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欣賞》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欣賞》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欣賞》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圖案,體會圖形排列的規律,感受圖形的美。
2、用基本圖形的平移、旋轉、對稱,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
重點難點:
1、通過欣賞圖案,體會圖形排列的規律,感受圖形的美。
2、會利用基本圖形的平移,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教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案
呈現教材中的圖案讓學生欣賞。
這些圖案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案的特點。
二、設計圖案
這些圖案是怎樣得到的,你想動手做一做嗎?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個圖嘗試畫出來。
1、找出一個基本的圖形。
2、在紙板上畫出基本圖形并剪下來。紙板上的大小要與方格紙上的大小一樣。
過程要求
1、利用平移、旋轉和對稱,將基本圖形畫在方格紙上,組成美麗的圖案。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三、課堂活動
(一)完成課本35頁的活動①
1、活動準備。
取硬紙板一塊,剪成正方形
2、按課文要求制作圖案。
3、將基本圖形平移,形成一幅圖案,并涂上你喜歡的顏色。
(二)完成課本35頁的活動②
讓學生先觀察這些基本圖案是怎樣得到的,然后選擇其中一個設計美麗的花邊。
(三)完成課本35頁的活動③
在附頁中設計喜歡的圖案
三、總結
回家收集漂亮的圖案,看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到全班交流。
教學反思:
教材呈現了六幅圖案,供學生欣賞,這六幅圖分別是由對稱、平移和旋轉形成的'。體會圖案形成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本節課引導學生觀察這六幅圖案是怎樣的得到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成的過程,如第四幅圖是由半圓通過旋轉的得到的。
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欣賞》教案 2
教學構想:
1.設計與觀察相結合。設計是頭腦中積累一定素材后的創造,沒有圖案的積累,很難設計出好的圖案,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利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形成的圖案,并說說這些圖案的特點是什么。在此基礎上,安排學生設計。在設計初期,由簡單到復雜,由模仿到創造,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自己風格的圖案設計。
2.設計與計算機相結合。有些圖案在方格紙上設計會影響圖案的美觀,有的甚至難以設計,利用計算機進行圖案設計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同時利用計算機設計圖案為學生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創造性活動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因此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進行設計。
3.設計與欣賞相結合。在班上舉辦“我是未來設計師”圖案設計展覽,在相互欣賞中感受圖形的美,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案
1.在優美的旋律中,教師依依展示各種圖案,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欣賞。隨后,學生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收集的圖案,再次欣賞。學生在欣賞時眼里流露出贊嘆之神。
2.觀察這些圖案是怎樣得到的。
生1:這塊桌布中的圖案是利用長方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生2:這塊絲巾的圖案是利用一朵菊花通過平移得到的。
生3:我這件毛衣上的圖案是利用三角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生4:教室窗簾的圖案是把小卡通人通過平移得到的。
……
3.欣賞了這么多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生1:一個字“美”。
生2:他們都是通過平移和旋轉得到的圖案。
生3:欣賞了這些圖案,現在我也想設計了。
師:真聰明,不但欣賞了它的形,還觀察到了它的本質。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放飛思想去設計開誰的圖案創作得最有特色。
【通過欣賞,學生初步體驗了運用平移,旋轉,在設計圖案中的樂趣,同時激活了他們創作的`】
二、動手設計,深化對平移,旋轉的認識。
1.在正方形紙上設計基本圖案(要求其中有一至兩個基本幾何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在紙上繪制你喜歡的花邊圖案。
2.用一塊硬紙片剪出一個你喜歡的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繪制一幅圖案(對于設計2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設計)
【通過設計,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把數學知識與美術,計算機等學科的知識有機結合,從而設計出心中最美麗的圖案】
三、展示作品,體驗設計樂趣。
師:“我是未來設計師”圖案設計展覽現在開幕,請每位“設計師”介紹自己的圖案設計構想與特點。
生1:我想設計一幅七彩雪花圖,而這些雪花又非同一般的雪花圖,于是我將自己的名字(張珉玥)用漢語拼音打出來,再利用旋轉就得到一朵雪花,然后將這朵雪花進行平移便制作成了這幅七彩雪花圖。
生2:我設想能否將三角形通過切拼制作圖案呢?于是,我嘗試在計算機上講一個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切下來再拼到其他地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然后我將這個圖案平移便得到了一條花邊圖案。
生3:我是用硬紙剪了一條小魚,在通過平移得到的。
【在相互欣賞中,感受圖形美,體驗成功喜悅】
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欣賞》教案 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8頁數學欣賞。
教學目標:
1.通過選擇生活中有趣而美麗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
2.引導學生嘗試繪制美麗的圖案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培養審美意識;
2.繪制美麗圖案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課件1:生活中美麗圖案的視頻(課前拍攝我們身邊的美麗圖案)。
課件2:課本上美麗圖案制作的動畫演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播放視頻或(圖案圖片)(包裝盒上的圖案、門上的圖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圖案、商標圖案、等)
2.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想說什么?
3.在你的周圍你還見到了哪些有趣的圖案?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欣賞和制作美麗的圖案。
二、欣賞美麗的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
2.小組內進行交流。
3.小組代表匯報研究結果。(匯報你發現的這些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4.多媒體動畫演示圖案形成的過程。
5.教師小結。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律。
三、繪制美麗的圖案。
1.小組內討論下面美麗圖案是由哪個基本的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而來的?繪制的步驟應該是什么?
2.組長匯報交流的結果。
3.多媒體再次演示繪制的步驟,并閱讀課本上繪制的方法;
4.討論繪制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5.操作活動:開始繪制圖案活動,播放輕松音樂,教師巡回參與指導。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1.作品展示:把學生畫的圖案全部張貼在教室的四周,全體學生下座位參觀作品。
2.學生評價
①選對你印象最深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是畫得好的,也可以是畫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②教師系統評價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欣賞》教案 4
學材分析
圖案很美,學生能夠喜歡。
學情分析
學生對圖案的繪制過程不是非常清楚。
學習目標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
2、在設計圖案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的特點。
3、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導學策略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
導學流程設計: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總結
教 師預設
學 生活動
1、看一看
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案組成的'?經過了哪些變化?
2、涂一涂
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準備怎樣涂?涂出來會是什么樣子?
3、展示交流
4、書中第2題方法同上
5、做一做
先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設計,再讓學生說說設計方案。最后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進行物品中和標志的設計。
6、總結
看一看
涂一涂
展示交流
做一做
六年
教學反思
學生很喜歡感受到了數學的美。
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欣賞》教案 5
設計說明
鑒于本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設計通過欣賞生活中的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制作圖案的興趣。復習前面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
2.培養合作意識,體會數學情感。
本設計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中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通過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的作品進行評價,在同學交流和教師總結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收集到的各種美麗圖案。
學生準備:花瓣圖案方格紙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激起興趣。
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一下我們生活中的美。(課件出示圖案)這是五環旗,由圓這個基本圖形組成,再看盤子底部的花紋、摩天輪、鐵柵欄、窗花,還有這個以花瓣為基本圖形組成的紫荊花圖案,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們。
師:你們知道這些圖案美在哪兒嗎?這么美的圖案,藝術家是怎樣設計出來的?看到這些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想呢?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和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美麗的圖案,學生不僅能感受到圖案本身的美,還能感受到軸對稱、平移或旋轉在其中的應用,激起學生探究美麗圖案的欲望,喚起學生制作美麗圖案的興趣。在指導學生欣賞美麗圖案的同時加深對圖形變換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為接下來的自主設計做準備。
⊙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觀察、分析圖案。
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圖案,讓學生觀察后提問:花瓣圖案是怎樣得到的.?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欣賞花瓣圖案,觀察、分析圖案的構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變成復雜圖形的過程,明確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
2.小組相互交流并匯報。
(1)教師要求學生拿出手中的花瓣圖案,在自己的方格紙上動手擺一擺,并提問:圖案A是通過怎樣的操作得到花瓣圖案的?
(2)學生討論、操作,然后請幾名學生展示。
①圖形A連續旋轉得到花瓣圖案。
②畫出圖形A的軸對稱圖形,再利用旋轉或軸對稱得到花瓣圖案。
(利用課件展示學生總結的兩種方法)
(3)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方法外,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后匯報,教師借助課件演示變化過程)
方法一:先旋轉后對稱。
先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B;再以圖形A和圖形B為基本圖形,以點O所在水平直線為對稱軸作圖形A和圖形B的軸對稱圖形,就可以得到花瓣圖案。
方法二:先旋轉后平移。
先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B;再將圖形A向右平移3格,然后向下平移3格;最后將圖形B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圖案。
方法三:先對稱后旋轉。
以點O所在豎直直線為對稱軸作圖形A的軸對稱圖形B;以圖形A和圖形B為基本圖形,繞點O將圖形A和圖形B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180°,就可以得到花瓣圖案。
方法四:先對稱后平移。
以點O所在豎直直線為對稱軸作圖形A的軸對稱圖形B;將圖形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3格;將圖形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圖案。
方法五:先平移后對稱。
將圖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圖形C;以點O所在水平直線為對稱軸作圖形C的軸對稱圖形B;以點O所在豎直直線為對稱軸作圖形C的軸對稱圖形D,得到花瓣圖案。
方法六:先平移后旋轉。
將圖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圖形C;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B;將圖形C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D,得到花瓣圖案。
師:在經歷了動腦、動手相結合的設計過程后,我們發現圖案的設計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對稱、平移和旋轉的基本方法,便可以自如運用這些知識制作出美麗的圖案。
【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欣賞》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欣賞教案11-18
數學欣賞教案08-28
精選教案數學欣賞04-25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欣賞》教案08-25
數學欣賞教案(15篇)11-19
數學欣賞教案19篇11-18
數學欣賞教案15篇11-18
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2-22
數學欣賞教案(通用22篇)11-08
數學欣賞教案(集合15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