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球游戲》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摸球游戲》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摸球游戲》數學教學反思1
《摸球游戲》是在學生學習了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是在前兩個年級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和發展,這時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用描述性語言說出事物可能性大小,而是會用分數描述可能性的大小,體現數據表示的簡潔性和客觀性。
通過游戲活動,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這不僅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猜想、觀察、想象、分析、驗證等思考方式親自體驗、感知,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可以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使枯燥的知識趣味性,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究之中。與此同時,也關注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摸球游戲》數學教學反思2
《摸球游戲》主要是讓孩子初步理解感受事件發生確定與不確定性,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我力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中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本節課主要采取了先猜再驗證的方法,在活動中體驗數學學習的科學性與嚴謹性。
在“摸一摸”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猜一猜再摸一摸驗證猜測結果。小組合作時,我還特意設計兩種顏色的盒子,請同學發言,“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說你們組會分到什么顏色的盒子?”回答正確的同學為小組挑選盒子,同學們根據所剩的盒子及時調整自己的說法,積極性很高。
在 8黃、4白、2紅的盒子里任意摸出一個球,會出現幾種結果,摸出哪種球的可能性大,哪種可能性小?先猜再小組合作摸球驗證。在匯報結果時,有的小組出現了 統計結果與猜測結果不相符,比如:摸出紅球的次數和白球
一樣多或大于白球的次數。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等學生回答不出時,我及時地告訴學生這其 實是數學的隨機性造成的,如果摸的次數越多就會越準確的。
在鞏固練習時,我設計大家比較熟悉的摸獎游戲的轉盤,讓孩子用今天的知識來解釋 其中的一些秘密,然后讓學生自己做設計師來幫助老板設計轉盤。然后根據這些設計,對學生進行采訪:假如你是商店老板,會不會采用前面同學的設計呢?并說說 理由。同學的回答很精彩,逗得聽課的老師不斷地夸獎孩子們。
隨后,我又將孩子從開放的思維活動中回歸課本來做一些練習,并讓學生自己講解,交流見解。孩子充滿了自信,學習更主動了。
這節課的設計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遵循了新課程理念和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通過摸一摸等活動,讓孩子感知、體驗、發現,從而使學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唯一的遺憾就是在課堂上給學生沒有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比如:一個問題出現后,老師所要的答案一出來就進行到下一個環節,好像急于求成。這樣的課堂,往往 是沒有生成的,北京特級教師田麗麗曾在她的報告中這樣說過:“數學課堂上抓住生成,有效利用生成,這才是課堂的精華所在,也是耐人尋味的地方。”在以后的 教學上我會不斷反思,仔細斟酌,使自己從一名普通的教師轉變成一名研究性的教師,為教育的明天而努力!
《摸球游戲》數學教學反思3
今天執教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中的最后一課《摸球游戲》,旨在讓學生在摸球游戲過程中感受事情結果的可能性,并且如何判斷可能性大小,教學內容相對簡單。
整節課讓我記憶猶新的應該是畢俊偉這個比較個性的孩子的表現了。畢俊偉,班里的小齡生,行為較古怪,總是“不按指示行動”,愛咬衣物,但是思維很靈活。當做到逆向思維訓練的第三題時,“盒子里有6個球,不可能摸到紅球”根據這個定性的描述,寫出盒子里的球,在安靜的空間里,一個稚嫩的堅定的聲音出現了,第三題的答案很多種!很多種?我一下子愣住了,因為在預設中沒有預設到,只是根據前面練習題的規則中,大家好像潛移默化地認為無非就是紅球和白球兩種顏色。當畢俊偉同學說出“可以是6個黑球”或者“5個藍球1個黃球”時,全班愣住了!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根本就沒有想到過其他情況。那畢俊偉同學的想法究竟對不對?就這個另類的答案,同學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最后達成共識:六個黑球既滿足了盒子里有六個球,也滿足了不可能摸到紅球,所以這種想法是可行的!我想,這要比老師生搬硬套教給學生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或者如何判斷可能性這個記憶會來的更深刻吧!感謝畢俊偉,給這個平淡的課堂激起一層浪花。
整節課,學生的參與狀態是積極的,可能學習內容簡單,他們也非常感興趣,練習題的設計也比較接地氣,抽獎、摸牌,……學生們七嘴八舌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就連平時當和尚都懶得撞鐘的鄭譽杰都積極發言了呢!
在課堂中,對于如何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仍然困惑著我。難點學優生掌握快,學困生難接受,有些知識點要兩三倍的時間甚至更多;簡單的內容,照顧到了學困生,但是學優生就無所事事了,有點荒廢了時間。比如《摸球游戲》這節課雖然內容易掌握,但是老師仍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除了和學生差異有關,估計和這個班級的紀律也有關吧,今后,教師要根據需要,適時地放手,大膽地放手,相信學生會給我一個奇跡,一份驚喜!
《摸球游戲》數學教學反思4
《標準》強調數學學習要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這是一節游戲課,怎樣使游戲課上得有序、有效,讓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需要教師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本節課通過游戲活動,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這些游戲都是經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探索過程完成的。
1、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以及活動的安排應當充分考慮到趣味性,使他們感覺學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游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戲。游戲是孩子們的天地,在游戲中可以使孩子的各種能力得到培養。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過:游戲是認識的興趣和情感的興趣之間的一種緩沖地區。本課教學設計,從生活中提取源泉,做到了數學與游戲相結合,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真真切切地體驗和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摸球游戲、轉盤游戲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話題。
2、教師教生活中的數學。
沿著學生對“事情的發生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的認識,教師改變條件,再讓學生猜測,然后通過游戲實驗去驗證猜測,通過這樣的“猜測—實驗—驗證”的親歷過程,學生就在游戲活動中對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了感性的認識。“試一試”的游戲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情況可能性大,什么情況可能性小。怎樣拉近數學與人和自然的距離,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和應用價值,這就需要教師幫助他們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生利用所學的概率知識設計活動,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讓學生帶著數學去理解生活,去體會數學的價值。這樣,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很大的興趣,迫切期待著下一堂數學課的到來。
《摸球游戲》數學教學反思5
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活動,創設了引導學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個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主,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猜測—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究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在活動過程中為了滿足學生探索的欲望,我安排了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獨立完成活動,以“自主探索”為核心,將“合作交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同時又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如“填完表格后,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你想想可能出現哪些結果?列舉出來”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不僅使思維活躍起來,能力也得到充分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也存在不足,由于本節課的內容是可能性,都與“摸,猜”聯系在一起,而判斷是建立在統計的基礎上,判斷是做決策,決策的前提是充分掌握信息,信息從哪里來?從統計來,而統計的數據又是建立在多次摸的基礎上,因此,少數的幾次往往會產生誤差。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并組織學生進行盡可能多的摸球次數。在這里,統計與概率是一個整體,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統計與概率的知識。
【《摸球游戲》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乒乓正手攻球》教學反思范文12-23
有趣的摸人游戲作文01-11
實心球教學反思02-21
數學角的分類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25
小班體育游戲飛盤游戲教學反思02-14
小班數學游戲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火車》09-22
小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投紙球》09-22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29
中班游戲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手指游戲》09-23
中班游戲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拍球游戲》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