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讀后感1
今天,我讀完了《中華美德》這本書,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對我啟發(fā)和教育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孔子6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的方式跟別從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而孔子不同,他對同一首曲子至少要理頭練上十天,他明明已經(jīng)彈熟了,還是不肯換新曲子。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要通過曲子的`旋律來揣摩出曲子的精髓。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我碰上了一道難題,想了好長時間也沒想起來,我忽然想到有參考答案,就直接把答案抄下來,并交給了老師,因為全班只有我一個人答對,所以還受到老師的表揚呢!雖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我一直沒忘記。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誠實,不能不懂裝懂。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讀后感2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是一個反應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的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書籍。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機智、有的好學、有的勇敢、有的正直,讓我感受到人生中應具有真善美。
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之孟母斷機》,講的.是:孟子小時候不愛學習,孟母為了激勵他,便把紡織到一半的布給剪斷了。孟子不解,問母親。母親說道:“剪斷的布就沒有用了,就像你學習半途而廢,長大了,啥也做不成。”
孟子流著眼淚說:“我錯了。”后來,孟子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絢麗的一頁,為中國教育事業(yè)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為了我們尊崇的古圣先賢之一。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對人們有很大影響。可見,一個家庭中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有多么重要。
希望,全天下的媽媽都成為有智慧的家長,全天下的孩子都成為積極進取,蒸蒸日上的好孩子!我們共同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做最好的自己!”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讀后感3
最近,我讀了中華傳統(tǒng)美的故事這本好書,這本書很精彩,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美德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下面,我就把一個叫曾子的人對兒子誠實守信做出榜樣的的`小故事講給大家聽吧。
從前,有個人叫曾子,他和他的妻子要去集市賣布,孩子一直哭。妻子哄孩子說:“不要哭了,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一聽有肉吃就不哭了。回來之后,妻子看見曾子要殺豬連忙說:“我只是哄哄小孩。”曾子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說話要算話,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我們一定要向曾子學習。一天我去姐姐家玩。我看見姐姐家的書柜上有很多書,其中還有我最喜歡的漫畫書。我向借了一本漫畫書,說下星期一就還回來。時間過的飛快,轉(zhuǎn)眼到了星期一,這本漫畫很好看,可是我還沒看完。我想明天再去還書吧。可是,我又想起我答應姐姐今天把書還他的,我不能說話不算話吧。我只好依依不舍得把書還給了姐姐。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讀后感4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很喜歡端午節(jié),卻從來都沒聽說過它的來歷。
直到有一天我讀了屈原先生的故事,才明白媽媽給我包的好吃的肉粽子也有它深厚的歷史故事。屈原先生不愿意同流合污,他認為世界上的人都醉了而只有他還保持著清醒,他很絕望,最后投了汨羅江。
世人為了感念他的忠烈,害怕他的尸首被過往的魚兒吃掉而向河里扔粽子。從此包粽子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讀完了故事我很難受,在感慨屈原先生對于國家的忠心的同時,也漸漸明白了他的偉大與孤傲不屈的品質(zhì),他那憂國憂民的氣度讓我很是敬佩。
赤誠本是我國傳統(tǒng)美德。岳飛的精忠報國,范仲淹先生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都讓我感受到了他們那顆坦誠純真的忠心。
我希望我長大也能成為他們那樣的人,保有一顆坦誠的心看待這個世界。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01-18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01-27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素材03-07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舜的故事(精選7篇)11-18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3篇06-07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作文2篇12-07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文明禮儀06-11
中華傳統(tǒng)美德01-28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讀書筆記作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