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集中整治簡報
扎實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容村貌明顯得到了改觀,廣大村民群眾居住環境條件明顯得到了改善。下面是關于環境集中整治簡報,歡迎閱讀!
環境集中整治簡報一:
哈爾濱物業供熱集團自啟動創城推進工作和美麗城區創建工作以來,積極行動,快速落實,對所轄服務區域進行環境集中整治,清理各小區衛生死角,整治率達100%。整治期間出動保潔人員2000余人次,集團員工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參與環境衛生集中整治義務勞動志愿活動3300余人次。
清理小區庭院、背街背巷、樓道內各種垃圾、殘土及屋面雜物合計6800余處,清理庭院綠地內的亂堆亂放、枯枝殘葉和垃圾雜物2000余車,清理庭院及樓道內亂貼亂畫合計9萬余處。建立健全小區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增加保潔頻次,對小區內單元電子門、窨井、健身器材、座椅等公共設施進行擦拭維護,擦拭單元窗2.3萬扇。維修單元電子門1900余樘、樓道燈16000余個,更換破損單元玻璃2000余塊,捆扎樓道內線纜19000余延長米,修復庭院井蓋800余個,維修綠化帶圍欄和休閑設施近400余處,做到設施完好,確保業主出入安全,發現破損及時維修、更換。同時,做好單元門日常維修養護和單元樓道窗戶玻璃破損情況的巡查工作,防止人為破壞。清理服務區域內違章建筑、私挖亂挖、亂堆亂放、僵尸車等問題,清理菜園300余處、亂推亂放近6000處,下達整改通知書近3000件,上報執法部門近2000件,配合城管執法、街道社區,形成整治合力,共同攻堅解決老舊物業小區存在的頑疾。
環境集中整治簡報二:
為切實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今年以來,潘集區把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采取集中聯動和分散治理相結合,層層壓實責任,完善工作機制,推動潘集區村容村貌向美麗嬗變。截至目前,潘集區已累計共清理運輸垃圾21萬余噸。
潘集區將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列入潘集區三項重點工作,實行每周一調度,組織召開2次現場觀摩會和1次測評指標培訓會,層層傳遞壓力,壓實工作責任。加大督查力度,每周由區委督查組、區文明辦、區執法局對所有鄉鎮街道督查一次,并制作PPT逐鄉鎮反饋問題,限期整改到位。
在各鄉鎮、街道分散治理的同時,潘集區每周選擇1個環境問題突出的重點路段和區域,組織人員、機械進行集中攻堅,引導和推動鄉鎮加快環境整治,先后對陶古路、潘姬路、S225省道、潘三礦周邊、鄉鎮政府所在地等“臟亂差”開展集中整治行動7次,發動鄉鎮、村干部2400余人次,動用機械126輛,清掃垃圾462車,清除雜物堆267處,清除亂搭亂建129處;同時,對孔李大橋、淮潘公路、淮古路沿線、泥河橋面共35000多平方米粉刷涂白。
為加強整治后道路清掃和保潔力度,潘集區統一為每個鄉鎮街道分別配備1輛灑水車。對路權不屬于潘集區的'部分省道和進礦路,按照每200米1名保潔員的標準,由區里統一配備臨時保潔員295名,目前,潘集區城鄉環衛保潔員由原來820名增加到1115名。封閉使用區內原6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拉運煤矸石26000多噸對轉塘垃圾堆放點進行覆蓋處理。
為強化長效管理,潘集區制定出臺《關于建立農村環境集中整治網格化管理機制的意見》,在潘集區建立11個一級網格、177個二級網格、757個三級網格,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環境集中整治管理體系,實施分層、分級管理,推動環境集中整治工作關口前移,觸角向下延伸,并將網格化管理與村干部績效工資掛鉤。
同時,加快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通過PPP模式,確定北京的曉晴環保有限公司和合肥通源公司兩家企業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目前正在按程序逐步推進,確保年底前完成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
【環境集中整治簡報】相關文章:
環境整治簡報06-09
社區環境整治簡報06-09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簡報06-16
路域環境整治簡報12-11
環境整治工作簡報12-12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簡報06-16
鄉鎮環境保護整治簡報05-27
村環境衛生整治簡報05-10
整治環境衛生管理簡報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