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滕文公章句下第五節原文及翻譯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滕文公章句下第五節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萬章問曰:“宋,小國也。今將行王政,齊楚惡而伐之,則如之何?”
孟子曰:“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湯使遺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湯使亳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書曰:‘葛伯仇餉。’此之謂也。為其殺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內皆曰:‘非富天下也,為匹夫匹婦復讎也。’‘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歸市者弗止,蕓者不變,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我后,后來其無罰。’‘有攸不惟臣,東征,綏厥士女,匪厥玄黃,紹我周王見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實玄黃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簞食壺漿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揚,侵于之疆,則取于殘,殺伐用張,于湯有光。’不行王政云爾,茍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為君。齊楚雖大,何畏焉?”
文言文翻譯:
萬章問:“宋國是個小國,現在想推行王政,齊國、楚國卻討厭它而討伐它,應該怎么辦呢?”
孟子說:“成湯居住在毫地,與葛國相鄰,葛伯放縱無道,不祭祀先祖。湯派人詢問他:‘為什么不祭祀?”葛伯說:‘沒有做祭祀用牲畜。湯派人送給他們牛羊,葛伯把牛羊吃了,還是不祭祀。湯又派人詢問他:‘為什么不祭祀?’葛伯說:‘沒有谷物來做祭品。’湯派毫地的民眾去為他們耕田,讓老年人和小孩送飯。葛伯帶領著他的民眾攔住那些帶著酒食米飯的人搶奪,不肯給的就殺死。有個小孩帶著米飯和肉,遭到殺害而被搶走了食物。《尚書》上說:‘葛伯與送飯者為仇。’就是指這件事。成湯因為葛伯殺死了這個小孩子而去征討葛國,天下的'老百姓都說:‘這不是貪圖天下的財富,這是為平民百姓復仇。’成湯的征討,從葛國開始,先后征伐十一次而無敵于天下。他向東征討,西邊的夷族人便埋怨;向南征討,北方的狄族人便埋怨,都說:‘為什么把我們放在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象大旱時候盼望雨水一樣。所到之處,趕集的不停止買賣,種田的不停止耕耘,商湯討伐暴君,慰問他們的老百姓,象及時雨從天而降,老百姓非常喜歡。《尚書》上說:‘等待我們的君王,他來了我們就不受罪了。’‘有攸國助紂為虐不臣服,周王向東征討,安撫那里的士民婦女,他們用筐裝著黑色和黃色的絲帛,以事奉我們周王為榮,最后他們臣服了大邦周室。’那兒的官吏帶著用筐裝著的絲綢來迎接周的官吏,那兒的老百姓用筐裝著飯食,用壺盛著飲水來迎接周的士兵。把老百姓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就是要去掉殘暴的君主。《泰誓》上說:‘我們的武力要發揚,攻入他們的國土,除掉那殘暴的君主,用殺伐來彰明正義,比成湯的功業更輝煌。’只怕宋君不推行王政,如果真能推行王政,普天之下民眾都會抬頭盼望,要擁護這樣的人來做君主;齊國、楚國雖然強大,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竹竿原文:
籊籊竹竿,以釣于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翻譯:
譯文一枝釣竿細又長,釣魚釣到淇水上。難道思念都拋卻?路遠怎能回故鄉!左邊泉水細細流,右邊淇水長悠悠。姑娘從此遠嫁去。父母兄弟天一頭。右邊淇水長悠悠,左邊泉水細細流。粉臉嬌笑多可愛,佩玉叮當慢慢走。淇水水流不回頭,檜木槳搖松木舟。再次駕船水上游,但愿能解心中愁。
注釋⑴籊籊(tì替):長而尖削貌。⑵爾思:想念你。爾,你。⑶泉源:一說水名。即百泉,在衛之西北,而東南流入淇水。⑷行:遠嫁。⑸瑳(cuō搓):玉色潔白,這里指露齒巧笑狀。⑹儺(nuó挪):通“娜”,婀娜。一說行動有節奏的樣子。⑺滺(yōu悠):河水蕩漾之狀。⑻楫:船槳。檜、松:木名。檜,柏葉松身。⑼言:語助詞,相當“而”字。⑽寫:通“瀉”,排解。
賞析:
衛國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樂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麗的兩岸風光,伴隨著這些青年渡過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代。因此,每當他們遠離故鄉,回首往事,思親懷鄉的時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現在腦際。淇水、家鄉、親人、親情,都融化在一起,激起心中感情的波濤。這首詩,正是帶著這種感情的波濤而寫就的。
關于詩的主旨,《毛詩序》說:“《竹竿》,衛女思歸也。”寫的是一位遠嫁的衛國女兒,思念家鄉的情懷。至于作者,魏源在《詩古微》中考證,以為“亦許穆夫人作”。這位許穆夫人是衛公子頑的女兒,嫁在許國。后來許穆夫人的兄長戴公掌權時,衛國被狄人攻陷,衛國滅亡。許穆夫人既不能回衛國吊唁,便寫了《載馳》一詩,表達自己的心情。從詩意來看,《衛風·竹竿》并沒有痛心吊唁的沉重,只有思鄉懷歸的憂思,不像亡國之音。魏源說《衛風·竹竿》是許穆夫人所作,并沒有實證,只是一種推測,而且并不可靠。
現在看來,把《竹竿》看作一位遠嫁的衛國姑娘思念家鄉的歌聲,比較恰當。至于姑娘的身份,不必細究,可以作為一種共名來理解。
【滕文公章句下第五節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的原文及譯文03-24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五節原文及翻譯06-14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節》原文及翻譯06-14
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四節的原文及翻譯06-30
《公孫丑章句下第六節》的原文及翻譯07-04
大學章句翻譯及原文04-09
大學章句原文及翻譯09-07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五節原文翻譯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