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12月7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用中文發表了題為《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禮物》的演講。在20多分鐘的演講報告中,她多次提到,中國傳統醫藥是一座豐富的寶藏,值得醫藥工作者去借鑒和發掘。屠呦呦的“諾獎之旅”,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中藥的認知,以及對中國傳統醫藥市場銷售和未來發展的關注。
不僅如此,隨著入冬以來古城西安連續不散的霧霾天氣,“中藥防霾”已成為市民們首選的防護手段。同時也讓持續低迷的中醫藥市場出現少有的生機。
記者采訪時獲悉,作為國家現代化中藥產業基地,藥用植物資源大省的陜西,不僅有建立中藥產業的良好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而且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毫無疑問30億元扶持對陜西中藥制藥產業的大發展無疑是一次超強驅動。
“東方神藥”展示傳統中藥神奇魅力
當地時間2015年10月5日中午11時30分,從瑞典斯德哥爾摩傳來喜訊: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自然學獎的中國人。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的屠呦呦,創造性地研制出抗瘧新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獲得對瘧原蟲100%的抑制率,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指明一條方向。
青蒿素,是從復合花序植物黃花蒿(ArtemisiaannuaL.,即中藥青蒿)中提取得到的一種無色針狀晶體,分子式為C15H22O5。它是繼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瘧特效藥,尤其是對于腦型瘧疾和抗氯喹瘧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點,曾被世界衛生組織稱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數據,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2.4億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聯合療法,約150萬人因該療法避免了瘧疾導致的死亡。因此,很多非洲民眾尊稱其為“東方神藥”。
《今日美國》表示,屠呦呦發現了一種能顯著降低瘧疾病人死亡率的藥物,她是中國傳統中醫藥領域的`領軍人物。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發布聲明稱,“這些發明為人類與這些每年侵襲數億人的使人衰弱的疾病作斗爭提供了有力的新手段。(它們)在改善人類健康和減輕痛苦方面的影響不可估量。”
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前任院長饒毅看來,中國和世界對屠呦呦的肯定,有利于讓人們進一步認識到中藥是“尚未充分開發的寶庫”,刺激國際醫藥界用傳統藥物尋找全新化學結構的藥物、發現已有化合物的新用途。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鈕文異教授表示,“咱們國家土生土長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是第一個,這證明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培養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這個意義特別重大。”
霧霾天氣的中醫“防霾偏方”
屠呦呦的“諾獎之旅”使古老的中醫藥大放異彩,引起世人的矚目,而入冬以來,北京、天津、西安、華北、黃淮等地持續不斷的霧霾天氣,使中醫“防霾偏方”在網絡上,在朋友圈,在同事之間廣為流傳,也使中藥市場出現了一片暖色。
“羅漢果20克,烏梅15克,百合10克,廣金錢草10克,羅布麻10克,煎水代茶飲,每天數次。”霧霾多次來襲,這一防霧霾中藥方近日在網上流傳甚廣,被網友們奉為防霧霾的“有力武器”。除此之外,還有吃黑木耳、豬血、鴨血等千奇百怪的防霧霾“怪招”。
“用枸杞子、大棗煮水喝,可以防霧霾”、“這么重的霧霾天,還不吃點梨、橘子?”記者采訪發現,就連菜市場的攤販,賣干果的店鋪都會借著霧霾兜售水果。
在西安東關南街,從南到北有9家藥店和醫藥超市,其中只有3家藥店,設有中藥專柜,其他6家只經營西藥和中成藥。過去,中藥專柜很少有人問津,如今卻變成了香餑餑。在這條街道南段的一家怡康醫藥超市,記者看見一位65歲的老大爺,拿著兩個“防霾偏方”,給自己當保安的兒子,按方抓藥。他說,“我兒子在附近一家停車場當保安,每天待在露天、霧霾中,我在家里沒事,就出來給兒子買點中藥,預防一下。”
在西安輕工市場旁的陜西盛泰醫藥超市,記者看到前來購買中成藥的顧客,比往日增加了許多。盛泰醫藥超市經理張勇告訴記者,往年,到了冬季,主要是中老年人購買中成藥人參、鹿茸、冬蟲夏草、枸杞子等滋補品。由于屠呦呦獲諾獎引起人們對傳統中藥的重視,再加上這段時間寒冷霧霾天氣,除了購買防霧霾口罩外,魚腥草、三七、車前子、菊花茶、百合、枇杷膏等養陰生津、化痰解毒的中成藥非常受市民的青睞,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許多。
在太乙路南段一家小店內,幾位中年人正在挑選泡酒的藥材,店家不僅提供了配方,而且現場進行炮制。一位王姓顧客告訴記者,相對于西藥,中藥選用的都是植物的根莖花葉入藥,毒副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中藥一直是他和家人的首選。每次泡酒,他都是現場炮制,整個過程自己看得見,干凈衛生,挺好。
記者了解到,類似王先生這樣的中藥鐵粉不在少數。
中醫藥寶庫需要挖掘和研究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12月7日下午,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屠呦呦表示,“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歷程,我深感中西醫藥各有所長,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資源,醫藥學研究者可以從中開發新藥。青蒿素的研究說明,中醫藥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有寶貴的財富,需要我們去發現、挖掘和研究。”
陜西省中醫醫藥研究院暨陜西省中醫醫院原業務院長、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劉華為教授,在其所著《中醫藥的繼承與發展》一文中稱:中醫學有幾千年的輝煌歷史,她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文化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思維、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體現。中醫在研究人體與自然時,采用了認知方法,同時還把古代哲學知識如“氣”、“陰陽五行”、“生消”、“易經”等引用到中醫中來,描述復雜事物的基本形態以及這些形態、狀態之間是如何轉化的。在反復的醫療實踐中把這些哲學知識同醫療知識、醫療經驗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智慧,即獨特的理論和觀點。
對于中醫藥的未來發展,劉華為教授認為,中醫現代化是整個中醫界關注的大問題,必須認真對待。中醫中雖然含有復雜性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但還不系統,有些術語和概念需要用現代語言表述,有些理論范式需要用現代理論規范。所以,要進行創造性地現代轉化,就要有機地吸收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包括有些學科中相關的方法和成果吸收等,從中尋找傳統醫學中具有現代意義和價值的理論和方法。這種尋找也要根據中醫自身的體系結構進行,給傳統中醫理論賦予現代內涵,使其成為現代的中醫理論。同時要特別重視融合、同化其他新興學科成為自己理論體系中新的理論與方法。
陜西將拿出30億元扶持中藥產業發展
在西安,一說起中藥材市場,就不能不提萬壽路中藥材市場,該市場是全國17個重要的藥材經營流通專業市場之一。該市場始建于1991年12月,占地45萬平方米,有固定、臨時攤位共1500余個,市場經營品種達1600多種,日成交額150多萬元甚至更多,銷售輻射新疆、甘肅、蘭州、青海、寧夏及西安周圍市縣。今年以來,隨著幸福路地區綜合改造項目的實施,萬壽路中藥材專業市場整體搬遷工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按照西安市政府要求,截至今年6月已有488戶中藥材商戶與雨潤農產品全球采購中心簽訂了搬遷協議并選定了商鋪。有100余戶經營戶已全部遷入,目前,該市場已經試營業半年時間,初見成效。
陜西省是中藥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藥資源大省。陜西秦嶺是我國動植物基因保護區,秦巴山區素有“天然藥庫”和秦地無閑草之美名。由于中藥資源十分豐富,陜西醫藥歷史悠久,是藥王孫思邈、神醫扁鵲的故里。
根據全國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數據顯示,陜西省藥用植物、動物及礦物等中藥材資源共3291種,其中,植物藥材2730多種,種類排名全國前5位。擁有全國最大的杜仲和天麻基地,是我國重要的中藥材原產地。
今年4月10日,由陜西省政協主辦,陜西省衛計委、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陜西省工商聯協辦,陜西省中藥協會承辦的“發展陜西中藥產業座談會”在西安召開。王莉霞副省長代表陜西省政府提出陜西省要建立中藥產業,是陜西省的特色優勢和戰略性產業,具有良好的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陜西省政府拿出30億元扶持陜西制藥產業的大發展。
陜西省中藥協會提出,力爭到2020年,陜西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到500萬畝,中藥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促進由中藥材資源大省、種植大省向中藥產業強省邁進。隨著我國大健康計劃的實施和“一帶一路”大戰略的部署,陜西中藥產業必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中醫藥市場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汽配市場調查報告01-29
珠寶市場調查報告范文01-21
奶茶市場調查報告01-15
家裝市場調查報告模板01-31
汽配市場調查報告(3篇)01-29
汽配市場調查報告3篇01-29
農村家具市場調查報告01-29
會計專業市場調查報告01-29
家具市場調查報告模板08-10
市場調查報告(通用5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