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論語孔子論孝原文翻譯

時間:2021-12-14 18:28:54 古籍 我要投稿

論語孔子論孝原文翻譯

  《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孔子論孝原文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孔子論孝原文翻譯

  【原文】

  有子(1)曰:“(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wù)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wù),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注釋】

  (1)有子:的學(xué)生,姓有,名若,比小13歲,一說小33歲。后一說較為可信。在書中,記載的學(xué)生,一般都稱字,只有和有若稱“子”。因此,許多人認為即由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tài)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tài)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guī)范。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鮮:音xiǎn,少的意思。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guī)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于動詞之前。

  (6)務(wù)本:務(wù),專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xiàn)。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8)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xué)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準(zhǔn)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評析】

  有若認為,人們?nèi)绻軌蛟诩抑袑Ω改副M孝,對兄長順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tǒng)治者內(nèi)部就不會發(fā)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對于讀者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xué)、倫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時代,實行,其余庶子則分封為諸侯,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從天子、諸侯到大夫這樣一種政治結(jié)構(gòu),其基礎(chǔ)是封建的宗法血緣關(guān)系,而孝、悌說正反映了當(dāng)時宗法制社會的道德要求。

  孝悌與社會的安定有直接關(guān)系。孔子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張都是由此出發(fā)的,他從為人孝悌就不會發(fā)生犯上作亂之事這點上,說明孝悌即為仁的根本這個道理。自春秋戰(zhàn)國以后的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主張“以孝治天下”,漢代即是一個顯例。他們把道德教化作為實行封建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錮在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對民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也對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深刻影響。孝悌說是為封建統(tǒng)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務(wù)的,對此應(yīng)有清醒的認識和分析判別,拋棄封建毒素,繼承其合理的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道德在社會安定方面所應(yīng)有的作用。

【論語孔子論孝原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1.方孝標(biāo)《王安石論》原文和翻譯

2.《深慮論》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3.《黃庭堅論書法》原文翻譯

4.論語學(xué)而篇原文及翻譯

5.《黃庭堅論書法》原文及翻譯

6.《孔子馬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7.《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譯

8.《論語》十二章原文、翻譯及賞析

9.縱囚論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