課文的意思,感悟富蘭克林在科學上的不懈精神。對照板書總結課文1、對照板書,總結全文。

  2、出示富蘭克林簡單生平和其它發明介紹資料。

  3、拓展作業:

  (1)課外閱讀《富蘭克林傳》;

  (2)搜集關于避雷針的課外資料,說說避雷針是怎樣避免雷擊從而保護建筑物的?

  1、了解富蘭克林的生平和其它發明創造。

  2、課外完成作業。

  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板書設計

  25、天火之謎

  富蘭克林 早就觀察 大膽推測 決定實驗

  解 開 風箏實驗 證實推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9

  (一)課時目標:

  讀懂課文內容,通過對難句的理解,感受富蘭克林的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二)教具準備:

  小推車、小黑板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指名讀詞語。

  雷暴爆炸揭開鑰匙不足為奇

  上帝推測斃殺驟然欣喜若狂

  指名讀課文,集體評議。

  2.細讀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讀,思考可用哪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

  為什么說它可怕?古時候人們把他看成什么?這說明什么?讀這段時應用怎樣的語氣?

  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

 。2)學習第2-5自然段。

  第2自然段:

  介紹富蘭克林。

  這段有幾句話,各是什么作用?介紹過渡段。

  第3自然段:

  富蘭克林觀察到雷暴與靜電有哪些相似之處?得出的大膽推測是什么?“人們熟知”指什么?人們的態度怎樣?什么叫“冷嘲熱諷”?指導朗讀。

  第4自然段:

  自讀討論富蘭克林做了個怎樣的實驗?這個風箏特殊在哪里,怎樣放的,發現什么,心情怎樣?指導朗讀,復述內容。

  第5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講什么?“震驚了世界”?(使世界上人們大吃一驚)“宣告”?(公開告訴人們)“無稽之談”?(沒有依據的話。)“天火之謎”已被富蘭克林解開,與第2自然段設問自答的內容互相照應,“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指導朗讀。

 。3)你覺得富蘭克林是怎樣的人?齊讀第6自然段,說說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指導朗讀。

  3.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進行了風箏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的科研精神,說明了只有經過精確細致的觀察、研究和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4.練習用“推測”和“不足為奇”造句。

 。1)說說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2)指名口頭造句,集體評議。

  (3)書面造句,寫在作業本上。

  5.布置作業:

  憑借段落大意復述課文。

  板書設計:

  25天火之謎

  早就觀察大膽推測

  決定實驗--放風箏--震驚世界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簡析

  《天火之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研究和試驗,才干揭開大自然的奧妙。課文第一局部寫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東西,第二局部寫富蘭克林通過親自進行的“風箏試驗”,終于揭開了“天火之謎”,最后一局部寫富蘭克林根據放電原理發明了避雷針。文章用詞豐富、描寫精彩,而內容中又涉和到較深奧的物理知識,因此,讀懂課文,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此教學重點和其課文自身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其中較為基本的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綜合運用自身的生活經驗、自身收集的資料、和老師提供的資料讀懂課文。

  3、憑借具體的語言資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精神。

  4、能根據圖片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

  另外較有發展性的目標是:

  1、激發學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奧妙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收集課外信息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置能力。

  三、教法: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學習才干有效的進行。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天火之謎》一文時,我將嘗試著使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自身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意義建構。

  四.學法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在學習中生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示。而我們教師就要善于創設情境,不時為學生激起“漣漪”甚至“波濤”。指導學生按”質疑—讀解(課文內容和相關資料)—讀議—讀評”的學習鏈進行學習,達成目標.

  五.教學程序

  在教學第一課時時,主要要求學生能夠學會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朗讀課文能夠正確、通順,了解課文大意,能根據提示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落大意,并精讀了課文的第一局部,感受到了雷暴在人們心目中的可怕程序。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公開課教案則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方法。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盡管學生對課文內容感興趣,但不少內容涉和到物理知識,語句描寫生動具體,假如不引導學生切實讀懂課文,學生就會一知半解。我主要教給學生兩個讀懂課文的方法,一是聯系上下文,二是借助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讀懂課文,其中后者是教學重點。一方面,在課前我讓學生廣泛搜集相關資料,以備課上增加自身發言的依據。另一方面,搜集一些資料,并且在課上適時地運用,力求讓學生自身在綜合閱讀中讀懂課文,并提高自身的信息處置能力。

  二、在創設問題情境中實現自主建構性學習

  1、抓住學生學習中已知與未知的矛盾,激疑。問題的發生不是教師強加給予學生的,而是學生基于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發生的困惑、矛盾。揭示課題后,我就讓學生質疑引起認知抵觸:“天火之謎”指什么?這個謎解開了嗎?誰解開的?是怎樣解開的?從而誘發學生學習的需要。然后通過自讀課文,使學生很快解決了前三個問題,把學習目標定位于最后一個問題。

  2、抓住學生之間不同理解的矛盾,解疑。教學目標定位后,我沒有指定閱讀的內容,而把球再次踢給學生。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讀課文的哪一局部呢?學生很容易確定為第四自然段“風箏實驗”。在學習“風箏實驗”時,先組織學生觀看課件“捕獲天火”。這一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初步感受了實驗過程。接著讓學生圍繞“風箏實驗”自身來設計問題相互考一考。我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談哪個問題最值得研究。對一些簡單的問題我隨時解決;對一些較麻煩但與課文關系不大的問題,我提議到課后去解決;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我引導學生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氣研究解決。最后把問題定位在三個上:

  1、實驗這天,天氣如何?(這是實驗的條件)

  2、這次實驗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東西?(實驗器具)

  3、當風箏飛上了天,富蘭克林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實驗經過)

  3、設計一些對學生有問題啟示作用的范例,再生疑。如在教學完風箏實驗后,我又創設情境小結延伸:是呀,在這樣電閃雷鳴的天氣里,很可能被雷劈到,因此,富蘭克林做這個實驗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學到這,你又有什么新疑問嗎?這時,學生問:難道富蘭克林不害怕?他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做這個實驗呢?從而使學生找到了新的增加點,實現螺旋式上升。

  三、突出朗讀和復述的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是課后的要求。教學中我想方設法使朗讀與讀懂課文相結合,通過朗讀促進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提高朗讀水平,并重點指導了兩處感嘆句的朗讀,體會第一句中那驚奇發現的心情,還有最后三個感嘆句體現的那分勝利的喜悅?紤]到這篇課文比較長,在課內并沒有布置全文的復述,而是突出重點自然段,讓學生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在復述時,我沒有使用“文字提示”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而是采用多幅圖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我想這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因為,我們回憶一件事的時候,腦子總是一幅幅畫面,而不是一個個關鍵詞語。

  四、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在課上指導了學生圍繞課文閱讀搜集課外資料進行信息處置的方法,還要求學生課后進一步課外閱讀,并且還要是自身閱讀的需要。

  最后的作業設計:“拓展作業:

 。1)課外閱讀《富蘭克林傳》;

 。2)搜集關于避雷針的課外資料,說說避雷針是怎樣防止雷擊從而維護建筑物的?”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思想,試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更多地了解富蘭克林,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奧妙。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12-19

天火之謎教學設計01-08

《天火之謎》教學設計04-14

《天火之謎》教學設計07-02

《天火之謎》優秀教學設計12-14

天火之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1-20

《天火之謎》教學設計7篇05-15

《天火之謎》教學設計13篇07-19

天火之謎教學設計10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