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古詩的老師教案

時間:2021-06-12 16:09:08 教案 我要投稿

古詩二首的老師教案

  教學目的要求:

古詩二首的老師教案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初步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能結合句子理解詞義,讀懂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了解古代勞動人的悲慘生活,認識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無比熱愛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默寫課文《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

  教學思路:

  布置學生預習后,從介紹時代背景入手,為學生理解詩句內容打下基礎。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理解詩句意思。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想象詩句之間含著的意思。利用插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敘述兩首詩的意思,深化理解。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提出要求,布置預習。

  1.按拼音讀準生字音后,朗讀課文。

  2.把每句詩句劃分成詞或詞語,聯系整首詩初步理解詞或詞語的意思。

  3.不理解的字詞,聯系詩句取義。

  二、簡介時代背景,解題導入 新課。

  我們開始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是《古風》,這是唐代詩人李紳作的。古風,即古體詩,這里的風和“風雨”的風不是一回事,不要把風當作風雨的風。另一首詩是《蠶婦》,作者是宋代詩人張俞。蠶婦是指養蠶的婦女。

  兩首詩雖然寫作的時間不同,一首是唐代,一首是宋代,但是都是處在封建社會。封建統治者、剝削者拼命地壓榨和剝削廣大人民,致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那時有不少詩人寫出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詩歌。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中兩首。學這兩首詩,要認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節課先學習《古風》。(板書:課題、作者)

  三、檢查預習,教給學習方法。

  1.齊讀《古風》,教師注意正音。

  2.介紹學習方法。

  (1)學習古詩要初步做到三點:

  先把詩句劃分成詞或詞語,聯系詩句理解詞或詞語的意思。再把詞的意思連起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最后把詩句連起來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2)請一個同學說說學習古詩要做到哪三點。3.檢查預習,認識詩中的字或詞語。

  (1)讓學生說出自己怎么劃分詩句的詞或詞語的。

  (2)統一劃分,詩上用橫線劃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講讀詩句,理解意思。

  1.讀前兩句詩,理解關鍵詞“粟”、“子”的意思。(粟、小米。這里指糧種。子,子實。這里指糧食。)

  2.明確“一粒”、“萬顆”是虛指。

  3.用自己的話說前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播種下種子,秋天收獲許多糧食。)

  4.設問:從春種到秋收,說說農民的辛勤耕種。

  5.讀后兩句詩,理解“閑田”、“猶”的意思。(閑田,空閑的田地。“猶”,還、仍舊。)

  6.講解“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周被海洋包圍,“四海”就指中國整個疆域。)

  7.用自己的話說說兩句詩的意思。(四海之內沒有空閑的田地,可是辛勤耕種的農民還被餓死。)

  8.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9.教師小結:前兩句寫農民春種秋收,風調雨順,遇上好年景。后兩句寫所有的田地都種上了糧食,可農民的'遭遇卻是悲慘的,按理該過上好日子,卻反而被餓死。這是為什么?

  10.想一想,說一說;為什么農民辛勤耕種,收獲很多糧食,到頭來還會饑餓而死?(是由于封建統治者、剝削者的剝削壓迫造成的。)

  五、看插圖,讀詩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1.看圖(右上:農民收獲的情景。右下:農民乞討。想象:農民饑餓而死的情景。)

  2.讀全詩,回答問題:“農民猶餓死”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為什么會這樣?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當時社會現實不滿,對勞動人民無比同情。)

  4.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明確學習古詩的方法。

  請學生說說上節課老師是用什么方法教大家學習古詩的。(略)

  二、讓學生試用學古詩的方法學習古詩《蠶婦》。

  1.朗讀《蠶婦》,劃分詞或詞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2.老師介紹養蠶結繭繅絲織綢緞,為理解詩句打下基礎。3.讓學生說出詩中難以理解的字詞。

  滿(淚水多、浸透)

  羅綺者(穿絲織綢緞的人)

  教師指出詩中“城市”和現代漢語“城市”的區別。(入城市,到城里去趕集。)

  4.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

  (一個養蠶的婦女到城里去趕集,回來時淚水不斷,把手巾都浸透了。原來她在城里看到全身穿著羅綺的人并不是養蠶的,這是多么不合理啊!)

  三、展開想象,深入體會詩的意思。

  1.養蠶的婦女到城里趕集去干什么?(賣蠶繭、繅絲,維持生活。)

  2.為什么她傷心的淚水會浸透了手巾?(自己養蠶,繅絲,卻穿不上絲綢衣服,而不養蠶的人卻渾身上下都穿著綢緞,覺得太不合理,感到傷心極了。)

  3.看圖,從神態和穿著上對“蠶婦”和“羅綺者”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蠶婦:傷心落淚,身著粗布。勞者不獲。

  羅綺者:喜笑顏開,遍身羅綺。獲者不勞。作者揭露不合理的現實,表達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

  四、總結教學。

  1.齊讀兩首詩。

  2.通過讀古詩二首,你對封建社會有些什么了解。(封建制度不合理,勞者不獲,獲者不勞。勞動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生活困苦。)

  3.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

  五、鞏固教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示讀法,范讀。(這兩首詩都是五言四行詩,每行五字,可以按二、三停頓,讀出詩的節奏,停頓時間比逗號稍短一些)3.在朗讀基礎上,背誦《古風》。

  4.作業 。

  (1)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填在書上。(選用“2”、“3”、“3”)

  (2)書寫生字(分析字形)

  (3)默寫《古風》。

  附:板書設計

  蠶婦

  養蠶人 羅綺者

  傷心落淚 喜笑顏開

  身著粗布 遍身羅綺

  勞者不獲 獲者不勞

【古詩的老師教案】相關文章:

感謝老師的古詩09-07

感恩老師的古詩09-14

描寫老師的古詩07-22

歌頌老師的古詩09-28

描寫老師的古詩04-13

贊美老師的古詩09-27

送給老師的古詩11-12

古詩教案05-29

贊頌老師的古詩句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