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詳細教案
山中訪友詳細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皫е鴿M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初一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動起他們對于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
本文講課中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對景物的描寫過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難免會顯得零亂,而且逐一講解的后果是課文給學生的感覺會支離破碎。如何使學生既能細致地體味課文,又保持著課文的整體感、一氣呵成的美,這是教材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材處理中盡量注意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與文本進行充分的接觸,在與文本的直接接觸中產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注重對文本的體會和感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鑒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體味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難點:
揣摩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五、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我們非常地幸運,生活在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城。相信我們同學都有過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經歷,可以說說你走進山林時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獲嗎?
(和我們的同學一樣,作家李漢榮也非常地喜歡爬山,而且對他來說,爬山還有另一種樂趣,那就是可以拜訪山中的眾朋友。這些好朋友將會讓他忘卻疲乏,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在山里他究竟拜訪了哪些朋友呢?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讓我們跟隨著的腳步,一起開始我們難忘的山中之旅。)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請大家通過欣賞課文朗讀來進行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李漢榮的帶領下、描述中我們會依次發現許許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這些好朋友都有誰呢?請大家在山中之旅的過程中把這些好朋友找出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山中好友。
。1)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明確文章寫作內容、表現對象。解決字詞問題。(3-5)
。ㄗ寣W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閱讀期待走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中。優美的配樂朗讀為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產生獨特的閱讀體會,為下文交流個人閱讀體會作準備。)
。2)全班交流:在山里見到了哪些朋友?(1-2)
學生明確:古橋、大樹、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懸崖、老柏樹。 云雀、小花、
石頭、雷陣雨、螞蟻、歸鳥。 (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3)這些“朋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為什么?(景物)
文章寫的是“山中觀景”的過程,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呢?
這兩個標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區別?用心體會,認真思考。
。▽W生思考、討論: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了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4)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還可以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出來?
。ㄊ恰霸L友”而非“觀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進一步感受出來?)
(景物后面的稱謂,將景物進一步擬人化了,;一些極具個性的句子;活用的詞語。)
在學生列舉句子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感悟、閱讀理解并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3、欣賞品味,領悟感受
在的筆下,各種各樣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們自己的生命,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為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靜心默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動人的畫面,并且給畫面配上色彩和聲音,讓畫面在腦中動起來;也可以聯想生活中或者書中,影視作品中相似的情形。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詩情畫意的畫面,好,請進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歡、最令自己感動的景物,欣賞領略語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為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為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
。ㄍㄟ^學生的表述,反映他們對于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著重朗讀,深入體會,再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于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為所贊揚的、被我們所喜愛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為
他們身上有著一種為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著的可貴的品質,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清澈純潔、充滿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給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啟迪,所以才讓我們這樣流連忘返吧。(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聯想創作: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熱情的贊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應呢,試著猜想 一下它們的內心世界,試著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寫一段回應的話吧。
要求:
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后互換角色,再試一次。
、谝M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
、垡‘數剡\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地選用詞語,盡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小組中的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體現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例句:你好,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歷代的高僧和隱士。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云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
懸崖爺爺:你好,我矗立在這里,看風云變幻,看人世滄桑,深感時光易逝,幾百年,幾千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孩子,要珍惜現在的一切啊。
。ㄔ诟惺艿幕A上進行創作,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結: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好像和一起經歷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難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啟迪,我們可以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放松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應該愛護大自然。
6、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欣賞文章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
(2)仿寫片斷《秋日的山中訪友》
山中觀景(事)
板書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情)
教學反思:
作為一堂在設計中以品味語言、訓練想象為主要方向的課,本課的'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本課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作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個性閱讀體會為教學的著力點,以學生的思維創造火花為突破點。
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和表達自由,所以預先設定的一些目標和環節可能不能完全實現,但是,有些問題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創造力會大大超出老師的想象,閃爍出智慧的光芒,這也就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等理念的積極體現吧。
山中訪友詳細教案【2】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所訪之“友”。
、谧プ≈攸c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壅归_想像,感受的心境,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軣釔圩匀,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感知內容,理清思路,反復誦讀,體會的感情。
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的感情。
教學內容
抓重點詞語,感知內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賹 新課
閱讀標題,揣測文章的內容,揣摩的寫作意圖。
板書課題:山中訪友
如果你沒讀過課文,請展開想像,猜一猜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
(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學生可能會說:
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
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
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
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教師:可是怎樣說的呢?
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像,跟隨,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的心,去會晤“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趯W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幽徑、逝川、青翠、唱和、湛藍、贊助、玄奧、清澈、禪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滅、返老還童、津津樂道、梔子花
、鄹形騼热
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a.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讀到第3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字里行間透露出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研讀與賞析
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訪的都是一些什么樣的朋友?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①精細地朗讀課文,細細品味,自主探究,討論明確: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詩
白云——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
懸崖—一爺爺一一給人清凈、無雜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莢)
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
老柏樹——慈祥——恩澤、遮雨
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
歸鶴——伴我披月回家女
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為什么卻說成“山中訪友”?
[討論明確]
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
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走進畫面中,走進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感到更加親切,似乎我們也隨著把自己想像為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③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體驗與反思
、儋|疑交流
我們隨著“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向同學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
[教師小結]
當你帶著好奇和輕松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
并且,你還會感悟到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
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谕卣寡由熳鳂I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成為游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為角色,與游人互訴心聲。
寫一段文字,字數不限,下節課交流。
【山中訪友詳細教案】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說課稿05-03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2-23
人教版山中訪友課文原文07-26
課文《山中訪友》教后記12-17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5篇)01-14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04-14
山中訪友散文讀后感02-09
課文山中訪友課后反思12-18
課文《山中訪友》教后記示范12-16
山中訪友原文與課程實錄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