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上冊《鴻門宴》教學反思
高一上冊《鴻門宴》教學反思1
《鴻門宴》是《史記》中極其精彩的一篇,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很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而我本著文言文教學要落到實處的原則,仍然采取了最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讓學生字詞落實會翻譯,能概括項羽、劉邦的形象就算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篇文章上下來,學生課本上記得密密麻麻,起初還挺有成就感的,后來通過聽課,同組老師的交流,有以下幾點思考:
首先,文言文雖是高中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但如果單純的翻譯課文,強調重點實詞、虛詞及句式,學生不會產生興趣,相反程度差的學生還會很抵觸,很厭倦。課上學生大多數學生只是機械地記筆記,對文言文的美根本無從感覺,也有不少學生一上古文就云里霧里,昏昏欲睡。我想,文言知識固然重要,但長此采取千篇一律的授課模式,將富有古典美的文言講的支離破碎,機械呆板,勢必會打擊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
其次,課堂提問的策略不容忽視。教授本課,我的提問并不多,而且幾乎是封閉式的問題,學生稍作判斷就能回答,可盡管這樣,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也寥寥無幾。問題太淺,學生不屑,當然問題問的太大、過深,也沒有人愿意回答。對于文言文,尤其是像這樣篇幅較長的文言文,一定要精心地設計問題,要么由淺入深,逐層啟發,要么才找準切入點,設計提綱挈領的幾個問題,把厚書讀薄。
最后,在分析劉、項性格這一環節上,我雖采用了課堂討論模式,同學們也非常積極踴躍,概括出了很多有個人見地的東西,但我迫于時間有限,怕教學任務完不成,不得不打斷學生,亮出自己預設好的標簽式的答案。這樣,教學任務是完成了,可并沒有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一堂好課,除了充實,更不可缺的應該是學生的有效參與。留給學生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多開口說話,豈不更好?
高一上冊《鴻門宴》教學反思2
1、 教學過程反思 :教師要認真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因此身為教師,必須從嚴要求自己,認真做好備課施教的準備,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數,惟其如此,教師才能正確把握課程進度,最大限度的輸出知識。在本次備課過程中,我認真歸納了文學常識、常見實虛詞、古今異義、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通讀了《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太后本紀》,查閱了大量的評論資料,對項羽的為人和性格有了新的認識,同時認真研究借鑒了同事們給出的無私的的教學建議,使我在翻譯方法指導、人物性格分析和多媒體處理上掌握了不少方法和技巧。
2、教學過程:當時,我上這一課時,用的方法比較單一。因為是高一,學生剛升到高中,對文言文的理解比較困難,文言知識比較缺乏,所以,學生在課文疏通方面,比較感到頭疼,他們要求在這一方面多用一些時間。因此,原本非常精彩的歷史再現,沒能讓學生去表演,通過表演加深理解。
3、教學理念、方法的反思:
(1)對學生能力和基本特點考慮不夠,不夠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合作、探究,然后把他們自己學習的情況和結果用表演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老師就可以摸清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很好很及時地作出反饋和指導。
(2)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借助工具書就基本可以疏通文意,在討論的過程中還可以積累他們的文言知識,提高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通過表演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反映的.那段歷史的了解,可以激發他們對相關課文的主動閱讀,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今后的教學中,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敢于放手讓學生去合作探究,老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高一上冊《鴻門宴》教學反思3
由于之前沒有用多媒體課件上過課,對于多媒體的使用不熟悉,導致課件放不出來,放映時窗簾沒拉導致學生看不清課件內容,中途的音頻播不出來、之后出現的小插曲等,都是我準備不足,沒有備用方案導致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并且做好充分的準備。
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復習文言基礎知識,是語文教學中的常規教學活動,是我結合學生的特點做的大膽嘗試,并且發展成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引導的模式,但是考慮到學生會提出一下課文范圍之外或者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所以在公開課的教學中采取了教師提問,學生搶答的模式,在靈活性這塊可能顯得不足,但是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的優勢。整個氛圍還是不錯。這個方法存在的不足就是問題的設置沒有體現層次性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特點,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的琢磨和研究,讓這個方式成為我的風格。當然還會有學生翻書為了贏而贏,并沒有達到記憶和掌握基礎知識的效果,所以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對學生提高要求。
梳理文章脈絡,理清故事情節環節,本來是設計讓學生總結故事中的小事件,但是由于自己有些緊張怕冷場,就自己嘚吧嘚都講完了,使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也沒有發現學生的不足、對提高學生的分析總結概括能力沒有得到體現,顯示出自己的不足,靈活性差,不懂得變通,教學方法的掌握和應用不到位。往后需要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教學方式。
在分析項羽失敗的原因方面:第一個原因:性格、性格的分析結合課文內容,分析的還算到位、清晰,就是在總結項羽的性格特點時無條理無邏輯,對于成語的解釋,我課前有查閱字典也有識記,我想解釋來著,比如“剛愎自用”我忘記了意思了,我有寫在紙上,我當時緊張的不好意思去查看,所以我就瞎解釋一通,讓學生課后去查閱字典。我感覺我好像在為自己找借口找理由,其實確實是自己準備的`不夠好,不嚴謹,沒有鉆研的精神,對此對自己提出批評。在以后的教學中這種錯誤不能再犯。
本來分析劉邦、張良、樊噲、范增、項伯等人物時,我設計的是讓學生按照我分析項羽的方式來分析,可是看到學生沒怎么分析和回答,我就很急躁的分析完了,怕尷尬、怕冷場、怕不知所措。所以我就匆忙的分析完了,于是唱起了獨角戲。
之前我設計的項羽的垓下歌是由我自己清唱的,我怕我唱不出來那種意境,所以我選擇了播放音頻的方式進行,視頻播放插曲不斷、狀況百出,我還沒有完全解釋字詞讀音意思,就魯莽的讓學生朗讀,導致學生中途停頓,所以這個環節的進行是我最不滿意的,原先完全沒想到這部分會出問題,所以稍微放松的心情又緊張起來了。
課堂小結本來設計的是讓學生來小結的,我怕時間不夠,所以就我自己講完了,接著是課后作業的布置。
后來的課外拓展,在提問上顯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提問,所以就隨場發揮了,在提問和評價學生的回答方面我感覺我很心虛,心里沒底,完全不知道怎么進行,內心是恐懼和無助的,也有些無奈,我很多次想問我師傅,可是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問,所以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進了。
整個教學過程各個環節都具備了:有課堂導入、整體感知、重點鑒賞、課堂小結、布置作業,課后拓展。就是講解中心內容的時間短了,導入部分時間拖得太長,中間有些知識講解的不夠詳細,顯得頭重腳輕,同時時間安排不合理。各個環節的銜接顯得很生硬,不夠自然。教師的講授太多,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一開場氣氛很好,然后就慢慢的變成我一個人的獨角戲,沒有高潮沒有波瀾,顯得乏味。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我的思路不夠清晰,顯得混亂,所以學生也顯得云里霧里,沒有掌握核心知識點,自然理不清頭緒。
【高一上冊《鴻門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鴻門宴》教學反思08-31
《鴻門宴》教學反思08-31
《鴻門宴》教學反思09-21
《鴻門宴》教學反思15篇08-31
高一上冊生物走進細胞教學反思08-04
高一教學反思02-22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02
高一教學反思優秀02-22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