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精選8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1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中的一個典型守則是: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
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可以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2
弟子規是一本很有名的書,主要講了孝敬父母,關心兄弟姐妹……其中最讓我感嘆的是孝敬父母的句子。
親友疾、藥先嘗的意思是:父母親得病的時候,要先幫父母嘗一下藥。
父母呼、應勿緩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時候,不可待慢,得馬上去父母身邊。
父母命、行勿懶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干什么的時候,不能偷懶不做。
父母教、須敬聽的意思是:父母給你講道理的時候,得認真聽。
這些道理只要明白了,所有人就都會孝敬父母!
《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3
今天,我聽了錢老師講弟子規里的入則孝——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我覺得我自己做的不太好,應該改正。媽媽喜歡把家里弄得很整齊,可是我喜歡做手工,總是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我以后一定記得自己收拾,不再讓媽媽生氣了。
爸爸最討厭我把鞋子亂扔,我以后一定記得回家就在門口換好鞋。我經常貪玩,忘了喝水,就生病了,讓爸爸、媽媽替我擔心,往后我肯定記得喝水。
《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4
閱讀弟子規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為嗎?是呀!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學了《弟子規》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于我們的天空。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溫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要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5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弟子規》
我從中讀到了無論說話,還是辦事,都應實事求是。
下面介紹一個實事求是的典故。
劉德是漢景帝劉啟的十四個兒子中的一個。封在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一帶)為河間王,死后謚獻,所以稱“河間獻王”。他一生酷愛藏書,曾從民間收集了很多先秦時期的舊書,并且整理得整整齊齊。他腳踏實地,刻苦鉆研,使很多讀書人深為贊嘆,都愿意和他一起進行研究。劉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價收買來的,因為自從秦始皇焚書后,古文書籍比較少見。他不僅收藏古舊書,而且進行認真地研究整理。因此,東漢史學家班固在編撰《漢書》時,替劉德立了“傳”,并在“傳”的開頭對劉德的好學精神作了高度評價,贊揚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意思是說,劉德愛好古代文化,對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認真,總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實根據以后,才從中求得正確可靠的結論來。
現在,人們運用這個成語,一般是指從實際情況出發,找出事物的內部聯系,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也有指說話、辦事符合實際情況,既不夸大,也不縮小。
我們老師在說話、辦事時也應該實事求是。在學習時,我們有不懂的就要不恥下問,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和學生交往時,說一就是一,不能出言而又反悔。在與別人打交道時,不浮夸,不說謊。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敬重你。
《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6
我今天再讀《弟子規》的時候,我看見了一句話:“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告訴我們: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站立的姿勢要端正;作揖行禮時要把身子深深地彎下,跪拜時要畢恭畢敬。
《弟子規》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是學習古圣先賢和為人處世的基本讀物。經過精心挑選,他們編輯了這本《弟子規》,作為優秀讀物送給了我們。
《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7
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我從中得到了一些收獲,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嚴于律己……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說:我們出去做什么事情時,要提前告知父母一聲,在征求他們同意后再出去,這樣以免他們擔心。我們外出回家中之后,要立即通知父母一聲,以免他們牽掛。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親,就發生了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的事。
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里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囑我們在家里玩。我和表姐在家里玩了一會兒,覺得沒什么意思,表姐就提議說:“我們出去玩吧。”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們兩人在外面吃著各種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姑姑回到家不見了我們倆的蹤影,大吃一驚,趕緊打電話到奶奶家問:我們倆人有沒有去那邊。我爸爸和奶奶聽說我們倆人不見了,也十分著急。大家等了一會兒,見我們還沒有回來,爸爸就趕到姑姑家,準備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們,后來在姑姑家樓下碰到我們倆回來了。爸爸和姑姑嚴厲地批評了我們倆人:只顧著自己出去玩得開心,一點也不考慮大人們會擔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頭認錯,表示以后出去玩一定會和家里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擔心。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會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貫徹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這樣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8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我看了之后受益匪淺。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自己要虛心地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做到人人平等……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么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要遵守誠信,萬萬不可食言。這讓我想起了《袁氏世范》中的一句話:“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意思是: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也不能少給;與別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這句話說的多有道理啊!同時,也讓我想到了《曾子殺豬》的故事。主要講了: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苦惱不已,妻子許諾孩子回家殺豬,做紅燒肉給他吃。妻子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連忙阻止,說是和孩子開玩笑的。經過曾子的勸導,妻子把豬殺了做了紅燒肉,這件事便在這個孩子的心靈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同時,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到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語文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有一天,宋慶齡要去爺爺家玩時,想起答應小珍的事。本來她很想去爺爺家,因為爺爺答應了她送她一只鴿子。但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宋慶齡她拒絕了去爺爺家,盡管父母也勸她可以第二天去跟小珍道歉,但宋慶齡還是拒絕了,在家等小珍。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后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廣大人民的愛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初中的讀后感(精選8篇)】相關文章:
弟子規初中讀后感范文(精選12篇)04-25
弟子規讀后感600字初中10-09
弟子規讀后感(精選15篇)05-23
弟子規讀后感精選15篇05-11
《弟子規》讀后感精選15篇05-01
弟子規讀后感(精選8篇)04-25
弟子規的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04-25
弟子規的讀后感作文12-02
弟子規的讀后感500字(精選5篇)04-12
《弟子規讀后感》讀后感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