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運動前后》教學課件參考
運動前后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多種方法觀察運動后身體變化的現(xiàn)象,并進行條理化的記錄。
2.能根據(jù)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整理出可進行研究的問題。
3.知道我們的身體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發(fā)生的變化。
4.關注運動、關注人體健康。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學生校園運動的圖片或錄像,并為每組學生準備簡易的聽診器。
2.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參加運動后身體變化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學校里,我們經(jīng)常做各種各樣的運動如做操、跑步、打球、做游戲…
我們的身體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有哪些不同的感覺呢?
二、新授
1.引導學生交流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的體驗。
(1)教師出示校園中常見的活動圖片或錄像,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校園里經(jīng)常參加哪些活動。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概括活動的意義并引入主題: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有哪些感覺?
(3)教師出示教材主題圖,指導學生交流運動后的`多種感受。
(4)教師提出問題:“這些不同的感受說明了什么?”充分讓學生發(fā)表不同的看法。
(5)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教師作出正確的歸納:運動前后的感覺不同,說明我們的身體發(fā)生了變化。
2.討論能用哪些方法觀察運動后身體發(fā)生的變化。
(1)學生分組討論
(2)小組交流討論得出觀察方法。
(3)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的方法做小結(jié)。
(4)教師強調(diào)指出:只運用我們的感官來觀察可能不準確,不全面,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或儀器來觀察才能更全面、更準確地獲得身體的變化情況。
3.組織學生體驗。
(1)組織學生在室內(nèi)或室外進行一些活動量較大的活動,并強調(diào)有關安全。
(2)學生運用上一項活動中交流的方法,相互觀察運動后身體發(fā)生的變化并作好記錄。
項 目 運動前 運動后
呼吸頻率 平緩、勻速 急促、加快
心跳(次/分) 75次左右 80次以上
脈搏(次/分) 75次左右 80次以上
(3)學生交流 (4)教師小結(jié)
4.交流記錄中的發(fā)現(xiàn),整理可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學生交流 (2)教師整理歸類。
【小學四年級《運動前后》教學課件參考】相關文章:
小學拼音教學課件參考03-30
瀑布教學課件參考03-31
小學安全課件參考04-08
運動的方式教學課件03-30
英語教學課件參考04-01
動物的運動小學課件04-02
前前后后美術課件06-12
前后教學反思《前后》教學反思10-26
運動前后的飲食衛(wèi)生教學設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