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周鴻祎我的互聯網方法論讀后感范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周鴻祎我的互聯網方法論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周鴻祎在書中寫道:“其實仔細想一想,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每個企業其實都是傳統企業。今天你覺得自己很先進,明天你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落后了。馬云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建立了支付寶,看起來牢不可破,然而20xx年春節騰訊發起的微信紅包就對支付寶的統治地位形成了沖擊。連馬云都在焦慮,互聯網圈子里其他人能不焦慮嗎?面臨互聯網挑戰的傳統企業能不焦慮嗎?”
首先分享一些簡單有力的經營要點:
1用戶不會在乎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色,只要有一個功能可以打動他,可以解決它心中的痛,或者撓去他心中的癢,那你就有可能獲得用戶的信賴。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深挖客戶痛點,提出解決方案,讓客戶瞬間感覺到爽,將用戶的體驗簡單到極致。
2用戶總是第一位的,老毛也許是對的,深入群眾看來確實是個“法寶”。產品定位于為用戶解決問題的工具。
3用戶不會在乎你的后臺用了什么先進的技術,而當開機時間突然降到了8s,他們可能會喜大普奔,交口稱贊,口碑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4任何商業模式的基礎和核心都是產品。商業模式包括產品模式,用戶模式,推廣模式,收入模式。
5三個在產品設計時不一定正確的假設:第一,假設某個功能,用戶一定需要;第二,假設某個功能用戶一定知道它存在;第三,假設用戶一定按照設計方式使用。即要像白癡般思考,像天才般行動。
6用戶在用你的產品時,不要讓用戶思考,不要讓用戶糾結,不要讓用戶有心理負擔。
7當產品獲得海量用戶后,它的邊際成本將趨于0,然后通過廣告或者服務的方式賺錢,就可以創造新的價值鏈。
8真正的創新就是顛覆和破壞。
9微創新有兩點很關鍵,第一是小處著眼,貼近用戶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擊,不斷試錯。即微創新規律。
10請記住齊白石那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其次,分享一下周鴻祎書里的一些觀點和方法論:
周鴻祎人生三大價值觀:
1、第一個價值觀:看一個人是不是具備創新力。先看一點,是不是敢想敢干。
2、我的第二個價值觀:在互聯網里,做什么都不如做一個產品改變世界來得徹底。做出一些別人沒有做出來過的產品,讓這種產品能夠影響很多人,能夠改變很多人的生活,這樣才值得尊敬,最大成功莫過于此,而不是你當了中國首富。前兩個價值觀的形成受《硅谷熱》的影響。
3、第三個價值觀,就是要與眾不同。一定要和別人做得不太一樣,甚至有時候要反著來,而不是隨大流,什么時髦跟什么。其實,從市場競爭來說,這是一種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從人文角度來說,你跟別人不一樣,那你才有存在感呀。
互聯網方法論的4大法則
第一,用戶至上。
傳統經濟的企業強調“客戶是上帝”,即商家只為付費的人提供服務。然而,在互聯網經濟中,只要用你的產品或服務,那就是上帝。因此,互聯網經濟崇尚的信條,是“用戶是上帝”在互聯網上,很多東西不僅不要錢,還把質量做得特別好,甚至倒貼錢歡迎人們去用。最近,有兩個叫車軟件打得不亦樂乎,乘客用軟件成功下單,你敢給乘客5塊,我就敢給10塊。
很多傳統企業都看不懂這種游戲規則,認為這倒貼錢的行為簡直就是瘋子。但互聯網經濟就是這樣,如果不能匯聚海量用戶,那就很難建立有效的商業模式。所以,在搶奪用戶上,互聯網公司是絞盡腦汁,使出十八般武藝,發展到極致就是像叫車軟件這樣看誰敢砸錢,看誰砸錢多。
第二,體驗為王。
在沒有互聯網的傳統時期,商家跟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是以信息不對稱為基礎。通俗地講,買的沒有賣的精。但是,有了互聯網之后,游戲規則變了。他們鼠標一點就可以比價,而且相互之間可以方便在網上討論,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有主動權,越來越有話語權。今天,所有的產品高度同質化,但最后,你發現能勝出的決定性要素,其實是用戶體驗。
在互聯網時代,如果你的產品或者服務做得好,好得超出他們的預期,即使你一分錢廣告都不投放,消費者也會愿意在網上去分享,免費為你創造口碑,免費為你做廣告,甚至你都變成了一個社會話題。如果你的產品在體驗方面做得好,用戶每天在使用它的時候都感知到你的存在,這意味著你的產品每天都在產生價值。
第三,免費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上的商業模式總結起來無非三種。電子商務、廣告和增值服務。但這三種商業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必須要擁有一個巨大的、免費的用戶群。在互聯網上,只有擁有一個巨大的用戶群作為基礎,百分之幾的付費率才能產生足夠的收入,才有可能產生利潤。
因此,互聯網經濟強調的,首先不是如何獲取收入,而是如何獲取用戶。這正是傳統廠商容易誤讀互聯網的地方。很多廠商進入互聯網的時候,一上來就想著怎么賺錢,簡單地認為只要有了互聯網的技術,有了互聯網作為分銷、推廣平臺,成功就會水到渠成。這樣的認識一定會導致失敗。
第四,顛覆式創新。
在互聯網上,顛覆式創新非常多,也發生得非?。一種是用戶體驗的創新,一種是商業模式的顛覆。商業模式顛覆,就是你把原來很貴的東西,能想辦法把成本降得特別低,甚至能把原來收費的東西變得免費。什么叫用戶體驗的創新?也就是你把一個過去很復雜的事變得很簡單。
周鴻祎我的互聯網方法論讀后感
花了數天時間讀了兩遍《周鴻祎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精讀加批注,受益匪淺。不同的書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是瀏覽的,有的是精讀的,這本書無疑是需要精讀的。能夠產生共鳴的,能讓自己沉浸其中的,說出了自己想說又說不出來的那些話的,都是好書。
一、創業者的素質
什么樣的人適合創業?一要敢想敢干,二要想做個NB的東西,三要與眾不同。敢想敢干不用說了,我們見識了無數整天琢磨,卻一直沒有捋起袖子干活的人。愛想的是夢想家,敢干的是創業者。
做個NB的東西,這一直是我的理想,可能也是我至今沒有發財的原因。不想說“成功不能以金錢來稱量”的話,我還沒那么高尚,只是覺得如果不以做NB的產品為目標,做產品還有什么意義?
NB的產品之所以NB,從產品的定位,到產品的形式,到營銷的手段,各個方面,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與眾不同,要Think Different,這是產品之所以成為NB產品的基礎。
二、沒有人能打敗趨勢
趨勢,所謂天時也。沒有人能打敗趨勢,要把握趨勢,順應趨勢。在互聯網上,方向變化很多,但基本上每個方向也都有且只有兩年左右的時間窗。兩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說短,錯過了就沒了,說長,夠你折騰一下,如果折騰不起來,就錯過了。
我曾經在Android開發發軔之始,做過一個愚蠢的論斷:“做Android是仰望星空,做J2ME賺錢才是腳踏實地!焙髞砟?我的公司隨著諾基亞的式微而消失了,一起消失的,還有一個曾經有望NB的產品。在趨勢發生變化的時候,不一定只有諾基亞、柯達這樣的大公司難以放棄既有的業務模式而錯失轉型良機,那些繼續延續原來業務模式的小公司、老公司,一樣在劫難逃。
《創新者的窘境》和《創新者的解答》給了我們詳細的答案,革自己的命是最難的,但必須要革,沒有人能打敗趨勢,要擁抱變化。
三、商業模式
我們通常講的商業模式,一般指的是盈利模式,也就是怎么賺錢。周鴻祎這個講的很到位,商業模式不僅是賺錢模式,至少應包含產品模式、用戶模式、推廣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
產品模式,以產品來驅動;用戶模式,找到對你的產品有著最強烈需求的用戶;推廣模式,以怎樣的方式接近用戶;收入模式,先做用戶基數,再有收入模式。
也就是說,你能提供什么樣的產品,給什么樣的用戶創造什么樣的價值,在創造用戶價值的過程中,用什么樣的方法獲得商業價值,這樣才是商業模式。有快公司,有慢公司,不論快慢,能持續的創造用戶價值,才是好公司。
四、用戶至上
傳統行業很少有對顧客進行持續經營的,甚至恨不得用戶在買完自己的產品后,永遠不和自己聯系,因為每次聯系都意味著售后服務,都意味著成本。
而互聯網是不一樣的,用戶是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基礎;ヂ摼W是透明的,用戶用點擊來投票。產品好,用戶就會經常來,產品不好,用戶就跑到別人家里去了;ヂ摼W產品的營銷宣傳只是給了一個讓產品面對用戶的機會,真正能留住用戶的,還得靠產品本身。如果說宣傳是相親,下載安裝是談戀愛,用產品的過程才是結婚過日子,過程不爽,結了婚也得離。
周鴻祎給用戶的定義是持續保持聯系的客戶。只要想著讓用戶和自己持續保持聯系,就會想怎樣才能讓用戶和自己持續保持聯系,才會在各個方面下功夫。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產品的用戶體驗。
什么是用戶體驗?超出用戶預期的,才叫用戶體驗。滿足需要,再超出預期,用戶才能覺得爽。技術背景的創業者,更容易重視技術。其實殼比核重要,用戶只能看見殼。用戶體驗好不好,都體現在殼上。
用戶體驗的基礎是用戶需求,聚焦用戶需求,一針扎破天。用戶的核心需求,也是口碑營銷的基礎,產品在核對需求的基礎上設計讓用戶愿意幫其傳播的功能。如果沒有這樣的功能,就只能苦哈哈的硬推,事倍功半。
用戶至上,看準一個方向,扎下去,用戶規模上來了,自然就變成平臺了。不要一開始就搞平臺戰略,互聯網里的平臺都不是做出來的,都是積累起來的。
【周鴻祎我的互聯網方法論讀后感】相關文章:
周鴻祎經典句子06-26
周鴻祎經典語錄07-22
精選周鴻祎經典語錄09-03
半是商人半是將軍的狼性周鴻祎08-27
周鴻祎十大經典語錄07-12
周鴻祎自述十大經典語錄07-20
周鴻祎:關于創業的三個寓言故事09-06
《顛覆者:周鴻祎自傳》讀后感01-07
《王祎傳》原文及譯文11-14
我與互聯網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