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上冊《8和9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精選6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8和9解決問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上冊《8和9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孩子學會自己看圖收集數學信息,讀懂題目所要表達的意思,并會根據圖畫內容,提出數學問題。
2、會通過收集到的數學信息進行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如下:
一、復習導入。
因為孩子們已將學過6和7的認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8和9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基本一致僅僅是數字上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先用兩個看圖列式計算的題目引出8和9解決問題的方法,由簡單到復雜。第一題要求孩子們進行加法列式計算,第二題是減法列式計算。并讓孩子練習用自己的語言將圖畫中的內容表達出來(圖畫的意思是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用加法或者減法)
反思:大多數孩子能正確劣勢計算并根據簡單的圖示表達其中的內容,如根據大括號的位置來判斷加減法。
二、新知識講授。
課前分析:新知識講授這一塊難度足最大的是將原來看圖列式計算中的大括號和問號的結合變成了文字,所要解決的問題孩子能明顯的從圖中數出來。重點是教會孩子讀懂題目的意思,自己找準要解決的問題。
1、小鹿圖
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一共有幾只小鹿?跑走了幾只?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2、天鵝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3、蘑菇圖
請同學們自己挖掘題目中的信息,列出來,并根據你收集到的信息,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分享給大家。
三、新知識的應用練習
練習十二中1、3題重點練習孩子的看圖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1、課堂內容安排邏輯性不是很強,好多孩子剛開始興趣很濃,課堂進行到一半便開始有些聽不明白。
2、孩子們習慣于直接列式計算,對于口頭表達出圖片內容語言組織不是很充分,導致不敢開口,一部分孩子不明白什么叫做問題。
3、課堂趣味性不足,孩子的興趣不足以支撐整節課的聽講學習。
一年級數學上冊《8和9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篇2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先用舊知識引入,復習6和7解決問題中大括號和問號的含義。然后出示本節課的主題圖,問學生在這幅圖中你找到大括號和問號了嗎?那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呢?那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數學信息呢?引導學生關注文字信息,理解文字信息的含義。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圖中一共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這時,我引導學生:關于小鹿,你知道了那些信息?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小鹿的問題上。然后再解決有關天鵝和蘑菇的問題。
本節課教學時,課件的動畫操作,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了圖中的信息。天鵝和蘑菇的信息,圖中沒有直接給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對于此類問題還比較陌生,今后還需加強訓練。
本節課的關鍵是強調學生完整說話,形式是執行說,集體說,強調個別說。并且在列好算式后強調各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整體從“小鹿圖”扶,“蘑菇圖”扶,“天鵝圖”放開讓學生自己解決。上完課后,感覺自己的學生理解并未到位,對于“已知什么條件”和“解決什么問題”并沒有分清楚,在今后的課堂練習中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能力的訓練。
一年級數學上冊《8和9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篇3
在“8和9的認識”的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一些活動素材,并給學生獨立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發現、探究和討論交流等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如“數點子圖”,我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數,然后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么數的?學生在數的過程中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而且還會聯系左右圖來數。 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數完點子圖后,我讓學生從這三個數中隨便選擇兩個,用以前學過的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大小。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比較空間,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但是,在這一教學環節上,我沒有處理好板書。我完全是按照學生的回答來板書的,沒有系統性。
如果當學生自己選擇了兩個數,并且運用〈 或 〉說出了一個式子。這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還是這兩個數,你還能用另外一個符號來連結嗎?這樣,可能學生就會比較有序地說出,也可以從對比中發現兩個數的關系。一次選擇就讓學生會用兩種符號來表示兩個數的大小,板書也不會讓人感覺很亂。
一年級數學上冊《8和9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篇4
對于8、9的認識,學生的腦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可任由教師任意涂抹。在幼兒園的學習中、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或多或少已經接觸過8和9,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在學生的已知的基礎上進行8和9的認識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已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這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基于此點認識,我在教學主題圖后,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數量是8或9的物體。可以將課堂教學空間延伸到課外,使每一個學生真真切切地領會8,9的基數含義。同時讓學生說一說,強化學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構建自然數和被數物體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用數進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說”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可教學設計始終是一種設計,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學生說出了媽媽給我買了4個蘋果,爸爸又給我買了4個蘋果,我一共有8個蘋果。因為一開始,沒有對第一個學生回答的問題作適當的評價,致使后面每個小朋友站起來都這樣類似的說。可見小學生的模仿性是很強的。在教學時,一定要做到及時評價,恰當評價。
一年級數學上冊《8和9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篇5
昨天,學習了8和9的解決問題,這是在教授了6和7的帶有大括號和問號應用題之后的圖文相結合的'應用題,要求學生掌握在圖和文字的幫助下列出算式,還要求學生能夠看圖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上課開始我由帶有大括號的圖引出,先讓學生說圖意,接著把學生說的文字記錄下來揭示今天所學的內容,同樣,教減法的時候,用同樣的方并法引入,最后,總結,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求還剩多少用減法。
學習完之后,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這一學習內容,但在做練習時候,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的時候,所有學生都沉默了。課后,我靜下來想,不是學生不會說,而是學生不懂怎么去說,因為我在課堂上沒有給出示范,這一次的教學失敗,讓我感受到,對于一年級的孩子,養成聽講的習慣很重要,其次,講授新知識的同時不要忘記先幫后扶,最后再讓自己走的思想。
一年級數學上冊《8和9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篇6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現實的問題情景,使學生能夠看懂數學問題,能夠找到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系,明確“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內加減法正確解答。
(二)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夠從問題的角度尋找相關條件和從條件的角度找問題的審題方法,同時進行數學問題結構的滲透。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現實情境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發現與數學有關的'問題并能夠提出數學問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首先能看懂數學問題,能夠找到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系的基礎上,逐步深入分析題目,從而提出不同的問題,以培養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看懂數學問題并找到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系,明確“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確解答。學會從問題的角度尋找與問題有關的條件和從條件的角度提出問題的分析方法、滲透數學問題結構,體會兩個相關信息和一個問題構成一個數學問題。
【一年級數學上冊《8和9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8和9解決問題課后反思04-12
數學8和9的認識教學反思01-12
8和9解決問題課后反思(精)07-13
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8-15
數學8和9的組成教學反思04-22
8和9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精選9篇)10-19
一年級數學上冊《8、9》教學反思04-05
數學8和9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20
數學8和9的加減法教學反思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