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有趣的浮沉現象》教案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夠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浮沉現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夠采用簡單的儀器對物體的浮沉原因進行定量的觀察、實驗,采集數據并做出簡單的記錄;會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愿意合作與交流;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由浮力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和周圍人們的生活。
3.科學知識目標: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認識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向上的托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禮物一分(皮兜內有12件典型材料)、100克鉤碼、水槽等。
2.學生準備:見教材中活動準備。
教學流程:
1.談話實驗,激發興趣。
⑴導言:能有機會與小朋友們共同上一節科學課,我感到很高興。同學們已經學習一段時間《科學》課了,對《科學》課感不感興趣呀?平常大家回答問題是不是先舉手,教師允許后再回答?今天,大家不用舉手,站起來就回答,但是別人正在發表意見的時候,不要打斷,如果打斷別人的講話,多沒有禮貌呀!今天的學習以小組為單位,發揮集體的智慧,看哪個小組表現最出色。再有,實驗的時候一定注意安全!下面開始上課。(課件展示小河景色圖片)清清的小河里,有的物體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沉在水底,還有的物體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游來游去。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有趣的浮沉現象。(板書課題)
⑵教師激發興趣:今天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小禮物,就在這個皮兜里,請4個小組各選出一名代表到兜子里摸,摸到什么禮物就算我送給了大家的禮物。每個小組的代表只能摸三件。(學生代表摸禮物)請大家先猜一猜,把這些禮物放在水槽里,它們在水里是浮還是沉?然后實驗一下,看看自己的猜測與實驗現象符合嗎?記到實驗記錄表里。(學生猜想、實驗、觀察、記錄。)
⑶學生匯報結果。
⑷教師引導:剛才同學們實驗中發現的現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現象,你在生活中還知道哪些浮沉現象?學生列舉生活實例。
⑸教師引導學生回答:關于物體的浮沉你有什么問題想研究?學生自由回答。
2.激烈辯論,啟迪智慧。
⑴教師啟發學生研究“什么樣的物體會沉在水底?什么樣的物體會浮在水面上?”
(學生討論、實驗、觀察、分析。)
⑵學生激烈辯論,提出自己看法。
3.驗證猜想,深化理解。
⑴教師引導:請看老師用這張紙蓋住這個杯子口(邊操作邊說),如果把一個小粉筆頭和一個鉤碼分別放在這張薄紙上,會有什么現象?
⑵學生觀察后,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白紙放東西和水面的放東西關系。
⑶教師啟發實驗;水能托住一些物體讓它浮在水面上,換一句話說,就是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向上托的力。那么,怎樣通過實驗來證明這一點呢?誰說說你們的實驗方法和結論?把結論填在我們的實驗記錄里。
⑷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和新發現的現象,說明道理。理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向上托的力,4.設計實驗,驗證想法。
⑴教師啟發引導:同學們通過實驗證明了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向上托的力,那么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會受到向上托的力嗎?請說說自己的想法?
⑵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
⑶各小組設計實驗研究沉在水下的物體和浸沒在水中的物體是否受到向上托的力?實驗時做好記錄。
⑷學生討論、實驗、探究后各小組匯報研究方法和結論。
師生共同總結: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向上托的力。
5.總結規律,揭示結論。
⑴教師引導:通過剛才的兩次實驗,同學們發現了什么規律?(不管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還是沉在水中的物體,都會受到向上托的力。)
⑵教師總結:物體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這種力叫做水的浮力。說說你對水的浮力的理解。
⑶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6.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⑴教師引導談生活中對水的浮力的感受。
⑵教師啟發學生講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總結: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用處非常廣泛。有關物體的浮沉現象,還蘊涵著很多的科學奧秘,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研究。
【小學科學《有趣的浮沉現象》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有趣的浮沉現象》教學反思02-19
科學《有趣的浮沉現象》教學反思03-30
青島版科學《有趣的浮沉現象》說課稿02-05
科學《有趣的浮沉現象》優秀教學反思07-15
有趣的浮沉現象說課稿02-22
科學有趣的靜電現象教案06-12
三年級科學《有趣的浮沉現象》教學設計03-14
大班科學有趣燃燒的現象教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