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貓鼠讀后感500字(精選13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狗貓鼠讀后感500字(精選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狗貓鼠讀后感1
這個周末我的語文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讓我們細讀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并寫出讀后感。我回到家,就翻開書,簡單看了一下目錄。頓時,我的目光落在了一篇名叫《狗·貓·鼠》的章節上。初看題目,還以為是先生小時候與他們家的三種動物發生的奇聞軼事。但當我把這章看完之后,我才茅塞頓開。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迅先生仇貓,既不喜歡貓的原因。在這一章節中,先生清算了貓的三種惡性: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玩弄厭了,才肯吃掉它;第二,貓與獅子、老虎等兇殘的肉食動物同為一類,但展現在人面前的卻是一副嬌寵可愛的姿態。讀到這里,除了對先生精湛的寫作手法感嘆外,也不得不對魯迅先生的“罵人術”心生贊嘆!先生就是先生,連寫一個兒時的回憶錄也不忘罵罵那些跟貓一樣的“正人君子”。
在《狗·貓·鼠》這一章節中,魯迅先生取貓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恰到好處得把生活中那些與貓相似的偽君子描寫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得把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欺軟怕硬、恃強凌弱的特點表達出來,表述了他們對弱者的“盡情折磨”和對強者的“一副媚態”,寫出了先生對這些人的厭惡。同時,作者追憶童年時救下的一只隱鼠的經歷,也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
《狗·貓·鼠》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諷刺了那些與貓一樣有丑惡嘴臉的人。直到現在,對文壇的影響依然十分巨大。
狗貓鼠讀后感2
最近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著《朝花夕拾》,它的作者是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又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的文章都是艱深的,多讀風遍,就會有了一些感悟。正如《朝花夕拾》的第一篇——《狗·貓·鼠》。就是這部散文集里的一篇佳作。
《狗·貓·鼠》這篇文章通過對貓和鼠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常引用寓言說明狗貓結仇的來源,其實是在嘲諷社會上那些無中生有的結論。
一、“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
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的么?可是有這么一副媚態!但這也許是限于天分之故罷,假使它的身材比現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種態度。”這段話作者用隱喻的手法寫出了反動文人的殘忍和媚態,不禁人拍案叫絕,使我感受到作者對貓以及和貓有著同樣品質的人的煩感。魯迅先生富有諷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愛憎分明的胸懷。
至于凡所遇見的諸貓,最先不過是追趕,襲擊,后來卻愈加巧妙了,能飛石集中它們的頭,或誘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頭喪氣,文章層層深入,把“推廣”手法活化,語言十分巧妙。“現在我已經記不清當時是怎樣一個感想,但和貓的感情卻終于沒有融合,到了北京,還因為她們傷害了兔的兒女們,便舊隙夾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貓”的話柄,也從此傳揚開來。這幾句話用詞準確,讓讀者也一目了然。
這篇文章,以議論為中心,中間穿插描述童年時代的生活,脈絡也十清晰,魯迅巧妙的運用了往事挾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也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國家的士氣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狗貓鼠讀后感3
魯迅先生的文筆一向是很犀利的,像一支支鋒銳的標槍,總能準確無誤的刺入當時昏庸無能的執政者的咽喉。《狗·貓·鼠》正是這樣一篇文章。
文中對“狗”的描述不多,暗諷了目光短淺又自以為是的人,卻用了大幅筆墨描述了貓和鼠。貓性情殘忍,喜歡捉弄折磨弱者,雖與獅虎同類,卻又帶著讓人惡心的媚態,貓自己要是身材再高大些,還不知道會怎樣的狂妄。這種隱喻的手法暗諷當時反動文人的丑惡嘴臉,入木三分。魯迅先生仇貓的理由最初很簡單,只為了“它們在我的耳朵邊盡嚷的緣故”。真正讓他恨起這些貓,是因為他最愛的隱鼠被貓吃掉了。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對鼠的描寫也十分有趣,特別是用“老鼠數銅錢”來描述老鼠遇到敵人的絕望和驚恐,體現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過人的洞察能力。那些跳梁的大老鼠顯然是讓人厭惡的,它們有損無益,只會破壞和偷竊,而貓呢,雖是飼養著的,卻吃飯不管事,而且大多聲張虛勢,本事不足。
隱鼠倒是個有趣無害的小東西,它弱小可愛,喜歡“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卻“慰情聊勝無”,給魯迅帶來了有關“墨猴”的遐想與快樂。盡管作者后來知道了隱鼠并不是被貓給吃了,但他還是討厭貓。與其說魯迅先生討厭貓,不如說是借“貓”來表達他對反動文人和政客殘忍無恥的行徑的痛恨與鄙視!
魯迅先生一身正氣,但他所處的年代黑暗、腐朽、不平等,他用筆作為標槍,用力投中一切黑暗腐朽、麻木不仁的現實。《狗·貓·鼠》這篇文章生動有趣,卻飽含深意,足以讓當年所謂的“狗、貓、鼠”們無地自容!
狗貓鼠讀后感4
閑暇之余,我翻開了一本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讀了第一篇《狗、貓、鼠》,文中有很多段落我晦澀難懂,但是我對這篇文章細細品讀后,覺得文中有許多有趣可愛的地方,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義,文中通過描寫貓、狗及隱鼠的一些性情等事例的描述,來比喻人際關系,令我深深的回味。
魯迅先生以簡潔的語言,細致的描寫,生動的比喻,把貓與狗、鼠之間的敵對關系委婉地表達出來。這篇文章處處充斥著魯迅先生對貓殘忍態度的厭惡,對隱鼠的可憐,對狗的忠誠。
魯迅先生在文中說起仇貓的原因“一、他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有捉住,捉住,有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這讓我想到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抓住別人的錯誤或者弱點不放,不弄點什么事情出來就不會罷休,或者躲在角落里偷笑,從來不會去幫助改正,恨不得把人一棒槌打死。
魯迅先生還引用了狗貓結仇來嘲諷那些無中生有的言論。這令我想起了當今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以及被貶低的正義,對此,我感到我們這一代肩負著重大使命,因為我們的對手素質如貓般強大殘暴。
合上書,心中思緒萬千,感到受益匪淺,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突然感到好痛快,或許,這才是這篇文章的獨特魅力吧!
狗貓鼠讀后感5
《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狗。貓。鼠》就震懾住了我。犀利直接的措辭筆鋒,話中有話。這小動物仿佛就是人一樣,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
欣賞先生的寫作手法,更欣賞他的獨到眼光。文章表面上寫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用了往事抨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鼓舞國家的士氣做出了貢獻,體現了一份真真切切的愛國情懷!
《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折磨弱者,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在書上看到一句話:魯迅的文章,只適于品味而不是瀏覽。以我的知識面去揣摩他老人家的情感還為時過早,可我已能體會到魯迅對這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斗著,挽救著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可這,只在歷史的輪回里留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吶喊與彷徨。
對于我,可能我沒有足夠的資格與底蘊來鉆研這位高于世俗而又不脫離世俗的革命家,但我有一份崇敬的心來瞻仰這位革命英雄!
狗貓鼠讀后感6
《狗、貓、鼠》這篇散文出自魯訊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曾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多次閱讀,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希望我的理解能夠正確。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
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地殲笑。魯訊先生說他討厭貓的第2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獅虎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某種本性,其是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偽。
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就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廣東話中的一句俗語:"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爛野。"魯訊先生還告訴我們,老鼠中并非全部都那么討厭,其實有寫隱鼠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人人都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為什么有人就做不到?這可需要反思一下。
看了這篇帶有深刻寓薏的問張文章,雖說我不是受益匪淺,但是我卻在其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狗貓鼠讀后感7
翻開魯迅先生所著的《朝花夕拾》,《狗貓鼠》突然沖進了我的視線,引發了我無盡的沉思……
貓,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擁有鋒利的爪子和敏捷的身手。但是《狗貓鼠》中,卻被魯迅先生寫成了一種令人憎惡的動物。
一是因為它捉住獵物后總是先玩弄一番,放走,捉住,再放走,又捉住……一直等到玩膩了才吃掉。
二是因為書上不是說貓是老虎的親戚嗎?那它怎么還這么會撒嬌呢?如果它的身體放大十倍的話,它還會這樣么?定是要張牙舞爪的欺負弱小去了。魯迅先生一直對貓這種動物不怎么待見,直到知道自己小鼠的死與貓無關后,才改善了點對貓的看法。再仔細思量思量,魯迅先生是真的討厭貓嗎?我想,也不盡然,他真正討厭的應是如貓一般的人。
貓這樣的人,生活中也有不少,喜好玩弄他人,又欺軟怕硬。
生活中的一些人,看到比自己弱小的人,就嘲笑、欺負人家;一旦遇到比自己強大、厲害的人,就趕緊去巴結,討好。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兩面三刀,與貓的秉性十分相似。
我們可不能成為這樣的人,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不能嘲笑、欺負他們,要幫助他們,和他們友好相處;遇到比自己強大的人時,不去巴結、討好他們,要用自己最真實的樣子去對待。
我們要做不欺負弱小,不畏懼列強,不趨炎附勢,不玩弄別人的人,做一個正直,善良,自己心目中認可的自己。
狗貓鼠讀后感8
中國有很多作家,在繁多的作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先生了。讀他的文章就像品一杯清茶,剛開始有點生澀難懂,但是慢慢品嘗回味你便會品悟到許多。聽說這本書當年出版時擬訂的名字是《舊事重提》,想來是魯迅先生嫌題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你還記的在七年級中我們學的《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么?它就是出自《朝花夕拾的》
在《朝花夕拾》十則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狗貓鼠》。初看題目,以為是三個動物的故事呢,正想著先生童年時怎會和它們結下淵源呢,細讀才知道是當時的“貓論”引起了先生的回憶,才讓我們有幸體會到先生幼年時就很喜歡保護弱小。讀著這篇文章,我不得不佩服魯迅先生的罵人術。都說罵人的最高境界是罵人不帶臟字,可見魯迅先生已經到達了最高的境界了。先生就是先生啊,一只貓讓先生如此地剖析得體無完膚,怎么能不引起“富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的痛恨呢?
在《狗·貓·鼠》這篇文章里,書訊先生闡述了他仇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狗貓鼠讀后感9
“從去年起,仿佛聽得有人說我是仇貓的……”語出《朝花夕拾》貓狗鼠。
這篇文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而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了自己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活畫出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奴才那一幅可憎的像豬一樣的人的嘴臉和靈魂。
雖然并出處于那個時代,卻能感受到無盡的黑暗,揭露了其作為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那些奴才的陰險而丑惡的真面目。當時老百姓無縛雞之力,任人宰割。而這些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派受到通緝,還要與現代評論派進行長期的鏖戰。真的是一片黑暗呀!
文章絕對不僅僅是寫普通的《貓·狗·鼠》,而是多次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諷刺了那些虛偽的人,且文章多處的語句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條理清晰,令人回味。此篇文字精煉、論點、論據供全,立場鮮明,一目了然,還是一篇佳作!
再回想一番,身處現在的我們,是多么幸福。國家民主、共和、領導人全心為人們服務,祖國強大,繁榮安康,前程遠大。與當時的黑暗社會相比,我們就更應該珍惜這段安康時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國之棟梁。我們現在,沒有那些“貓”,弱小的“鼠”也幸福了。感受那段黑暗的歷史,勿忘國恥,現在的幸福安康,努力奮斗。歷史的長卷翻過了一頁,將由我們抒寫輝煌的詩篇!
狗貓鼠讀后感10
魯迅,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思想家,他為了我們中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用筆作為武器,抨擊了帝國主義,其中《朝花夕拾》就是其中一部著作。
《朝花夕拾》有許多個小故事組成,其中我尤其愛《狗·貓·鼠》。這個故事講述了主人公所飼養的隱鼠不幸被保姆阿長踩死,卻哄騙他說是被貓所害。這個題目乍一看以為是講關于動物的故事,正想著先生童年時怎會和它們結下淵源呢,細讀才知道是當時的“貓論”引起了先生的回憶,才讓我們有幸體會到先生幼年時就很喜歡保護弱小。
通過這個故事,他有力的抨擊了當時社會那些做錯事卻不承認,將錯誤陷害給一些無力辯解的人的人,就如那些動物,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在動物界中,沒有打著正義的旗號,卻做出陰險的事的動物,它們都是正面較量,從不背后傷人。人能夠直立,是一件奇跡;能夠說話,更是一大奇跡;人能夠寫字了,又是一大奇跡。但人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墮落了,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于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于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
這種事情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人們都為了自己的貪婪欲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如此地嬉笑怒罵,讓“人”怎么還站得住,無怪先生說:“俯首甘為孺子牛”了。
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我為魯迅先生的愛國精神而感動。
狗貓鼠讀后感11
從小學起,我就聽說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本書,直到今天,我才第一次翻開這本含著濃濃的文學之蘊的書。
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紹興人。他出生于一個破落的封建家庭,從小勤奮好學,后因家庭一次變故 ,飽嘗了世人的冷漠和蔑視。1902年,東渡日本留學,當他目睹國人的愚昧和麻木不仁時,毅然決定棄醫從文,用文筆來喚醒國人的靈魂。回國后,先后在北京、杭州的幾所大學任教。1981年,第一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從此開始了輝煌的寫作生涯。
《狗·貓·鼠》這篇文章講了自己不喜歡貓的原因。作者先用一大串道理寫出了貓的可恨,又寫理童年時貓吃掉自己心愛的小隱鼠的故事。說明自己從那時起見貓就打,最后又轉了一下,寫自己現在不打貓了,只是呵斥,又借機比喻了中國的官兵,批判了現實。
魯迅仇貓的原因文章中說了很多方面:他幼年養的隱鼠,據說是被貓吃了的,雖然后來知道是長媽媽踩死的,但是仇恨貓的感情已經建立;貓在吃老鼠的時候,總是盡情地玩弄,類似人類的幸宰樂禍、折磨弱者。而且貓的媚態是作者最為深惡痛絕的。魯迅利用對貓的這種媚態的蔑視,嘲諷了反動派的丑惡嘴臉。
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讓我受益匪淺,作者深厚的知識積累讓人欽佩,滲透其中的對現實的批判更使文章充滿斗爭性,讓人回味無窮。
狗貓鼠讀后感12
我利用輕松的寒假時間讀完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本書里面收錄了魯迅先生的許多經典雜文,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莫過于《狗貓鼠》這篇文章了。
《狗貓鼠》表面是敘述作者對貓的討厭,其實是以貓喻人,實則是討厭像貓一樣的偽君子和劊子手。樸素無華的語言,讓人倍感親切,好像是一個老者在跟你吐露衷腸。作者既是用《狗貓鼠》對于敵人誣蔑的有力回擊,又是對于他們卑鄙無恥的無情揭露。作者從來都對貓沒有任何好感,為什么呢?他也做了詳細的論述。貓作為一個捕食者,對于獵物卻沒有足夠的尊重,總是玩膩了再吃,天生的小人嘴臉,天生會亂叫。這些都是對社會上的與貓同性特征的人嘴臉的批判。那些人到處誹謗,搬弄是非,討厭非常。這也表現出作者對于這些貓一樣令人討厭的人的憎惡之情。
《狗貓鼠》蘊含深刻寓意,作者對于同情弱小的同時,鞭笞暴虐者,讓社會對邪惡要有徹底除盡的決心,也體現出作者的革命斗士形象。當然,魯迅先生對于貓的討厭是因為去影射那些貓一樣的人,我們還是要愛護小動物的。
狗貓鼠讀后感13
《狗·貓·鼠》這篇散文出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對這篇散文進行了多次閱讀,這才基本明白了文章大致的含義。這篇本章主要通過對“狗、貓、鼠”三種動物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這篇文章正是因這些人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魯迅先生嘲諷他們散布的流言,通過回憶童年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描寫貓折磨弱者到處叫,還不時顯出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盡管魯迅先生后來知道了隱鼠不是被貓吃掉的,但他還是討厭貓。與其說是先生討厭貓,不如說是借貓來表達他對文人和政客殘忍無恥的行徑的痛恨和鄙視。
《狗·貓·鼠》的寓意非凡,同時看出魯迅先生從小就是愛憎分明的。難怪長大后,魯迅先生不僅成為了一位文壇巨匠,而且還成為了高于世俗卻又不脫離世俗的革命家。魯迅先生一身正氣,但所處的年代黑暗、腐朽、不平等,他用筆作為標槍,用力投中一切黑暗腐朽、麻木不仁的現實。《狗·貓·鼠》這篇文章表面上生動有趣,實際卻飽含深意,足以讓當年的所謂狗、貓、鼠們無地自容。
【狗貓鼠讀后感500字(精選13篇)】相關文章:
狗貓鼠讀后感500字02-09
狗貓鼠主要內容及相關知識08-31
貓鼠會談作文(7篇)12-23
貓鼠會談作文7篇12-23
貓鼠會談作文(4篇)12-23
貓鼠會談作文3篇12-22
狗和貓作文(精選15篇)01-17
關于貓與狗作文(精選37篇)12-16
貓和狗的作文精選10篇12-16
貓與狗哲理故事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