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數乘小數》優秀教案
《小數乘小數》是小學數學教學一個重點,也是基礎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數乘小數》優秀教案,我們來看看是怎么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教導的吧!
《小數乘小數》優秀教案
教學內容:
《小數乘小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2.使學生經歷探索與歸納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小數乘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遷移
1.口算,說一說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
3×4= 30×40= 300×40=300×4000=
2.列豎式計算,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6×3 0.46×20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安排復習積的變化規律與小數乘整數,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發現問題。
課件呈現例3情境圖。
(1)學生收集數學信息,自己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說一說2.4×0.8與前面學習的小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
(3)出示課題:小數乘小數。
(設計意圖:從計算“宣傳欄的`面積”導入,既復習了計算面積的知識,又引出了“小數乘小數”的數學問題。)
2.嘗試計算,引導推理。
(1)估一估,確定積的范圍。
先估計一下,“2.4×0.8”的積大約是多少。
把2.4和0.8分別看成最為接近的整數,所以積大約是2平方米。
(設計意圖:在列豎式計算之前先估算,為筆算的結果確定大致范圍。)
(2)猜一猜,嘗試算法。
根據計算小數乘整數的經驗,想一想:用豎式計算小數乘小數可以怎樣計算?
(把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先按整數乘法進行計算,再點上小數點。)
(3)試一試,體會算理。
學生嘗試列式計算,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如下三種情形:
①2.4米=24分米0
.8米=8分米24×8=192(平方分米) 192平方分米=1.92平方米
組織學生思考、討論:積是19.2還是1.92,為什么?
學生可能有兩種解釋:
解釋一:把2.4米和0.8米分別改寫成分米作單位,算出面積是192平方分米,再還原成平方米作單位,所以積是兩位小數。
解釋二:運用“積的變化規律”和“小數點移動規律”,計算時把2.4和0.8分別看作24和8,兩個因數都乘了10,算出的積192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0。為了讓積不變,就要把192除以100。
出示分析推理圖。
看著分析圖,引導學生完整敘述整個推理過程。
小結:兩個因數都乘10后,得到的數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0,要求原來的積,就要反過來把現在的積除以100,從積右邊起數出兩位,點上小數點。
(4)驗一驗,確定結果。
通過推理,我們驗證了2.4×0.8=1.92,和估計的結果是一致的,積確實是2平方米左右。
【《小數乘小數》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小數乘小數的教案04-17
《小數乘小數》 說課稿02-19
小數乘小數教案范文(精選3篇)03-07
小數乘整數教案06-14
小數乘整數教案02-13
《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07-27
《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02-18
《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04-24
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04-15
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