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通用版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通用版,歡迎大家分享。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通用版1
教學過程中安排“小貓吃魚”這樣一組動態的連續故事情境,讓學生從中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重點突出1-1=0的意義。又由撥計數器(孩子用圓片擺一擺)這一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減法和加法是互逆的。
本節課是我在校內的展示課,課后我聽取了其他老師的點評,自己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我沒有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有幾個學生回答問題特別棒的時候我沒有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這是我需要繼續學習,努力改進的地方。
2、我講課時的語言過于平和,整節課平鋪直敘,沒有抑揚頓挫,沒有激情,課堂氣氛不活躍。
3、環節二撥動計數器(本節利用圓片擺一擺)時流程(①師演示撥珠子,列算式5-1=4,1+4=5;②生用圓片擺一擺,填算式;③學生展示;④師再次演示。)過于重復,可以合幾為一簡化課堂。
4、學生演示時沒有必要用展臺,教師準備有圓片,學生也可以看清楚,能節省的時間就節省。
5、每節課后十五分鐘可以加一些小游戲或者競賽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6、課堂沒有小結。
7、在課堂上注意細節。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通用版2
教學過程中安排“小貓吃魚”這樣一組動態的連續故事情境,讓學生從中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也通過一組動態情境,逐步引出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培養學生質疑與自主解決可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既掌握了知識,又激發了繼續探索的主動性和自信心。針對小學生認知特點和他們天真爛漫,愛說愛動,及對自己行為控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我認為一年級的課堂關鍵在于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理解事物的數量變化,有利于學生寫出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得數是0的計算,使學生理解計算的實際意義。
本節課需要讓學生掌握得數為0的減法算式的意義,初步體驗加減法互逆關系的思想,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小貓吃魚這一環節對得數為0的減法的意義進行了教學,通過撥珠子這一環節對加減法互逆這一內容進行了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先了幾點問題:一是我的教學進度有些快,在第一個重要環節里沒有突出強調得數是0的式子的意義,孩子們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二是在讓學生自己撥珠子嘗試的時候,讓學生邊撥邊說會更好,學生對這個算式的得出會更加有體會。三是收學具要及時,學具不用了就立馬放好,不然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最后還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我對孩子的專注力的培養不夠,而且我對全體孩子的關注也不夠,這一點說明我平時沒有讓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所以在今后養成習慣將要作為課堂上的一項重要任務,培養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培養孩子的坐姿寫字習慣,培養孩子的發言習慣等等,從方方面面都要對他們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課堂有活力,孩子們才能有興趣,才能學到知識。這一節課整個的氣氛略顯沉悶,教學環節有些單調,今后要把活動豐富起來,讓孩子們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當課堂的小主人。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通用版3
《可愛的小貓》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的第3課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對加法、減法的意義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探索并理解“0”的實際意義,進一步鞏固對減法的認識;正確計算和0有關的5以內數的`加與減,初步體驗加與減的互逆關系。
關于這節課的教學,起初我和很多同行的看法一致,覺得內容簡單的不能再簡單,沒什么可教的。其實并不然,通過對教材的研讀,以及學生前期測評分析的結果看,本節課并不是沒什么可教,而是大有學問。這個“0”也確實一點兒都不簡單。我以前的教學重在學生的“算”,過分追求速度和正確性。而在進一步地思考后我認為這節課要重在“理”。所謂的“理”說的就是對“0”的意義的充分理解。
一、逐層抽象,認同意義。
在江山野的《論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一文中將學生學習能力分為完全依靠教師、基本依靠教師、相對獨立學習、基本獨立學習、完全獨立學習五個階段。一年級學生受到心智發育的限制,學習目標、方法不明確,而且其抽象思維、理解力等特點也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能力自然屬于第一階段。而數的意義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孩子們不可能達到直接理解的程度。所以在學習時就需要教師幫助孩子創設有價值的活動,將這個抽象概念轉化為孩子能夠理解的直觀材料,帶領孩子經歷“直觀實物——計數工具——數學符號”逐步抽象的概念形成全過程。
教學開始充分利用“小貓吃魚”這樣一組動態的連續故事情境,設計了“講故事”的活動。讓學生在看圖、表演、聆聽、思考中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借助實際情境初步感知0的特殊含義。通過一幀幀畫面的推演,學生看到剩余的魚由3條、2條、1條到1條也沒有,充分理解了事物的數量變化,從而引出“沒有”也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這個數就是“0”。
有了直觀實物的感知緊接著進入第二環節“撥珠游戲”,讓孩子分別在計數器上撥出小貓剩余魚的數量3、2、1、0,利用計數器來進一步對比認知5以內數的意義,促使學生深入理解0表示沒有的實際意義,發展數感。
最后很自然地抽象出數學符號的表達,使概念的學習形成完整的回路。我相信有了這樣一個與學生認知發展同步的概念形成、理解的過程,學生對“0”的認識也就不再簡單,再去進行相關的計算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對接生活,深化理解。
“0”的不簡單就在于它的意義不是一層,它是個“多面手”。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0的其他兩重意義,教學中設計了“找一找”的活動,在孩子們認識了第一種意義學會了讀和寫以后向他們拋出“你在哪兒都見過0?”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打開思路開始尋覓身邊的0。在孩子們熱烈的討論后將他們的發現歸類整理,概括出尺子、溫度計等的0是測量起點的意義;而號碼、車牌等里的0則起到在編碼中占位的作用。
這樣的設計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對接,有助于他們順利地接納新的概念。正是遵循羅素在《教育目的》中所提出的“兒童應該使這些概念成為自己的概念,并且應該懂得這些概念此時此地在他實際生活環境中的應用!钡挠^點來思考的。這樣的設計從發展數感的角度說,學生對“0”的意義的感知、理解是很深入的。從運算能力培養看,有了意義的奠基運算的高塔就不是空中樓閣。學生對“0加任何數都得原數”以及“任何數減0仍得原數”的公理的認知就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用意義來解釋。
這節課的教學獲得了很多好的經驗,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關注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多,在計算的訓練方面稍顯清淺;對學生表達交流的指導還有不足;在評價層面上還有過于籠統效果不佳的問題。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07-17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11-19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07-17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范文11-21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 4篇10-04
《可愛的小貓》教學設計11-13
《可愛的娃娃》教學反思03-12
《可愛的娃娃》教學反思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