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辛公義隴西狄道人也原文及譯文

時間:2024-01-09 09:46:09 煒玲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辛公義隴西狄道人也原文及譯文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辛公義隴西狄道人也原文及譯文,歡迎大家分享。

  辛公義,隴西狄道人也。公義早孤,為母氏所養,親授書傳。周天和中,選良家子任太學生,以勤苦著稱。武帝時,召入露門學①,令受道義。每月集御前令與大儒講論,數被嗟異,時輩慕之。

  從軍平陳,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養,孝義道絕,由是病者多死。公義患之,欲變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檢部內,凡有疾病,皆以床輿來,安置廳事②。暑月疫時,病人或至數百,廳廊悉滿。公義親設一榻,獨坐其間,終日連夕,對之理事。所得秩俸,盡用市藥,為迎醫療之,躬勸其飲食,于是悉差,方召其親戚而諭之曰:“死生由命,不關相著。前汝棄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臥其間,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兒復差!汝等勿復信之!敝T病家子孫慚謝而去。后人有遇病者,爭就使君,其家無親屬,因留養之。始相慈愛,此風遂革,合境之內呼為慈母。

  后遷牟州刺史,下車,先至獄中,因露坐牢側,親自驗問。十余日間,決斷咸盡,方還大廳。受領新訟,皆不立文案,遣當直佐僚一人,側坐訊問。事若不盡,應須禁者,公義即宿廳事,終不還合。人或諫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無德可以導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乎?”罪人聞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諍訟者,其鄉閭父老遽相曉曰:“此蓋小事,何忍勤勞使君。”訟者多兩讓而止。

  仁壽元年,追充揚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恐其部內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預令屬公義。公義答曰:“奉詔不敢有私!奔爸翐P州,皆無所縱舍,暕銜之。及煬帝即位,揚州長史王弘入為黃門侍郎,因言公之短,竟去官。

 。ā端鍟ぱ魝鳌罚

  注:①露門學:古代學校的名稱。②廳事:官府辦公的地方。

  17.(4分)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A. 以功除岷州刺史( ) B. 皆以床輿來 ( )

  C. 躬勸其飲食,于是悉差( ) D. 訟者多兩讓而止( )

  18.(2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暑月疫時,病人或至數百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C. 因分遣官人巡檢部內

  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

  D. 前汝棄之,所以死耳

  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

  19. (2分)下列四句,與其中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后人有遇病者B.宋人有得玉者

  C.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D.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20.(6分)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每月集御前令與大儒講論,數被嗟異,時輩慕之。

 。2)后遷牟州刺史,下車,先至獄中,因露坐牢側,親自驗問。

  21.(2分)本文表現辛公義的什么樣的品格

  22.(3分)依據文本,請概述出辛公義在岷州、牟州、揚州做官時的事跡:

  A.在岷州刺史任上:

  B.在牟州刺史任上:

  C.在揚州道黜陟大使任上:

  參考答案:

  17.(4分)A. 授予官職 B. 抬 C.同“瘥”,病愈 D. 雙方,兩方

  18.(2分)D(所以:……的原因)

  19.(2分)C(A.B.D均是定語后置)

  20.(6分)(1)每月集中到皇帝面前,讓他和大儒們講論道義,多次受到贊嘆,當時的同輩人仰慕他。(得分點:御前 數 嗟異)

 。2)后來升遷為牟州刺史,他一到任,先到獄中,露天坐在室外監牢旁邊,親自查驗審問犯。)(得分點:下車 露 驗問)

  21.(2分)勤政愛民

  22.(3分)A. 辛公義用實際行動改變了岷州親屬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風氣。

  B. 辛公義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監獄中不再有積壓的案子。(或:辛公義不辭辛勞審理案件,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動,誠心服罪;颍盒凉x的辛勞感動了老百姓,以后再有要打官司的人,就相互忍讓體諒對方而停止訴訟。)

  C. 辛公義不愿意徇私舞弊,得罪了豫章王,后來豫章王的部下在隋煬帝面前說了辛公義的壞話,使他被撤職。

  參考譯文

  辛公義是隴西狄道人。公義很小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撫養,母親親自教授兒子讀書識禮。北周天和年間,朝庭選拔清白人家的子弟入太學學習。公義在太學學習期間因勤奮刻苦而受人稱道。北周武帝時,辛公義受朝庭征召進入露門學,這使他接受了更深地道義熏陶。當時武帝每月都召集辛公義與大儒們在御前講學論道,辛公義的學識常常為大儒所嘆服,被認為是奇才,同輩也都很敬慕他。

  辛公義從軍平定陳國。因戰功被授予岷州刺史。岷州當地的習俗畏懼人得病,一個人一旦有了病,全家就都躲避他。即使父子、夫妻之間也不盡互相侍侯照料的責任,孝義之道全都斷絕。因此病人很多都死掉了。公義對此深感憂慮,打算改變這種陋習。于是分派部下巡視檢查岷州各地,凡有得病的,都用床抬到刺史府內,安置在刺史辦公的大堂上。當時正值暑天,疾病暴發,病人有時多達數百人,大堂甚至走廊全都安置了病人。公義給自己在廳堂上安置一榻,就在此辦公休息,夜以繼日。公義自己每月的薪酬全都用來給病人買藥。為病人請醫生診病治療,親自給病人喂飯喂藥,(鼓勵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樣病人差不多都治愈了。到這時,公義才召來病人的父母親屬告示他們說:“人的死生是由命運決定的,和親人得病沒有多少關系,以前你們的親人一旦得病你們就拋棄他,所以病人只有等死罷了,F在我把得病的人都聚集在一起,我自己早晚坐臥在病人之間,如果說傳染的話,那我怎么能不死呢?病人又怎么能痊愈呢?你們再也不要相信懼怕病人的陋習了!蹦切┎∪说淖訉O親屬都滿面慚愧,道謝后離開。這以后岷州地方人有得病的,爭相到刺史府找辛公義,病人在岷州當地無親屬的,公義就收養他們。人與人互相之間慈愛的風氣開始形成。而畏懼病人的陋習遂得以革除。全岷州的人都稱呼公義為慈母。

  公義后來升遷為牟州刺史。剛一到任,先視察監獄積案。自己就在牟州牢房旁邊的院子里辦公,親自審問案犯。十多天里,積案差不多審結完了,這才回到刺史府大堂辦公。凡是新的訴訟案件,公義都不按陳規立文案,而是派遣值班的下屬官員一人,坐在旁邊審問。如果案件沒有及時審結,仍須暫時收監的,公義就住在審案辦公的地方,始終不回家。有人勸諫他說:“審理案件有程序,使君何必這樣自討苦吃呢?”公義回答說:“我無德無才,不能教化百姓向善,仍讓百姓受牢獄之災,那里有百姓被關在獄中而刺史卻心安理得的呢?”那些有罪的人聽到這番話,都誠心服罪。以后再有要打官司的人,鄉間德高望重的父老就立即告誡他們說:“這點小事,你們怎么忍心辛勞使君大人。”想要打官司的人很多就相互忍讓體諒從而停止訴訟。

  編者簡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后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后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于《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征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后,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魏徵自少孤苦貧寒,雖窮困潦倒但有大志向,早年不事生業,出家成為道士。他喜好讀書,涉獵廣泛,眼見天下將要大亂,尤其屬意于縱橫之說。x

  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九月,元寶藏起兵響應瓦崗起義軍首領李密,期間寫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發現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魏徵為元帥府文學參軍,掌記室。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未能采納。

  大業十四年(618年),占據洛陽的軍閥王世充攻擊倉城、洛口等地,均被李密擊敗。這時,魏徵對李密的長史鄭颋說:“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取得戰功得不到賞賜。還不如深溝高壘,占據險要,與敵人相持,待到敵人糧盡而退時,率軍追擊,這才是取勝之道。洛陽沒有了糧食,王世充無計可施就會與我軍決戰,這時我們卻不跟他交戰!编嶏F對魏徵的話不以為然,認為這是老生常談。魏徵反駁道:“這是奇謀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談呢。”于是拂袖離去。

  歸唐獻策

  武德元年(618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而李密部將李勣尚且占據著李密原來管轄的領土,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據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從。魏徵毛遂自薦,請求安撫山東,于是被授為秘書丞,趕赴黎陽。經過魏徵寫信勸導,李勣決心歸唐,并開倉運糧,接濟淮安王李神通。九月,夏王竇建德率軍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擋不住,轉駐黎陽,又被竇建德擊敗。魏徵、李神通、李勣等人都被竇建德俘虜。竇建德起用魏徵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派出秦王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軍來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并將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聽聞魏徵的名聲,請他擔任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竇建德舊部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于是自請出討劉黑闥,將其擒斬,平定山東。

  轉仕太宗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誅殺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自己安排到別的地方去,于是派人把魏徵帶來,問道:“你為什么要離間我們兄弟?”聞言者都為魏徵擔憂。魏徵只是據直回答:“先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的禍事了。”李世民素來看重魏徵的才能,此時見他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便將其赦免,授為詹事府主簿,從而將他吸納為自己的幕僚。

  玄武門之變不久后,李世民擢升魏徵為諫議大夫。武德九年(626年)七月十一日,又命他安撫在河北的李建成、李元吉舊部,允許便宜從事。魏徵到磁州時,正巧遇到押送前東宮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的囚車正在駛向長安。魏徵對副使李桐客說:“我們動身時剛得到詔命,前東宮、齊王府的舊人都一律赦免不問。現在又把李思行等押送京師,這樣做其他的人誰還再相信詔令而不疑慮呢?朝廷派我們安撫山東,人們一定不會相信,這豈不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況且有關國家利益,明白了沒有不去做的,寧可自己承擔責任,也不能損害國家大計。現在如果釋放李思行他們,不再追究他們的罪責,那么信義的感召就會遠達天下。古時大夫出使,只要是對國家有利,就可以自己做主。況且我們這次出使,主上賜予便宜行事的權力。主上既然對我們以國士相待,我們怎能不以國士相報呢?”李桐客同意,當即釋放了李思行等人,并上書呈報李世民。李世民覽奏后非常高興。同年八月,李淵禪位,李世民登基,封魏徵為鉅鹿縣男。

  犯顏直諫

  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有治國的才干,性情又耿直,從不退縮屈服,李世民與他談論,總能欣然接受他的意見。魏徵也為遇到賞識自己的君主而喜不自勝,于是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說出來,毫不隱瞞。李世民曾經慰勞魏徵說:“您所陳述進諫的事,前后有二百多項,不是至誠報效國家,怎么能夠這樣?”

  貞觀元年(627年),魏徵被擢升為尚書左丞。一次,太宗派人征兵,中書令封德彝上奏道:“中男雖不到十八歲,其中身體魁梧壯實的,也可一并征發!崩钍烂裢。敕令傳出,魏徵堅決反對,不肯簽署,如是往返四次。李世民大怒,將他召進宮中責備道:“中男中魁梧壯實的,都是那些奸民虛報年齡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們有什么害處,而你卻如此固執!”魏徵答道:“軍隊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數眾多。陛下征召身體壯健的成丁,用正確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無敵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增加虛數呢!而且陛下總說:‘朕以誠、信治理天下,欲使臣下百姓均沒有欺詐行為!F在陛下即位沒多久,卻已經多次失信了!”李世民驚愕地問:“朕如何失信了?”魏徵答道:“陛下剛即位時,就下詔說:‘百姓拖欠官家的財物,一律免除!嘘P部門認為拖欠秦王府國司的財物,不屬于官家財物,仍舊征求索取。陛下由秦王升為天子,秦王府國司的財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又說:‘關中地區免收二年的租調,關外地區免除徭役一年!痪糜钟须妨钫f:‘已納稅和已服徭役的,從下一年開始免除!绻诉已納稅物之后,又重新征回,這樣百姓不能沒有責怪之意,F在是既征收租調,又指派為兵員,還談什么從下一年開始免除呢!另外與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守宰,日常公務都委托他們辦理;至于征點兵員,卻懷疑他們使詐,這難道是以誠信為治國之道嗎?“李世民聽后,高興地說:”以前朕認為你比較固執,懷疑你不通達政務,現在看到你議論國家大政方針,確實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講信用,則百姓不知所從,國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過失很深吶!“于是不征點中男做兵員,并賜給魏徵一只金甕。

  貞觀二年(628年),嶺南部落首領馮盎、談殿等人互相爭斗,許久沒有入朝。地方州府前后十幾次奏稱馮盎謀反,李世民遂令將軍藺謩等征發江、嶺數十州兵馬,準備大舉討伐。魏徵勸諫說:“中原剛剛平定,嶺南路途遙遠、地勢險惡,有瘴氣瘟疫,不可以駐扎大部隊。而且馮盎反叛的情狀還沒有形成,不宜興師動眾!崩钍烂裾f:“上告馮盎謀反者絡繹不絕,怎么能說反叛的情狀還沒有形成呢?”魏徵答道:“馮盎如果反叛,必然分兵幾路占據險要之地,攻掠鄰近州縣。現在告發他謀反已有幾年了,而馮氏兵馬還沒出境,這明顯沒有反叛的跡象。各州府既然懷疑馮氏謀反,陛下又不派使臣前去安撫,馮氏怕死,所以不敢來朝廷。如果陛下派使臣向他示以誠意,馮氏欣喜能免于禍患,這樣可以不必勞動軍隊而使他順從!崩钍烂袼煜铝钍毡,并遣使往嶺南慰問馮盎,使馮盎派出他的兒子馮智戴隨使臣回朝。李世民事后感嘆:“魏徵讓我派遣一個使者,嶺南就得以安定,勝過十萬大軍的作用,不能不加賞!庇谑琴n給魏徵絹五百匹。

  有人誹謗魏徵包庇自己的親戚,李世民派御史大夫溫彥博去查辦,結果查無實據,溫彥博向李世民宗奏道:“魏徵作為一個臣子,應該使自己的行為顯明,他不能遠避嫌疑,以致遭受這些沒有根據的誹謗。雖然沒有私情,也應當受到責備!庇谑抢钍烂褡寽貜┎┐孀约喝ヘ焸湮横,并說:“從今以后,行為不得不存痕跡。”第二天,魏徵入朝上奏說:“臣聽說君臣一心,如同一個整體。置國家大事于不顧,一味追求行為顯露痕跡,如果君臣上下都共同遵循這條道路,那么國家的興衰就難以預料了!崩钍烂翊蟾畜@異,且改變臉色道:“我已經悔悟這件事了。”魏徵又跪下說:“希望陛下讓臣做良臣,不要讓臣做忠臣!崩钍烂駟枺骸爸页、良臣有不同的地方嗎?”魏徵說:“稷、契、咎陶(皋陶)就是良臣,龍逢、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使自身獲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稱號,子孫世代相傳,福祿無邊。忠臣自身遭禍被殺,君主陷于愚昧、兇暴的境地,國破家亡,只得到一個忠臣的空名。從這說來,忠臣、良臣相差就遠了。”李世民深深地被魏徵的話打動了,又賜給他絹五百匹。

  后來,李世民對親近的大臣說:“我聽說西域有一個胡族的商人得到一粒寶珠,用刀割開身上的肉,將寶珠藏在里面,有這么回事嗎?”大臣答道:“有這回事。”李世民說:“人們都知道此人愛珍珠而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官吏受賄貪贓依法受刑,和帝王追求奢華而遭致國家滅亡,這與胡族商人的可笑有什么區別呢?”魏徵說:“從前魯哀公對孔子說:‘有的人非常健忘,搬家而忘記自己的妻子!鬃诱f:‘還有比這嚴重的,夏桀、商紂均貪戀身外之物而忘記自己的身體!彩沁@個道理!崩钍烂裾f:“對。朕與你們應當同心合力,相互輔助,以免被后人恥笑。”

  同年十月,李世民因瀛州刺史盧祖尚悔任往交州為官,屢次推辭,故而在暴怒之下命令將其斬殺。不久之后,李世民又感到后悔。一次,他與魏徵等人議論:“齊文宣帝是怎么樣一個人?”魏徵答道:“齊文宣帝狷狂暴躁,然而人與他爭論時,遇到理屈詞窮時能夠聽從對方的意見。當時前青州長史魏愷出使梁朝還朝,拜為光州長史,不肯赴任,宰相楊愔奏與文宣帝。文宣帝大怒,召入宮中大加責備。魏愷說:‘我先前任大州的長史,出使歸來,有功勞沒有過失,反而改任小州的長史,所以我不愿意成行。’齊文宣帝回頭對楊愔說:“他講得有道理,你就寬赦他吧。’這是齊文宣帝的長處!崩钍烂衤牶笳f:“有道理。先前盧祖尚雖然缺少做大臣的道義,朕殺了他也過于粗暴,如此說來,還不如齊文宣帝!”遂下令恢復盧祖尚子孫的門蔭。

  貞觀三年(629年)二月,魏徵以尚書右丞“守秘書監”,開始參預朝政。當時房玄齡、王珪執掌朝廷內外官吏的考核,治書侍御史權萬紀上奏稱有不公之處,李世民命潞國公侯君集重加推勘。魏徵勸諫道:“房玄齡、王珪均是朝中舊臣,素以忠誠正直為陛下所信任,所考核的官員過多,中間能沒有一二個人考核失當?體察其實情,絕不是有偏私。假如找到失當之處,那就不可信,怎么能重新擔當重任呢!而且權萬紀近來一直在考堂敘職,并沒有任何駁正,等到自己沒得到好的考核結果,才開始陳述意見。這正是想激怒陛下,并非竭誠為國。假如推問后得到考核失當的實情,于朝廷也沒有什么益處;如果本來便虛妄,徒失陛下委任大臣的一片心意。臣真正關心的是國家政體,不敢袒護房、王二人!袄钍烂衤犃T,遂不再過問此事。

  濮州刺史龐相壽因貪污被解職,上表陳情自己曾供職于秦王府。李世民念舊,憐惜龐相壽,想讓他官復原職。魏徵勸諫說:“秦王府的舊僚,現居朝廷內外官的很多,臣擔心每個人都仗恃您的偏袒,而讓那些真正行為端正的人恐懼。”李世民欣然采納他的意見,僅賜帛于龐相壽而已。

  貞觀四年(630年),高昌王麴文泰準備入京朝見,西域各國都想乘機派使者進貢,李世民讓麴文泰的使臣厭怛紇干前去迎接西域各國使臣。魏徵規勸說:“天下剛剛平定,戰亂的創傷還未恢復,如果稍有勞役,自己就不得安寧。往年文泰入京朝見,所過州縣,尚且疲于供給,何況再加上這些人(指西域各國使臣)。假如讓這些人以商人的身份來往,邊地人民就會因此得利;如果作為賓客前來,中國(指唐朝)就會消耗大量資財而深受其害。漢建武二十二年,天下已經安定,西域請求東漢設置都護、送侍子進京,漢光武帝不準許,是不愿因為蠻夷而使中國消耗勞力資財受害,F在如果答應十國使者入京進貢,它們的使者不下千人,將使邊地各州怎么應付?人的心性各異、頭緒萬端,過后即使后悔,恐怕就來不及了!崩钍烂裾J為魏徵的意見很好,馬上派人追趕、制止已經出發的厭怛紇干。

  長樂公主李麗質因長孫皇后所生,李世民對她特別鐘愛,將她許配給長孫無忌之子長孫沖。貞觀六年(632年,《舊唐書·魏徵傳》記為貞觀五年)開始準備嫁妝,李世民對眾臣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鐘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贝蟪技娂姳硎尽氨菹滤鶒,欲少加之”,于是皆進言請求加倍于永嘉長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對此表示反對。因為永嘉公主乃是長樂公主的姑姑。此舉逾越了禮制。李世民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嘆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并對他大加贊賞。特地派人前去賞賜給魏徵絹四百匹、錢四百緡,并傳口訊說:“聽聞你正直,現在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辈痪,魏徵晉爵為郡公。

  貞觀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尚書省長期積壓沒有判決的訴訟案,李世民命魏徵秉公處理。魏徵不大熟悉法律,但能抓住根本原則,依實際情況處理,大家都心悅誠服。

  貞觀八年(634年),陜縣丞皇甫德參上書觸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認為這是毀謗。魏徵進言說:“從前賈誼在漢文帝時上書,曾說到‘可以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為帝王長嘆息的事有六件’。從古以來上書奏事,往往言辭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動人主的心。言辭激切就近似毀謗,陛下你應該仔細想一下這樣的事對還是不對!崩钍烂裼X得魏徵說的有道理,下令賞賜給皇甫德參帛二十段。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對她思念無法停止,為了緩解思憶之苦,便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妻子的陵墓,還讓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讓魏徵陪同,并指著昭陵的方向問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說:“臣眼力昏花,不能看見!崩钍烂駟枺骸霸趺磿䴖]看見,那是昭陵!”魏徵聞言回答:“以為陛下望的是獻陵(唐高祖陵寢),如果是昭陵,臣當然看見了! 李世民聽后明白魏徵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顧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親。于是便哭著下令拆掉了層觀。

  當時,李世民命魏徵主編《周書》《梁書》《陳書》《齊書》及《隋書》。書成之后,魏徵被加授為左光祿大夫,進封鄭國公,獲賜物二千段。

  貞觀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東巡洛陽,住在顯仁宮,因州縣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譴責。魏徵告訴李世民當初隋煬帝楊廣曾在此讓附近的百姓上貢,貢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費。

  貞觀十二年(638年),禮部尚書王珪上奏說:“三品以上的官員在路上遇到親王,都下車,違反法度來表示恭敬,這違背了禮儀的標準!崩钍烂裾f:“你們自己的地位都尊貴,就輕視我的兒子嗎?”魏徵進言說:“從古至今,親王列在三公之下,F在三品都是天子的列卿和八座之長,為親王降乘,不是親王所應承受的禮節。求之于舊例,又沒有可以作為憑證的依據;施行于當今,又違背了國法。”李世民說:“國家所以立太子,是準備他做國君。然而人的長短,不在老少,假如沒有太子,那就依次立太子同母的弟弟。這樣說來,怎么能輕視我的兒子呢?”魏徵說:“殷代崇尚質樸,有兄長去世其弟即位的禮義;自周以來,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長子,以這杜絕各個兄弟的私念,堵塞禍亂的根源,這是國君應當十分慎重的事。”于是李世民同意了王珪的奏言。

  此年三月,太子李承乾的嫡子李厥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李世民大行慶祝,又召集五品以上官員在東宮舉行大型的宴會。席間,李世民對侍臣說:“貞觀以前,跟隨我平定天下,輾轉奔波于亂世,這是房玄齡的功勞。貞觀之后,盡心對我,進獻忠直的勸告,安國利民,敢于冒犯國君尊嚴直言規勸,糾正朕的過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過他們!庇谑怯H自解下佩刀,賜給二人。

  貞觀十三年(639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詔五品以上的官員上封事之機,全面地、系統地總結了此時政事不如貞觀之初的事實,撰成《十漸不克終疏》。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納,并對他說:“朕今聞過矣,愿改之,以終善道。有違此言,當何施顏面與公相見哉!方以所上疏,列為屏障,庶朝夕見之,兼錄付史官,使萬世知君臣之義。”于是賜魏徵黃金十斤、馬二匹。

  后來,太子李承乾不學習德行和術業,魏王李泰的寵愛一天天增長,朝廷內外眾官,都有些疑慮和議論。李世民聽到后很厭惡這些議論,對侍臣說:“當今朝臣忠誠正直的,沒有人能超過魏徵,我派他輔佐皇太子,用這杜絕天下的怨言。”貞觀十六年(642年),李世民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知門下省事如舊。魏徵自稱有病推辭,李世民下詔回答說:“漢朝的太子以四老為輔佐,我現在依靠您,也是這個道理。知道您患病,你臥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極盡哀榮

  自貞觀十六年(642年)起,魏徵的病情加重,李世民手詔慰勞,并說:“不見數日,朕過多矣。今欲自往,恐益為勞。若有聞見,可封狀進來。”魏徵不顧疾病在身,又上言數事,對太宗近來臨朝時“常以至公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辟”的言行不一的做法提出了批評。在此期間,李世民常派中使探望,還讓中郎將留宿魏徵家中,隨時奏報他的病情,期間賞賜的藥食不計其數。魏徵平素為官清正,生活簡樸,以至家無正堂。李世民遂把自己準備建小殿的材料移給魏徵營造正堂,五日就修成了;同時派中使攜帶白色的褥子和布被賜給魏徵,以此滿足他崇尚簡樸的心愿。

  貞觀十七年(643年),六十四歲的魏徵病重,將不久于人世。李世民聞訊后,親自到魏徵家中探視,屏退左右侍從,與他交談良久,方才回宮。后來,他帶著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即新城公主)再次到魏徵家中。魏徵強撐病體,穿戴朝服,拖著帶子。李世民見狀,悲從中來,一邊撫摸著魏徵一邊流淚,問他有什么想說的,魏徵說:“寡婦不愁織布的緯線少,而憂慮宗周的危亡(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崩钍烂駥⒑馍焦髟S配給魏徵的長子魏叔玉,指著衡山公主對他說:“魏公,睜開眼睛看看你的兒媳!”但魏徵已經身體衰弱到無法起身謝恩了。數日后,李世民忽然在夜里夢見魏徵,如同平日里一樣,到次日清晨,魏徵逝世的消息傳到宮中,時為貞觀十七年正月戊辰日(643年2月11日)。李世民親臨其喪禮,痛哭流涕,為魏徵廢朝五天,并令內外百官與在長安的朝集使一同前來參加喪禮;太子李承乾在西華堂為他舉哀。隨后,李世民下詔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賜謚號“文貞”;同時賜羽葆、鼓吹,加班劍四十人,贈絹布一千段、米粟一千石,允許他陪葬昭陵。

  將要下葬時,魏徵的妻子裴氏說:“魏徵平生節儉,現在按一品官的禮節安葬,所需儀仗、器物太多,不符合魏徵的志愿!睂Τ⒐┙o的一切儀仗和物品都推辭不受,僅用白布、帷幕裝飾承載靈柩的素車,不用花紋、色彩和芻靈。李世民親自登上御苑的西樓,望著魏徵靈柩的方向痛哭,竭盡哀思,命百官送靈柩出長安郊外。晉王李治奉詔致祭。李世民親自為魏徵撰寫碑文,并將它書寫在墓碑上;為其創作挽詞十首,以表哀思。之后,李世民追思魏徵不已,又賜其家封戶九百戶。

  身后余波

  明《唐宋名臣半身像冊》中的魏徵像及題字,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李世民命將作少監閻立本畫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等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煙閣,是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魏徵位列第四。李世民望著凌煙閣的魏徵畫像思緒萬千,遂吟詩道:

  勁條逢霜摧美質,臺星失位夭良臣。

  唯當掩泣云臺上,空對余形無復人。

  不久之后,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生。侯君集參與謀反,被處死;中書侍郎杜正倫受牽連被遠貶。魏徵曾經向李世民推薦二人,說他們有宰相之才,到這時,李世民開始懷疑他結黨營私。魏徵又曾寫下自己前后的諫辭,拿給史官褚遂良看。李世民知曉此事后,愈加不滿,于是手詔取消衡山公主與魏叔玉的婚約,還下令推倒了魏徵的墓碑。

  貞觀十九年(645年),李世民親征高麗(即高句麗),盡管取得勝利,卻仍因未能滅高麗而后悔(參見詞條唐滅高句麗之戰);貛熤,他慨然嘆息說:“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坝谑钦傥横绲募胰说叫袪I,賞賜、慰勞裴氏,立命馳驛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并重新立起墓碑。

【辛公義隴西狄道人也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隴西行原文及譯文鑒賞07-03

《辛公義》閱讀答案及翻譯07-05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及譯文04-22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及譯文12-22

《隴西行四首·其二》原文及譯文08-31

《隴西行》譯文及賞析09-24

隴西行譯文及詩意09-24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譯文04-09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譯文、賞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