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思美人屈原原文及譯文

時間:2024-08-11 22:50:15 詩琳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思美人屈原原文及譯文

  《九章·思美人》是戰國末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此詩寫追慕先賢,感慨時世,勸諫君王,希望君王不重蹈歷史覆轍,努力振興楚國,表達了作者堅守節操、不變節從俗的決心。下面是關于思美人屈原原文及譯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思美人屈原原文及譯文

  《九章·思美人》

  思美人兮,攬涕而佇眙[1]。

  媒絕路阻兮,言不可結而詒[2]。

  蹇蹇之煩冤兮[3],陷滯而不發。

  申旦以舒中情兮[4],志沉菀而莫達[5]。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豐隆而不將[6]。

  因歸鳥而致辭兮,羌迅高而難當。

  高辛之靈盛兮[7],遭玄鳥而致詒[8]。

  欲變節以從俗兮,媿易初而屈志[9]。

  獨歷年而離愍兮,羌馮心猶未化[10]。

  寧隱閔而壽考兮[11],何變易之可為?

  知前轍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車既覆而馬顛兮,蹇獨懷此異路[12]。

  勒騏驥而更駕兮,造父為我操之[13]。

  遷逡次而勿驅兮[14],聊假日以須時。

  指嶓冢之西隈兮[15],與纁黃以為期[16]。

  開春發歲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將蕩志而愉樂兮,遵江夏以娛憂。

  攬大薄之芳茝兮[17],搴長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

  解萹薄與雜菜兮[18],備以為交佩。

  佩繽紛以繚轉兮[19],遂萎絕而離異。

  吾且儃佪以娛憂兮,觀南人之變態[20]。

  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慿而不俟[21]。

  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

  紛郁郁其遠蒸兮,滿內而外揚。

  情與質信可保兮[22],羌居蔽而聞章[23]。

  令薜荔以為理兮[24],憚舉趾而緣木。

  因芙蓉而為媒兮,憚褰裳而濡足[25]。

  登高吾不說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26],然容與而狐疑。

  廣遂前畫兮[27],未改此度也。

  命則處幽吾將罷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獨煢煢而南行兮[28],思彭咸之故也。

  【注釋】

  [1]攬:收。儜:久站。眙:直視貌;凝視貌。

  [2]結而詒:封寄。

  [3]蹇蹇:正直的樣子。

  [4]申旦:天天。

  [5]志:心情。菀:同"郁",沉重。

  [6]豐隆:雷公也。

  [7]高辛:即帝嚳。

  [8]玄鳥:鳳皇。詒:通"貽",贈給,這里指聘物。

  [9]媿:通"愧"。易初:改變初衷。

  [10]馮心:同"慿心",憤懣的心情。

  [11]隱:忍。壽考:此言"終老"、"終生"。

  [12]蹇:發語詞,楚方言。異路:不同的道路。

  [13]造父:周穆王時人,以善駕車聞名。

  [14]遷:前行,前進。逡次:徘徊游移。

  [15]嶓冢:山名,在今甘肅省天水縣和禮縣之間,是漢水的發源地。隈:山的彎曲處。

  [16]纁黃:纁,落日的余暉。纁黃,黃昏。

  [17]薄:草木叢。芳茝:香草名,即白芷。

  [18]萹:萹,萹竹,又名萹蓄,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郊野道旁。葉狹長似竹,初夏于節間開淡紅色或白色小花,入秋結子,嫩葉可入藥。薄:花朵。

  [19]繚轉:互相纏繞。

  [20]南人:指郢都的奸佞小人。

  [21]慿:怒。不俟:無所顧忌,毫不猶疑。

  [22]可保:可靠。

  [23]居蔽:居住在野,指被驅逐在野。聞:聲望,威望。章:通"彰",顯。

  [24]薜荔:香草名,又稱木蓮。理:使者,媒人。

  [25]憚:害怕。褰裳:提起衣服。濡足:弄濕了腳。

  [26]朕:我。服:習慣。

  [27]廣遂:完全實現。前畫:先前的計劃。

  [28]煢煢:形容孤獨無依靠。

  【譯文】

  我苦苦的思念君王,收住眼淚,久久的佇立凝望。

  媒介之人斷絕,道路修阻難行,不能束贈欲訴之言,致此拳拳之意。

  由于忠言直諫,招致無盡的煩冤,如同陷滯泥途而不能奮起。

  我愿日日舒此衷情,可是情志沉郁,難以表達心跡。

  我愿讓浮云代為寄語,向君王致意,雷神豐隆卻不肯助我一臂之力。

  又想依托北歸的鴻雁代為傳書致辭,但它又迅疾高飛而難以相遇。

  高辛氏有盛大的善德,遇上玄鳥前來致贈厚禮。

  我曾想變節而隨從流俗,又自愧將初衷與本志改易。

  歷年以來,我遭遇無數憂患,憤懣不平之心從未消減。

  寧可隱忍憂閔,直至終老,又怎能將高尚的志節改變?

  心知前方的道路不會順利無阻,我卻不改這種堅守志節的態度。

  即使車已傾覆,馬也顛仆,我仍想走這異于世俗的道路。

  勒控騏驥,更換新的駕乘,讓造父為我執轡,駕車前行。

  遷延逡巡,緩緩而進,不要策馬疾馳,姑且借此時日逍遙寄情。

  指著皤冢山的西隅,直到日落黃昏之時,車馬才能暫停。

  一年重又開端,新春剛剛來到,陽光燦爛,春日遲遲,光景美好。

  我要縱情地愉樂歡欣,沿著長江,夏水漫游,消除憂傷煩惱。

  在廣大的草木叢生之地采集香草白芷,到長長的沙洲拔取紫蘇香草。

  痛惜自己未及見到古代的圣君賢人,我能與誰同將這芳草欣賞愛好?

  感嘆君王卻采那篇竹和惡菜,用來制作左右佩帶。

  佩環繽紛糾結,受到君王喜愛,芳草枯萎至死,卻被棄置不采。

  我低佪夷猶,周游其地以消憂解愁,看那奸佞小人的丑態,

  我愿自尋內心的快樂,將那憤懣之情毫不遲疑的拋開。

  芳香與垢膩糅雜交混,但芬芳之花卻從中綻發而不失其純。

  香氣郁郁充盛,蒸發播散到遠方,馨香充盈于內而向外散放,濃郁襲人。

  忠直的情志,淳美的本質,誠然能夠保持,雖則身處重蔽之地,美譽仍能昭彰遠聞。

  想讓薜荔作為媒人,卻怕舉足緣木的苦辛,

  想托芙蓉作為媒人,又怕褰裳涉水而濕足沾襟。

  緣木登高,會使我心中不悅,褰裳下水,我又執意不肯。

  本來我的形質對此很不習慣,于是始終猶豫徘徊而遲疑不進。

  為了多方完成先前的興國圖強之謀,我一直沒有改變這忠貞高潔的態度。

  命運使我久處幽僻之地,已經疲憊勞傷,但還想有所作為,趁著尚未黃昏日暮。

  我孤獨無依地漂泊南行,對彭咸以死諫君的遺則,感念景幕。

  【賞析】

  此詩的基本立場和出發點是思君、愛君。思君是愛君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愛君、思君之中又帶有怨君、待君之意,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楚王及早醒悟。

  詩人以“美人”隱喻著自己朝思暮想的理想政治方式、人生方式與人格理想。詩人不僅思念他的“美人”,追求理想的政治、人生和人格典范,而且在思念和追求中“馮心未化”地選擇保持著高風亮節的追求方式。

  詩篇在寫美人的同時,也寫到了香花美草,它們均一一“以配忠貞”:沿江夏行進時,詩人“擥芳茝”、“搴宿莽”、“解扁薄與雜菜”,這里的“芳茝”、“宿莽”、“扁薄”、“雜菜”,均非實指植物,而是用以喻指才能,詩人一路采摘、佩飾它們,乃是為自己為國效力時作準備。遺憾的是美人——君主并不賞識,致使詩人只得發出“吾誰與玩此芳草”的慨嘆。這還不夠,詩人更以芳草自譬,說芳草與污穢雜糅,作為芳草,終能卓然自現,而決不會為污穢所沒;又將芳草比作媒人,“令薜荔以為理”、“因芙蓉而為媒”,欲通過這些媒人而向美人求愛,但又缺乏勇氣。毫無疑問,美人、鮮花、香草,在詩篇中都一一成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它們在表現詩人本身的氣質形象及體現詩篇的主旨方面起了極好的烘托作用。

  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大膽地將地上與天國、人間與仙境、歷史與現實等有機地融合一體,讓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一起,從而形成濃烈的浪漫奇特風格,是本篇又一突出的藝術手法。

  詩人在求美人未成后,思緒難以自抑,情感受到挫傷,此時,處于現實困境的人物突然想到了神話人物、歷史人物——“愿寄言于浮云兮,遇豐隆而不將”,“高辛之靈盛兮,遭玄鳥而致詒”,“勒騏驥而更駕兮,造父為我操之”。這些神話人物與歷史人物的闖入,大大豐富了詩章的藝術內涵,拓展了讀者的想象思維空間,顯示了詩人超常的藝術想象力;正由于此,本詩才更顯出想像奇特、神思飛揚的特點,表現出與《九章》其他篇有所不同的風格與色彩。

  作者以形象思維為主來展開該詩的藝術畫面,因而在表現手法上也呈現出相應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成功運用象征比喻手法,以想象、回顧和觀賞風光民俗的方法來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遠”和“近”構成的合力形成某種距離感的形式表達情感三個方面 。

  《思美人》具有屈騷的兩段式結構特征,屬于“非典型的二段一結”;發展了整體象征手法、直抒胸臆中穿插比喻和描寫男女悲歡離合滲透的君臣之思,從而形成既直抒胸臆、又以婚愛寄意君臣關系的不甚完備的整體象征系統;在表現屈騷抒情方式的回環往復這一特點上,比以往作品更多地展示了個性特征。

  本詩最大的特點即是“依詩取興,引類譬喻”(王逸《楚辭章句·離騷解題》),如同《離騷》一樣,詩中處處都體現出“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同上)的鮮明特色。

  首先,詩題“思美人”即是“靈脩美人以媲于君”的體現;“美人”在詩中毫無疑問是指楚君主,而非一般意義上的美女。(至于是哪位君主——懷王抑或頃襄王,歷來有爭議。)屈原撰寫此詩的目的,就是試圖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對君主的希冀,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賴而實現理想目標。

  詩一開篇即陳述了詩人思美人的行為——“攬涕”、“佇眙”,感情真摯而又熾烈。然而由于客觀條件的拘牽——無良媒,致使他“志沉菀而莫達”,一再申言也無濟于事。不過,詩人并不因此而完全喪失信心,他仍竭盡全力地努力追求:“寧隱閔而壽考兮,何變易之可為。”“知前轍之不遂兮,未改此度。”“廣遂前畫兮,未改此度也。”直至詩篇之末,詩人明知自己已實在無能為力了,卻仍不改“度”——努力的行為不得已作罷,而節操卻始終不易。

【思美人屈原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屈原《思美人》原文及翻譯05-01

《九章思美人》原文及譯文09-27

屈原的《離騷》原文及譯文03-16

屈原《離騷》原文及譯文04-10

屈原招魂的原文及譯文09-27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譯文09-23

虞美人原文譯文及賞析08-24

《春思》的原文及譯文03-24

史記《屈原列傳》原文及譯文鑒賞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