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猴子學樣》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猴子學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意圖:
模仿是幼兒的天性。5至6歲年齡段,是幼兒探究思維、分析能力發展比較迅速的時期,他們好奇、好問、愛模仿、愛體驗。幼兒天生就喜愛各種小動物,渴望與他們親近、游戲。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開展了此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在趣味橫生的游戲中,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發展幼兒表演能力。
活動目標:
1、用動作或表情表演歌曲中幽默與詼諧。
2、和同伴討論、交流,提高表演水平。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磁帶(幼兒園發的)。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
1、用歌曲中的'話來講述故事《猴子學樣》。
張老漢喜洋洋,扁擔草帽上山岡喲。太陽曬,山路窄,老漢走得汗直淌喲。
有棵大樹在路旁,樹葉遮住大太陽。老漢樹下來乘涼呦,老漢樹下來乘涼喲。
上崗上有群猴,看見老漢在乘涼喲。大草帽頭上戴,這個樣子真好玩喲。
猴子跑來圍著老漢看,拿著草帽也往上戴。學著老漢一個樣喲,學著老漢一個樣喲。
2、故事中有誰?
張老漢,在干什么?師幼一起說一說。
二、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
小朋友認真傾聽。
2、幼兒學唱。
結合圖譜理解歌詞內容,哼唱。
一段段地練習學唱。
3、指出不妥之處。
三、創編表演。
1、你會用什么樣的動作、表情表演,你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幼兒分組創編,鼓勵幼兒和同伴一起討論、交流動作設想,善于吸收別人的意見與建議。
2、集體交流,學習其他組的經驗繼續創編。
四、游戲:猴子學樣
一名幼兒扮演老漢,其余幼兒扮演猴子,音樂一響,老漢自由做動作,猴子跟著學,跟上歌曲節奏。
活動反思:
戲是幼兒的主體活動,模仿是幼兒的天性。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去“再現”成人的工作學習生活情況(比如角色游戲)。整個活動寓教于情,寓教于樂,幼兒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互幫互學;教師成為幼兒的伙伴、朋友、傾聽者、合作者,體現良好的生生互助、師生互動關系,營造出生動、活躍、協作的氛圍,使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充分想象、大膽模仿,積極發言表演,共同內化知識、獲取體驗,達到既發展幼兒探究能力,又培養幼兒合作精神的目的。活動中幼兒情緒高漲,語言講述流暢,層次分明而又銜接自然,在孩子們的興奮期待中開始,在全身心投入中進行。讓幼兒樂于在活動中表現和參與,這是整個活動的一大亮點。
【大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猴子學樣》】相關文章:
猴子學樣教學反思01-07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春野》09-23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歌唱春天》09-23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娃哈哈》09-22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大中國》09-22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柳樹姑娘》09-22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洗手帕》09-22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音符歌》09-22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魚游》09-22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森林音樂家》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