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案設計
《琥珀》教案設計
《琥珀》是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第十冊教材中第三單元中的11課,該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展開合理的想象。對于《琥珀》這課教材來說,理解科學家是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是教學的重頭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學生非常好理解。但是對于琥珀的發現,非但是學生,連一些執教多年的老教師都吃不準,把它看作是對事實的忠實描述。由于教參上言之甚簡,一些老師甚至認為教參把發現歸為想象,是不科學的。再加上它不是教學重點所在,同時也很難于向學生說清楚,因此很多老師在公開教學時都力圖回避這一問題。即使碰上了,也往往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其實,琥珀的發現不但不是事實,而且恰恰顯示作者想象精妙之處,是作者行文最精采所在。雖然,琥珀的發現不是這一課教學的重點,但處理好這一部分的話,卻對深化學生對合理想象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筆者以為,越是學生認識容易有誤區的地方,越正是老師教學中有戲可挖之處。如果說,幫助學生弄清科學家想象琥珀的形成是《琥珀》一課的教學高潮所在的話,那么,幫助學生認識琥珀的發現是作者合理想象則是捕捉到了《琥珀》一文的靈魂所在,能將教學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在參加今年南昌市閱讀教學競賽(24小時封閉式設計教學,上課)時,筆者采用自讀質疑發現解疑的教學模式,由認識琥珀入手,從它的共性特點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到它的個性特點與價值,引導學生抓重點段(18段)的重點句,自學分析科學家是怎樣想象琥珀形成,想象的合理之處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正當漸趨高潮時,學生突然提出琥珀的發現不應該是想象,而是事實時,我在課堂上隨機作了這樣的處理:
我很喜歡你這種坦率的精神,尤其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有這個問題的同學舉手?吳老師可以告訴你們答案,但我希望你們自已來解決。我請你們回憶一下學過的《黃河象》這課,然后告訴我,黃河象化石的發現時,作者告訴了我們發現時的什么情況?(生述黃河象發現的時間、地點及人物)
我們所說辦事要講科學的態度,首先就是忠誠于事實。比如你很多年后回憶吳老師給你上《琥珀》時的情景,就得把時間地點給寫清楚,對不對?再來看課文,如果誰這么了不起,最早發現了一塊這么珍貴、罕見的琥珀,科學家應不應該在這為他寫上一筆?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爾是一位德國作家。以德國人歷來辦事嚴謹仔細的作風,柏吉爾先生不應該漏過象發現時間和地點人物這么重要的東西,對不對?
很多同學認為發現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課文中的這句話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么近代的發現總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實不然。前面我們聯系了上下文理解推測的含義,誰還記得?
(生述對推測理解)
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已知的總是太少,未知的總是太多。甚至于就在今天這樣的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你也可能無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館收藏進來的那件藝術珍品,最早是誰發現的。那么,怎樣認識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生爭答:展開合理的想象)
自已讀讀課文,聯系前面科學家想象琥珀的形成來說說,科學家想象琥珀的發現合理嗎?
(生經過讀書,很快理出了這樣一條科學家合理想象的線索:陸沉海漫淹沒泥沙沖上岸灘漁民父子)
小結:對于為我們發現這塊琥珀的人,我們懷有深深敬意,但由于時光變遷,已經無從考察是誰發現它的?因此,我們惟有(指黑板)依據事實,合理想象它了。科學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幾乎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這就是寫文章時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在接下來的談學習收獲中,學生不僅指出寫文章時展開合理的想象能令人信服,令文章生色生輝外,而且深刻地認識到:展開合理的想象就象點亮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人類由有限的已知世界通向茫茫的未知世界的道路。這樣處理琥珀的發現一部分教學,筆者以為,能夠讓學生真正學會讀書,學會聯系各種已知條件地來認識分析問題,更學會了在實踐中展開合理的想象來認識世界的能力。
(附注:作者執教此課在江西省南昌市閱讀教學競賽中獲一等獎)
【《琥珀》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
《平面向量》教案設計01-29