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1、識記遠古傳說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漢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黃帝與農業起源傳說的實質。
3、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二、能力與方法
1、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傳說印證史實的方法。
2、回憶已學知識并聯系資料,理解傳說與歷史間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熱愛歷史的情感。
2、了解華夏族形成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體會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培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
傳統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確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1、農業起源的傳說
(選定一位或兩位同學上臺講述炎帝或黃帝的傳說,以此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聯系炎帝和黃帝的傳說,開展討論,根據課本介紹的有關炎帝、黃帝的傳說事跡,總結歸納炎帝黃帝對中華文明演進所做的貢獻。
師:大約在4000多年前,我國大地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傳,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最為有名。華夏族的形成與炎黃部落有著密切的聯系,可究竟誰的功勞最大?誰才是真正的華夏之祖呢?
師:通過同學們激烈的爭論,我們可以知道無論是炎帝還是黃帝都對華夏族作出了巨大貢獻。讓我們一起走進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
(課件展示:中國古代地圖、炎帝畫像,《白虎通》記載的傳說:“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
老師講解:炎帝又號稱神農氏。傳說他姓姜,生下來是牛頭人身。他剛做首領的時候,人們主要靠采集、狩獵為生,經常挨餓。想到人們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寢食難安。后來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長規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實能吃,那些果實不能吃,將那些能吃的果實采集起來,春天把它們埋入地下,秋天就會結出果實。這樣一來,人類的生存問題不是解決了嗎?于是他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嘗遍百草。據說,他在嘗百草、定五谷的過程中,有時一天就中毒達70多次,最后終于知道了哪些東西可以吃。傳說中炎帝首先教人選擇土地的干濕、肥瘠、高低,教人觀察氣候,選擇五谷的類別,并制作勞動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稱為中華原始農業的創始人。
2、華夏族的形成
師:隨著炎帝、黃帝部落逐漸發展壯大,為爭奪土地和財富,雙方產生尖銳矛盾,終于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在戰爭中各個部落逐漸融合在一起,促進了華夏族的形成。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華夏族的形成過程,并且思考回答:為什么我們自稱炎黃子孫?
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一起了解了大量遠古傳說中關于中華文明起源的傳說。我想知道同
學們有怎樣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獲?
學生自主發言,暢談本課學習的感悟和收獲。
課堂延伸
1、探討傳說與歷史的區別和聯系。
2、收集有關炎黃、堯舜禹的成語或典故
3、收集本課涉及的遠古傳說或其他遠古傳說。
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情況,包括炎帝和黃帝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堯舜禹的“禪讓”,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遠古傳說時代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華文明的演進奠定基礎。
2、培養學生進行歷史感知、歷史想象的思維能力,以及初步培養學生全面、系統思考問題和追蹤歷史發展線索的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發展觀。
重點:炎帝和黃帝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
難點:正確認識堯舜禹“禪讓”的含義。
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
(設計者:xxx)
導入一:同學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歷史的民族,我們向來有炎黃子孫的稱謂,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哪些人嗎?我們為什么稱他們為人文始祖?
播放視頻《海內外華夏子孫在陜西黃帝陵舉行盛大的祭祖活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求問題的欲望。然后導入新課。
導入二:提問:同學們知道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嗎?今天就讓我們學習《華夏之祖》這一課來了解這個故事吧!
歸納導入:黃帝、堯、舜、禹等都是我國古代原始社會的部落聯盟首領,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們留下來很多傳說。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他們的風采吧。
1、自讀教材。
2、結合學生用書填空題,在書中找到答案,并在書中畫上記號。
探究一:炎黃聯盟
講述:在四五千年前,我國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就活動著許多部落。傳說中有兩位著名的部落首領,那就是黃帝和炎帝。在東方有強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還有苗蠻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圖)
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在阪泉展開大規模戰爭,炎帝戰敗,歸順了黃帝,兩大部落結成聯盟。
相傳蚩尤部落勇猛異常,還曾經與炎黃部落發生了一場大戰。這場大戰在哪里發生?
學生回答:涿鹿。
講述:(出示形勢圖)相傳蚩尤部落“銅頭鐵額”,驍勇非常,在涿鹿之戰中,黃帝部落一度處于下風,后來與炎帝部落結成聯盟,甚至要找來天女相助,還發明了指南車,才最終打敗了蚩尤部落。
提問:你怎么看涿鹿之戰?
學生回答:在涿鹿之戰中黃帝和炎帝戰勝了蚩尤,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歸納:炎黃戰勝蚩尤的“涿鹿之戰”只不過是黃帝所進行的一系列戰爭中的一個。那么這一系列戰爭對原始社會后期的歷史發展有何影響?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討論回答:原始社會后期、部落之間的戰爭打破了狹隘的氏族界限,促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和融合,特別是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戰中大敗蚩尤,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以后的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
探究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
老師講述:(出示線索)炎帝和黃帝部落打敗了蚩尤部落,并且結成部落聯盟。而在炎帝和黃帝之后,又相繼出現了堯、舜、禹三個杰出的部落聯盟領袖。在長期的發展中,華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黃帝被認為是華夏民族的祖先,我們也自豪地自稱為“炎黃子孫”。
提問:炎帝有哪些貢獻?
學生回答:(略)
歸納:傳說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學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
提問:黃帝和他身邊的人有哪些發明?
學生回答:(略)
【歸納】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發明舟車
嫘祖:養蠶繅絲
倉頡:創造文字
隸首:發明算盤
伶倫:制作音律
老師引導學生看教材P14面“問題思考”題并指出:這些只是神話傳說,那么你對上述神話有什么看法?認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帶有神話色彩?怎樣看才更科學?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答出:
(1)那時能造宮殿、制衣裳、挖水井、發明舟車、出現文字、制作音律等,有可信的一面。如建造宮室,指能造房子;出現文字,指原始文字。
(2)把所有的發明說成是黃帝、炎帝、嫘祖、倉頡、伶倫、隸首幾個人的發明,就帶有神話色彩了。
(3)上述發明應是許多人長期探索實踐的結果,不可能只是個別人的功勞。這些歷史記載反映的是那個時代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由于炎帝和黃帝是公認的華夏始祖,人們就把這些發明都歸功于炎帝、黃帝和黃帝的妻子及其部屬了。
提問:看完了炎帝和黃帝的貢獻,請大家回答剛才的問題,為什么后人稱炎帝和黃帝為“人文始祖”呢?
學生討論:……
【歸納】炎帝和黃帝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因為傳說他發明了許多跟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如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發明紡織,學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往;再如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同時他生活的時代還出現了文字、音律、養蠶繅絲等,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所以在中國人看來,“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締造者和中華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著整個民族的智慧和創造,他是族群的化身”,根據史料記載,黃帝曾發明一種車戰法,打仗的時候,將士都站在戰車上,停戰休息時,將戰車連接起來,圍成一圈,指揮員在中間,只留一個空作為出入的門,起到了保護指揮員的作用。古人把帶有布幕的戰車叫“軒”,把兩輛戰車中間的空當叫做“轅”,因為黃帝是這種車戰法的發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黃帝叫做軒轅氏。
探究三:堯舜禹的“禪讓”
過渡:相傳最后黃帝乘龍歸天,而在他之后,我國的黃河流域又相繼出現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聯盟領袖,他們就是堯、舜、禹。他們是通過什么方法成為部落聯盟領袖的?
學生回答:禪讓
講述:禪讓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被推選的部落聯盟首領沒有特權。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聯盟領袖呢?
學生回答:……
概括:(出示圖片)根據《韓非子》的記載,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據《史記》記載,舜非常孝順,寬厚待人,有以身作則、謙讓的品德,對周圍人產生了好的影響。而禹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見他們都是德才兼備,以身作則的人。
歸納:堯舜禹有哪些優秀品質?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率領人民治水、能與群眾同甘共苦。原始社會是我國歷史上缺乏系統的、可信的文字記載的時期,但同學們小學階段了解到的神話傳說以及教材介紹的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的情況。原始社會歷史的進步是原始居民集體的貢獻,絕不只是幾個神話英雄的作用。請同學們通過課外閱讀,加深對原始社會歷史現象和歷史結論的理解,并能相互講解“炎黃子孫”說法的來歷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探究四:議一議:遠古傳說與歷史事實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總結:遠古傳說指的是在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們對上古洪荒時代歷史的一種夸張的記述。不可否認這里有神話的成分,但不難發現這其中蘊含著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炎帝、黃帝時代的傳說,不僅在《史記》中的《五帝本紀》有記載,而且已被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發掘所證實。而歷史事實則是指完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因此,遠古傳說固然存在著夸張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也包含著一些真實的歷史情況。我們不能把傳說等同于史實,但也要學會從傳說中分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從而獲得對歷史更客觀的認識。
1、通過本課學習我們大家知道了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他被后世尊稱為華夏之祖。
2、學習了堯舜禹的“禪讓”讓我們知道了他們三人的故事,從中我們學習了一些做人的優秀品質。
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 篇3
一、我國早期的人類
1、元謀人:在云南發現,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們已知的祖國境內最早的人類。
2、藍田人:距今約80 萬年,是在陜西出土的最早人類。
3、北京人:
(1)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2)時間:70--20萬年前
(3)模樣:與現代人不完全一樣
a、頭部:殘留猿類特征
b 、雙手和上肢:由于勞動,發展最快。
北京人的體質特征,說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4)生產和生活:
a、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舊石器)--能夠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b、使用天然火
c、由于生產力低下(根本原因)和自然條件惡劣,為了生存(直接目標),他們過著群居生活(實質是早期人類社會)
d、使用簡單語言
二、氏族公社時期
1、山頂洞人--母系氏族公社的開始:
(1)時間:18000前
(2)地點:龍骨山山頂洞穴
(3)模樣:同現代人大體一樣
(4)生產和生活:
a開始采用磨制和鉆孔技術制造石器、骨器
b制造骨針,縫制獸皮衣服
c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公社按親屬世系關系分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2、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
(1)半坡氏族:
b、地點:西安半坡村
c、時間:五六千年前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稱新石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
d、生產和生活 原始農業:種植粟(我國是世界最早種植栗的國家)、蔬菜 和麻
飼養家畜和家禽
原始手工業:用麻線織布;制造陶器,代表作彩陶
定居生活:建造房屋,居住區、公共活動場所、公共墓地和窯場組成村落
原始文字:半坡陶缽口沿上有符號二三十種
2 地位:是黃河流域氏族公社的一個典型
(2)河姆渡氏族
a、地點:浙江佘姚河姆渡
b、時間:6000年
工具:使用骨器、木器、石器、陶器
c、生產和生活 原始農業: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
飼養豬、狗、水牛
建木結構房屋過定居生活(前提:原始農業發展)
C、 地位:長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個典型
(3)母系氏族公社結束:大汶口文化早期
(4)母系氏族公社共同特征:
① 婦女起主導作用(因為婦女是當時生產和生活的組織者)
②按母系血統確定親屬關系
③沒有貴踐、貧富、階級
④生產和生活資料歸氏族公社所有
⑤過著原始共產主義生活(根本原因:生產力低下)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1)中晚期距今約四五千年,處于父系氏族公社階段(母系向父系過渡實質是親屬關系的的變化,轉變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提高)
(2)晚期:由于生產力發展(根本原因),產品有了剩余,私有財產出現,發生貧富分化(隨葬品的多少是判斷貧富分化的主要依據),在此基礎上產生了階級。
三、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
1、黃帝和華夏族:約四千年前,黃河流域部落首領黃帝打敗南方的 部落和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黃炎部落結盟,構成華夏族的主干(實質是原始社會末期的一次民族大融合)
2、堯舜禹的"禪讓":
(1)稱謂:三人都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繼黃帝之后黃河流域有名的部落聯盟首領
(2)"禪讓":實質是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傳說堯年老后召開部落盟會議(當時的最高權力機關)并傳位給有才德的舜,舜年老后也以同樣辦法傳位給治水(黃河)有功的禹(成功關鍵:疏導法符合實情)
(2)堯舜禹時期特征:我國原始社會正向奴隸社會過渡(這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人類歷史的重大進步)
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識記遠古傳說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漢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黃帝與農業起源傳說的實質
3、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4、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傳說印證史實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熱愛歷史的情感
2、了解華夏族形成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體會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培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確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重點
1、農業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貴的品行
3、“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教學難點
1、部落、部落聯盟的構成和性質以及他們之間的戰爭與融合
2、“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教師準備
炎、黃帝的肖像掛圖、對二人陵墓的簡介課件、祭奠活動的圖片、禹治理水的幻燈、布置學生收集我國歷史上的傳說
學生準備
了解、收集我國古代的傳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
1、同學們都應該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國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嗎?
2、肯定補充學生的回答,在56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還要多一些,而你們知道漢族的由來嗎?
3、根據學生的表現引出內容:簡要敘述漢族的由來(重點抱握幾個轉換: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是由炎黃部落的組合發展而來的。告訴學生,在歷史發展、人類演進的進程中,華夏族不斷融合周邊的民族,逐步發展壯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漢族和其她少數民族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
二、炎黃的斗爭與融合
1、談話轉承:剛才我們將到了漢族的由來,下面就讓我們具體去了解一下緣故時期的部落是這樣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漢族的。大家都知道,在遠古時代,人類是以部落為單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與部落之間結成聯盟,聯盟中會推舉出一位德才兼備的人作領導。大約四千多年前,我國黃河流域出現了兩位著名的部落首領,這就是炎帝和黃帝。
(積極叫學生思考炎帝和黃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嗎?)
2、答疑:炎帝和黃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們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慢慢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出示炎帝和黃帝的掛圖,講:這兩位就是炎帝和黃帝,他們是我們共同的祖先。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他們分別領導了黃河流域的部落,由開始的斗爭到后來的聯合,再到后來的不斷融合。最終成為了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古往今來很多華夏兒女都以各種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課件,講述:這就是為了紀念他們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黃陵在陜西。每年清明節或者是其她重大的節日,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會回來祭奠我們的祖先。
5、播放陜西祭奠活動的記錄片,向學生作介紹。
6、設疑:同學們看到的是今年在陜西舉辦的祭祀盛況,那么,老師請教你們一個問題,為什么人民會如此虔誠地懷念遠去的炎帝和黃帝,他們究竟做了哪些貢獻?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紹的。
7、鼓勵學生匯報閱讀收獲,并適時補充引導,讓學生認識炎帝和黃帝在華夏子孫心中的崇高地位。
匯報閱讀收獲:A、炎帝:改進農具、發明醫藥、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的創始人,號稱神農氏;發明陶器,開辟集市。B、黃帝:創制歷法,指導人民生產;發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還發明了車船、銅器等;C、他們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領,為人們所愛戴。
三、組織討論
A、炎帝和黃帝的貢獻、他們的精神、他們給后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及其在華夏兒女心中的地位,還應包括學習體會等。(教師)
B、與同學充分討論把今天學習的知識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關見聞結合起來,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使自己在學習知識、了解傳說的過程中受到傳統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課時
一、講解傳說引入新課
1、激發方式講: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傳說,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出大禹治水的傳說,告訴學生,早期的人類幾乎住在大江大河邊,就為水患埋下了伏筆,也是大禹治水的傳說提供了依據。
2、設疑: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別的能耐嗎?(這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大禹治水與“禪讓制”
1、出示大禹的頭像圖片,講解大禹治水的經過及其相關知識,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
2、設疑:同學們還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給她的一個鍛煉的機會,鍛煉什么呢?辦事能力啊。在那個時候,部落首領都是大家民主推選出來的,這種推選產生首領的方法,歷史上稱為“禪讓”。這個制度大概興起于黃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堯擔任首領,接著是舜,后來就是禹。
三、討論小結
1、引導:傳說畢竟是傳說,因為它無從考證,它是人們在口頭流傳的,但卻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思想認識等情況,反映了當時人類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認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傳說大都帶有神學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盡管如此,傳說對于我們仍然有一些學習和了解的價值。象大禹治理水的這個傳說,他的智慧、毅力、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無不是我們學習的好素材,所以,現在你們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膽的發表你的意見和看法。
(明白傳說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仍然很多,利用傳說也很重要)
2、巡查、傾聽、融入學生的討論活動
3、小結本課,布置作業。
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遠 古 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黃帝與農業起源關系的傳說的實質,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能力和方法: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印證歷史的基本方法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驗禹治水的艱 辛并了解其業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農業起源的傳說 和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難點:部落、部落聯盟的構成和性質。“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課前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黃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引言。
2、教師引入:歷史講究真實可靠,傳說難免夸張虛構。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著極有價值的內容。上一課 時,我們從 考古發掘的物證來學習了原始農耕文化,本課時要通過傳說來認識農耕文化。看看那些流傳久遠的傳說中,包含了有關遠古農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歷史信息?
二、新課講授
(一)二、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么來的嗎?
講解“炎”、“黃”之意及其傳說(或抽學生來講)
整理出華夏族的來歷:
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農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談后世祭祀炎、黃(談兩碑上的字),黃帝、炎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禪讓的傳說
1、簡要講: 黃帝以后很久,堯禪舜、舜讓禹。要求學生概括其過程的共同點。然后得出結論,讓學生理解禪讓的含義。
2、讓學生簡單發表一下關于如何看“禪讓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傳說
1、禹之所以在 舜死后出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必定是他的德才出眾、威望很高。何以見得?還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禹治水的傳說。
2、要求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傳說。然后問,禹治水為 什么能夠取得成功?然后小結:禹治水成功,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3、處理輔欄的讀讀、說說。
(四)情感升華
學習了本課內容,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什么?(生答,教師簡評),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將其發揚光大。
(五)學習測評
完成課后學習測評題
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記住遠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中華人文始祖。理解傳說與史實的聯系與區別,理解“禪讓”的含義與實質。
2、培養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應正歷史的基本方法。
3、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驗大禹治水的艱辛并了解其業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重點難點
1、炎帝,黃帝與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2、傳說與史實的區別與聯系,部落及部落聯盟的構成和實質,“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學法指導
獨立預習,敢于表達,學會聆聽,合作討論。
導學過程方法導引
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一、自主檢測:
1、遠古時,我國大地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傳,在黃河流域的xxx和xxx領導的兩個部落十分有名。在東方,xxxx領導的部落力量很大。
2、xxx戰勝xxx以后,兩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斷融合鄰近的部落,構成后來xxx族的主干。
3、華夏族尊奉的祖先是xxx和xxx。
4、黃帝以后很久,相繼接替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的是xxx、xxx、xxxx,他們都是經過民主推選實現的,在歷這一制度被稱為“xxxx”。其中在治水的過程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xxx。
二、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1、我國的遠古傳說為我們了解原始農耕時代的歷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2、禪讓的實質是什么?
3、大禹治水的故事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禪讓制的依據是()
A、財產B、武力C、才德D、門第
2、某臺灣旅行團要來內地拜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們應該去()
A、黃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3、下列各項,與炎帝無關的是()
A、制作耒耜,教民耕種B、嘗百草,尋藥物C、創制歷法D、發明陶器
4、“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孫中山先生的這首詩歌頌的是()
A、女媧B、黃帝C、炎帝D、禹
5、今天漢族的前身是()
A、蚩尤部落B、華夏族C、匈奴族D、東夷部落
6、根據“禪讓制”,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首領的選拔是由()
A、前任部落首領任命B、部落首領推選
C、全體氏族成員表決D、德高望重的人競選
7、傳說中的原始部落聯盟首領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舜②堯③禹④黃帝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8閱讀下列材料,正確回答問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xxxx《禮記?禮運篇》
(1)《禮記》中這段材料講的是什么社會時期的情況?
(2)“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什么意思?這種辦法歷史叫什么?
(3)舉例說明當時是怎樣“選賢與能“的?
(4)“賢”與“能”具體指什么樣的品質??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1、學習收獲
2、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何在浩瀚的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和感悟并逐漸掌握方法。
【課后訓練,鞏固拓展】
課本p16學習測評
【課后反思,自悟自勵】
自覺預習,獨立完成。
有疑惑一定要記下來。
小組討論完成,并展示按照老師的要求,分組展示,(可以抽取一三五組到黑板前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二四六組準備評價,不參加展示的同學應認真傾聽或認真觀察展示情況,隨時準備補充或更正,展示完畢后,進行互評(可以生生互評,組組互評,也可以師生共評。)
獨立完成,老師點評。
【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04-02
七年級上冊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04-16
七年級上冊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范文04-16
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04-02
關于七年級上冊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大全03-16
七年級歷史神奇的遠古傳說教案11-27
《遠古的傳說》說課稿10-30
遠古的傳說教案設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