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的課后教學反思
每一個漢字都靜靜地散發著文化的氣息和生命的靈動。“漢字的形體,集形、音、義于一身的特性,漢字的構詞能力等等,無不體現了漢字的綜合功能,它是中國人綜合思維模式的產物,即重在整體把握。在引導學生識記漢字時要依據漢字的字理,即漢字的構字依據和演變規律,讓識字教學浸潤文化氣息,體現識字教學中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識字3》
師(出示本課要認的13個生字):你有什么辦法記住這些字?
生:“霧”上面是個“雨”,下面是個“務”。
師:你是用加一加的辦法記的,上面是個“雨字頭”,是我們要學的新偏旁。(教師板書,學生書空并讀一讀。)
生:我發現“霜”、“霞”和這個“霧”很像,也有“雨字頭”,可能都和“雨”有關吧。
生(搶著說):我發現“蜂”和“蝶”都有“蟲字旁”,它們都是昆蟲。
師:你們真會發現,這些字除了偏旁告訴我們字義外,另外部分和它們的讀音有關系嗎?
生:噢,這些都是形聲字,“霧”的下半部分就是一個“務”,讀音是一樣的'。
……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漢字,形聲字約占70%。如果我們能把握住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點,幫助學生識記和理解生字。此外,可以通過對象形、指事、會意等造字法的體會,運用直觀、聯想等手段,依據漢字的字理,既幫助學生識記漢字,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字義。
人教版新教材一二年級識字量大,如果每個漢字都依據字理分析來達成識記目的,也是不可取的,提倡在教學的不同環節增加生字的復現機會以達到鞏固的目標。一篇課文有針對性地選擇幾個典型生字依據字理進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則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反復呈現,識字效果更好。一般可以考慮進行字形分析的字有這樣幾種:一類是生字中有本課要新學的偏旁,一類是字形容易混淆的字,一類是可以幫助學生積累一定識字方法的字。
【識字的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識字6的老師課后教學反思07-18
識字教學課的課后總結10-06
識字教學反思01-08
識字教學反思08-09
識字教學反思06-16
識字教學的反思06-21
《識字》的教學反思07-04
識字教學反思精選11-17
《識字》教學反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