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徽》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徽》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徽》教案 1
活動名稱:
認識國旗、國徽
重點領域:
社會、藝術
活動方式:
集體
預設目標:
1、認識代表我們國家的國旗、國徽,了解國慶節的由來。學習升旗時行注目禮,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2、學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升國旗的活動。
活動準備:
國旗、國徽、國歌的VCD,紙和筆。
活動預設:
1、教師與幼兒看國旗、國徽、國歌的VCD,引導幼兒認識國旗,簡單地向幼兒介紹有關升旗的常識,以及國旗與國慶的關系。
教師提問:
(1)你見過國旗嗎?在哪見過?你知道國旗是怎樣來得嗎?
(2)國旗為什么是紅色的,五顆星星代表什么?
(3)國徽你在哪里見過?五顆星,天安門城樓,麥穗和齒輪各象征什么?
2、欣賞國歌,你聽過國歌?
3、指導幼兒學習用繪畫的形式畫出在哪見過國旗。
觀察記錄:
1、在看國旗、國徽、國歌的VCD,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陳俊宇說打仗的,陳曦說紅軍叔叔扛著紅旗沖鋒,李安說有很多人流血,太可怕。從看VCD中使他們懂得了和平環境來之不易。同時還與孩子討論什么是和平?孩子的理解力是不可估量的,恒恒說不打仗,汶羲說不吵架,何龍說不打架,孩子直接的感受已經理解了和平的意義。
2、結合電化教育能使教學活動突破時空限制,把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結合在一起,靜止的圖文視聽化,復雜的內容簡明化,抽象的過程可視化,知識的發生過程動態化。
3、從孩子的圖畫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觀察力是很細致的,象陳俊宇畫宇宙飛船上有五星紅旗,鄧安杰畫輪船上有五星紅旗,李安和覃國雄畫了坦克上有五星紅旗恒恒畫了市政廣場上有五星紅旗等等。
活動反思:
電化教育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在我們生活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借助它的優勢為我們的.自主性主題教學服務,收到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在繪畫暗示孩子畫出不同的內容,總以為標新立異才更能體現出幼兒的創造性。但是在活動中仍出現幼兒間互相借鑒、模仿的現象,我如果對這種想象采取斷然否決的態度,一味強求“不一樣”的東西,將會抹煞孩子的看法,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國徽》教案 2
教材分析:
本節課通過看一看、說一說讓學生了解和認識國徽。本文的話是引導學生可以這樣說。文下除國徽外還有兩副圖,展示了什么地方有國徽。龍龍的話指出了警察叔叔的帽子上有國徽,這些都是舉例,還有很多地方能見到國徽,龍龍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發現。這樣為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國徽增光添彩。
教學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實際教學要讓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和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我在教學中主要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出示硬幣,朗讀詩,讓學生有話可說,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國徽的樣子和自己對國徽的認識。
2.通過交流對國徽的了解和認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3.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1.通過交流對國徽的了解和認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激發血色懷念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具準備:
5分硬幣、國徽掛圖。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硬幣,觀察一下它的背面是什么?
2.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國徽上都有什么圖案,把你觀察到的在小組內說一說。
3.指名匯報、評議。
4.國徽是我們國家的象征,你都在那些地方看見過國徽?學生匯報,自由發言。
5.學生匯報課前搜集有關國徽的有內容。
6.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怎樣做才能為“國徽”增光添彩。
7.朗誦與國徽有關的詩。
8.請同學們結合自己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做?(小組或同桌互說)指名匯報。
9.小結:
對國徽的尊敬與熱愛表現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希望同學們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國徽增光。
《國徽》教案 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愛護國徽、愿用自己的行動為國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了解“我”在平時的生活中怎樣愛護國徽,又怎樣用自己的行動使國徽更美麗。
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難點:
聯系自己,說說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國徽更美麗。
教具準備:
1、國徽的圖片
2、硬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充分預習課文,鼓勵他們查閱有關國徽的資料,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教師本著大語文的教育觀點,把課內、外閱讀融為一體,注意學生在知識廣度上的積累。)
二、引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國徽
2、出示國徽插圖。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指導學生觀察:硬幣背面印著什么?
4、師:你還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國徽?
三、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1、同桌互讀,互相幫助,把讀不準、不認識的字消滅掉。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a、齊認讀生字卡片。
b、開火車讀,試著讀出后組詞或練習說話。
c、利用學具,進行識字游戲。
(由于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因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性學習。)
3、默讀課文后,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
學生可以從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錢要交給老師。
b、錢幣臟了要擦洗干凈。
c、要幫助別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動把他扶起來。
d、當我主動把小弟弟扶起來時,我看見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
e、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著我,也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5、展示讀,共同評價。
6、老師讀,學生提建議,做評價。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在讀得連貫、順暢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強體驗與領悟。)
四、細讀課文,促進感知。
1、自由讀課文。
2、師:你還想知道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們寫在問題卡上。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問題
a、國徽圖案里有什么?我們在哪里可以看見國徽?
b、我們做什么可以使國徽更美麗?
c、為什么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著我,也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d、為什么當我把小弟弟扶起來,我看見警察叔叔會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
e、為什么要把錢幣擦洗干凈?
3、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
五、訓練口語能力。
聯系自己,說說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國徽更美麗。
六、提出希望,進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練習:
(一)完成下列活動之一即可:
1、個人:讀讀你喜歡的詩句。
畫畫你喜歡的情節。
2、同桌之間:背誦這首詩。
3、四人活動: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4、自由組合:根據課文內容再試著寫幾句詩,可添加在課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國徽》是一首瑯瑯上口的敘事兒童詩,充滿情趣,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用敘述的手法描繪了三個畫面,寫出了小朋友對國徽的熱愛和崇敬。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路,注意為學生提供“讀”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去學習。
一、重視字詞教學。
首先,注意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然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的意思。例如“閃爍”“遼闊”,然后借助生活實際讓學生想象什么很遼闊,什么在閃爍?
二、“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線。
朗讀應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讀為本”,既是傳統語文教學的“回歸”,又是把準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和基本理念的體現。《國徽》這篇課文,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引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這節課我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為主導,以多種方法地讀(自由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師生合讀)為憑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感受和體會文章的愛國情感。
三、語文和生活是緊密相連。
語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課程改革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我抓住詩歌中小男孩做的小事引導學生聯系到自己,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做才能為國徽添光彩?”讓學生置身于實際生活中,知道也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國徽、對祖國的熱愛,使學生覺得語文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從而培養他們愛語文學語文的熱情。
四、積極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
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參與、教師積極引導的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先說自己平時是怎樣為國徽增光的,然后把自己講的寫下來,最后讀給同桌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讓學生感受成就與成功,尋找分享與快樂的感覺。
五、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
學生通過主動收集資料,就可以知道“國徽”是一個國家的標志和象征,它和國旗一樣,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尊嚴。
教學始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雖然我注意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但是我的評價語言還不夠生動,為了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快樂,還需加倍努力。
《國徽》教案 4
[活動目標]
知道國旗國徽是我們國家的標志,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國旗國徽。
2、有關古代著名人物、四大發明及世界之最的課件。
3、升國旗的錄象帶,抗日戰爭的故事片。
4、紅綢布,及時貼,彩筆,膠棒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將自制的國旗國徽展示給幼兒看,使幼兒對這些國家象征物有初步的了解,并且產生喜愛之情。
1、看錄象,聽國歌。
引導幼兒觀看升國旗,閱兵式,我國健兒在奧運會比賽中奪冠軍升國旗的.錄象,教育幼兒尊敬國旗國歌,無論什么時候,只要見到升國旗、奏國歌都必須停下手中的活動,向國旗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
評析:當幼兒在聽到莊嚴的國歌,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對國旗國歌產生敬重之情。
2、看地圖,找祖國。
引導幼兒學習看地圖,找出位置,讓幼兒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同時教育幼兒熱愛祖國,讓幼兒知道十月一日是新中國的生日。
3、操作課件,欣賞風景。
(1)向幼兒介紹我國古代的著名人物,了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知道中國人了不起。
(2)向幼兒介紹祖國美麗的山河,了解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峰等世界之最。
(3)知道我國成功的發射了神州系列等。
評析:使幼兒通過看、聽,感到我們祖國的美麗和偉大,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
4、看故事片,愛憎分明。
組織幼兒觀看一些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片,向幼兒介紹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使幼兒了解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幼兒愛憎分明的情感,鼓勵幼兒學習先烈不怕犧牲的優秀品質。
活動反思:
由于幼兒年齡的特點,他們雖然見過國旗和國徽也聽過國歌,但對實際意義不宜理解,因此,為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幼兒從小萌發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國徽》教案 5
活動目的:
要求幼兒認識代表我們國家的國旗、國徽、國歌,知道尊敬國旗、國歌、國徽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
活動準備:
1、國旗、國徽的圖片各一張、有國徽的帽子一頂。
2、國歌磁帶一盒
3、幼兒在中班已認識過國旗。
活動過程:
1、認識國旗(出示圖片)
(1)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經驗回答:
1) 這是什么旗?他代表什么?
2) 你怎么從許多的旗中認出它是中國的'國旗的?
3) 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國旗?
(2) 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中國的國旗為什么是紅色的?五顆星各代表了什么?
2、認識國徽(出示圖片和有國徽的帽子)
(1)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經驗回答:這是什么?你在哪個地方見過?(法庭上、武警、法官的帽子上……)。
(2) 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國徽的外形特征,讓幼兒知道五顆星,天安門城樓,麥穗和齒輪各象征什么以及國徽也代表我們中國。
3、聽國歌(放錄音)。請幼兒談談:在什么地方聽倒過國歌,聽到國歌時應怎么樣?為什么?
活動延伸:
1、平時要抓緊時機隨時向幼兒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無論何時何地,聽到奏國歌,知道自行立正,升旗時要認真,行注目禮。
2、繼續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在什么情景下能看到國旗、國徽。
《國徽》教案 6
教學目標
1.學生會寫生字8個,會認生字6個,積累課文中的好句子。
2.學習本詩要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保護國徽,愿用自身的行動為國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學生按要求上網搜集資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用敘述的手法描繪了三個不同的畫面,寫出了小朋友對國徽的保護和敬重。詩歌巧妙地告訴小朋友,莊嚴的國徽在生活中出現在什么地方,讓小朋友感到國徽是那么親切,自身雖年紀小,也能用實際行動為國徽增光。
設計思路
1.體現“以讀為本”的理念。讀是學習語言,理解課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這節課上,學生通過默讀、合作讀、分角色讀、互動扮演讀,教師范讀的形式,讓學生充沛地讀,在讀中自悟自得,在讀中感知體驗,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積累內化。
2.倡議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設計在學生自讀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點,在自主探究基礎上,進行多向對話,實現合作閱讀、探究性閱讀。課上學生先用自身的方式把課文多讀幾遍,說說讀了這首詩你還想知道什么?把它們寫在卡片上。然后把自身遇到的問題在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見,互相補充,分享相互考慮,教師適時點撥,抓住重點詞語理解。
3.放大語文教學,樹立大語文觀。把課外資料引進課內,挖掘語文課程資源。課上設計了“我想說”(說一說自身學習本課后的考慮或收獲)“我想讀”(美美地讀一讀詩歌)“我想演”(與他人合作,一人朗讀,一人扮演)“我想背”(背誦這首詩歌)“我想寫”(根據課文內容再試著寫幾句詩),使我們的課變得“空虛”“厚實”起來。
4.發揮網絡優勢,改變學習方式。這節課我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課上學生直接上網查閱資料,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擴充了教學知識量和信息量,培養了學生選擇和處置信息的能力。
教學中,要用好這些公開課教案,必需注重兩點:首先,教師要有強烈的課改意識,真正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準確掌握自身的課堂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網絡知識,能熟練操作計算機,掌握制作和使用課件的基本技能,這樣,能更好地達到營造課堂情境的.目的和處置學生操作中的問題。
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思維活躍、見識多,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平日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學生有一定的小組合作的經驗,包括學習小組長如何帶領小組成員學習,如何在討論的時候表達清楚自身的觀點,并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長用游戲的方式,檢查本組同學的識字情況。
3.師抽讀字卡,全班搶讀,將不認識的字,貼在黑板上,并提醒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注意讀音。
(三)自主學習,質疑問難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考慮: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身喜歡的方式把課文多讀幾遍,說說讀了這首詩你還想知道什么?把它們寫在卡片上。
3.把自身遇到的問題在小組交流。
問題預測: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①我們在哪里可以看見國徽?
②國徽圖案里有什么?
③為什么要把錢幣上的污泥擦干凈?
④我們做什么事能為國徽增添光彩?
(四)合作交流,互動探究
1.梳理疑難,明確研究方向。
在學生質疑時,教師和時收集學生的問題卡片,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師生一起梳理:
①按詩的內容順序梳理。
②對和國徽有關系的問題進行梳理。
2.合作探究、多項互動。(解決與內容有關的問題)
①自主學習: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書、圈畫、考慮,尋找答案。
②小組討論:在獨立考慮的基礎上、小組長帶領交流。
③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見,互相補充,分享相互考慮,教師適時點撥,抓住重點詞語理解。
④在學習過程中你都得到過誰的協助或者協助過誰?(教育學生互相協助,增進友誼)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決與國徽有關的問題)
①學生直接上網瀏覽或摘錄有關的資料。
②結合平時觀察和收集的資料,說說在哪里可以看見國徽?
③討論:我們做什么可以為國徽增添光彩?
4.感情朗讀、情感升華。
下面我們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你們想怎么讀?
[教師以征求的口吻與學生商量以哪種方式讀書,一來,尊重學生,體現師生的平等,把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學習方式選擇。二來,也激起學生強烈的表示欲。]
(五)個性展示、體驗勝利
鼓勵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兩種,也可以自身發明方法表達。
①我想說:說一說自身學習本課后的考慮或收獲。
②我想讀:美美地讀一讀詩歌。
③我想演:與他人合作,一人朗讀,一人扮演。
④我想背:背誦這首詩歌。
⑤我想寫:根據課文內容再試著寫幾句詩。
《國徽》教案 7
教學形式:
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
情景表演法 演示示范法
教學目標:
1. 認識國旗,知道升國旗,奏國歌時,應肅立、行注目禮。
2. 培養幼兒對祖國的情感。
核心要素:奏國歌 升國旗 應脫帽 要敬禮
唱國歌 須肅立 愛祖國 要牢記
活動準備:
1. 中國國旗一面、其他國家的國旗若干。
2. 國歌磁帶、錄音機。
3. 欣賞歌曲“國旗 國旗 多美麗”。
4. 故事《岳母刺字》以及圖片一張。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出示各國國旗,讓幼兒找出中國的國旗,引出活動主題。
(二) 關鍵步驟:
1. 認識五星紅旗。
(1) 提問:五星紅旗的旗面是什么顏色的'?(紅色)旗面上有什么圖案?(有五角星)五角星是什么顏色?有幾顆大五角星?幾顆小五角星?
(2) 討論:為什么要有國旗?國旗代表什么?知道五星紅旗是我們國家的國旗,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
(3) 提問:你有沒有看到過升旗儀式?(看到過,奧運會上運動員得獎牌時就有升旗的;還有小學的哥哥姐姐們早上在學校也有升國旗儀式)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國旗?(在電視上面,在小學里面……)說一說國旗是怎樣升起的?(由護旗隊護旗,由升旗手升旗,其他人行注目禮。
2. 參加園內升旗活動,知道升國旗時要立正、嚴肅,并要向國旗行注目禮。
3. 參加完升旗儀式后提問。
(1).在升旗時,大家是怎樣行禮的?站立端正、不講話、行注目禮。
(2).你們知道少先隊員、軍人是怎樣行禮的嗎?(行少先隊禮和行軍禮。)
4.學習歌曲《國旗 國旗 多美麗》。
5.故事欣賞:
教師講述歷史典故《岳母刺字》。通過故事的講述,使幼兒知道岳母和岳飛“精忠報國”的感人故事,從而激發幼兒的愛國熱情。
活動延伸:
1. 認識國徽的活動。
2. 觀看影片片段,欣賞國歌。
3. 游戲:國旗連連看。
認識幾個常見國家的國旗,進行連線游戲。
4. 拓印活動:
拓印一元硬幣后面的國徽圖案。
5. 制作國旗,用皺紋紙折成花朵,在幼兒園舉行的升旗活動中,將自己親自制作的禮物獻給幼兒園。
家園互動:
1. 帶孩子一起參加一次升旗儀式,體會升旗的莊嚴和肅穆,加深幼兒對祖國的情感。
2. 教幼兒歌唱國歌,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愛護國旗,尊敬國旗。
3. 請家長參考《禮儀教育幼兒用書》第三冊的第68頁,給孩子介紹有關國旗、國徽和國歌的相關知識。
注意事項:
升旗儀式的組織要嚴謹,營造一個肅穆莊嚴的氛圍。
《國徽》教案 8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徽,尊重國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徽、尊重國徽。(重點)
2.理解我看見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著我,也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兩句的意思。(難點)
教具準備:
1.實物投影
2.國徽的圖片
3.課件(時間為一分鐘的題為國歌的紀錄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充分預習課文,鼓勵他們到圖書館查閱紙質或電子資料,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文件下載、手寫采蜜集等等)記錄下來。
點評:教師本著大語文的教育觀點,把課內、外閱讀融為一體,注意學生在知識廣度上的積累。
二、激情導入:
每周一升旗的時候,莊嚴的國歌聲總會在校園上空回蕩。人們還把國歌拍成了紀錄片,(播放課件,在畫面合成出國徽圖案時定格)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以國徽為題的小詩。
板書課題:國徽
點評:國歌是學生最熟悉的,從此引入比較自然。以國歌為題的紀錄片,內容緊湊,畫面、音響激動人心,特別是片尾國旗、天安門、麥穗、齒輪等組合成國徽圖案,在此定格可以很自然地導入課文的學習。
三、了解學生情況:
(一)讀讀這首小詩,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可以從這些方面回答:
1.拾到錢要交給老師。
2.錢幣臟了要擦洗干凈。
3.要幫助別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動把他扶起來。
4.當我主動把小弟弟扶起來時,我看見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
5.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著我,也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點評:通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預測和診斷出學生已經了解了哪些知識。以便調整下一步的教學策略。
(二)再讀這首詩你還想知道什么?把它們寫在問題卡上。
點評: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記下閱讀中的問題,認真思考,是一種值得培養的閱讀習慣,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還想知道哪些,及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攜手確定教學目標,也為教師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學策略提供了依據。
四、互動探究:
(一)問題預測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問題
1.國徽圖案里有什么?我們在哪里可以看見國徽?
2.我們做什么可以使國徽更美麗?
3.為什么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著我,也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4.為什么當我把小弟弟扶起來,我看見警察叔叔會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
5.為什么要把錢幣擦洗干凈?
(二)梳理質疑
在學生質疑時,教師及時收集學生的問題卡,放在實物投影上師生一起去梳理:
1.按詩的內容順序梳理:
(1)為什么要把錢幣擦洗干凈?
(2)為什么當我把小弟弟扶起來,我看見警察叔叔會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
(3)為什么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著我,也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2.對和國徽有關系的問題進行梳理:
(1)國徽圖案里有什么?
(2)在那里可以看見國徽?
(3)做什么可以使國徽更美麗?
點評:對質疑進行梳理既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又是師生共同確立教學目標必不可少的環節。
(三)解決策略:
1.和內容有關系的問題解決策略;
(1)第一個問題當時解決。
(2)第二、三個問題采用如下方法:
①擇法自學: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通過默讀、圈畫、思考、旁批來感知重點內容。
②四人一組討論: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小組中交流、提高。
③全班匯報:大家各抒己見,組內外成員可以互相補充、充分交流,教師適時點播。
點評:這一環節達到對詩的主要內容的理解。第二、三個問題是全詩的重點和難點,采取的策略不是教師講解,而是學生分組互學,通過閱讀、討論,尋找自己滿意的答案。同時又使得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2.和國徽有關系的問題解決策略:
(1)學生可以在投影上展示他搜集到的資料:國徽圖案、介紹國徽中有什么?代表什么?
讀一讀詩中相關的內容。
(2)教師還可以適時地再放前面使用過的課件。
師生一起朗讀這首詩。
(3)學生可以結合《采蜜集》等記錄平時觀察、收集的資料,說說在哪里可以看見國徽?
(4)同桌同學討論:我們做什么可以使國徽更美麗?
學生自己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
點評:教師在閱讀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文字及觀察資料的能力。師與生、生與生共同交流學習情況、互議互讀,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五、拓展練習:
(一)完成下列活動之一即可:
1.個人:讀讀你喜歡的詩句。畫畫你喜歡的情節。
2.同桌之間:背誦這首詩。
3.四人活動: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4.自由組合:根據課文內容再試著寫幾句詩,可添加在課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點評:拓展練習活動有層次,針對不同程度、不同愛好的學生學習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聯系。
板書設計:
愛護→
國徽
←爭光
點評:板書設計一是體現了文章的主旨;二是在形式上象征著國徽和太陽一樣,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課后總評:
本課從大語文的教育觀點出發,把課內、外閱讀融為一體,注意學生在知識廣度上的積累。在教學過程中著力體現教與學的交往與互動。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學習情況、互議互讀,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努力使教學成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策略的選擇、環節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差異性和獨立性,努力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
《國徽》教案 9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詩要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學生愛護國徽,愿有自己的行動為國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本課適合朗讀,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節奏并讀出詩歌的語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本詩要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學生愛護國徽,愿有自己的行動為國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國徽圖案。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出示一枚硬幣,請學生觀察背面是什么圖案?說說你還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它?
二、初讀課文
安排充分的自瀆時間。
1、首先利用漢語拼音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將詩歌讀通讀順。通過自讀自悟,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在自讀基礎上也可以同桌互讀或小組讀,指明讀,通過反復朗讀對詩歌內容有所知,有所感;初步了解我在平時的生活中,怎樣愛護國徽,又這樣用自己的行動使國徽更美麗。
三、理解課文
1、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書長句中停頓。可通過重點句進行指導,讓學生聽老師范讀,注意句子中怎樣停頓,初步體會為什么要停頓。
2、充分利用插圖邊讀邊想像。課文中的'插圖顯示了第二小節中我在街上扶起摔倒的小弟弟的場景。第一小節擦凈硬幣上的國徽和第三小節走過天安門,仰望國徽的場景,可啟發同學們邊讀邊想象。注意要把朗讀詩句、觀察畫面和展開想象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感悟詩歌語言情感。
3、朗讀要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詩歌的內容和語句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要重視字詞教學。首先,要注意引用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詞的意思。
二、學習生字詞
1、要注意以下字形的指導
徽字易錯,左中右結構,中間山下面是系不要少了一;另外,中間部分不要和微混淆
帽字共12筆,右上是曰不是日下邊是目不是日
2、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詞語的意思,
如:閃爍、映照、遼闊等。讓他們想想,夏天的夜晚仰望天空,什么東西在閃爍?
三、思考交流
我們做什么事能為國徽爭光?
板書設計:
國徽
拾起硬幣
扶起小弟弟
為國徽爭光添彩
教學后記:
在課前我讓學生收集了許多關于國徽的資料,學生通過小組間互相交流資料認識了國徽的圖案,了解了國徽的意義,愛國之情也就油然而升。
《國徽》教案 10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旗、國徽和國歌,初步了解我國的國旗、國徽、國歌。
2、知道國旗、國徽、國歌是國家的標志,每一個人都要尊敬國旗、國徽、國歌。
3、萌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國旗、國徽的圖片各一張,有國徽的帽子,國旗一面。
2、錄有國歌的磁帶、錄音機。
3、每周有升旗活動,對國旗有初步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認識國旗。
1、(出示國旗)提問:這是什么旗?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國旗。
2、了解國旗顏色和五顆星的含義。
提問:國旗為什么是紅色的?五顆星代表什么?你知道這些排列的含義嗎?
二、認識國徽。(出示圖片和有國徽的`帽子)
1、教師:這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法庭上,武警、法官的帽子上······)
2、觀察國徽的外形特征,讓幼兒知道上面圖案所代表的含義。
3、教師:國徽是什么形狀的?它上面有什么圖案?這些圖案有什么意義?國徽代表什么?
三、聽國歌。(播放錄音)
1、教師: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在哪里聽到過國歌?聽到國歌時應怎樣?為什么?
四、升旗練習。
選2~4名升旗手,全體幼兒到操場聽國歌,練習升旗,感受升旗的莊嚴、自豪。
《國徽》教案 11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愛護國徽、愿用自己的行動為國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了解小作者在平時的生活中怎樣愛護國徽,又怎樣用自己的行動使國徽更美麗。
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教學難點:
聯系自己,說說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國徽更美麗。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通過討論交流,了解有關國徽的相關知識。
教具準備:
1、有關國徽的錄像片。
2、各種硬幣,分組觀察時用。
教學過程:
(一)引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引導學生觀察:硬幣背面印著什么?
板書:國徽
你還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國徽?
學生:在公安局。
在法院也可以看到它。
在人民大會堂前也能看見它……
2、觀察國徽圖案里有什么。
(國徽圖案里有天安門、五星、麥穗、齒輪)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自學。(自己查字典學習,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小組合作學習,讀準字音,分析難記字的字形,交流對字義的理解。)
2、全班交流,一起突破難點。
“你已經認識了那些字詞?你認為哪些字難讀難記難寫?”
(1)讀準字音。
shuo dao
閃爍摔倒
(2)記住字形。
擦:右邊中間是
摔:右邊的筆順是:
帽:右上部是“曰”,右下部是“目”。
(3)理解詞義。
閃爍:(光亮)動搖不定,忽明忽暗。
遼闊:寬廣;空曠。
(三)自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數一數全詩共幾個小節。(三節)
2、聽讀課文,思考:每一小節都寫了什么內容?
第一節:“我”愛護硬幣上的國徽。
第二節:“我”扶起了一個摔倒的小弟弟,從小助人為樂,為國徽增了光,添了彩。
第三節:“我”和祖國一起在國徽的照耀下成長。
板書設計:
國徽
五星天安門麥穗齒輪
(簡圖)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在平時怎樣愛護國徽,又怎樣用自己的行動便國徽更美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教學進程:
(一)復習檢查
1、國徽上有什么圖案?
2、國徽是國家的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象征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二)學習第一節
1、自由讀第一節,思考:“我”是怎樣愛護國徽的?
學生甲:“我”把拾到的硬幣交給老師。
學生乙:“我”擦掉硬幣上面的污泥。
2、為什么“我”要這樣做?
(因為硬幣上有國徽……)
3、自由讀。
4、分大組比賽,評讀。(注意停頓)
(三)學習第二節
1、自由讀,思考:第二節寫了什么內容?
(“我”扶起一個摔倒的.小弟弟)
2、讀一讀,你有什么體會?
(“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愛祖國)
3、讓學生充分讀。
4、指名讀,評讀。
(四)學習第三節
1、你見過天安門前的國徽嗎?放課件,看后說說你有什么體會。
2、練習朗讀第三節。
3、指名讀,評讀。
(五)聯系自己,落實行動。
我們做什么事能為國徽增添光彩?
學生甲:我們要好好學習,掌握知識。
學生乙:我們熱愛集體,關心同學。
學生丙:我們孝敬父母。
第三課時綜合練習
教學過程:
一、看拼音,寫詞語。
ying bi zi shan shuo shuai dao
( )( )( )( )
zhao yao jing cha wu ni wen nuan
( )( )( )( )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大地( )的陽光
( )的微笑( )的硬幣
國徽上有( )、( )、( )、( )這四種圖案。
三、選擇本詩你最喜歡的一個小節,默寫出來。
四、你打算做什么事為國徽增添光彩呢?寫下來。
《國徽》教案 12
活動目標
(1)知道國旗、國徽、國歌都是祖國的象征物。
(2)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
核心要素
認識祖國
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準備
(1)掛圖《國旗、國徽、國歌》。
(2)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錄象。
(3)布置國旗和紙制國旗各一面。
(4)國徽圖案一枚。
(5)《國歌》磁帶。
(6)學唱兒歌“國旗國旗多美麗”。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18頁。
(2)出示國旗,讓幼兒在觀察中認識國旗。提問指導:
①國旗是由什么組成的?(由紅色的旗面和五顆黃色的星星組成)
②國旗代表什么?(代表國家)
③你還在哪些地方看見過國旗?
(3)放映天安門廣場上升旗儀式的錄象,使幼兒了解國旗、國歌的意義。
①提問:
A、解放軍叔叔在升旗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國歌的歌名叫什么?聽起來讓人感覺怎么樣?
B、參加升國旗時,大家該怎么做?
②講解升旗活動的要求:衣著干凈整齊,升旗時身子直立,態度認真,在國歌聲中向國旗行注目禮。
③再次放錄象,幼兒實踐升旗活動的要求。
(4)出示國徽圖案,介紹國徽的組成部分及象征意義。
①提問引導:國徽上有些什么?(國旗、天安門、麥穗、齒輪和飄帶)
②國徽代表什么?(它與國旗、國歌一樣,代表我們祖國)
(5)學習制作國旗。
①出示紙制國旗。
②示范講解制作方法和過程。
A、按比例要求剪一張紅色長方形的紙,將它粘在一小木棍的上端,旗面在右側。
B、畫出并剪下五顆(一大四小)黃色的星星,并將它們粘貼在旗面的右上角。
③幼兒學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6)幼兒拿著自制的國旗,齊聲朗讀兒歌《國旗國旗多美麗》。
【《國徽》教案】相關文章:
《國徽》教案09-09
《國徽》教學反思04-08
《國徽》教學設計05-29
《國徽》教學反思04-08
《國徽》教學反思9篇10-20
認識國旗、國徽大班主題教案(通用8篇)10-28
我愛國徽作文450字01-30
紅領巾廣播稿:了解國歌、國旗、國徽06-15
國徽觀后感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