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日故事》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節日故事》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節日故事》讀后感1
打開《中國節日故事》這本書,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因為這本書,帶給我又一門豐富多彩的知識,讓我更近一步了解我們民族的節日。
中國文化的這本書,讓我可以看到我們祖先歷經漫長的歷史創造了數不勝數的節日,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一種精神,一種氣派,一種特有的民族文化。一個偉大的民族,它的發展不僅體現在政治上,經濟上,更深深的體現在文化上。這種具有特質的民族文化氣象和豐富多彩的節日,更鮮亮的顯示民族的血脈。民族的根基。民族的標志。民族的身份和民族自身的精神家園。
由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民族的文化,就有中國民族的風俗,就有以春節為代表的各族文化知識,就像清明節,即有他祭祖先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游玩的歡樂,成為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節日文化是以一份值得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他維系著我們對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記憶,對于提高我們的文化。道德素養,培養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中國節日故事》讀后感2
今天,我看了《中國節日故事》這本書。里面寫了中國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春龍節……”
其中我最喜歡春節,因為可以和家人團聚。農歷一月一是“春節”,又稱“過年”。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之一。正月初一是一歲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過年又稱“三元”,同時因為春節又是一歲之朝,一月之朝,一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過春節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南方人家家戶戶吃“年糕”。過春節有兩件事很主要,一為貼春聯,二為放鞭炮。聽說是為了趕走“年”這個怪獸。
過年是為了趕走“年”才定的這個節日。有句古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體現了過年對人們又多么重要。一月一晚上十二點便放起了滿天煙花,好美啊!春節是個吉祥喜慶的.日子,也是舉家團圓的日子,我很喜歡春節。
《中國節日故事》讀后感3
我在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名叫《中國節日故事》,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了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中國的節日的由來。如:農歷臘月二十三日的年節,便是為了祭拜灶神張單的;農歷五月五的端午節便是為了紀念愛國人士屈原的……
每一個國家和名族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水時節慶,這些節慶和他們的生活環境以及宗教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所以,我們往往可以由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節日中,看出他們的文化特色。例如:美國以____為主,圣誕節便是他們的重大節日之一;我國自古以佛教、道教為主,特別地,還有天后誕。
中國的節日幾乎都包含了敬拜祖先、孝道或是仁愛的美德,這也是咱們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
你想知道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嗎?你想知道農歷三月二十三的天后誕是怎么來的嗎?那就去讀讀《中國節日故事》吧!
我愛《中國節日故事》,更愛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
【《中國節日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寓言故事讀后感08-15
《中國神話故事》讀后感范文11-05
讀中國寓言故事讀后感12-08
關于中國寓言故事讀后感12-08
中國成語故事讀后感10篇03-07
《中國名人故事》讀后感700字09-01
《中國寓言故事》讀后感15篇10-10
《中國寓言故事》讀后感7篇09-02
中國各職業的節日05-13
中國傳統節日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