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鄉俗》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主要以收集資料、交流、匯報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風俗。教學構思時注重多種表現形式的設計,基本達到預期的.目標與效果。但在交流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與設計和預想的不同,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也有沒處理好的問題。下面就談談對這一課的點滴收獲。
1.系統地收集資料,抓特色匯報。
課前與學生對家鄉風俗習慣方面進行了交流,經過大家的討論選出感興趣的四個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作為收集資料的主要對象。初期學生收集的資料廣泛而又詳細,由于時間關系,指導學生針對主題找出資料中有特色的地方進行交流。學生在交流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整理資料的能力也等到了提高。
2.借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
與文字資料相配的圖片,生動地將文字描述真實的展現給學生,與學生交流時講到資料不只局限于文字形式,還有圖片資料和視頻資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習俗。
3.學生為主體,教師“穿針引線”。
本課是以學生交流、匯報的形式展開教學的,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穿針”,帶領學生走進這四個節日;“引線”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思考。
現實課堂中“引線”做得不到位。引導學生思考的一些問題提得不夠鮮明,沒有與學生達到共鳴。
每一堂課,因為有付出才有收獲和遺憾,也正因為有了這收獲和遺憾,我們才有更多的感悟和進步。
【《鄉風鄉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鄉風鄉俗》優秀教學設計01-27
《風》教學反思02-15
風的教學反思05-21
《風》的教學反思07-10
《風的教學》反思06-17
《風》教學反思01-08
我的鄉風01-08
《風來了》教學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