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踏莎行·碧海無波》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12-13 11:59:46 王娟 古籍 我要投稿

《踏莎行·碧海無波》原文、翻譯及賞析

  《踏莎行·碧海無波》是宋代詞人晏殊的詞作。此詞寫離愁別恨,作者回憶了過去的離別之景,表達了對閨中人的牽掛,凄哀婉轉。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踏莎行·碧海無波》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踏莎行·碧海無波

  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翻譯

  碧海波平無險阻,瑤臺有路可通行。細思量,當初就該雙飛去。想當時,輕別意中人,現如今,山高水遠何處尋。

  灰塵落綺席,煙霧鎖香閨。寫好的書信,如何送給你。登高樓極目望遠方,蕭蕭細雨灑梧桐,天已近黃昏。

  注釋

  碧海:傳說中的海名。

  瑤臺:指傳說中的神仙居處。

  思量:考慮;忖度。

  意中人:心中所眷戀或屬意的人。

  綺席:華麗的席具。古人稱坐臥之鋪墊用具為席。

  香閨:青年女子的內室。

  紅箋:紅色箋紙。

  附:帶去。

  賞析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賦性“剛峻”(《五朝名臣言行錄》),處事謹慎,沒有流傳什么風流艷事。他自奉儉約,但家中仍然蓄養歌妓,留客宴飲,常“以歌樂相佐”(《避暑錄話》)。他喜歡納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會在男女愛情上產生多少離愁別恨,但他詞中寫離愁別恨的卻頗多。這可能和當時寫詞的風氣有關:酒筵歌席上信手揮寫,以付歌妓、藝人歌唱,內容不脫晚唐、五代以來的“艷科”傳統;也可能和文學創作的特點有關:它可以描寫人們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寫照。但晏殊寫的這類詞,也不像完全脫離自身生活的客觀描寫,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這樣的一首詞。

  此詞寫別情。上片起首三句:“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楚辭·離騷》有瑤臺這個詞,但可能從《穆天子傳》寫西王母所居的瑤池移借過來,指陸上仙境。說要往海上仙山,沒有波濤的險阻,要往瑤臺仙境,也有路可通,原來可以雙飛同去,但當時卻沒有這樣做;此時“思量”起來,感到“不合”,有些后悔。接著兩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是說放棄雙飛機會,讓“意中人”輕易離開,此時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長水遠”,不知她投身何處了。“輕別”一事,是產生詞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癥結所在。一時的輕別,造成長期的思念,“山長”句就寫這種思念。它和作者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詞中的“山長水闊知何處”,同一意境。

  下片,“綺席凝塵,香閨掩霧”,寫“意中人”去后,塵凝霧掩,遺跡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紅箋小字憑誰附”,音訊難通,和《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的“欲寄彩箋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樓目盡欲黃昏”,既然人已遠去,又音訊難通,那么登高遙望,也就是一種癡望。詞中不直說什么情深、念深,只通過這種行動來表現,顯得婉轉含蓄。最后接以“梧桐葉上蕭蕭雨”一句,直寫景物,實際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長。比較起來,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雖然妙極,還是失之顯露;而作者的《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詞中的“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另一首《踏莎行·小徑紅稀》的“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結筆的妙處正相同,都是以景結情。

  這首詞寫離愁別恨,側重“輕別”,有其“個性”;它從內心的懊悔和近癡的行動來表現深情,婉轉含蓄,不脫晏殊詞的特點;而結筆為最妙,蘊藉而韻高,尤堪玩賞。

  創作背景

  《踏莎行·碧海無波》當作于天圣五年(1027)作者貶知宣州途中。作者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此詞即在途中所作。

  名家點評

  唐圭璋《全宋詞》:“文章贍麗,應用不窮,閑雅有情思”。

  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后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宛麗,有《珠玉詞》。亦工詩善文,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

  試題

  (1)這首詞所描繪的暮春初夏景象由哪兩幅圖景組成?詩人借此抒發了內心怎樣的情懷?請簡要說明。(4分)

  答:

  (2)“翠葉藏鶯,朱簾隔燕”在結構上起到怎樣的作用?請結合全詞作分析。(4分)

  答:

  參考答案:

  (1)包括出游時的郊外之景和歸來后的日落之景。抒發了詩人對韶光易逝的惆悵、惋惜的情懷。(4分。兩幅圖景各1分,情懷1分,分析1分。)

  (2)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這兩句詩分寫室外與室內,一承上,一啟下,轉接自然,不著痕跡。上句說翠綠的樹葉已經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引出下面對室內景象的描寫。(4分。作用2分,分析各1分。)

【《踏莎行·碧海無波》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踏莎行·碧海無波原文翻譯賞析08-23

踏莎行·碧海無波原文及賞析10-30

踏莎行·碧海無波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3-29

踏莎行·碧海無波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1-27

踏莎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5-04

踏莎行原文及賞析05-09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譯及賞析06-07

姜夔《踏莎行》原文及翻譯賞析04-24

踏莎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