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1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俏皮風趣。
2、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數豆豆》歌曲、彩色豆豆貼紙、大兜兜模型。
活動過程:
一、感知、欣賞
(1)幼兒欣賞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提問:“在這首好聽的歌曲中,都有什么?”(豆豆)
(2)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加深印象。師:“歌里面的小豆豆長的什么樣子?”(圓溜溜),唱歌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一、二、三四,數豆豆)
二、學唱歌曲,創編動作
(1)教師范唱,幼兒跟唱。讓幼兒閉上眼睛,老師邊唱邊把彩色豆豆粘貼貼在幼兒身上。引起幼兒興趣。
(2)提問:“你覺得這首歌哪句話最有意思?你可以把它唱出來嗎?”幫助幼兒回憶歌詞。鼓勵幼兒創編相對應的動作。
三、游戲:《大聲小聲》唱規則:老師出示大豆豆,幼兒用洪亮的聲音唱歌,出示小豆豆,幼兒用輕柔的小聲音唱歌.大小聲交替唱。
四、游戲:《裝進兜兜》
規則:
(1)、幼兒拉成大圓圈,表演歌曲,演出結束幼兒快速跳進圓圈中的大兜兜。
(2)、再一次游戲,表演結束,跳進與身上豆豆粘貼一樣顏色的大兜兜里。五、游戲結束,師:“今天小豆豆們不僅學會了歌曲,還一起做游戲,這顆豆豆粘貼老師送給你,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好不好?
教學反思:《數豆豆》這首歌對于中班幼兒難度不大,所以我著重興趣引導,我始終用游戲觀察整個活動游戲開始之前,第一個環節是歌曲導入,激發幼兒興趣。由于對歌曲的熟悉,小朋友們演唱得很好,游戲環節,大家都積極參與,喜歡游戲,但是創編動作,孩子們都存在局限性,基本和我動作都是一樣的,缺乏想象力!在今后的活動中應多多啟發和鍛煉幼兒的創編能力。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2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并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創造性的表現自身對音樂的感知。
3、培養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在賽馬場上出現四匹嗎,看----它們來啦!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表演。
二、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1.師幼討論:剛才的音樂聽了有什么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干什么?
幼兒回憶剛才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
教師小結:對,剛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
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群馬飛奔,你追我該的動人場面。
2.再次欣賞音樂根據特定的音樂形象,創編、記憶動作順序。
教師:四匹馬是如何你追我趕的?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樂曲開始,四匹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紅馬首次領先→黃馬又次領先→
白馬又跑到黃馬的前面→黑馬又超過了白馬→紅馬、白馬兩兩領先→黃馬、黑馬又共同領先→
一起奔跑沖刺→反復一次→到達終點,拉住韁繩“吁——”(全曲結束)
3.幼兒根據音樂情節大膽表現音樂。
(1)教師示范隨樂敲大節奏。
(2)幼兒根據顏色分組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教師:你應該表演什么顏色的馬?為什么?
教師: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
(3)幼兒聽音樂,分組演奏。
看指揮演奏:一起走(敲)→紅馬敲→黃馬敲→白馬敲→黑馬敲→兩匹兩匹輪流走
(兩組輪流敲奏)→一起奔向終點沖刺(四組齊奏)→拉住疆繩,樂曲結束
教師:怎樣使你的筷子敲得好聽?
(4)探討其他樂器的匹配。
師出示小樂器:圓舞板、小鈴、串鈴。
提問:剛才四匹馬奔跑時,哪里發出聲音?哪種樂器最象馬鈴聲?(串鈴)
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集體);
哪種樂器最象馬蹄聲?(圓舞板)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單獨)
各請兩位幼兒分別加奏串鈴和圓舞板,全體幼兒共同演奏。
三、結束
教師:今天我們大家共同欣賞了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賽馬》,它是由弦樂器二胡演奏的,好聽嗎?
下次老師再次帶領你們欣賞優美的二胡曲!
(出示二胡實物,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3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好歌曲中的節奏,并初步感受湖北民歌的特點。
2.學習用看圖譜的方法理解記憶歌詞,并連貫地演唱歌曲。
3.在愉快的音樂聲中體驗唱歌的快樂。
教學準備:
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練聲
二、談話導入
師:你們有沒有去過菜場呀?你跟誰一起去的?在菜場里你都看見了哪些菜呢?
小結:菜場里有雞鴨魚肉蔬菜豆制品等各種各樣的菜。今天,有個小朋友他也要和奶奶一起去買菜,我們來聽聽他都買了哪些菜。
三、學唱歌曲,重點學習說唱部分。
1.師范唱。
師:誰來說說,歌曲里唱了哪些菜呢?
2.重點學習“雞蛋……蠶豆、毛豆、小豌豆。
⑴學習“雞蛋…魚兒水里游。”
提問:
雞蛋長得什么樣啊?青菜什么顏色的?母雞會怎么樣啊?魚兒呢?(幼兒學習:模仿動作練習;看圖譜練習。)
⑵學習“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
師:又買了哪些菜?
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幼兒學習:看圖譜練習;拍節奏練習。)
⑶初步了解說唱的形式,兩段連起來完整練習。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首歌有的部分是唱的,有的是……說的,跟著節奏把歌詞說出來這種方法就叫說唱。
四、完整學唱
1.學唱歌曲。
師:師整體范唱并將圖譜補充完整。
2.看圖譜學唱歌曲。
3.用愉快的聲音唱歌曲。
4.用多種形式演唱。
(1)師幼輪流接唱
(2)男女輪流接唱
(3)交換輪流接唱
( 4 )表演唱
五、游戲——買菜
1.介紹游戲玩法。
師:老師扮演奶奶,小朋友當菜寶寶。老師點到誰,誰就變成一顆菜并模仿那棵菜的動作。
2.師生共同游戲。
教學反思:
《買菜》是一節貼近幼兒生活情趣的音樂活動。活動一開始,我用談話引起幼兒興趣,提出問題引出歌曲的說唱部分,然后讓幼兒多種形式地完整學唱歌曲,最后通過玩游戲來增強幼兒表現的欲望,進一步鞏固歌曲的內容,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達成了教學目標。活動中我認為有這樣幾個地方是較成功:
1.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圖譜能幫助幼兒理解、熟悉、記憶歌詞。本次活動,我根據歌詞內容設計形象的圖片,通過提問引發幼兒回憶歌曲中歌詞,并利用可活動的圖片將圖譜填充完整。幼兒看著圖譜學唱歌曲,在輕松的環境中能很快理解歌詞內容,大大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在這次的教學環節中,采用了難點前置的方法。活動中重點定位在理解歌曲內容,借助圖譜初步學習清唱歌詞。難點則定位在對歌曲中說唱部分感興趣,讓幼兒初步感受湖北民歌的特點。將歌曲中說唱部分放在開始部分學習,既先解決了活動中的難點,又使幼兒能反復感受說唱的歡快節奏,為后面的完整學唱、多種形式的演唱作了很好的鋪墊,提高了活動的成效性。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4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在魔法棒的提示下學習分辨音樂的結構。
2、能依據自己的生活和游戲經驗做出不一樣的動作。
3、自然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游戲"木頭人",模仿各種運動動作。
2、課件《動物狂想曲》、自制魔法棒。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的開始部分,為活動做準備。
師:這段音樂聽過嗎?(介紹音樂名稱)聽到音樂你會想到什么動物?他們在做什么?
二、欣賞音樂,學習分辨音樂的結構。
1、課件出示魔法棒,欣賞音樂。
師:看!這是什么?它有很強的魔法,在《動物狂想曲》里它會出現,我們一起聽一聽,看看它在音樂中一共出現幾次?每次出現都發生什么事情?
2、師:音樂中魔法棒一共出現了幾次?
魔法棒第一次出現發生什么事?(幼兒坐在座位上做小動物動作)
3、聽第一段的音樂,幼兒做動作。
4、師:魔法棒第二次出現發生什么事?
這些玩具你會玩嗎?
你可以玩得和小動物不一樣嗎?
5、聽第二段音樂,幼兒做運動。(此處幼兒若感興趣可重復做)
6、師:魔法棒第三次出現時又發生什么事?
如果魔法棒指向你們,你想變成什么樣子的雕像?(出示自制魔法棒,幼兒做各種雕像的動作)
7、聽第三段音樂,音樂的最后幼兒做自己想做的雕像動作。
三、完整進行音樂活動,體驗喜悅情感。
聽音樂完整進行活動,根據幼兒當時情況結束音樂活動。
活動反思: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來我也比較喜歡帶領孩子唱唱跳跳。《綱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動物狂想曲》正是這樣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想象空間并蘊含豐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動。上完這個音樂活動,我總體感覺比較滿意。幼兒都能在我的引導下較認真地欣賞音樂,也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活動氣氛也挺活躍。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5
活動目標:
1、借助圖譜,理解歌詞并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體會演唱歌曲的快樂。
活動重點:
學會演唱歌曲。
活動難點:
根據圖譜理解并記憶歌詞。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小朋友們好,今天請來了這么多的客人老師,他們都是我的朋友。
(1)提問:你們有好朋友嗎?和好朋友在一起快樂嗎?
(2)引出動物朋友并用小動物的叫聲進行發聲練習。
二、基本部分。
1、“小動物們來干什么呢?”播放第一段音樂,幼兒聆聽。
老師邊提問邊畫出圖譜:
(1)小鳥飛累了落在哪里了?(一只小鳥樹上落喲)
(2)小鳥怎么叫的?(嘰嘰喳喳)
(3)小鳥嘰嘰喳喳干什么呢?(對我唱起歌喲)
(4)小鳥唱的什么歌呢?讓我們來聽一聽吧?(老師側耳傾聽)
(5)引出歌詞:(噢)
(6)原來小鳥唱的是——(朋友越多越快樂,越快樂)
引導幼兒能隨著老師的提問看圖譜理解歌詞,并完整說歌詞一遍再跟著音樂演唱兩遍。
2、引出小鴨,師提問:小鴨喜歡到哪里去游泳呀?(水里、河里)通過幼兒的回答,引出歌詞(一群小鴨下了河喲),播放第二段音樂,幼兒仔細聆聽。引導幼兒能在理解第一段歌詞的基礎上,繼續通過圖譜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第二段歌詞。
老師提問:
(1)小鴨怎么叫的?(嘎嘎嘎嘎)
(2)小鴨嘎嘎嘎嘎在對我干什么呢?(對我笑呵呵)
(3)小鴨小鴨你們笑什么?(朋友越多越快樂,越快樂)
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進行演唱。
3、通過提問:小羊喜歡吃什么?引導幼兒能自己根據圖譜演唱第三段歌曲。
小結:小動物們都唱的是同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朋友越多越快樂》。
4、通過播放幼兒的現場演唱歌曲的聲音引出游戲:《收錄機》。
(1)教師示范游戲并講解玩法。
師:這是我的好朋友收錄機,它有一個本領,它能把我們大家的`聲音收到肚子里,你一按按鈕,聲音就會從小嘴巴里放出來。
(3)師幼共同游戲,激發幼兒在游戲中體會演唱歌曲的快樂。
5、結束部分。
(1)引導幼兒用蝸牛爬行的慢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
(2)再次引導幼兒用小鹿的速度,歡快的演唱第二、三段歌曲離開教室。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6
活動目標
1.在傾聽及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的前三段。
2.嘗試分角色表演,體驗并表現歌曲有趣的情節。
3.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大背景圖一張,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動。
2.圖片八張。
3.表演頭飾:猴子的三只、猴子媽媽的一只。
4.地面上用自粘紙貼出床的輪廓。
5.醫院標志一個。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1)引導幼兒觀察大背景圖,了解歌曲第一段的內容。
①你看到了什么?誰會在上面睡覺呢?它會爬樹的、瘦瘦的、喜歡吃香蕉。
猴子到了床上會干什么呢?
它是怎么跳的?
請個別幼兒表演:誰來學一學猴子的樣子。(表現出猴子的調皮)
請集體表演(站起來):我們一起來把猴子調皮的樣子表現出來,比比哪只猴子最調皮。
引導孩子觀察三只猴子衣服顏色的不同。
教師清唱: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②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
③小猴子從床上掉下來,誰會來?
看到小猴子摔在地上,媽媽的心情怎么樣?媽媽著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現呢?誰來學一學。(請個別幼兒表演)
看到床上還有兩只猴子,她會說些什么呢?
教師清唱:媽媽急得大聲叫:“趕快下來別再跳。”
集體(坐著學):我們一起來把媽媽的樣子表現出來,看看誰最著急。
(2)教師范唱歌曲的第二、第三段。
2.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逐步出示圖片。
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發生的有趣事唱出來嗎?
唱的時候,你覺得哪句最難呢?
化解難點:第二句十六分音符
(2)邊做手指游戲邊演唱歌曲。
你想用小手玩“三只猴子”的游戲嗎?
情感處理:第一句——高興,第二句——痛苦,第三句——著急。
(3)邊做動作邊歌唱。
(4)教師清唱歌曲最后一段,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第四段的氛圍。
床上還有小猴子嗎?猜猜她們去哪里了?
這間活動室哪里可以當作醫院呢?
3.嘗試分角色表演,表現歌曲有趣的情節。
(1)三名幼兒扮演小猴子,一名幼兒扮演猴子媽媽,教師與其余幼兒演唱歌曲。
表現出猴子的樣子,(調皮、但是表演時要懂得保護自己哦!)觀察圖片(顏色)的暗示,媽媽送小猴子進醫院。
(2)幼兒分角色表演。
現在所有孩子都表演了,誰唱呢?(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唱。)
現在還是三只猴子嗎?我們應該怎么唱?
請你先想好,你想扮演穿什么顏色衣服的猴子,綠猴子第一個摔下去(黃衣服——紅衣服)
4.知道不能在床上跳,要學會保護自己。
(1)你們覺得歌曲里的這些猴子在床上跳著玩,安全嗎?
我們不要在高的地方跳,頭上就不會有包包,保護自己很重要,做個健康的乖寶寶。
5.結束活動。
我們都知道不能學歌曲里的“三只猴子”了,等一會你可以把這首歌唱給別的朋友聽,別忘了告訴他,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哦!
教學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個比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樂活動,旋律也比較簡單,孩子們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圖片和有趣的游戲,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在這個活動的游戲環節,孩子們很容易興奮,但因為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游戲也進行得熱烈而有序。在活動中穿插鋼琴伴奏,這在平時的一些活動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卻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應盡量提供孩子鋼琴伴奏,以便更準確、更有效的學習。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7
活動目標:
1、音的高低,知道音階中共有七個音符。
2、了解音階的變化規律,上行越來越高,下行越來越低。
3、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想像力和表現力。
活動準備:
一個水杯、每個幼兒2個玻璃杯(形狀、高低一樣)、筷子、一桶水、水彩筆、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唱首歌吧《找朋友》。你們的歌聲真好聽,今天呀,有一個水杯,它也想唱首歌的,你們能讓它發出好聽的聲音嗎?誰來試試?(有的用嘴吹,有的拿筷子敲……)這是什么聲音?(低低的?高高的?)小結:我發現了,有的小朋友用嘴吹,有的拿筷子敲,都能讓水杯發出高低不同的好聽的聲音。
2、老師這兒也有兩個水杯,我的水杯也唱起了好聽的歌,你想聽聽嗎?不過,聽的時候要請你們仔細一點哦,這兩個瓶子發出的聲音是一樣的嗎?(老師敲擊自己桌子上面裝了不同水的杯子。)聲音有什么不同?(高、低)想一想,老師一摸一樣的兩個杯子為什么能發出高低不同的動聽的聲音?(里面裝了水。)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老師在旁邊給你們準備了兩個杯子和一桶水,小朋友找一個位置,嘗試一下讓杯子發出的聲音有高有低,好嗎?要求:簍子里的茶杯是給你打水用的,打完水后還請你放到簍子里,水不要打得太多,小心翻到桌子上。(自己嘗試)
二、基本部分
1、剛才呀,杯子們發出了高高低低的合奏聲,讓鋼琴聽的心癢癢的,也特別想唱首歌,我們一起把眼睛輕輕地閉上,聽聽吧!
(播放鋼琴曲)好聽嗎?這個曲子是由1、2、3、4、5、6、7七個音符寶寶排成不同的隊伍組成的,這就是我們音樂中的七個音階。
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7個音符寶寶有一個小秘密藏在里面,(教師彈奏上行音階,引導幼兒相互討論。)你找到他的秘密了嗎?(聲音越來越高。)我們把這種聲音越來越高的隊伍呀,叫做上行音階(一起說一遍)。
聽,隊伍變化了!(教師彈奏下行音階)你發現了什么?(聲音越來越低)。這種聲音越來越低的隊伍呀,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下行音階。(一起說一遍)
2、游戲,用動作表現音階中各音的高低。
①現在,我們和有趣的音階玩個游戲吧。老師現在說到什么,你們就用手碰一下好嗎?(幼兒分別摸腳、膝蓋、大腿、肚子、肩膀、耳朵、頭),我們來猜一猜,哪一個音階可以來玩這個游戲?是~~還是~~?為什么?(試一試——教師彈一個音,幼兒碰一下)(加快速度玩)有變化啦!聽!(教師彈下行音階),我們現在應該怎么玩?
②除了剛才用身體來和音階玩游戲,我們還可以用動作來玩玩呢,誰來試試?(聽音,自己用動作來表示越來越高的音和越來越低的音。(自己創編動作))除了用身體和動作可以表現聲音的高和低之外,平時我們還能用什么來表示越來越高的音呢?(說話、唱歌)
三、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和音階玩了有趣的游戲,表示了越來越高的聲音和越來越低的聲音,現在我們用畫表示出來好嗎?你們會怎么畫?(有的畫了個樓梯。有的畫了越來越高的泡泡。有的畫了越來越高的小樹。)
3、中班音樂優質課夏天的雷雨教案反思
設計思路:
隨著轟隆隆的雷聲,夏天的腳步漸漸朝我們走來。雖然夏天是炎熱的,但對孩子們來說,一切是那樣的愜意,那樣的驚嘆不已。為此我們開展了《熱鬧的夏天》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感知、欣賞夏天里的一切,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的夏天,從中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
歌曲《夏天的雷雨》是主題背景下的一個音樂活動,這個內容來源于生活,為幼兒所熟悉,這為幼兒結合經驗理解歌詞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其歌詞生動、形象,采用了問答形式描述夏天雷雨的特征,第一段為問句,第二段是答句,問句結構相同為幼兒學習、記憶歌詞提供了可能;歌詞中的擬聲詞“一閃閃”、“轟隆隆”、“嘩啦啦”可以讓幼兒體驗到雷雨聲在音樂中的震撼力。中班幼兒對歌唱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唱自己熟悉的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在教師提示下也能嘗試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8
音樂活動:在鐘表店里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音樂,感受樂曲中詼諧快樂、熱烈喜悅的情緒變化。
2、能通過想象,大膽表現各種不同的鐘表。
3、學習與同伴合作表演。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音樂欣賞《在鐘表店里》,表演道具:時鐘、小徒弟帽子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欣賞《在鐘表店里》這首音樂第一遍,在欣賞后,教師提問:這首音樂講的是發生在哪里的故事?音樂里有誰?
2、教師向幼兒介紹音樂背景。
師:有個音樂家叔叔看到了這么有趣的鐘表店,就根據鐘表店的形象和聲音編成了這首樂曲,名字就叫《在鐘表店里》。
3、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時鐘的樣子。
師:剛才,我們也參觀了鐘表店,在鐘表店里,你最喜歡哪種時鐘?它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請幼兒大膽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時鐘。
4、請幼兒用動作把自己想象中的時鐘表演出來。
5、分段欣賞音樂,根據每段音樂不同的情節,幼兒進行想象表演。
6、分組表演:幼兒自由分組,選擇音樂中的角色,聽音樂進行表演。教師巡視指導幼兒根據音樂中的解說大膽用舞蹈動作來將音樂表演出來。
活動反思:
樂曲《在鐘表店里》是一首描繪性較強的音樂作品,樂曲運用巧妙的手法來刻畫音樂形象,表現鐘表工人在清脆的鐘表聲中,緊張而愉快工作的情景。讓幼兒感知到速度、節奏、情緒、音色的變化,培養幼兒良好的節奏感體驗音樂的情緒,引導幼兒區探索生活中各種聲響,讓音樂欣賞課鮮活起來。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9
活動目標
感受非洲音樂熱情、奔放、自由的特點,樂意隨音樂節奏表現其特點。
從邀請式音樂游戲中,體驗與他人交流的快樂,愿意主動大方地邀請他人參與游戲。
在老師的帶動下,以“逐步推進”的方法,設計并掌握“邀請式音樂游戲”的基本規則和玩法,并在與同伴的反復游戲過程中完善游戲規則。
活動過程
1、律動導入《獅子王》
2、引入主題
(1)介紹非洲,激發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觀看視頻,初步感受非洲音樂與舞蹈的特點。
3、觀察、學習舞蹈的主要動作
(1)教師動作示范,引導幼兒觀察與模仿抬腿、聳肩、顫腿、點頭等動作。
(2)再次觀看視頻,并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動作要點,可隨視頻自由模仿。
(3)教師再次進行動作示范,引導孩子加快速度及節奏練習。
(4)幼兒隨音樂分段練習舞蹈動作。
4、師生互動游戲
(1)引導幼兒討論非洲人特別的與人招呼的方式。
游戲:“打招呼”。重點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不用的動作與同伴“打招呼”。
(2)師生隨音樂舞蹈第一遍,幼兒在音樂里感受游戲規則。
師生共舞第二遍,教師觀察并及時發現問題,和幼兒討論解決。
(3)出示化妝品,調動幼兒裝扮自己繼續游戲的激情。
幼兒對著鏡子自主化妝。
化妝舞會。師生隨音樂即興互動表演與游戲。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10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與同伴一起游戲,體驗合作的快樂。
2.用身體動作表現水草的舞動和小魚的游動,發展創造力和表現力。
3.初步熟悉樂曲旋律,了解優美流暢與纖巧輕快的不同音樂性質,通過水草和小魚的游戲表現音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已欣賞過有關水族館的影碟,豐富有關水族館的經驗。
2.教師準備:多媒體、錄音機、磁帶及相關道具。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和幼兒玩游戲入場。
2.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
3.播放音樂,借助多媒體進一步感受音樂。
4.分段欣賞音樂,引導幼兒理解音樂中的不同形象。
(1)欣賞表現水草形象的音樂,啟發幼兒用舒展、優美的身體動作表現水草的舞動。
(2)欣賞表現小魚形象的音樂,啟發幼兒用纖巧、輕快的動作表現小魚的游動。
(3)欣賞音樂的結束部分,啟發幼兒嘗試表現小魚和水草共同游戲的快樂情境。
5.分角色、運用道具完整地聽音樂表現。
活動提示
1.在活動第一個環節中,教師和幼兒玩的游戲規則為:老師做動作,孩子不做動作;孩子做動作時,老師不做動作。老師牽著朋友一起做動作,孩子也牽著朋友一起做動作。同時教師注意,自己做動作時,音樂為A段;孩子做動作時,音樂為B段;與朋友一起合作做動作時,為音樂的結束部分。
2.在活動中教師選用的道具可以是色彩鮮艷的紗巾,也可以是皺紋紙。
3.提請家長配合:家長可帶孩子一起了解更多的有關水生植物和動物的知識,豐富孩子的相關知識經驗。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1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內容。
2、掌握三拍子歌曲的節拍。
活動準備:春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練聲:《唱支節日歌》、《數青蛙》、《小雪花》。
律動:《摘果子》、《蝴蝶》、《笑一個吧》、《我來教你跳個舞》。
二、基本部分:
1、播放春雨的聲音,引出活動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
師:春天來了,聽,這是什么聲音啊?(教師播放下雨的聲音)
師:下雨了,種子苗苗在說什么呀?
2、念兒歌《春天的電話》。
師:在這首兒歌里說了春天的美麗景色,當春雨妹妹打電話的時候,綠綠的草兒就發芽了!
三、學習歌曲。
1、出示樹苗苗圖片。
師:這是什么呀?
師:你能看出來是什么季節嗎?
師小結:我們大家要愛護樹苗苗,讓它們快樂地長大,同時我們也要保護我們的大自然,讓它變得更美麗。
2、學習歌曲。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歌曲里面說的就是樹苗苗的故事,請小朋友仔細聽聽,歌曲里面說了什么?
3、教師帶幼兒一起熟悉歌詞。
師:聽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嗎?
4、教師彈唱,幼兒打節奏,聽旋律。
師:請小朋友拍手打節奏,小耳朵仔細地聽聽,歌曲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5、學習打3/4拍節奏,邊打邊念歌詞。
師:那現在跟著朱老師一起把歌詞念一遍吧,打好節奏噢!
6、鼓勵幼兒完整朗誦歌詞,并逐步加入鋼琴伴奏,帶幼兒跟節奏朗誦歌詞。
師:我們完整地來念一遍!聽聽誰的聲音最好聽,節奏最準確!
7、老師和幼兒一起輕聲地合唱歌曲,引導幼兒一邊演唱一邊想象樹苗苗隨風擺動的樣子。
師小結:這首歌曲我們在唱的時候要用自然的、純美的聲音演唱。
四、結束活動。
1、師:全體起立,我們學習小樹苗隨風飛舞的樣子來演唱這首歌曲吧!
2、復習表演歌曲《蝴蝶找花》。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12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理解和感受AB樂段的不同的音樂形象與情緒變化。
2.嘗試多種肢體動作表現毛毛蟲一伸一縮的動作和蝴蝶飛舞的形態。
3.嘗試兩人合作,體驗集體律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紗巾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知音樂節奏的快慢。
師:你們是不是聽過毛毛蟲變蝴蝶的故事啊?今天洪老師帶來了一首和小青蟲有關的音樂,毛毛蟲和蝴蝶,我們來聽一聽。
1.完整欣賞音樂第一遍。
師:你們聽出來了嗎?樂曲有幾段?樂曲中哪段是毛毛蟲的音樂,哪段是蝴蝶的音樂?
師:你們都聽出來了,第一段就像是毛毛蟲慢慢地爬,音樂聽起來是很緩慢的,很安靜的。而第二段音樂呢,聽起來很歡快,很跳躍,就像蝴蝶在干什么呢?(飛)
二、欣賞A段音樂,初步表現毛毛蟲一伸一縮的動作。
師:森林里的選美大賽開始了,有一只叫青青的毛毛蟲也很想參加,但它長得太丑了,大家都嘲笑它,不讓它參加,于是青青傷心的躲起來了。我們一起來聽聽毛毛蟲傷心的時候是怎么爬的。
1.出示a段圖譜,欣賞A段音樂一遍。
師:聽出來了嗎?毛毛蟲是怎么爬的?(一伸一縮)
幼兒個別回答。
師:我們可以用身體的什么部位來做毛毛蟲呢?(肚子、腳,手臂等)
2.用不同的部位隨音樂做毛毛蟲爬的動作。(選擇有特征性的部位)
3.聽音樂用身體的一個部位做毛毛蟲的動作。(音樂到55秒)
師:毛毛蟲怎么了?毛毛蟲終于夢想成真長出了翅膀變成了美麗的蝴蝶了。4.師幼共同表現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師:誰知道毛毛蟲是怎么變成蝴蝶的。
三、欣賞B段音樂,表現蝴蝶飛舞的形態。
師:毛毛蟲變成美麗蝴蝶可高興了,它正準備跳舞呢!,我們一起聽聽蝴蝶是怎么跳舞的。
1.出示B段圖譜,欣賞B段音樂。
師:你們知道蝴蝶是怎么飛了嗎?
2.個別幼兒示范。
3.聽B段音樂一起學習蝴蝶飛的動作(站著)
師:除了這樣飛還可以怎么飛呢?
4.根據幼兒創編隨機音樂表演。
5.選擇幾種不同的飛法聽音樂表演蝴蝶飛。
6.學習兩人合作蝴蝶飛舞。
7.隨音樂幼兒自由兩人合作飛舞。
(1)師:我發現一對對蝴蝶都飛的很漂亮,哪對蝴蝶可以來表演給大家看看?
(2)個別幼兒表演。
8.隨音樂集體表演蝴蝶飛的動作。
師:現在蝴蝶王國要開舞會了,毛毛蟲要變成蝴蝶以后才可以去參加舞會,對嗎?看看我是怎么怎么去參加舞會的。
9.教師請個別幼兒合作表演參加舞會。(音樂從49秒到最后)
10.聽B段音樂集體表演(音樂從49秒到最后)
四、完整表演。
1.幼兒聽音樂完整表演。
師:現在我們從頭到尾完整的來表演一下,好嗎?(提醒幼兒用不同部位表現毛毛蟲,注意聽前奏)
2.手拿紗巾完整表演。
師:蝴蝶給自己打扮的更漂亮,帶上了紗巾。你們也想要嗎?
3.我們飛到外面小花園去跳舞吧!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13
一、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會在音樂中大膽表情感體驗。
2.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切準4/4節奏,能隨著音高音低的變化而改變動作。
二、重點和難點
這是一段歡快的樂曲,4/4的節奏明顯而且有跳躍感。本教材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熟悉4/4節奏,切準節奏,并且運用歡快的動作表現樂曲的氣氛。本教材的難點是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辨析音高官低的變化而改變4/4動作。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錄音磁帶“鉆山洞”樂曲。
2.制作一個山洞可供幼兒玩耍。
3.若干樂器、綢帶等幼兒自編舞蹈的道具。
四、設計思路
為大班的幼兒按排這個教材,最主要的是讓幼兒熟悉4/4節奏,因為在兒童作品中很多是2/4節奏,聽一聽4/4旋律、并引導幼兒運用多種節奏型表現4/4拍能更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同時本教材還通過教師錄像磁帶將樂曲時而彈奏在高音部分,時而彈奏在低音部分,以引起幼兒對樂曲變化的注意,感受音高音低。
五、活動流程
角落活動中熟悉樂曲、感受樂曲——集體活動中共同感受樂曲、表現樂曲——角落
活動中進一步表現樂曲
1.角落活動中熟悉樂曲、感受樂曲。
①角落中放置樂曲磁帶供幼兒聽賞熟悉樂曲,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
②提供一些樂器、道具等引導幼兒在角落活動中可以表現樂曲;用樂器可以敲擊出各種節奏如|X XX X XX |;| XX XX XX XX|;| XX X XX X|;| X X X X |等等;還可以用綢帶等道具自編舞蹈。
說明
在角落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是聽賞樂曲,對于孩子們各自的表現(有的用樂器,有的用自編舞蹈),均要給予肯定。
教師在角落中放置此內容一般可維持一周左右時間,讓大部分的幼兒都去接觸過,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角落游戲講評的時間評價幼兒在角落里的情況以此吸引更多的幼兒去聽賞樂曲、感受樂曲。
2.集體活動中共同感受樂曲、表現樂曲。
①教師引出聽著音樂做“鉆山洞”游戲,幼兒和教師一起在沒有山洞的場景中跟著音樂跳舞,其本動作是(1) 55 3 55 3|35 51 3 32|(2) 13 32 12 6| 62 16 55 6|
(1)小節幼兒小跑步;
(2)小節幼兒右腳在右前方腳跟著地,扣在腰并在右耳處拍手四下。
(3)(4)小節重復(1)(2)小節動作。
注:教師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歡快地跳舞,可以自由地在設置的山洞里鉆來鉆去,但必須遵守規則;聽著音樂按節奏動作。
②教師拆除設在場景里的山洞,請一半幼兒自己來搭山洞,另一半幼兒來鉆山洞體會歡快情緒,如弟弟朋友二個二個手拉手架起山洞,妹妹朋友則跟著音樂邊作動作邊鉆山洞。
③教師引導幼兒聽出音樂中的變化:發現有的時候樂曲是彈奏在高音部分,而有的則是彈奏在低音部分,幼兒要聽著音樂歡快舞蹈,學聽到樂曲在高音部分請弟弟朋友搭山洞,妹妹朋友舞蹈鉆山洞;而學聽到樂曲在低音部則由妹妹朋友搭山洞,弟弟朋友歡快舞蹈鉆山洞。
說明游戲可反復進行引導幼兒發現高音、低音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表現歡快氣氛。
3.角落活動中進一步表現樂曲。
教師可以將樂曲磁帶再度放置回角落里,引導幼兒進一步在角落里大膽表現,更可以鼓勵幼兒運用自己創編的基本動作來做“鉆山洞”游戲。
教師可利用角落游戲交流設置小舞臺讓幼兒把自己的表演展現給大家看。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14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學唱歌曲,體驗旋律的優美,能有節奏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2、對改編歌詞感興趣,產生邊唱邊表演的創作欲望。
3、在禮貌、友好的對話中享受愉快、親切的情感交流。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學唱過歌曲《我學小馬跑》。
2、小鴨、小鳥、小兔頭飾、《春天》音樂,雙響筒。
3、課前請一位大班小朋友參加情境表演排練。
4、場地布置:小鴨、小鳥、小兔的家,森林。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春天》的音樂跟著老師做動作進活動室。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森林里游玩吧。”
二、復習歌曲《我學小馬跑》
1。“聽!誰跑來了?(另一教師用雙響筒發出馬蹄聲)是小馬跑來了。”
2。“我們一起唱《我學小馬跑》這首歌來歡迎小馬。要用好聽的聲音唱。”
3。“小朋友唱得真好聽,這一次我們邊唱邊拍手為歌曲打節奏。”
4。“這次唱得更好聽了,小馬有跑得快和遠的本領,我們一起來學小馬跑,注意跟著音樂的節奏。”(鼓勵幼兒自由大膽的發揮。)
5。“這位小朋友的動作做的很漂亮,我們一起來學學。”
“小朋友真棒,學會了小馬跑的動作。”
三、創編動作。
1、大森林里還住著許多小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你們愿意向它們一學本領嗎?(愿意)
2、“我們一邊學小鴨走,一邊再去找其它小動物學本領。”方法同1。
3、“我們一邊學小鳥飛,一邊再去找其它小動物學本領。”方法同1。
四、今天,我們學了那些本領?(小鴨走、小鳥飛、小兔跳、小馬跑)你最喜歡哪種本領?(幼兒自由說說)
五、“時間不早了,小朋友,學你最喜歡的小動物的本領回家吧!”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1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清楚,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借助情境,嘗試按樂句創編蜜蜂飛舞的動作。
3.在角色游戲中,大膽的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與同伴交流。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完整大方的帶動作表演。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蜜蜂采花蜜的場景。
2.黑板,粉筆或者蜜蜂圖案。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蜜蜂圖片或在黑板上現場勾畫幾只蜜蜂,讓幼兒自由討論蜜蜂。提問:它是誰?他飛的時候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他每天飛來飛去在干什么?
2.教師范唱歌曲,幫助幼兒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節奏。
3.教師請幼兒拿出幼兒用書,要求他們一邊聽自己演唱,一邊伸出手指在幼兒用書上跟著移動。借由手指移動的波形感受音樂旋律的高低起伏。
4.教師請幼兒按樂句創編蜜蜂飛舞的動作。提問:蜜蜂采蜜的時候,上下飛舞的很漂亮,我們也來學學。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怎么飛呢?
5.教師請幼兒一邊跟著唱歌曲,一邊帶領他們做動作。
6.教師請幼兒隨著音樂創編不同的造型表現花的各種姿態,吸引蜜蜂來采蜜。
7.教師帶幼兒一邊演唱歌曲,一邊做不同造型的花的動作。
8.就愛是扮演蜜蜂,請幼兒扮演花。在幼兒的演唱聲中,教師按樂句飛舞到花旁邊采蜜,一句換一朵花。
9.將幼兒分成蜜蜂和花的角色,請他們邊唱邊玩“蜜蜂”和“花”的游戲。
活動反思:
每當音樂響起,我總能看到孩子們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手舞足蹈。雖然小班的他們對音樂的理解還顯得格外稚嫩,但通過系統的訓練,相信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及表現力會不斷增強。
小百科:蜜蜂在昆蟲分類學上屬于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蜜蜂總科、蜜蜂科昆蟲的統稱,是膜翅目重要的類群。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范文16
1、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熟悉歌曲內容,了解歌曲旋律;
(2)能根據歌詞創編相應的動作進行歌表演;
(3)體驗與朋友和睦相處的快樂。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2、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
3、活動過程
Ⅰ導入
(1)情景表演"拉拉勾",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他們怎么了?拉拉勾表示什么意思?"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知道拉拉勾的意思。
Ⅱ幼兒第一次操作
(2)學習歌曲,熟悉歌詞內容,了解歌曲旋律。
提問:"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師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內容,了解歌曲旋律。
Ⅲ分享經驗
(3)集體討論,體驗與朋友和好,和睦相處的快樂。
提問:
①"假如你真的生氣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氣了,你們會怎么樣?"
②"你現在和朋友和好了,一開始有點兒不好意思,該怎樣唱?后來已經和好了,你心里覺得怎么樣?這時應該怎樣唱?"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體驗與朋友和好,和睦相處的快樂。
Ⅳ幼兒再次操作
(4)幼兒創編,能根據歌詞創編相應的動作進行歌表演。
提問:"這句歌詞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教師重點指導幼兒能根據歌詞創編相應的動作進行歌表演。
(5)歌表演:拉拉勾,體驗由生氣到重新成為好朋友的情感轉化過程。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用自然、生動地表情,體驗由生氣到重新成為好朋友的情感轉化過程。
4、活動延伸
(1)表演區中可提供機會讓幼兒表演。
(2)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醒幼兒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
5、活動資源附:歌曲
教學反思:
《拉拉勾》是一首形式比較特別的歌曲,全曲分為前后兩個部分,中間用間奏隔開。這首歌對于幼兒的學習存在一定難度,不僅曲子長,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飾音,在演唱上較難以表現,且根據教學要求,還要求幼兒結合動作表演以及間奏的樂器演奏。因此,我將歌曲分為兩課時教學,分別突破重難點。
【適合中班幼師的音樂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06-04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06-10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09-23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買菜》04-30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范文06-04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買菜10-15
買菜中班音樂活動教案10-15
《買菜》中班音樂活動教案11-29
中班音樂活動夏天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