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設計:小花鹿學跳溝
活動目標
練習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障礙物,提高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
培養幼兒能與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重點和難點
1、重點:必須在助跑的基礎上進行跨跳。
2、難點:幼兒自由擺放的活動器械須隔開一定的距離放置,活動設能注意互不碰撞。
活動準備
教師和幼兒一起把廢紙箱剪成寬窄不同的紙板,(30—60厘米)并用水彩顏料和彩紙飾成為小溝和小河。
小花鹿頭飾(與幼兒人數相同)青草若干。
足夠大的平整的活動場地。
設計思路
幼兒平時在選擇跳的活動方式時,大多數情形下都采用單腳和雙腳跳的活動形式,故教師在導入新的活動形式時,既要通過幼兒和教師的示范講解把助跑跨跳的`活動方式清楚明白地顯示出來,又要允許幼兒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幼兒在進行助跑跨跳時,由于他們動作發展水平的差異性,每個幼兒能夠跨跳的距離肯定是不等同的。所以教師提供的教具和指導的要求必須和幼兒個體的發展水平相吻合。
此項練習,如果注意不當,容易扭傷腳脖子,活動前,要多作一些腳裸和腿部活動的準備練習。
教育流程
扮演角色活動身體――幼兒探索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啟發引導――教師示范幼兒觀察討論――幼兒大面積練習教師個別指導――幼兒自由選擇練習目標,教師隨機指導――變化游戲情節,提供興趣,調節活動量――結束游戲放松身體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1)幼兒扮小花鹿,教師扮飼養員,四散地在場中央跑。
(2)念兒歌活動身體和腿部,腳裸處。
“小花鹿,長得高,跟著飼養員往外跑。東跑跑,西跑啊跑,跑到草地來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練練腿,練練腿,踩呀踩,踩呀踩,轉呀轉,轉呀轉,變短了,長高了,天天鍛煉身體好。”
2、幼兒探索練習,教師巡視觀察。
每位幼兒拿取一條30厘米寬的小溝,自由選擇場地擺放,嘗試跳過小溝的方法,活動方式不限。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幼兒擺放的位置的跳的方法,注意互不碰撞并觀察幼兒:那些人是用單腳或立定跳遠的方式跳過小溝的;那些人是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小溝的;還有那些人什么方法也不會。
(1)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啟發引導。
教師請2至3位幼兒站在前面示范給全體幼兒看,從而導入新的活動方式“有幾只小花鹿他們跳過小溝的樣子和我們跳的不一樣,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跳過小溝的?”
(2)教師示范,幼兒觀察討論
“這幾只小花鹿,他們跳的方法和我們不一樣,飼養員也來學一學。”教師示范講解,并請幼兒一起參與討論活動要求:“跑跑跑,一個腳用力跨過去”。
3、幼兒大面積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全體幼兒帶著教師的要求,嘗試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小溝,其中既可以跳自己的小溝,也可跳別人的小溝,既可單獨跳,也可合作好了輪流跳。教師則重點輔導能力弱的幼兒。
(1)幼兒自由選擇練習目標,教師隨機指導。
教師再出示寬窄不同的小河(40-60厘米)引導孩子自由選擇跳。“小花鹿,窄窄的小溝我們都跳過去了,那邊還有寬寬的小河我們敢不敢去跳。”幼兒既可以選擇原來的小溝跳,也可以選擇小河跳,教師深入到小組內指導,也可請個別幼兒再來示范小組合作跳的方式。
(2)變化游戲情景,提高活動興趣,調節活動量。
教師演示指導:“這里有一條長長的溝和長長的河,我們小花鹿來把他們搭起來好嗎”。幼兒沿著教師指定的方向搭一條長長的小溝和一條長長的小河。教師繼續提示:“我們小花鹿的肚子有點餓了,我們跨過小溝和小河去對岸找找看,有沒有我們小花鹿喜歡吃的青草。”幼兒分批跨過小溝小河,教師則幼兒的動作還是顯得笨拙,在以后的體鍛活動中繼續給予指導幫助。
活動結束:
放松身體。全體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跨過小溝和小河,找到青草吃個飽,四散回教室休息。
【小班教案設計:小花鹿學跳溝】相關文章:
小班小花鹿學跳溝游戲教案03-30
《小花鹿學跳溝》教案07-18
《小花鹿學跳溝》教案07-18
《小花鹿學跳溝》教案07-18
《小花鹿學跳溝》教案07-18
《小花鹿學跳溝》教案07-18
《小花鹿學跳溝》教案07-18
《小花鹿學跳溝》教案07-18
《小花鹿學跳溝》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