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螞蟻》教學反思
篇一:三年級科學《螞蟻》教學反思
《 螞蟻》這一課主要是培養學生接近小動物螞蟻的情感。充分發揮自己的感官來觀察、研究記錄、描述有關螞蟻的內容。觀察的方法、可以研究的內容以及注意事項在出去探究之前已經讓學生明確了。可是,在外出探究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部分學生覺得螞蟻很臟,不愿意用手去摸;有部分學生觀察力不強,在觀察的過程中很容易忽視細節。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因此要想學生在觀看圖片的情況下要想學生說出怎樣的想法來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就設想這節課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觀察螞蟻的興趣,讓學生課后去觀察,然后再去找螞蟻,把交流的環節放到下一節課上來。于是我組織學生觀看了《螞蟻》的教學錄像,學生對錄象中的螞蟻活動很感興趣,紛紛提出一些問題:螞蟻為什么要群居?螞蟻怎么會有那么大力氣?……有些問題我組織學生回答了,而有些我故意沒有回答,而是想讓學生課后通過自己的觀察去找出答案來。我想這就是我要的效果。趁熱打鐵,我就要求學生課后去觀察螞蟻,并參照書本寫成實驗報告。這樣的活動是很難組織的,因為學生的自覺性并不高,興趣歸興趣,可讓他動手去做(課上的實驗也只是留于形式更何況課后的自主性探究活動了)就很難了。科學課中有些活動在課上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培養學生課后或課前同樣自主的進行探究活動也是科學課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點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篇二:《螞蟻》教學反思
1.核心概念的厘定
“各課均是由同類動物中的不同動物個體開始,由個別特征到一般特征構建的,結構清晰。所有這些無不指向核心概念——“歸納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因此,本課教學緊緊圍繞“歸納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這個核心概念,引導學生從觀察螞蟻開始,到觀察不同種類的螞蟻——觀察各種不同的昆蟲,最后歸納昆蟲的共同特征。
2、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身經歷真實的體驗過程。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創造科學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在教學行為上,我們應確立“注重經歷、體驗和發現”的教學觀念,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科學,盡可能把學生真正地置于真實的生命世界中或將真實的生命系統引進課堂。真實的觀察與如實的記錄描述,能使教學具有真實感,使學生具有真實體驗,最大限度地激活孩子潛意識中學習科學的本能和欲望,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科學的最佳狀態。
螞蟻對于學生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是因為學生在很多地方都見過螞蟻,比較了解,有的還甚至觀察過;說它陌生,是因為學生對螞蟻的認識是淺層次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現象,并沒有對螞蟻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很難對螞蟻的身體結構描述清楚。而本節課的重點就是通過研究螞蟻的身體特點,引導學生知道昆蟲的共同特征。在探究這一環節,學生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螞蟻的身體長什么樣,這對孩子們來說可能是第一次,因此學生都想探個究竟,觀察的非常投入,整個探究過程是真實的,昆蟲的共同特征更是學生通過觀察,主動探究而得出的結論,所以對學生來說是經歷了一個真實、完整的探究過程,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注重情感的培養
情感教育是三維目標體系中的重要目標。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的培養:一是學生在探究昆蟲的共同特征之后,上課時我們請到課堂上用來觀察的螞蟻,已經很好的完成了使命,這時,我們該把它怎么辦?學生紛紛表示應該把螞蟻放回大自然,讓它回歸自己的家園,這時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情感教育。第二個方面就是看完一段螞蟻的視頻資料之后,問學生了解到了哪些知識,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了積極肯定的'評價,并適時鼓勵學生要學習螞蟻團結、合作、分工明確的精神,而這幾種精神恰恰是我們科學課中所需要的,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
4、讓科學課回歸生活
讓科學課回歸生活體現在“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無論是引入新課,還是在探究過程中,我都重視了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入手,通過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探究到科學知識,反過來又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在引入新課時,通過螞蟻圖片,呈現各種各樣的螞蟻,讓學生追憶起生活中一些相關的事實,與今天的課堂相銜接,在拓展這一環節,把課堂學習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真正體現了科學學習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5、教學內容的開放
教學內容的開放體現在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利用,科學教育“不要拘泥于教科書上規定的教學內容,孩子眼中的科學世界水遠是妙趣橫生的”,課堂中的一些生成性資源常可作為課程內容以補充與改進。如《螞蟻》一課,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生成了新的問題:螞蟻搬家說明了什么?冬天螞蟻為什么躲藏起來?螞蟻會迷路嗎?這些生成性的問題更易驅動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有利于維持與發展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
教學內容的開放還體現在要以學生的研究興趣為向導,聯系社會實踐和生產實際,聯系自我和自我周圍的生活圖景來學習科學,從生活世界走進科學世界,再從科學世界回歸生活世界。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不管怎樣的課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準備,總會留有一些不足的。我衷心的希望各位領導和專家多多指導,讓我的課堂教學設計逐步走向成熟。
【三年級科學《螞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螞蟻》科學課教學反思11-21
《螞蟻》教學反思06-17
《螞蟻》的教學反思11-23
螞蟻教學反思12-16
《螞蟻》教學反思01-07
三年級科學上冊《螞蟻》教學反思范文12-06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螞蟻教案及教學反思01-05
小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螞蟻過河》09-22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螞蟻王國》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