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人教版上冊數學教學計劃范文(精選3篇)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獲成長,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人教版上冊數學教學計劃范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
一、概況
一年級有學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是在經過一年的學前教育后進入小學的,成為一名正式的小學生,當然也還處于啟蒙階段,學生在學前教育的基礎以及個人的接受能力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了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這就是關鍵,再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復習
2、教學目標
①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②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③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⑤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⑥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本文由方案庫為您搜集.整理,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⑦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⑧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方案范-文庫_為您搜集整理學習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⑨培養(yǎng)學生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⑩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3、教學重點
①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及10以內各數的組成。
②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加法和減法的關系。
③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④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⑤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⑥會進行比一比,直觀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初步認識鐘表。
4、教學難點
①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②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③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了解分類方法進行簡單的分類。
⑤認識鐘表。
5、教具準備
①實物(動物、水果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于號、小于號)、圖形卡片;
②口算練習卡片;
③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
④數的組成練習卡片;
⑤計數器;
⑥絨板;
⑦鐘面;
⑧方木塊;
⑨小棒;
⑩數位表。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刻苦鉆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本文由方案庫為您搜集.整理,認真上課批改作業(yè),用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愿學、樂學。
2、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方案范-文庫_為您搜集整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課堂上多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yōu)輔差的力度,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yè)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力爭做到數學學習起步階段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6、注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課時安排
1、準備課2課時 第一周
2、位置 3課時 第二周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0課時 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認識
②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③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4、認識圖形(一) 3課時 第六至七周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20課時 第八至十三周
①6、7的認識和加減法
②8、9的認識和加減法
③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④連加、連減、加減法混合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 1課時
6、1120各數的認識 4課時 第十四周
①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
②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 1課時 第十五周
7、認識鐘表 2課時 第十六周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1課時 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幾
②8、7、6加幾
③5、4、3、2加幾
9、總復習 4課時 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級(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個普通班級23人。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學校,學生的行為習慣都沒有成行。同時還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可以說 方方面面都要俱到。 我認為要注意加強學生在校寫完作業(yè)的效率。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fā)展數學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fā)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范,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通過平時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六、課時安排
略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從知識技能、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這三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掌握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了解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了解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了解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掌握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了解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了解認識鐘表,會認整時。
9.了解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了解體驗1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tǒng)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了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說得比較完整而簡潔。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yè),書寫規(guī)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輕聲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合作。能與同學友好合作完成數學游戲、數學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學研究。
⑼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fā)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yǎng)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yè)本、書包,養(yǎng)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了解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 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健康發(fā)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了解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教學一年級兩個教學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學兩班已個性初顯:(2)班如山野稚樸天成,勇敢無畏,少約束,法自然,擬嚴規(guī)矩,不壓個性,嚴愛相加;(4)班如園林靜美有規(guī),和諧溫順,有禮貌,志上游,擬拓視野,鼓勵張揚,放手而愛。
四、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改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加強游戲、兒歌、演示、觀察與操作,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聽、說、讀的分量,創(chuàng)造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貫穿審題、解題思路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思想思考。
5.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小學一年級人教版上冊數學教學計劃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5-05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4-18
小學數學人教版教學計劃(精選13篇)04-26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5-08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05-10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學計劃(精選5篇)04-26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08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08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11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